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长春市净月高新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课外阅读。

鲁迅先生珍惜时间

①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ㅤㅤ②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ㅤㅤ③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时间,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他去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80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做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
ㅤㅤ④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敌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1)、下列词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恶劣  如饥似渴  逝世  耗费
A、è lüè   rú jī sì kě   shì shì   hào fèi B、è liè   rú jī shì kě   shì shì   háo fèi C、è liè   rú jī sì kě   shì shì    hào fèi
(2)、“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这句话的含义是(    )。
A、鲁迅很谦虚。 B、鲁迅不喝咖啡,别人喝咖啡时他在工作。 C、鲁迅抓住一切时间紧张地工作。
(3)、请在文中找到一个过渡句并写下来。
(4)、“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做武器,同敌人战斗。”笔是书写工具,作者为什么说它是武器呢?
(5)、写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6)、请你写出两句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举一反三
妙妙向大家分享了下面的文章,请你阅读,感受校园春日的优美景象。

开花的课桌

王连明

①三月的风荡来春天的纤尘,细心的孩子发现了,便用小手指将它们拈起来,染在了他们的课桌上。

②一个课桌的缝隙里,有一撮小草芽,用细细的白线娇娇地扎着。草芽像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是嫩白的。在寒风料峭的三月里,发现这一抹淡到极致的春色,需要怎样的耐心和细心呀! 也许只有灵秀的孩子们才能感受得到。

③春意在孩子的课桌上萌发和蔓延。桌缝里,有一两截刚刚泛青或萌出芽包的小树枝,三五朵小野花,那么小,白的似米粒,黄的、红的,像从蜡笔上削下的碎屑。

④终于有一天,孩子的课桌上插了一枝迎春,枝条上是繁密的金色小花,如一串耀目的阳光。教室里,被映上了一层淡淡的暖意。打碗花、紫地丁、黄地丁、映山红、葛条……课桌上花事纷繁起来。一到春天,山里野花真是太多了,山坡上、田埂上、河边、路旁,到处都是。孩子们翻山越岭来学校,路上随处可见这些野花。

⑤这些山里孩子,有的还穿着露趾的鞋,穿着肥大的旧衣裤,他们无忧无虑地吹着柳笛,摇着手里的野花,沿着弯弯的小路跑着,跳着,到了学校,便把那花插在课桌上。有的孩子,还用细线把花枝绑在钢笔上,看上去,他像是捏着花枝在写作业了。花枝轻抚小脸,让人想不清,是花枝染红了小脸,还是小脸染红了花枝。

⑥春天是从孩子们身上产生的,先染了他们的课桌,然后漫出窗子,染了山川。

(有删改)

邻里有爱走搭石

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

    ①我出生在河北省兴隆县上庄村。那是一条十里狭长的山村,人们逐水而居。五六个小村庄的人家散落在小溪旁。一代又一代人,出山串亲、赶集,唯有反复跨溪而行,除此,别无选择。小溪最窄处仅五六米,最宽处也不过三十米,平时水最深处也不过一米。

    ② 年年雨季过后,秋风将至之时,人们为了不蹬凉水,在每一个跨溪水里摆上一排方石,这就“搭石”。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二百多天走搭石。人们祖祖辈辈走搭石,司空见惯,十里路要走多少搭石,没人数过。有一次,我出于好奇,一道道数了数,十里路竟走了三十二道搭石。十三年间,我每天要走六十四回搭石,总共走了千万回,对搭石的印象怎能不深刻呢?

    ③1977年末,我来到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工作。当我见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见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的潺潺小溪,想到山里人脱( )( )裤走搭石的情景:一个人跟着一个人,动作( )( )有序,足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 )( )

    ④两个人对面来到溪边,微笑止步,示意让对方先行。还有,年轻人背老人,大人抱娃娃,在记忆里,如他们留在水中的倒影。当我见马路上有砖头或树枝,人们宁可绕着走,也不肯弯腰拾起的时候,我又想到山里人在雨水过后,自觉摆搭石的情景;想到有人发现搭石不稳,退回岸上,找块好石头搭上的情景……噢,搭石上有新意,搭石上有美,搭石上有情。由于搭石的特殊渡水方式,长期造就和展示了山里人的勤劳、热心公益和互 助礼让与尊重的美德。这样,我便在1980年2月写了短文《搭石》。现在,我的家乡十里山村已经贴着山根儿修了公路,人们进进出出,骑自行车、摩托车,坐汽车,再也不用走搭石了。可是,搭石是不会消失的,永远会摆在村庄通向田地或山野的溪流里,那种美永远存在。

作者;刘章     选文有改动

一个特别的孩子
桑桑

    ①桑桑就是桑桑,桑桑与别的孩子不大一样。

    ②桑桑的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的行为,是一贯的。桑桑想到了自己有个好住处,而他的鸽子却没有,他心里就起了怜悯,决心要改善鸽子们的住处。当那天父亲与母亲都不在家时,他叫来了阿恕与朱小鼓他们几个,将家中的碗柜里的碗碟之类的东西统统收拾出来扔在墙角,然后将这个碗柜抬了出来,根据他想象中的一个高级鸽笼的样子进行改造。四条腿没有必要,锯了。玻璃门没有必要,敲了。那碗柜本有四层,但每一层都大而无当。桑桑就让阿恕从家里偷来几块板子,将每一层分成了三档。桑桑算了一下,一层三户“人家”,四层共能安排十二户“人家”,觉得自己为鸽子们做了一件大好事,心里觉得很高尚,自己被自己感动了。当太阳落下,霞光染红草房子时,这个大鸽笼已在他和阿恕他们的数次努力之后,稳稳地挂在了墙上。

    ③晚上,母亲望着一个残废的碗柜,高高地挂在西墙上成了鸽子们的新家时,将桑桑拖到家中,关起门来一顿结结实实揍。

    ④那天,他在河边玩耍,见有渔船在河上用网打鱼,就在心里希望自己也有一张网。但家里没有一张网。桑桑心里痒痒的,觉得自己非有一张网不可。他在屋里屋外转来转去,一眼看到了支在父母大床上的蚊帐。这明明是蚊帐,但在桑桑的眼中,它却分明是一很不错的网。他三下两下就将蚊帐扯了下来,然后找来一把剪子,三下五除二将蚊帐改制成了一张网,然后又叫来阿恕他们,用竹竿做成网架,撑了一条放鸭的小船,到河上打鱼去了。

    ⑤晚上,母亲并没有打他。母亲对他的惩罚是:将他的蚊帐摘了。而摘掉蚊帐的结果是:他被蚊子叮得浑身上下到处是红包,左眼红肿得发亮。

(节选自《草房子》,有改动)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不朽的托起

佚名

罗雨成,1931年生,湖南省新化县人。1947年,他考入省立九师,毕业后升入省立十三中学高中部求学,并改名罗盛教。

1951年4月,罗盛教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奔赴朝鲜。

在朝鲜的日子里,罗盛教时时感到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和驻地的老乡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经常帮房东大妈担水、劈柴,乡亲们都夸奖罗盛教。

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与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手榴弹。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少年正在滑冰,笑声阵阵。忽然,传来了呼救声,有人掉进冰窟窿了!罗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弯腰,直冲过去。他一边跑,一边飞快地脱掉身上的衣服,接着跳进了冰河里。过了好一会儿,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儿,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少年托出连人带冰水面。当那少年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面又塌了,少年又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全身已冻得发紫,体力消耗殆尽,但是他又一次潜入水中,过了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少年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少年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人们急切地等待着罗盛教,然而,他却再也没有上来。为了救落水的朝鲜少年,罗盛教英勇献身。

全村的老百姓都赶到了河边,他们久久地哀悼着这位英雄。

(选自英雄网,有删改)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改变世界的那颗种子

①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袁隆平成了“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但他念念不忘的还是这句——“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在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座谈会上,袁隆平也曾笑着说:“我现在是‘90后’,脑瓜子还没糊,数学心算没问题,还要继续做研究,目标是实现每公顷产量20吨。”

②袁隆平离不开农田,尽管已经90岁,仍然坚持“每天要到田里看看”。这次出发来北京之前,他一大早还先到田里待了半个小时,跟心心念念的稻子短暂地道个别。而带着“共和国勋章”回去后,袁隆平说,明天第一件事,就是下地看看。

③“一颗种子改变世界”是对他所作贡献最好的诠释。他的励志故事充满了奋斗和坚持的色彩,不畏艰难、知难而进是他做科研一贯的原则。在西南农学院学习期间,他对学术孜孜以求,阅读了许多中外农业科技杂志。他对权威学者并不盲从,常把搜罗到的各国学术书籍仔细研究,感悟分析后得出自己的结论,他始终坚信吸收科学知识要靠理性来判断其价值。1953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到处于穷乡僻壤的安江农业学校当教师,就是在这个落后的湖南乡下,他度过了人生中最难忘的18年。这些日子里,他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做农业科研,积累了大量经验。1960年,严重的大饥荒掠过中华大地。袁隆平内心的壮志被激发起来了,他发誓:一定要研究出一种高产的水稻,让自己的同胞吃饱。从此,“杂交水稻”这四个字伴随了袁隆平的一生,成为他毕生不懈的追求。

④抗风雨的优质稻株。正是凭着这种坚韧不拔、勇敢顽强的意志,他在勘察了14余万株稻穗后,终于检查到6株不育株,经过两年的探索、试验和研究,共有4株成功繁殖了1~2代。其研究彻底推翻了传统经典理论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并推论水稻亦有杂交优势,通过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

⑤在袁隆平89岁的生日时,有人问及生日愿望,他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禾下乘凉”是他真实的梦境。他曾梦见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稻穗下乘凉。这一梦想正随着不断高产的超级稻逐渐成为现实。

⑥如今,他的心里也许种下了一亩田,那里不受世俗纷扰,透着恬静和安逸,他可以全力为“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而不懈努力……

(作者席德强,选用时有删改)

(13分)阅读。

雪天里的暖

ㅤㅤ①几天的暴雪,小城早已银装素裹。往窗外看去,雪没完没了,天地白茫茫的一片。我(    )在家里,连附近的菜市场也不想去,幸好,还有外卖。

ㅤㅤ②一股冷风呼啸着(    )进门,送外卖的“骑士”(    )着一头白雪站在门前。他头发白了,睫毛白了,脸却格外的红。他大口大口喘着气,呼出的气,也是一团一团的白。餐盒递过来,还有一点儿烫手。他却连声道歉:“对不起,迟到了几分钟。”我看见他的雨裤膝盖处破了一个洞。他解释:“路太滑,摔了一跤,裤子破了,头盔也坏了……”

ㅤㅤ③我跑进屋拿了条干毛巾:“晚一点儿没有关系,我不急。这样的天气……真是辛苦你了。”“骑士”边擦头和脸上的雪,边连声感谢:“谢谢!谢谢!这是我今年送的最后一单,准备回家过年了。晚上的车……还不知道能不能正常发车。”

ㅤㅤ④我给他倒了一杯热茶,又跑进储物间找出一个早已不用的头盔送给他。“骑士”很不好意思地喝着茶,脸渐渐恢复了正常颜色,说:“我今天遇到的都是好人。上午,我抢到三杯奶茶的订单。你猜怎么着?”他掏出一张配送单给我看,上面备注着:“一杯送给骑手,另外两杯麻烦骑手给附近的环卫工、警察,或者其他露天工作者,辛苦啦!”

ㅤㅤ⑤配送单有点湿,有点皱,“骑士”小心地把它折好,重新放到口袋里。“你知道吗?奶茶店的妹妹特意把三杯奶茶包得严严实实。我把一杯奶茶给了店门口扫雪的清洁工阿姨,另一杯奶茶给了路口指挥交通的交警,第三杯奶茶送给了铲雪的志愿者。”“骑士”笑眯眯地拍拍口袋,“____”。

ㅤㅤ⑥“骑士”喝完最后一口茶,戴上我送他的头盔,郑重地说了声“谢谢”,转身“噔噔噔”地下楼去了。我站在窗口,看他跨上车,在纷纷扬扬的大雪里渐渐远去,很快消失在拐角处。

ㅤㅤ⑦雪依旧在下,冷冷的风刮得雪花四处翻飞。但这被冰雪覆盖的城市,仿佛处处弥漫着浓浓的暖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