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024)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测试卷

《马可·波罗行纪》记载:“(泉州)乃不少船舶辐转之所。诸船运载种种货物至此,然后分配于蛮子全境。所卸胡椒甚多,若以亚历山大港运赴西方诸国者衡之,则彼数微乎其微,盖其不及此港百分之一也。”这说明元代泉州(  )
A、海外贸易繁荣 B、外国使节增多 C、造船技术发达 D、文化生活丰富
举一反三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政治、文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产工具的制造和使用是古人智慧和能力的体现,推动着历史的前进。我们可以在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看到石器手镐上留下的加工痕迹;在浙江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我们眼前可以浮现出古人翻地用力过猛折断了骨耜的耕作场景;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我们不仅能领略甲骨文的奥妙,还能看到制作精良的长青铜器铲,感叹其工艺的高超;在浙江湖州市博物馆我们可以想象到铁犁铧昔日的锋利和翻耕土壤的高效作用。

材料二:

材料三:《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北宋首都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梦粱录》卷十三记载,南宋首都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世,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材料四:康雍乾三朝,随着经济的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最后形成,封建社会的相对稳定,国内商品市场越来越扩大。城市拥有的商业行业和店铺数量日益增多,例如明代山东临清有店铺五六百家,清代拥有大小店铺达千余家。由于长途贩运的发展,长江沿岸出现了一批新的商业城市,如汉口等。全国还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商业中心城市,出现了当时所谓的“四大聚”,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

中国是亚洲东部的文明古国。秦汉以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规模不断扩大,对外关系在明清时期发生重大转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日本对中华文化更加向往,于630年派出第一批遣唐使,在此后200多年中,共派出遣唐使近20次。在返日留唐学生的策划下,646年日本实行“大化改新”,以“中华化”为最高理想。

——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

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五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他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六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当海外商船进入中国海域后,市舶司要派员“阅实其货”……经过查验后就算入关了,征收关税必不可少,当时称为“抽解”,最早没有这项规定,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开始施行,税率为“二分”,即20%,采取实物收税的办法。……宋太宗后期抽解二分的制度作了调整,改为“十先征其一”,宋神宗时一度改为“十五取一”。

材料三  郑和的船队规模巨大,船只上百,满载瓷器、丝绸、铁器等货物,被称为“宝船”。船队在所到之处宣扬明朝国成,邀请各小国前往朝贡,并就地进行交易,用所载货物换取当地特产……郑和的船队已经熟练掌握潮汛、季风、洋流等自然规律,以航海天文学与指南针定位技术相结合,保证了较高的航行精确度,开辟了多条新的航海路线。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四 18世纪,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试图打开中国市场。清朝皇帝坚持认为天朝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不需要与外界贸易,拒绝了英国使团的请求,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1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