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1)、文中的“他”是指                ;“我”是指            。(    )
A、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B、作者鲁迅 C、小说情节的串讲人
(2)、分析下列外貌描写蕴含的深刻含义。

①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

②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

④那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3)、选文从几个方面描写中年闰土的形象?这些肖像描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此段运用的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5)、曾经是那样充满生气的闰土,人到中年却活得这样麻木、悲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请和我保持距离

张爱国

       十年前,我还是一名初中语文老师。那天刚下课,邮递员送来一封信,没有寄信人的姓名和地址,只在收信栏内写着“张爱国收”。

       待看了信,我很吃惊,这位在信里也没有留名的学生,整封信从头至尾都在辱骂我,不仅给我起了一系列侮辱性的绰号,还一次次说我是“误人子弟”,是教师队伍里的“害群之马”……

       我很快就断定写这封信的是刚毕业的学生马力。初二时,有一次,我批评他时的确很过分,一定是给他带来了伤害和怨恨。

       虽然马力的信很过分,但我还是深刻反思了自己。反思的结论竟然是我真的有点在“误人子弟”,就在这时,我有个下海的机会,于是我毅然辞了职。

       就像我教书时总是优秀教师一样,从商的我很快成了一名出色的企业家,但我一直延续着朴素的生活习惯,并没有买车。

       一次,我乘公交车,竞意外地在车上碰见了马力。

       马力触电一般地站起身,满脸通红,走过来,握住我的手:“张老师……张老师……我……

       我说:“你这个家伙,毕业这么多年了也不来看看老师,也不给老师写信。”

       马力只是不断地说:“对不起,对不起老师……”

       渐渐地,马力的紧张和尴尬消失了,他大概是确信了我并不知道那封信是他所写。下车后,马力坚决要请我吃饭。

       席间,我知道马力大学已毕业一年,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我说:“马力,当年那么多学生,就数你小子脑瓜子最活,愿意在我的公司干吗?”马力一听,感激得眼泪都下来了。

       或许是作为对自己当年错误的补偿吧,马力工作十分卖力,也十分出色。我也对马力越来越欣赏,不断地给他提职、加薪。

       对于那封信,我差不多忘了,即使偶尔想到,也是淡然一笑:谁在孩子时代不犯错误?

       两年过去了。一天晚上,马力陪我吃饭,他一次次举杯敬我,也一遍遍说着感谢我的话。

       我分明喝高了,笑了笑说:“马力啊,要说感谢,应该是我感谢你啊!”

       马力赶紧说:“恩师,您这是说的哪里话?”

       “我说的是实话,马力,我真的感谢你!”我打着酒嗝却真诚地说,“要不是你当年提醒了我,我如今可能还是那匹误人子弟的害群之马呢。”

       马力短暂的吃惊后,就开始满脸通红,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有说出来。很快,马力找了个理由,结束了晚餐。

       第二天,马力没来上班,手机关机。第三天,第四天,马力都没有来﹣﹣他竟然与我不辞而别!

       很长时间我都无法理解马力的不辞而别,直到不久前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的话:“人与人应该有一些距离,就像你隔着一层窗户纸看室内,你觉得很洁净,但一旦捅破这层纸,你会发现其实房子里充满了灰尘和污垢。每个人都会有一些‘污点’,你只能将它保留在心中,哪怕是双方心照不宣也可以,但就是不能说出来……”

      只是我明白这一点太迟了,因为直到现在我也没有见过马力一次。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走出地平线

    记得少年时代,自己刚刚懂得一些世事的时候,就常常这样问自己:我能够走出地平线吗?

    站在故乡原野上向四周望去,有一个灰蒙蒙的大圆环绕着我;向天宇望去,也有一个灰蒙蒙的大圆环绕着我。这两个大圆本是重合着的。孩童的时候,看见这个大圆就有了一种庇护感、安全感;后来年岁渐长,便以为它是鸟之笼了。少年人有的是烂漫的奇思,在一个红花黄叶点缀秋光的清晨,我忽然异想天开:走,到地平线外看世界去!

    在村头的土丘上向南眺望,有一个小村子正好坐落在地平线上。我走进那个村子,并没有看见一条灰蒙蒙的线从街中穿过;原来,它还在遥远的天边上。我又继续向它走去,它也继续向后退去,它和我就这样不离不弃,如影随形。我感到了地平线对人的愚弄。它实在是刺痛了一个无知而自尊的少年的心。

    后来,我慢慢地发现,在平地上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高山上就不是;在晴朗天气中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阴雨天气中就不是;孩子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大人眼里就不是;在视力正常人眼里是地平线的地方,在视力不正常者眼里就不是。原来,地平线并不是可以触摸的实体,只不过是一种视感罢了。再往深处去想,它竟是大地对人类的一种安慰呢!球形的大地使每一个人都以为自己的立足点高于别的地方,与这种居高临下的心态相适应,就出现了在你周遭的地平线。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平线,都有属于自己的封闭的圈——由自己建构的环形山,谁想让自己的“环形山”里面积大些,谁就得站得高些。视野越开阔就越看得清地平线。然而,不少在大城市长大的孩子,连地平线也不曾见过。他们平素里放眼环睹,见到的无非是重楼千尺,高墙四壁,人车争路。把地平线还给孩子吧。人,只有感到了圈子的存在,才有可能走出圈子。

    随着视野的延展,当我把视点移向别人,移向身外的广大世界,我郁闷的心似乎八面来风了。原来,地平线竟是以自我为中心览世阅人的产物,是一个人远眺世界的目力极限,只要这个立足点不变,就永远也走不出自己的圈子。以自我为中心,即使你的身躯很魁伟,看到的也仍然是一个圈子;而当你想到身外还有别人,想到别人也在审度这个世界,你就全知道,在别人目力不及之处,你就在他的地平线之外;当你想到这星球上的芸芸众生,每一个人都有视物极限,你就会知道,我们脚下的大地每一处都是地平线;当你懂得任何事物都是功与过的双面体,想到儿时虽然没有追上地平线,却凭借它的诱惑,它的前导,走出了父母温暖的怀抱,看到了别处的村落,看到了吹蒲公英的牧童和收获太阳花的村姑,河上人家的粗布帆和缓缓转动的风车木轮,还知道了太阳花又叶望日莲,你又会对地平线表示百倍的感谢了。

    人之所以感觉到世界环闭,人生在世如藏身巨蚌之一隅,或许,是他的思想还没有冲破牢笼?冲破思想牢笼,就要扩展自己的襟怀,就要想到这星球本是众人的星球。我不敢说,立身于圣洁的珠穆朗玛女神高入云霄的肩上,是否看得见地平线,但是我敢断定,在茫茫星际飞行的太空船上,是决然看不到地平线的。

(作者贾宝泉,有改动)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绿豆那些事儿

    ①据考证,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种植绿豆了。屈原的《离骚》中,就有对绿豆的记载。绿豆跟大豆一样,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华作物。只是与大豆相比,绿豆总是显得地位卑微:大豆位列五谷,与稻、黍、稷、麦被供奉于庙堂之上,而绿豆呢,只能与山芋为伍,居于杂粮之中。其实,有这样的差别,也不难理解,因为,就营养成分而言,绿豆的确太过中庸,只含有淀粉(61%)和蛋白质(22%),而大豆就不一样了,营养丰富,且蛋白质含量高达40%,于是有了“田里长出的肉”的美誉。

    ②除了蛋白质含量不如大豆外,绿豆的淀粉含量不如水稻,产量更是敌不过小麦,于是,它被分在杂粮之中也就合情合理了。

    ③虽然身为杂粮,绿豆却是不甘寂寞的配角。在每家每户的厨房里面,总会多多少少存点绿豆,且不说那些绿豆粥、绿豆糕、小朋友吃的绿豆冰棍以及我们餐桌上的凉拌绿豆芽,单是夏日里每家每户的绿豆汤,就足以证明其对餐桌的贡献之大。

    ④更为特别的是,绿豆的淀粉有着优良的烹饪性能。中国美食中有一种特殊的食材——粉条,(一种纯淀粉“面条”),而在粉条之中,又以绿豆淀粉制成的为佳。绿豆淀粉颗粒出奇的细腻,降低了制作粉条所需的剪切力。说通俗点,就是可以在制作粉条时进行充分的搅拌。这样,生产出来的粉条就会既透亮,又筋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种作物能够提供如此高质量的淀粉,这也就是假冒绿豆粉条横行的一个原因吧。

    ⑤另外,富含淀粉的绿豆还有一个特殊用途,那就是制作冻冰棍。绿豆细腻的淀粉赋予了冰棒特有的疏松感。当然了,这种纯绿豆汤冻出来的冰棍,远远没有后来的绿豆雪糕那样松软。不过在早些年那些被糖精水冰棒统治的夏天里,绿豆冰棒已经算得上是极品了。

    ⑥只是,绿豆真如其颜色一样能为我们遮挡烈日,提供凉爽吗?

    ⑦其实,绿豆汤作为消暑饮品,并不是因为它有带走酷热的魔力,而是因为其中富含钾、钠、钙等各种矿物质。夏天,我们很容易出汗,这时我们丢失的不仅仅是水分,还有各种宝贵的矿物质。此时喝绿豆汤,可以迅速补充体液和流失的矿物质,达到消暑的目的。所以,在抢救中暑病人的时候,不能给他们喝纯净水,这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

    ⑧于是,富含各种矿物质的绿豆,便成了消暑的佳品。其实,在夏天喝绿豆汤,跟我们激烈运动后,最好补充带盐分的饮料是一样的道理。同时,绿豆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有芳香气味的物质(如香豆素类等),在饮用时会带给我们清爽的心情。

    ⑨虽然名为“绿豆汤”,但通常情况下,我们煮的绿豆汤是红色的,这是因为绿豆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被氧化形成了红色物质,而氧化跟水中的金属离子浓度,以及与氧气的接触情况有关。所以,如果我们用纯净水和不锈钢高压锅来煮,会更容易得到理想的“绿”豆汤。当然了,要及时喝掉,否则在空气中放久了,汤色迟早是要变红的。

    ⑩绿豆之所以能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跟它身上的“解毒”光环有关。有一个传说,神农氏之所以能在尝百草时逢凶化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带着绿豆。这个“绿豆解百毒”的传说明显只是个传说,但记载绿豆解毒的医学典籍还真不少。比如,《开宝本草》中说,绿豆可以“消肿下气,压热解毒”;《本草纲目》中说,绿豆可“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仿佛绿豆就是万能解毒药。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如果迷信绿豆可以解百毒的话,那很可能会延误治疗。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长腿的玫瑰

    ①三十五岁,他玩够了,终于要成家了,第二天便要迎娶新娘。亲人朋友们正在帮着他准备婚礼,满屋的欢声笑语。忙中出乱,朋友告诉他,用来装点洞房的玫瑰,明明已经送来了,现在却遍寻不见,真是急人,想必是哪个亲朋家调皮的孩子,悄悄拿了去,只好差人再去买。

    ②突然,姐姐慌里慌张地跑过来:“爸不见了!”他拨开人,急匆匆各屋子里找一圈,不见,登圆了眼,冲着姐姐大声吼叫:“说了别叫他来,别叫他来,你非让他来,来了,你可好好看着啊!要是爸有个三长两短,我跟你没完!”

    ③父亲是老来得子,四十来岁才有了他,如今七十多岁的父亲,患上了老年痴呆。今天,非要闹着到新房。他怕人多:父亲去了添乱,可姐姐央求,说儿子娶媳妇了,父亲想凑凑热闹,亲身感受一下,应该满足他的愿望,父亲去了,她负责好好看着。哪知父亲还是跑丢了。

    ④大家只好分头去找,这么大一个城市,要想找一个人,简直就是大海捞针。正当大家急得焦头烂额时,他的手机响了,一个陌生的女人告诉他,有个穿紫红色衬衣的老头正在她们医院。他的心“咯噔”一下,坏了,难道出了事儿?“我爸,他,他怎么了?”他有些语无伦次,女人说:“你别急,他没什么事儿,你过来接他吧!”

    ⑤等他们赶到医院,父亲正坐在一张病床上,手里抱着一大束玫瑰,那正是下午送来,装点洞房的那束玫瑰花,旁边的小护士在他的面前,轻声轻语地和他说着话,见他们来,小护士松了一口气“你们可来了,这个大爷坐了好半天了,也不肯走,后来我们感觉他脑子有些问题,在他口袋里找出了这个电话,就打了过去。”他拉父亲走,父亲摆摆手,满脸笑着,指指怀里那一束玫瑰,说:“别急,等会儿,等你妈回来,送给你妈,再走!”他这才意识到,这个房间,是两年前妈妈病重时住过的,父亲坐的,正是妈妈曾经躺的那张病床。

    ⑥他想起,那时,女友过生日啦,情人节啦,他都会买玫瑰送女友,母亲知道了,满眼的美慕,说现在的年轻人真好啊,这么好看的花儿,放屋子里,香多少天啊!他总是逗笑:“让我爸也给你买。”回头就对爸说:“爸,给我妈买捧花送送呗!”爸爸总是讪笑着,从鼻子里“哼”一声:“还送花儿?送个狗尾巴草吧!傻老太太哪配得上花儿!”母亲也笑:“妈这辈子,是没人给送花儿咯!”

    ⑦看爸满含微笑,紧握着玫瑰,固执地坐在病床上,他的泪湿了眼眶,走到爸的身边,说“爸,我知道妈在哪儿,我们给她送去!”父亲欣然跟他走了。他径直将车开到母亲的墓地。车上,姐和朋友拦他:“还是不去了吧,大喜的日子!”“不,一定要去,这束花早就应该送给妈!”

    ⑧母亲的墓前,父亲把花儿小心翼翼地放在墓碑下,从口袋里掏出手绢,仔细地擦母亲的相片,父亲满脸的微笑,边擦,嘴里边絮叨着:“傻老婆子呀,我给你送花儿来了,你可得好好看,啊!”“放心吧,没花钱,钱攒着,给咱儿子娶媳妇!”

    ⑨那一刻,他的泪流了满脸,一转身,正遇上父亲微笑的脸,却看见,父亲眼里闪着晶莹的光,墓碑上的妈妈,满脸微笑,似在看着父亲,也似在看着花,

    ⑩那一刻,他知道,父亲一生没有送过花儿给母亲,那情义却比玫瑰花香更绵长。

    ⑪那刻,他懂得,这束长了腿的玫瑰,告诉了他,在漫长的岁月里,在凡俗的日子里,靠什么坚持一份无声的誓言。

实用文本阅读

细品寂寞

王晓河

    ①人生在世,既不甘寂寞,更要耐得住寂寞。既“不甘”又“耐得”,似乎冰炭不同炉,实则辩证统一。耐得寂寞是专心求一,厚实的底蕴在寂寞中沉淀,深邃的思想在寂寞中孕育,坚韧的意志在寂寞中磨炼;不甘寂寞是奋发向上,如火的激情在不甘中燃烧,惊人的创造在不甘中迸发,追求的目标在不甘中接近。“耐得”常夯实,“不甘”促飞跃,“不甘”须“耐得”垫底,“耐得”须“不甘”引领,“不甘”与“耐得”两相交织,两者兼备,登得上乘境界。

②“巴蜀鬼才”魏明伦甘于寂寞,7岁学戏,9岁成为四川自贡市川剧团的“九龄童”,工龄四十多年,居然没有换过供职单位。他干巴的履历只有一行:自贡川剧团。他不甘寂寞,以“九部大戏、几卷杂文、两打碑赋”名扬天下,他幽默地说:“我的成功秘诀是‘喜新厌旧、得寸进尺、见利忘义、无法无天’。”

    ③袁隆平甘于寂寞,风里来雨里去研究杂交水稻;不甘寂寞,时刻瞄准更高的目标。耐得寂寞使无数才俊梦想成真,不甘寂寞使无数英雄再攀高峰。真正不甘寂寞的人,最能耐得住寂寞,耐住寂寞的人最不甘寂寞。

    ④耐得寂寞,非是隐形遁迹,枯槁心灵;不甘寂寞,也非好高骛远,四面出击,而是专攻与博取同存,冷静与激情共聚,埋头与抬头互辅。受得清冷,但不清贫,有自己广阔的心灵世界;追求卓越,但不浮躁,保持默默耕耘的精神境界;心中有主,心地轻松,满怀理想的绿洲和希冀的花朵。反差大,实相通,功夫深,境界高,“耐得”而中气充足,“不甘”而神采飞扬,是一种上乘内功的修炼。

⑤二月河有一座右铭:“拿起笔来老子天下第一,放下笔来夹着尾巴做人。”所以,他有无波无浪的“静静地流淌”,也有“我来写”的惊人一呼,成为写帝王的作家第一人。著名作家叶永烈,长期从事“寂寞之道”,先以儿童文学、科幻文学、科普文学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创作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小品、科普读物700多万字。后来转向从事当代重大政治题材纪实文学的创作,追寻探访中国现当代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独家涉及高度敏感题材和高度敏感人物,长期占领纪实文学制高点。耐得寂寞,非是百无聊赖,而是沉酣吸纳,激情四射;不甘寂寞,也不是“拼命赶热闹,往热闹当中挤进去。从前白相大世界,越是乱哄哄、闹稠稠的地方,好像越有趣”(刘海粟语)。而是瞄准正道,追求卓越。两者浑然一体,互相砥砺,方有大成,方成大家。

    ⑥对寂寞“耐得”和“不甘”,是人生的清醒之为,境界之为,积极之为,有为之为。好些事,存“耐得”,正是因为“不甘”,由于环境、能力、机遇等的限制,耐得住才有时机和可能,不甘心才有进取和提高。勾践卧薪尝胆,报仇雪耻;刘备韬晦蓄锐,天下三分。天下之事,相反相成,“板凳要坐十年冷”,当沉淀积蓄时则沉淀积蓄,“文章不写一句空”,当卓越爆发时则卓越爆发。入世中有淡定,淡定中有追求。淡定不与世隔绝,不颓唐沮丧,追求不心浮气躁,不急功近利,总是充实、修养、打造自己,总是在搏击、前进。

    ⑦“腹有诗书气自华”,境界到了,功夫到了,“耐得”和“不甘”,便成了腾飞之两翼,左右相助,得心应手,有志竟成,获得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辉煌。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