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父亲的皮带

    ①那年,我考取了省城的一所大学,临行时,父亲将我送到火车站。

    ②当时正值客运高峰,站台内人头攒动,汽笛轰鸣。父亲弯着腰,背着一个大旅行包在前面开道,我拎着手提袋在后面紧紧跟着。9月的天气依然闷热,不一会儿父亲的衣衫就被汗水浸透。我不禁暗暗埋怨:“天这么热,还带着那么多东西,真是……”父亲虽然背着重重的行李,可步履丝毫不见缓慢,我在后面一路小跑,还是落下了一段距离。

    ③从候车室到车厢门,不足100米,我们却足足走了20分钟。终于,我看见父亲在一节车厢前停下脚步,从怀里摸出车票,核对了一下,随即向我欢快地招手。等我赶到时,父亲正坐在行李上,点上一支烟,惬意地抽着:“军军,你快上去,我把包递给你,记住,是5号窗口!”

    ④我随着人流挤上了列车,从5号窗口里伸出头来,只见父亲搓了搓手掌,猛地把那只大包举了起来,就在我接过包的一刹那,只听“啪”的一声,包带应声而断,旅行包从窗口垂直落下,巨大的惯性将拉链崩脱,里面滚出一大堆苹果、鸭梨、月饼、花生……父亲慌了,手忙脚乱地将散落在地上的食品一一拾进包里,甚至蜷缩着身子,一只脚探下去,将落在铁轨边的两只鸭梨捡了起来。我吓得大叫:“爸,快上来,不要了,不要了!”“这梨是刚摘的,带在路上吃。”父亲笑嘻嘻地从铁轨下站了出来,把拉链拉上,可包带断了没法提,父亲急得团团转。突然他的手停在了腰上,“有了”,只听“嗖”的一声,他竟然将皮带解了下来,往旅行包两头一扣,正好是一副包带。这时汽笛声响了。

    ⑤如释重负的父亲把手插进兜里,把裤子提得老高,模样十分滑稽。旁边有几个年轻人笑了起来,父亲也笑了,看着我憨憨地笑,可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火车启动了,父亲依旧提着裤子,站在那里,直至变成一个小黑点,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地流了出来……

    ⑥那根皮带我一直珍藏着,以后无论遇到成功或是失败,它总能给我无穷的动力,尤其是每当回忆起父亲抽出皮带的一刹那,我觉得那是世上最酷的动作。

    (1)阅读时,关注文章的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可以更好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请你读读文中父亲送我上大学时发生的几件事,完成填空。

    1 ②2 ③3 ④4

    经过这样的梳理,我知道文章主要讲了5

    【答案】
    (2)写人则如见人,写景则如临其境。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是本文的一大亮点,下面请按要求品析,体会表达效果。

    ①文中第②自然段划线句是环境描写,联系上下文,你认为它最主要的作用是1
    A.介绍了当时的天气闷热 
    B.衬托“我”对父亲的埋怨心情 
    C.烘托父亲的形象

    ②细节之处最能打动人。文中第④段两处划线句子,主要抓住父亲的23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个4的父亲形象。

    ③大而重的旅行包压弯了父亲的背,盛满了满满的父爱,请找出能表现旅行包很重的句子。5

    【答案】
    (3)第⑤自然段中“旁边有几个年轻人笑了起来,父亲也笑了,看着我憨憨地笑,可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的句子,我知道年轻人是因1而笑;父亲因2笑,而我却笑不出来。
    【答案】
    (4)下列选项中与文章内容不吻合的一项是( )
    A . 父亲的皮带触发了我内心的感动、感恩之情,在情感表达上起着重要作用。 B . 父亲的皮带是表现父爱主题的关键,但在情节发展上没有多大作用。 C . 文章的结尾与标题相照应,深化主题。
    【答案】
    【考点】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4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请认真阅读《平凡岁月赤子心》并完成相应的习题。

    平凡岁月赤子心

    ①“你是异乡人,这里没有亲人:你是热心人,这里都是亲人,你的付出,沉淀在厚厚的老茧里…二十三年风雨,你的心,始终和泥土一样质朴。”这是“红桥好人”评审委员会授予第三届“红桥好人”孟凡良的领奖词。

    ②凌晨两点,当整个城市还在睡梦中,孟凡良和妻子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这都要压实了,要不然被风一吹,刮得哪儿都是。”正在装垃圾的孟凡良边说着,一边用手把垃圾按实。每天,孟凡良都要在居民醒来之前,把小区里的53个垃圾桶倾倒干净。当家家户户早餐飘香时,他和妻子却只能趁着排队倒垃圾的空当匆匆吃上一口,因为他们接下来还要清扫10万平方米的社区。

    ③1994年,从农村只身来到天津的孟凡良茫然无措,红桥区双环邨街道保洁队的录取通知,让他的心踏实下来。起初干保洁,孟凡良使上全部力气却没落好,居民的意见不少。通过观察和了解,他才明白,城市里的居民普遍睡觉晚,凌晨时的清扫声音,会影响居民休息。于是,孟凡良改变以往的工作方式,每次车进小区马上熄火,动作轻、声音小,及时清扫、及时清运,很快得到了居民认可。看到楼道里有堆放的垃圾,他也会第一时间清走。渐渐地,社区里乱堆乱放的现象少了,环境变得越来越好,大家纷纷称赞他勤快能干。“在家时间短,在小区时间长,家里得收拾干净,小区跟自己家一样,更得收拾干净!”孟凡良憨憨地笑着说道。

    ④清洁的同时,孟凡良还主动承担起分外工作。关系居民安全的公共设施,他每天都会巡查一遍。他能记住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枝一节,熟悉这里的每个居民。在他心里,这些居民就是家人。有一年,孙大娘家厕所装修,砸下来的石料老两口背不动,犯难的孙大娘想到了孟凡良。“他在外边扫地,我喊“小孟,帮帮忙',他不多言不多语地就给清走了,来来回回搬了四五趟。”孙大娘说,“小孟特别实在!谁家有需要搭把手的,他都有求必应。”

    ⑤面对繁华热闹的城市生活,孟凡良朴素的心一直没有改变。多年的保洁工作中,他拾到的钱包、银行卡不在少数。对于检到的物件,无论价值多少,孟凡良都会第一时间寻找失主归还,或是上交到居委会。他以自己淳朴善良的本性,义无反顾地做着在别人看来似乎犯傻的举动。但孟凡良心里明白:丢了东西,失主肯定着急。这东西不是响的,是谁的咱还给谁。

    ⑥23年只是岁月长河中的一刻,换算成8000多天却又是一段漫长的时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孟凡良用干干净净的心做着干干净净的事儿。

    走进革命岁月,感受战火中的深情。阅读短文,完成下面阅读任务。

    ㅤㅤ黄昏的时候,五连派来的一个火线运输员跳进了我们的防炮洞,随手递给我一个苹果:“连长,给您!”

    ㅤㅤ我惊讶地问:“哪儿来的苹果?”“半路上捡到的。连长,您嗓子哑了,吃了润润喉咙吧!”

    ㅤㅤ我们已经几天没喝过一口水,但我对他说:“你太辛苦了,还是你吃了吧。”

    ㅤㅤ“不,我在路上可以喝凉水。”他非常固执,说什么也不肯吃。其实谁都知道,通往后方的1500米之内,是一滴水也找不着的。

    ㅤㅤ“给谁吃呢?”我拿着苹果翻来覆去地想。这时候,我身旁的步话机员小李正用沙哑的声音向上级报告战斗情况。

    ㅤㅤ“小李,这个苹果你吃了吧,好润润喉咙。”我把苹果递给了他。

    ㅤㅤ小李接过苹果,向周围一看,转手递给了伤员小蓝。

    ㅤㅤ小蓝嘴唇干得发紫,他拿起苹果,张开嘴正要吃,突然向周围望了望,立刻把嘴闭住了。他发现,原来只有一个苹果。

    ㅤㅤ“连长,您吃吧,吃了好指挥我们打仗。”小蓝把苹果递给了我。

    ㅤㅤ我把苹果递给了司号员。司号员说什么也不肯吃,转手递给了身旁的卫生员,卫生员又把它递给了自己日夜照顾的伤员小蓝。苹果转了个圆儿,最后又回到我手里。

    ㅤㅤ再这样传下去是没有用的。我说:“同志们,为了胜利,来,一人吃一口!”说完,我先咬了一小口,把苹果传给小李。小李咬了一小口,交给了身旁的小胡。小胡咬了一小口,传给了小张。这样一个挨一个地传下去,转了一圈,苹果还剩下大半个。

    ㅤㅤ“谁没有吃?”我问。可是谁也不回答。

    ㅤㅤ我刚想命令大家把苹果吃掉,忽然觉得防炮洞里格外沉静。我看见小李的面颊上闪动着晶莹的泪珠,再看看周围,别的同志也都在擦眼泪。一瞬间,我的喉咙被心中激起的强烈感情堵住了。在这战火纷飞的夜晚,我被这种战友间的关怀所打动,迸出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

    焰 火

    ①“砰——磅!”“砰——磅!”陶虎臣走一二十步,放一个,身后跟着一大群孩子。孩子里有胆大的,要求放一个,陶虎臣就给他一个:“点着了快跑!—— 崩疼了可别哭!”其实是崩不着的。陶虎臣每次试炮仗,特意把其中几个的捻子加长,就是专为这些孩子预备的。捻子着了,刺刺地冒火,半天才听见响呢。

    ②陶虎臣长得很敦实,跟他的名字很相称。陶家炮仗店的生意本来是不错的。他家的货色齐全。同时,陶虎臣还有一项绝技,是做焰火。一种老式的焰火,有的地方叫花盒子。

    ③今年秋收在望,市面繁荣,城乡一片喜气。有好事者倡议:今年放放焰火!时间定在八月十六。地点定在阴城。

    ④这天天气特别好。万里无云,一天皓月。阴城的正中,立起一个四丈多高的架子。有人早早吃了晚饭,就扛了板凳来等着了。各种卖小吃的都来了。卖牛肉高粱酒的,卖回卤豆腐干的,卖五香花生米、芝麻灌香糖的,卖豆腐脑的,卖煮荸荠的,还有卖河鲜的,卖紫皮鲜菱角和新剥鸡头米的……到处是“气死风”的四角玻璃灯,到处是白蒙蒙的热气、香喷喷的茴香八角气味。人们寻亲访友,说短道长,来来往往,亲亲热热。阴城的草都被踏倒了。人们的鞋底也叫秋草的浓汁磨得滑溜溜的。

    ⑤忽然,上万双眼睛一齐朝着一个方向看。陶虎臣点着焰火了!人们的眼睛一会儿睁大,一会儿眯细;人们的嘴一会儿张开,一会儿又合上;一阵阵叫喊,一阵阵欢笑,一阵阵掌声。

    ⑥这种花盒子是有一点简单的故事情节的。最热闹的是“炮打泗州城”。起先是梅、兰、竹、菊四种花,接着是万花齐放。万花齐放之后,有一个间歇,木架子下面黑黑的,有人以为这一套已经放完了。不料一声炮响,花盒子又落下一层,照眼的灯球之中有一座四方的城,眼睛好的还能看见城门上“泗州”两个字。城外向里打炮,城里向外打,灯球飞舞,砰磅有声。最有趣的是“芦蜂追瘌子”,这是一个喜剧性的焰火。一阵火花之后,出现一个人—— 一个泥头的纸人,这人是个瘌痢头,手里拿着一把破芭蕉扇。霎时间飞来了许多芦蜂,这些芦蜂——火花,纷纷扑向期瘌痢头,瘌痢头四面躲闪,手里的芭蕉扇不停地挥舞起来。最后一套是平平常常的。只是一阵火花之后,“扑鲁扑鲁”吊下四个大字“天下太平”。字是灯球组成的。虽然平淡,人们还是舍不得离开。火光炎炎,逐渐消隐,这时才听到人们呼唤:

    ⑦“二丫头,回家咧!

    ⑧“四儿,你在哪儿呢?

    ⑨“奶奶,等等我,我鞋掉了!”

    ⑩人们摸摸板凳,才知道:呀,露水下来了。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