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性学习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重庆市梁平区梁山初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综合性学习

八年级的同学们准备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各项任务。

活动环节

活动内容

引经据典话诚信

名言

成语

故事

轻诺必寡信。——《老子》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一言为定

   ①   

曾子烹彘

    ②    

环顾身边思诚信

新华社郑州6月21日电  6月21日,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在河南省洛阳市举办,江苏老兵李先南光荣上榜,获评诚实守信“中国好人”。李先南20岁奔赴前线,同行的战友都写好遗书,互相承诺,哪个不幸牺牲了,父母就由活着的兄弟帮忙照顾。23岁的他带着责任返乡,在平凡的岗位上敬业奉献,同时替牺牲战友尽孝,默默陪伴照料一对老人36年,不是儿子,胜似儿子。

班级演讲说诚信

演讲稿

在江苏东山镇,一对老人与一位青年男子抱头痛哭。男子强忍泪水哽咽着说:“你们就把我当儿子吧!”他叫李先南,弱冠之年短衣匹马奔赴边疆为国尽忠。战友们约定如果谁以身殉国活着的兄弟要帮忙给他的父母养老送终。排雷兵易忠怀的工作是扫除松发雷、绊发雷、跳雷等各种地雷,在一次地面戳探时他不幸牺牲永远留在了前线。几年后李先南退伍归家,替老乡战友扛起了“儿子”的责任,开始对易忠怀父母长达36年的陪伴与守候……

(1)、分别补充一个关于诚信的成语和故事:①,② 。
(2)、用一句话概括新华社这则新闻的内容。(不超过25个字)
(3)、在班级诚信演讲会上,小庆给同学们讲述了李先南的光荣事迹。请指出他的演讲稿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并说明理由。

优点是

缺点是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①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是推动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

②《毛诗序》有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音乐家冼星海曾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音乐带来的远不只是对紧张学习的调剂和放松,更关乎思想品格的形成。可以说,音乐教育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③用音乐探索以美育人的实践路径,能够更好实现立德树人的要求。在我们党的百年征程中,红色旋律始终是见证精神伟力、推动时代前行的美好力量。从《东方红》到《咱们工人有力量》,从《南泥湾》到《我和我的祖国》,从《长城谣》到《唱支山歌给党听》-…这些作品往往体现着民族共同的情感、国家殷切的期望,不仅有着优美的旋律,而且充满精神感染力。让这些音乐作品进校园、进课堂,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的性情得以陶冶,品格得以塑造,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④今天,我们应积极探索新时代音乐教育的新方式,为立德树人注入新的活力。然而,目前在中小学生音乐教育中,还不同程度存在重视不足、兴趣培养不够等问题,比如有的学校音乐师资不足,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有的学校教学体系老旧,音乐课只是简单的唱歌课,乐理知识、视唱练耳、音乐史等教学内容被忽略;等等。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音乐教育,不仅有必要补足音乐教育的短板,而且还可以把音乐教育和其他课程合理结合,在润物无声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把音乐和语文结合起来学习,使其成为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手段;把音乐和体操体育结合起来学习,使其成为愉悦心情、健康成长的助力。

⑤让音乐教育更好助力立德树人,需要从观念上、教学体制上进行配套改革,以及包括学校、家长等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努力,从而更加系统科学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推动青少年在动人的旋律中全面发展。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推出了一批优秀民族歌剧作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彰显中华美学精神,推动戏曲艺术薪火相传,有力地促进了民族歌剧艺术的创作繁荣。创作理念与舞台形式不断创新,舞台美术的设计视野越来越开阔。歌剧《红船》巧妙运用推拉幕、转台和灯光投影技术,以多场景的方式,在两小时中转换了近50个复杂场景,与戏剧结构、音乐表达和视频影像相辅相成,艺术化地彰显了历史选择的必然性;中国首部原创交响乐街舞作品《黄河》以强烈的艺术爆发力和感染力,荣获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奖。重大主题创作守正创新,在史、剧与诗的交融中抵达美学新高度。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文艺工作者发挥艺术慰藉人心、振奋精神的作用,创作演出了话剧《逆行》《人民至上》、现代昆曲《眷江城》等一大批记录抗疫故事的舞台艺术精品。

材料三:2016年-2020年全国艺术表演团队基本情况:

阅读理解

【材料一】

(图片来自网络)

【材料二】

在美国加州的办公室,我是唯一一个“外国人”,没有商业背景、没有职场经验,说实话,我每天都在自我否认当中。所以这份看起来非常美好的职业,于我却是一份挑战。当时我每天都得找到力量,才能去工作。

力量从哪里来?我并不知道。可努力总没有错,干得多,睡得少,争取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这样边干边学,但很快我意识到这远远不够。大概一年以后,有一次我在项目上负责一个特别复杂的数据模型,很紧张地和领导们过完之后,起身去上厕所。在往厕所小跑的路上,突然被我们项目上那个以高标准严挑剔闻名的德国领导叫住。我当时心生不快,停下脚步,回头。

他对着我说:“一诺,我就是想告诉你,你的工作非常出色。”

我现在还记得通往厕所的窄道上的瞬间,那一刻,我突然感到了力量。听起来也许很肤浅,但是刚刚进入职场,不得不说,力量,是从别人的认可带来的自信而来。因为这份力量带来的自信,我从一个职场新人,变成了一个不错的项目经理。

(节选自李一诺“2018年度面孔·女性力量盛典”演讲稿)

【材料三】

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带着一个实验小组走进一所普通的小学,对校长和教师说明要对学生进行“发展潜力”的测验。她们在6个年级的18个班里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然后把名单提供给任课老师,并郑重地告诉他们,名单中的这些学生是学校中最有发展潜能的学生,并再三嘱托教师在不告诉学生本人的情况下注意长期观察。8个月后,当他们回到该小学时,惊喜地发现,名单上的学生不但在学习成绩和智力表现上均有明显进步,而且在兴趣、品行、师生关系等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一现象被称为“期望效应”。

(选自《皮格马利翁效应》【美】朱瑟琳·乔赛尔森著,高榕、温旻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材料四】

感受社会期待值的抽样调查表

(表为命题组根据抽样调查结果绘制)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