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小语三上第八单元 26.手术台就是阵地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不朽的托起

佚名

罗雨成,1931年生,湖南省新化县人。1947年,他考入省立九师,毕业后升入省立十三中学高中部求学,并改名罗盛教。

1951年4月,罗盛教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奔赴朝鲜。

在朝鲜的日子里,罗盛教时时感到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和驻地的老乡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经常帮房东大妈担水、劈柴,乡亲们都夸奖罗盛教。

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与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手榴弹。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少年正在滑冰,笑声阵阵。忽然,传来了呼救声,有人掉进冰窟窿了!罗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弯腰,直冲过去。他一边跑,一边飞快地脱掉身上的衣服,接着跳进了冰河里。过了好一会儿,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儿,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少年托出连人带冰水面。当那少年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面又塌了,少年又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全身已冻得发紫,体力消耗殆尽,但是他又一次潜入水中,过了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少年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少年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人们急切地等待着罗盛教,然而,他却再也没有上来。为了救落水的朝鲜少年,罗盛教英勇献身。

全村的老百姓都赶到了河边,他们久久地哀悼着这位英雄。

(选自英雄网,有删改)

(1)、【思维导图】文中罗盛教共下水三次,请结合短文内容,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2)、阅读下面的对话,补充填空。

小明:这篇短文写的是抗美援朝时期的故事,好感人啊!

小亮:对,为救朝鲜少年掉入冰窟,壮烈牺牲。

小明:这个时期感人的故事有好多呢,你还知道其他的吗?

小亮:知道,例如……

小明:可见和朝鲜人民有着深情厚谊。

小亮:图书馆里也有这类书,我们去借几本吧。

小明:这就去!

(3)、阅读短文,结合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词,揣摩句中人物的心情将正确的序号填入对应的横线上。

A.急切   
B.欢乐     
C.悲痛

①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少年正在滑冰,笑声阵阵

②罗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 , 一弯腰,直冲过去。

③全村的老百姓都赶到了河边,他们久久地哀悼着这位英雄。

(4)、[阅读要素]默读短文,下列对标题“不朽的托起”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朽”有永不磨灭的意思,代表罗盛教舍己救人精神的不朽。 B、“不朽的托起”指罗盛教救落水少年的这一行为是不朽的。 C、“托起”赞扬了罗盛教乐于助人、舍己救人的国际主义精神。 D、“不朽的托起”塑造了罗盛教英勇献身的光辉形象。
(5)、[链接课文]这篇短文与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有哪些异同?完成下面的表格。(可从人物、事件、表现的人物精神角度去比较)

篇目

《不朽的托起》

《手术台就是阵地》

相同点

不同点

举一反三
现代文阅读理解。

何小虎:火箭“心脏”的“雕刻师”

发动机被誉为火箭的“心脏”,何小虎的工作就是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涡轮泵和推力室相关零部组件进行机械加工,通过操控数控机床,“雕刻”这些部件的每个部位。对何小虎来说,“钻”,既是一种加工方法,也是一种工作态度。

“好车工一把刀。我的职业生涯就是从磨刀开始的。最初没有手感,一把看来精度要求并不高的刀具,我也要磨上三四个小时,有时候返工好几次,手上血泡都磨出来了。”何小虎说,上万个零件组成的火箭发动机,哪怕是微米级的差错都容不得。要成为好车工,苦练是唯一出路。在车间主任史勇及老师傅的眼里,属虎的何小虎真有一股“偏向虎山行”的“虎劲儿”。

在某型号液体火箭发动机生产过程中,有一项关键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极高,公差仅为0.008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1/10。初期试加工合格率仅为20%,严重影响了产品的交付周期。何小虎主动要求啃这块“硬骨头”。“那时候我就想,既然能设计出来,就肯定能生产出来。”何小虎信心满满。经过半个多月的资料查阅、摸索和试验,他提出了“设备稳定性”的加工概念,即准确掌握机床最理想的加工时间段,利用这个时间段进行精密加工。这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加工方法,第一批次试加工合格率就达100%,生产效率提高了4倍。

凭着这股“虎劲儿”,何小虎在实践中攻克了越来越多的技术难题,独创“微小孔高效加工法”“异型零件高效找正法”“极限加工稳定性控制法”,有效提升了新一代液氧煤油发动机喷注燃烧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如今,何小虎培养出的多名徒弟已经逐渐成长为技术骨干。他决心“穷尽一生,磨砺技能,以工匠之心,若行实干,实现智造梦”。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张富清的英雄事迹

佚名

①“天亮之前,不拿下碉堡,大部队总攻就会受阻,解放全中国就会受到影响。”入夜时分,上级指挥员的动员,让张富清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潜进永丰城炸掉敌人的碉堡。

②他主动请缨,和两名战士组成突击队。天还没亮,他们就背上炸药包和手榴弹,一路匍匐前进,来到城墙下。张富清背着几十千克的装备,徒手扒着墙砖缝隙,攀上四米多高的城墙,率先跳进城里。

③张富清刚落地,还没站稳,几个敌人就围了上来,他端起冲锋枪一阵扫射,一下子打倒七八个。突然,他感觉自己的头被猛砸了一下,手一摸,满脸是血。他不顾头上的伤,依然冲向碉堡,用刺刀在碉堡旁边的地上迅速刨出一个坑,把随身背来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一个侧滚翻的同时,拉掉了手榴弹的拉环。一声巨响,敌人的一座碉堡被炸飞了,张富清忍着疼痛,趁着腾起的黑烟,顽强地爬向另一座碉堡并把它炸毁,大部队顺利解放了永丰城。

④在解放战争后,张富清主动前往条件艰苦的鄂西山区。这里有个高洞村,海拔一千多米,村民深居悬崖之上、峰岭之间,进进出出就只有一条不宽的小路可走。小路一侧的山岩笔直陡峭,如刀削斧砍;另一侧的山谷深不见底,怪石嶙峋。路面狭窄,人一不小心就会失足落崖。张富清二话不说,带上妻子儿女一头扎进大山,在高洞村住下来。他亲自上阵,领着村民,炸山修路。

⑤谁也忘不了入冬前的那个夜晚:男女老少齐上阵,拾的拾,搬的搬,铁锤钢钎和各种工具撞击石头的声音响成一片。张富清手持铁钎,弯着腰憋足了劲儿,将大块石头往悬崖边上撬,头上热汗涔涔;一个身体强壮的小伙子,用力抡着大镐,猛砸坚硬的石块;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弯着身子将堆积在悬崖边的石块推下悬崖……寒来暑往,村民们在张富清的带领下,硬是用简陋的工具,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了一条路。

⑥张富清完成的任务各种各样,但突击队员的精神从未改变:永远向前,突击!突击!突击!

(根据张富清相关事迹改编)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阳光下的藤椅

易铭达

    “吱咯,吱咯”,一阵熟悉的响声飘入耳中,我知道姥爷一定又躺在藤椅上欣赏那些花了。

    八十出头的姥爷身材枯瘦枯瘦的腰板却还挺得直。头发已经花白了山中老藤似的皱纹爬满了脸颊 , 姥爷常常感叹:“岁月不留人哪!”

    我一直有点畏惧姥爷。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弄折了他的花,姥爷大发雷霆,竟然当着爸爸的面,拿扫帚打了我一顿。后来,姥爷提起这事儿,那时,他也是坐在藤椅上,眯着双眼,轻轻说道:“这些花可都是有感情的,它们陪我好多年了。现在我没事的时候,给它们浇点水,翻翻土,看它们有没有开花,我的心情就很好了。”姥爷似乎在自言自语,可他平静的口吻和阳光下安详的面容,着实让我愧疚了好一阵呢!

    姥爷不是很爱说话,闲暇的时候,除了摆弄那些花,就是戴上那副老花镜,翻翻破旧的《辞海》。小时候,我有不知道的词呀,典故呀,人物呀,只要跟姥爷说一声,他就会戴上他的老花镜,翻开厚重的《辞海》,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那时,在我的眼里,姥爷仿佛就是一本厚厚的《辞海》,无所不知。

    当然,尤其让我对姥爷心生敬畏的是姥爷的一身正气。姥爷以前是财务科的科长,这是多么令人眼红的位置啊!可是姥爷一直两袖清风,只管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的老实,成为同事私下的笑料。可姥爷很坦然,常常说:“为人不做亏心事。什么叫‘心底无私天地宽'呀,就像我这样的。”姥爷说完,还重重地拍拍胸脯。

    我一天天地长大姥爷却在一天天地老去可我对姥爷的畏惧依然存在。我想,这不是别的,正是被他内在的威严所折服、正气所感染的缘故吧!然而不管怎样,他终究是那个坐在藤椅上的慈祥老人,是疼爱我的姥爷。

    午后的阳光温柔地洒在藤椅上,那些花儿在空气中摇曳,我看到姥爷脸上浮现着满足的笑意。这个画面在我的记忆中定格。

 (选自《尖子生作文》,有删改)

阅读

忽略

①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上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的光芒,很美,很好。

②孩子跪坐在椅子里,痴痴地望着阳台上沐浴着夕阳的花盆,无限美好的夕阳毫不吝啬地把光芒洒向花盆中的紫罗兰,使得本来就很美的紫罗兰更添几分美好。但孩子的心思全不在这里,他只顾痴痴地看着花盆中紫罗兰叶下几根嫩嫩绿绿的小瓜苗。这是孩子几天前吃西瓜时好玩似的随意吐进花盆中的,没想到竟会长出瓜苗来。

③孩子满心欢喜地看着,不禁叫出了声:“要是瓜苗慢慢地长出小西瓜来,那该多好啊!”接着孩子咯咯地笑了,满眼的憧憬。

④孩子的母亲见了,走过来,“看什么呢?”

⑤孩子忙把母亲拉到花盆前,开心地说:“妈妈,看,花盆里长了好多小苗苗!以后它们会长成大苗苗,结小西瓜给我吃。”

⑥母亲皱了皱眉头,笑了笑,“傻瓜,那些瓜苗过几天就会死的,根本长不出西瓜。”

⑦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睁大着明亮的眼睛,“会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好它们的。”

⑧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忽略了孩子表现出的坚定与信心。

⑨一天下午,孩子从学前班回来后,照例跑向阳台,奔向花盆。顿时,孩子傻了眼,花盆中只有那株紫罗兰在夕阳下耀武扬威地炫耀着。孩子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看错了,但事实如此,嫩嫩绿绿的小瓜苗不见了。孩子哇一声哭了。

⑩随后,孩子哽咽着问母亲,“妈妈,小瓜苗怎么没了?”

⑪“被我拔了,这有什么哭的,那些瓜苗长在花盆里,影响紫罗兰的生长,那些个小东西,别管了。你也是,就知道哭。乖,别哭了。”母亲笑着责备孩子,拿出手帕擦擦孩子的眼睛。

⑫此后,孩子的眼睛总爱往花盆里瞟,并且想过把那株讨厌的紫罗兰给拔了,孩子也几次用手捏住它,但终究没拔。这也是一个生命呀,孩子想。

⑬几天后,孩子画了一张画,画中是一个大大的花盆,花盆里有一棵小小的瓜苗,嫩嫩的,绿绿的,旁边写了一行小字:我虽小,但我也是一个生命。老师惊讶于他的想法,给了他满分。孩子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笑道:不错啊,真厉害,得了个满分。妈妈待会儿带你去上街,给你买冰淇淋。

⑭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