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重点名校入学分班真卷 2024年广州天省实验学校(原天河省实)入学语文真卷(二)

走出青舂迷茫

①那一年,我们刚进入初三,学习的压力陡然增大,乌云总是遮掩着太阳,阳光照不进心灵,青春一片迷茫。

②不知什么原因,我们这群无所事事的男生突然疯狂地爱上了足球。每天大家不约而同地提早半小时到校,畅快淋漓地踢上一场“早球”。上课却成了绝佳的“中场休息”,或假寐或小憩,窘态各异,但有一个步调是统一的:下课铃响,冲向操场,抓紧踢球,别无他想。

③我们痴迷足球,好像找到了自己的梦想:要为中国足球的腾飞而奋斗!

④然而,在一个不见阳光的下午,我们的“足球梦”戛然而止了。戳破这个梦的是我们的班主任。那天下午上自习课,我们的守门员也许是太疲倦了,趴在桌上呼呼大睡,鼾声如雷,大家的哄笑引来了我们的班主任……结局是可想而知的,班主任默然收走了我们的尽动。我们在走廊里徘徊,在教室里踱步,行色恹恹,状如行尸。

⑤忽然一个男生说:“再买一个不就得了。”于是全班男生集资,又买了一个足球。我们像爱护宝贝一样把它藏起来,趁老师不在时偷偷地踢。当然了,纸是包不住火的。第二个球很快也被班主任没收了。班主任正色警告:“事不过三!”梦想再一次破灭,男同学又陷入巨大的迷茫:精神萎靡。既然不让踢球,精力过剩又无处释放,所以只能打开课本,佯装学习。

⑥那天早上,班里家庭条件最好的女生向同桌炫耀说:“我昨天去打网球了!”说完,就从包里掏出一个网球扔向天空。旁边伺机而动的一大群男生一哄而上,大家一瞬间都被点燃了,围着球一阵乱踢,一起笑着、疯着。网球滚向了操场,人群自动地分成两队,比赛开始了。一个网球,想要接住都很难,我们却踢得起劲。一脚射门,球跑到裤兜里了,守门员摸遍全身才把球找到,大家笑成一团。此时我有点开心,又有点难过。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模样,不在教室里,不在校服里,就在此刻。

⑦这个网球的归宿和前面两个足球一样,我们的哄闹惊动了班主任,网球又被没收了。班主任还声明明天晨操后要罚男生到操场跑圈。这一次的没收大家无法接受,不能买球,甚至不能玩网球,那让我们玩什么呢?

⑧第二天晨操后,所有男生都站立在操场上,却一动不动,用静默表达无声的抗议。班主任显然对这一幕有些吃惊,但他并没有发怒,而是开始和我们细细叙谈:“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曾迷恋过琼瑶的小说,买过所有能买得到的琼瑶小说集,而且发誓要成为像琼瑶那样的小说家。结果呢,下课看上课也看,眼睛看近视了,镜片还越来越厚;成绩下降了,还没有一点反思的念头……人啊,年轻时迷茫,有青春力气,却找不到努力的正确方向;年老时清醒,却失去了青春力气,可能一事无成。真正懂得当下自己该想、该做什么事了,你们就长大了。”

⑨班主任的话语如同晨曦中的那抹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内心,更照亮了我们的心灵。就在那一瞬间,我们觉得自己真正长大了。我们迎着阳光齐步向跑道跑去。

⑩从那以后,我们很少有人再逃课。我们这个班,创造了学校有史以来最高的高中录取率,我们的名字被学校骄傲地展示在学校的宣传橱窗。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节

老师的表现

“我们”的心理或表现

踢第一个足球

行色恹恹

踢第二个足球

正色警告

声明罚跑圈

无法接受

晨操风波

醒悟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班主任的话语如同晨曦中的那抹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内心,更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第②段借用“早球”“中场休息”等足球术语,运用动作描写与语言描写,形象地描摹出一群执着于足球的男生形象。 B、第二个足球被没收后,“精力过剩又无处释放”,表明了“我们”痴迷足球的理由是“精力过剩又无处释放”。 C、第⑥段“我有点开心,又有点难过”中,“开心”指网球游戏带来了快乐,“难过”指这样开心的时刻太少,爱玩的天性得不到充分释放。 D、本文的主要人物是班主任,正是由于班主任三次没收球,罚跑圈,细心教育,学生才放弃足球,走出迷茫。 E、本文从学生视觉构想,虽叙述了“痴迷足球”的小故事,却引出了“走出青春迷茫”的大话题。
(4)、请你结合文章的主题和链接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链接材料】近年来,很多学校开设了《生涯指导》校本选修课,生涯指导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确定并实现自己的人生规划。一名生涯规划导师说:“生涯规划和理想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都需要有实现目标的勇气和毅力;不同之处在于生涯规划更注重目标与个人兴趣、性格特征和职业认知等方面的匹配,注重实现目标的阶段性规划,所以生涯规划在目标的实现方面更具有操作性和有效性。”

①产生“青春迷茫”的原因是什么?

②我们怎样才能真正走出“青春迷茫”?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举一反三
奇奇说,自然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松鼠做巢”可以算作一件。于是他找来了这样一篇故事,请大家一起阅读。

看松鼠做巢

潘人木

①九月底的一个早晨,我正在观赏树上的红叶。这时,视线里出现了一个小影子,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白肚子的小松鼠。 它匆匆爬上一棵半枯的橡树,又匆匆地爬下来,忙个不停。原以为它在玩呢,其实它在做巢! 每次上树,松鼠嘴里都叼着一片干树叶。

②不过,我心里有点不解,树上它的洞口附近有好多叶子,为什么它不就近取材,非捡树下堆积的落叶不可呢? 大概是嫌树上的叶子太湿吧。

③晚上,松鼠休息了,我到林子边拖来一棵干枯的小橡树,绑在那棵大橡树上。我想,这样小松鼠就不必费劲地到地上去捡枯叶了————小橡树上,枯叶有的是。

④我得意地等待着。早晨的阳光刚照到树梢,小松鼠就出现了。你猜它怎么着? 它对我为它准备的树叶竟然不理不睬,一如昨天,依旧匆匆爬下,从地上叼起树叶,又匆匆爬上去。

⑤好吧! 既然它认定只有地上的东西好,我就有办法帮助它。树叶终究是树叶,怎么能保暖? 晚上,我翻出旧被子里的人造棉,混杂在那棵树下的落叶中。

⑥我得意地想,如果小松鼠够聪明,一定会叼着这又轻又暖的新材料去做巢。早晨,阳光照到树梢,小松鼠又出现了。 它匆匆爬下,又匆匆上去,嘴里叼着的,还是树叶。

⑦我依旧不甘心。晚上,我找来一张大床单,铺在那棵树下,把落叶全部盖住,上面撒满人造棉。我暗自得意:没有别的选择,它只有用我的材料了。想不到一切都白费心机! 它居然又绕到别的树下叼来落叶。

⑧我不再尝试别的办法了。小松鼠仍然继续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忙忙碌碌地叼落叶。秋已深了,冬天就要来临。不久,大雪会把所有的落叶和橡树掩盖起来。但是我相信,那只白肚子小松鼠高高地蜷卧在自己用最好的材料铺就的巢里,过得非常舒适。

(有删改)

念鲁迅 阅读作家萧红的短文,怀念鲁迅。

    ①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儿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②梅雨季节,很少有晴天。一天上午,天刚一放晴,我高兴极了,就到鲁迅先生家去,跑上楼还喘着气。鲁迅先生问我:“有什么事吗?”我说:“天晴啦,太阳出来啦。”

    ③鲁迅先生和他的夫人都笑了,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④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的。

    ⑤“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就认识,年轻人现在都忙……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反正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这存心是不太好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青年的信,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⑥鲁迅先生必得休息的,须藤老医生是这样说的。可是鲁迅先生从此不但没有休息,并且脑子里所想的更多了,要做的事情都像非立刻就做不可,校《海上述林》的校样,印珂勒惠支的画,翻译《死魂灵》下部,还计算着出三十年集。

    ⑦鲁迅先生感到自己的身体不好,工作的时间没有几年了,所以要多做,赶快做。鲁迅先生知道自己的健康不成了,死了是不要紧的,只要留给人类更多。

【资料】 萧红,被鲁迅称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短暂的一生留下近百万字的经典作品,终成大器,未曾有负鲁迅的期许。萧红从鲁迅那里不仅得到了慈父一般的关怀和爱护,更是得到了导师般的鼓励与引导。1936年9月,鲁迅的病已经很严重了,55岁的他在等一个女孩的来信,然而那个女孩却奋无音讯。10月,病榻上的鲁迅给好友茅盾写信:“萧红一直没写信来,也不知道她怎么样了。”

父亲的皮带

①那年,我考取了省城的一所大学,临行时,父亲将我送到火车站。

②当时正值客运高峰,站台内人头攒动,汽笛轰鸣。父亲弯着腰,背着一个大旅行包在前面开道,我拎着手提袋在后面紧紧跟着。9月的天气依然闷热,不一会儿父亲的衣衫就被汗水浸透。我不禁暗暗埋怨:“天这么热,还带着那么多东西,真是……”父亲虽然背着重重的行李,可步履丝毫不见缓慢,我在后面一路小跑,还是落下了一段距离。

③从候车室到车厢门,不足100米,我们却足足走了20分钟。终于,我看见父亲在一节车厢前停下脚步,从怀里摸出车票,核对了一下,随即向我欢快地招手。等我赶到时,父亲正坐在行李上,点上一支烟,惬意地抽着:“军军,你快上去,我把包递给你,记住,是5号窗口!”

④我随着人流挤上了列车,从5号窗口里伸出头来,只见父亲搓了搓手掌,猛地把那只大包举了起来,就在我接过包的一刹那,只听“啪”的一声,包带应声而断,旅行包从窗口垂直落下,巨大的惯性将拉链崩脱,里面滚出一大堆苹果、鸭梨、月饼、花生……父亲慌了,手忙脚乱地将散落在地上的食品一一拾进包里,甚至蜷缩着身子,一只脚探下去,将落在铁轨边的两只鸭梨捡了起来。我吓得大叫:“爸,快上来,不要了,不要了!”“这梨是刚摘的,带在路上吃。”父亲笑嘻嘻地从铁轨下站了出来,把拉链拉上,可包带断了没法提,父亲急得团团转。突然他的手停在了腰上,“有了”,只听“嗖”的一声,他竟然将皮带解了下来,往旅行包两头一扣,正好是一副包带。这时汽笛声响了。

⑤如释重负的父亲把手插进兜里,把裤子提得老高,模样十分滑稽。旁边有几个年轻人笑了起来,父亲也笑了,看着我憨憨地笑,可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火车启动了,父亲依旧提着裤子,站在那里,直至变成一个小黑点,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地流了出来……

⑥那根皮带我一直珍藏着,以后无论遇到成功或是失败,它总能给我无穷的动力,尤其是每当回忆起父亲抽出皮带的一刹那,我觉得那是世上最酷的动作。

绝 桥

谈 歌

①唐河河面宽阔,水势汹汹,却无桥。那年汤连池之父收购药材时,落入唐河而死。汤连池悲恸(tòng)欲绝,便变卖家产,要在河上造桥。汤连池重金求得巧匠设计了一张石桥图纸,让人从山里采来上好的石料,整整两年,一座石桥才造好。桥中预留一处空穴,乃桥之命脉所在,汤连池原本想在百年之后,葬在空穴之中,以志纪念。

②汤连池不到百年,日本人打进来了,炮火渐渐逼近了唐河。

③那天,当了城防团长的汤云龙来见父亲汤连池。年近八十的汤连池坐在太师椅上,听了汤云龙吞吞吐吐的话,勃然大怒,老手颤抖着,青筋直暴:“不肖之子,不……”一口痰堵在胸口,脸涨成了紫色。汤云龙呆呆地退了出来。

④汤云龙在桥上布置炸药,几经爆破,那桥竟是坚不可摧。汤云龙仰天长叹……却听到身后一声冷笑,汤云龙猛地回头,见汤连池正在身后怒目而视。

⑤三日之后,日本人兵临唐河,两军在石桥上激战,血洒石桥……

⑥汤云龙黑着一张脸再来拜见汤连池,扑通跪倒:“父亲,请您炸桥吧!”汤连池声色不动。汤云龙吼起来:“您老能看着我们军人的尸体一层层地铺上去?”

⑦日军大兵压境,汤云龙率队伍被迫后撤……

⑧汤连池让家人搀扶着到了桥上,直直站了一宿。次日黄昏,汤连池呆呆地看着日本人的队伍开上桥来。远远望去,太阳旗下,一支黄蛇样的队伍,游上了石桥。汤连池慨然长叹:“连池死无葬身之地了啊。”他软软地挥挥手,让家人散去了。

⑨西天之上,一抹斜阳烧得正急。浓浓的云层,千变万化,似奔马,似悬崖,急速地时聚时散。刹那间,奔马扑倒了,悬崖崩塌了。汤连池一双老眼,赤赤的,一双枯手,抖抖地点燃了药线。药线像一条受惊的红蛇,急急地向桥中移动,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那石桥就飞了起来,石桥上的黄蛇也飞了起来,无影无踪了。

⑩硝烟散尽了。大石桥没有了,汤连池不见了,只有唐河水怒吼着,奔腾着……

(有删改)

奇特的家书

十多年前,我在一所民族学院读书。班上除了少数几个汉族学生外,大部分同学都是少数民族,来自偏远贫困的山区。也许是家乡偏僻的缘故,他们几乎很少与家人通电话,信件往来倒是很常见。

作为班长,我有一项工作就是每天午休前站在讲台上发信。我留意过,“多吉”这个名字从我口中吐出的次数最多,每周必有。多吉是布依族,来自贵州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那些信正是从黔南寄来的,估计就是家书了。

那一日,我又在讲台上分发信件,多吉听到名字后喜滋滋地上讲台来取信。大概是信封边沿破损了,我的手刚抬起,里面的信就飘了出来——竟是一片树叶!只见那叶子在空中翻转了几个来回,缓缓落到了地面上。

大家惊异地看着多吉,他的脸一下子红了。

“……我爹不在了,只有娘,但她是个盲人。我家就我一个孩子,娘很想我,我也想娘,我用勤工俭学的钱,给她准备了上百个写好了地址的信封。我对娘说,如果她平安就寄一片桉树叶给我。收到信后,我又将桉树叶寄回去,但不是一片,而是两片。干枯的桉树叶在水中浸泡湿润后,两片合在一起,娘就能吹出很清脆的声音。我娘说,那样的话她就知道我平安了。她还说,桉树叶发出的声音像我喊她的声音……”

一时间,教室里寂静无比。我听到几个女生抽起了鼻子。

那天,我第一次真切理解了这个词语——大爱无言。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