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成都专版调考A+B语文六上 A卷专项 18 连续性文本阅读

____

一间屋正在烧着像舌的火焰像云的烟气从窗口和屋顶喷出。男人和女人从窗口探出头来拼命地叫,忽然又不见了。门口挤满了人,齐声(    ):“要烧死了哩!快救命啊!消防队!”

②这时来了一驾马车,四个消防队员从车中跳出来。他们最先赶到,一下车就冲进楼里去。他们进去的同时发生了可怕的事情。一个女子从四楼的窗口叫喊着跳了出来,手抓住了栏杆,背向着外面,在空中挂着。火焰从窗口喷出,几乎要卷着她的头发了。方才进去的消防队员弄错了方向,打破了三楼的窗。这时人们齐声(    ):“在四楼,在四楼!”

③他们急忙上四楼,在那里听见了恐怖的叫声,梁木从屋顶落下,门口满是烟雾火焰。要到那有人的屋子里去,除了从屋顶走,已没有别的路了。他们急忙跳上屋顶,只看到从烟里露出一个黑影,这就是那最先跑到的队长。可是,要从屋顶到那被火包着的屋里去,非通过那屋顶的窗和屋檐间极狭小的地方不可。因为别处都被火焰包住了,只这狭小的地方,还积着冰雪,却没有可攀缘的东西。

④“那里无论如何通不过!”人们在下面叫。

⑤队长沿屋顶边上走,人们惊恐地看着他。他终于通过了那狭小的地方。下面的喝彩声几乎要震荡天空。队长走到那危险的地方,用斧头把梁椽斩断,砍出可以钻进去的窟窿。

⑥这时,那女子仍在窗外挂着,火焰快卷到她的头上,眼见她就要落下来了。队长砍出了窟窿,把身子缩紧了就跳进屋里去,跟着他的消防队员也跳了进去。

⑦长梯子架在屋前。窗口冒出凶险的烟雾和火焰来,耳边听到恐怖的呼号声,危急得几乎无从着手了。“不好了!连消防队员也要烧死了!完了!早已死了!”人们叫着。忽然,队长的黑影在窗口出现了,火光在他头上照得红红的。女子抱着他的脖子,队长两手抱着那女子,跳到屋里去了。

⑧人群的叫声在火焰声中(    ):“还有别人呢,怎样下来?那梯子离窗口很远,怎么接得住呢?”在叫喊声中,突然来了一个消防队员,他右脚踏着窗沿,左脚踏住梯子,身子悬空站着。屋内的消防队员把遇险者一一抱出来递给他,他又一一递给从下面上去的消防队员,下面的又一一递给更下面的同伴。

⑨遇险者全部被救下来了,屋内的消防队员也下来了,最后下来的是那个最先上去的队长。他们下来的时候,人们喝彩欢迎,等到那队长下来时,掌声雷动,人们好像欢迎凯旋的将军似的喝彩。

⑩“知道吗?这就叫作勇气。勇气这东西是不讲理由的,是不踌躇的,是见人有危难就会像闪电似的不顾一切地冲过去。”

⑪“快和罗比诺队长握手!”父亲指着那衣上缀有金边的人说。队长站住了伸手过来,我去和他握手。队长道别而去。

⑫父亲说:“好好地把这记着!你在一生中,与之握手的人当有几千,但像他那样拥有勇气的人恐怕不上十个吧!”

(本文选自《爱的教育》,选文时有改动)

(1)、如果要给选文拟一个标题,从主要人物的角度,可拟为《》;从主要事件的角度,可拟为《》。
(2)、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描写,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3)、写人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联系上下文,将下面表示“说”的词语填入文中相应括号里。(填序号)

A.沸腾        B.狂叫           C.叫喊

(4)、请简要概括选文主要内容。
(5)、选文多处描写围观人群的喊叫声,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6)、读父亲的话,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这就叫作勇气。勇气这东西是不讲理由的,是不踌躇的,是见人有危难就会像闪电似的不顾一切地冲过去。

举一反三
一个夜晚

①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很平凡,但值得我把它记下来。

②那天晚上,我在旅社找到铺位。当走进5号房子时,这里先来的四位正在“双吊主”,闹腾着,有一个正狼狈地(zuàn  zuān)着桌子。门口当风的一个床位是我的,我静静地斜躺在被子上,掏出书试图到书中去躲避吵闹。

③一会儿,吵声小了,我眼前亮了许多,转身一看,一个胖子把挂在铁丝上的电灯从他们头上移到靠近我这边,他口里像是自言自语地说:"人家看书看不清楚!”

④“不,不要紧,我看得清楚!”我心里一阵热 , 但一会儿我又冷了下来,本能地摸了摸身边的提包,因为这里面有一笔不少的钱。出门在外,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⑤我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并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的提包丢了,我一阵急,冷不丁醒了,发现提包正在怀里好端端的--原来是虚惊一场。

⑥这时天已经(méng  měng)蒙亮了。同房其他四人都已悄悄地在起床,一会儿,我明白了他们四个是要赶早班车。有一个想要拉灯,马上被同伙轻声制止了,又有一个轻轻地走到我床边,弯下腰,我一紧张,预备着……可他从床下拾起一本书放在我的床上--这是我睡前看的那本。

我又一阵激动,但没有放松提包。

⑧他们收拾好,出门了,像一阵轻风,走在最后的胖子把门锁扭开,按下了保险,轻轻地把门虚掩上,可随即风又把门吹开了。虽是初冬,那风还是怪冷的。我刚要起来关门,胖子又转来了,把门掩上,他刚抬脚,门又被吹开了,他迟疑了一下,把保险推上,想把门锁死,但又犹豫着。又有一个人转来了,和胖子嘀咕了一阵,只见胖子又把门锁扭开,按下保险,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团纸,按在门框上,这样,门就轻轻地被关死了。他们折腾了半天,为的是不让关门的声音把我吵醒。

⑨他们走了,我抓提包的手松了,收紧的心也松了,一股暖流流到心房,传遍全身……

课外阅读。

无名英雄

刘泷

ㅤ①大伯曾是一名志愿军,1951年1月初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时,他是连长。那天,他接到命令,要不惜一切代价在限定时间内将一批军用物资送到战火正酣的前线去!∥

②当晚,在甲屯里附近的铁路桥旁,大伯带人拦截了一列火车。打开车门的瞬间,他怔住了:火车上有三十几名从前线运下来的伤员,他们身上缠着绷带,倚靠在车厢壁上。但是,他还是咬着牙说:“对不起,这列火车被征用啦!”这时,从车厢后面挤过来一个女军人,拒绝说:“不行,他们都是重伤员,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我们要尽快把他们送到后方去。”他说:“可是,不赶快把这批武器弹药、食品药品送到前线,将会有更多战士失去生命!”她却瞪着他:“我不管,我有责任保护这些重伤员。你执行任务,我也执行任务,你为什么非要中断我的任务?”他不敢瞅她,也不敢瞅那些脸上写满痛苦的伤员……

凄苦的北风像饥饿的猩猩在咻咻地吼叫,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硝烟味。

ㅤㅤ④正当大伯左右为难之际,一个人从担架上咕咚滚下车来。他艰难地睁开肿胀的双眼说:“都别争了,我叫夏天光,是116师团职参谋,所有人都听我的。前方战事要紧,全部下车。”
ㅤㅤ⑤即刻,那些东倒西歪的伤病员们纷纷行动了起来。有的伤员用手臂支撑着身体挪下了火车,有的伤员艰难地翻动身体滚下了火车,有的伤员匍匐着爬到车厢门口掉下了火车,还有不能动的伤员在担架上呻吟着,让战友抬他下火车……

ㅤㅤ⑥很快,车厢被清空了。∥

ㅤㅤ⑦大伯急忙带领战士装好物资,叮嘱他们在原地等着列车返回。火车一路鸣笛,准时将物资送向了战火纷飞的前线。∥

ㅤㅤ⑧从前线返回,他指挥列车驶向那座桥。他跳下机车,四下张望。脚下只有焦黑的泥土、沙石与泥浆四溢的弹坑,还有冒着浓烟的金达莱枯枝。

ㅤㅤ⑨“人呢!”他喊。他把嗓子都喊哑了。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眼泪噼里啪啦地掉下来。“都死啦!炸死啦!美国鬼子的‘黑寡妇’飞机,一颗燃烧弹,就把这些孩子全都炸死啦!多好的中国孩子啊!”一位朝鲜阿妈妮趔趄(lie qie))着走来告诉了他这个噩耗。∥

ㅤㅤ⑩几十年过去了,大伯九十多岁了。躺在病床上弥留之际,大伯留下遗言:“我有个愿望,死后要把我埋在那座桥头,和她,和那些牺牲的战士在一起。不要给我立碑。我不要名字!在朝鲜战场牺牲的那么多志愿军战士,很多都是无名英雄!”∥

____

家乡的秋夜素雅、幽静。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眷恋之情,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粒粒的秋露,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逗你的眼,亮得闪你的目。

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撒在细密的竹叶上,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撒在浓黑的小草上。叶的碎影、枝的碎影、茎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

柿子园里的景色更是迷人。走进柿子园,枝繁叶茂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柿子。黄澄澄的柿子,晶莹透明,令人垂涎欲滴。

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瑶寨的小伙子、大姑娘____,每当夜幕降临,他们就会____,用山歌来表达对生活的赞美,用舞蹈道出丰收的喜悦。田野里的小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蛤蟆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似男高音唱着那____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____的交响曲。这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如春蚕的咀嚼声,似清风拂过杨柳,又似草原上的野马在奔驰……

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了,湖也睡了,只有风儿还在神采奕奕地守护着。风儿把湖面吹醒,在月光的朗照下,湖面闪动着片片银光。柳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在这深夜里,偶尔传来几声汽车喇叭声,那是家乡的经济命脉在流动。那响彻夜空的鸡鸣声,划破了黑夜的幕布,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

文学类文本阅读。

顶碗少年

    ①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他们入迷了,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
ㅤㅤ    ②一位英俊少年出场了。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最后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观众都惊呆了。
    ㅤㅤ③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到了少年头上。一切重新开始。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晃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ㅤㅤ④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ㅤㅤ    ⑤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有一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捂住了眼睛……
    ㅤㅤ⑥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摞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响声。
    ㅤㅤ⑦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每当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飘动的军旗

谢松良

①那年,三个月的新兵训练期一过,我主动请缨去团里最艰苦的哨所。位于大山深处的哨所,路陡沟深,与世隔绝,尽管我早有思想准备,但还是一下子傻了眼。

②哨所的杜班长对我这个新兵很关心,似乎看懂了我的心思,与我谈心:“兄弟,谁来这里,开始都会感到寂寞,甚至无可奈何,这很正常。不过,作为军人,肩膀上担负着守卫疆土的责任,得有军人的样子,这点苦不算什么。”

③我受到鼓励,望着他说:“谢谢班长!”

④杜班长见我情绪缓和了些,又亲切地拍拍我的肩,说:“我很少看错人的,你是个好兵,到时候,你会不舍得离开这里的。”

⑤杜班长说得一本正经,而我听得似懂非懂。

⑥一天晚上,我起来上厕所,发现杜班长的房间里还亮着灯。我出于好奇,便上前凑近门缝往里看,发现杜班长坐在床头,反复摆弄着一面红旗,是八一军旗,神情着迷。也许,是放置久了的缘故,军旗的颜色有些白了。

⑦“一面军旗,有什么好看的?我们哨所上飘扬的军旗都是新的。”我想不通,不小心头撞到了门上。我的自言自语让杜班长听到了,他打开房门,盯着我,黑着脸问:“一面军旗?你知道这面军旗承载着什么,代表着什么吗?”

⑧我被杜班长问蒙了,没好气地说:“我怎么知道?”

⑨杜班长听了,也没有发火,更没让我受罚。他把我让进房间坐在他面前,跟我讲起这面军旗的故事。

⑩听完杜班长的讲述,我这才明白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与力量支撑着他在哨所生根发芽,无悔无怨的。原来,那年的国庆节前夕,还是新兵的杜班长正在站哨,忽然刮大风下大雨,哨所外旗杆上悬挂的军旗竟然给大风刮跑了。他的班长知道后,不顾身患感冒,咬紧牙关,带了一个兵拿着手电筒,连夜下山去很远的那座小镇的军人服务部,“请”回了一面军旗。

⑪不幸的事发生在往回走的路上,疲倦不堪的老班长失足掉进了山沟里,再也没能站起来。这面军旗,就是老班长留下来的那一面,杜班长一直珍藏着。

⑫几年后,由于到了服役期限,杜班长复员了。走的时候,他眼里含着热泪,郑重地把那面军旗传给了当副班长的我。

⑬杜班长说这面军旗是属于哨所的,他不能带走。

⑭后来,我也转成志愿兵,在哨所一干就是八年多。直到转业前,我才恋恋不舍地将军旗传给了新班长。

⑮这面军旗是哨所的传家宝。我相信,包括我在内的每个离开的战友都是有拳拳爱国心的人,不管行走在天涯还是海角,心里面都会装着这面军旗,爱着我们的军队和祖国。

(选自《安徽文学》2022年第7期,有删改)

看 戏

①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经落下,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静静的。树叶也是静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

②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相反,人非常满。每个角落里都是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还有近郊来的农民———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这简直像一个人海。他们所散发出来的热力和空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烟雾不散。海屏住了呼吸。

③舞台上的幕布分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以庄重而有节奏的步法走到灯光前面来了。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服装和头饰上,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海市蜃楼。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有决心,也有疑惧;有大众的牺牲精神,也有自私的个人打算。但主导这一切的却是一片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热情。这种热情集中地、具体地在穆桂英身上表现出来。

④当女主角穆桂英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出场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动荡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迅即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辽远而又切近,柔和而又铿锵。戏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优雅的“水袖”中,从她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阵热烈的掌声。

⑤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他们看得入了神。他们的感情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感情融在了一起。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忽然又动荡起来了。戏就在这时候要到达顶点。我们的女主角在这时候就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他们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立起来,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面前。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剧场成了一个庞大的舞台。

⑥我们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同志。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涯过去了,六十六岁的高龄,仍然能创造出这样富有朝气的美丽形象,表现出这样充沛的青春活力,这不能不说是奇迹。这奇迹的产生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