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真题圈】成都市小学调考真题三步练语文五上 成都市锦江区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真卷
(一)桂花雨(节选)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二)桂花卤·桂花茶(节选)
摇下来好多簟(diàn)的桂花,先装在篓里。然后由母亲和我,还有我的小朋友们,一同把细叶、细枝等拣去,拣净后只剩花,看上去一片金黄。然后将花瓣铺在太阳下,晒去水分,待半干时就用瓦罐装起来,一层糖(或蜂蜜)、一层桂花,压紧装满封好,放在阴凉处。一个月后,就是可取食的桂花卤了。过年做糕饼是绝对少不了它的,平常煮汤圆、糯米粥等,挑一点加入也清香提神。桂花卤是越陈越香的。
母亲总是先将最嫩的明前或雨前的茶叶焙(bèi)热。然后,在茶叶中和(huò)入半干的桂花。将它们装在罐中封紧,茶叶的热气就把桂花烤干,香味就完全吸收在茶叶中了。
这是母亲独有的做法,一般人家从我们家讨了桂花,只将它拌入干的茶叶中,桂花香就不能被吸收,有的甚至烂了。可见母亲对于桂花还是花心思,有窍门的。
故乡的桂花、母亲的桂花卤、桂花茶,如今都只能于梦寐中寻求了。
资料袋:琦君,1917年生于温州。琦君在自己写的大量散文中,尽情地抒发真挚热烈的情感,比如《水是故乡甜》《粽子里的乡愁》《青灯有味似儿时》……琦君就是用这样一种洗尽铅华的笔调,絮絮地诉说着自己无限的回忆。
桂花卤:拣净枝叶→→装罐密封。
桂花茶:→→装罐封紧。
【材料一】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讨论同意了专委会《关于开展我国载人飞船工程研制的请示》,正式批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史称“921工程”的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就此拉开大幕。
【材料二】
时间 | 事件 |
1999年 | 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实现天地往返 |
2003年 | 中国人第一次飞出地球,圆梦太空 |
2008年 | 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出舱 |
2016年 | 中国航天员在太空驻留33天 |
2021年 | 航天员首次进入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 |
2022年 |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迎来高光时刻——通过高密度的连续6次发射任务,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 |
【材料三】“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为中国航天事业鞠躬尽瘁60名年。从“东方一号”到“嫦娥一号”,从“风云气名”到“北斗导航”,孙家栋作为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的开拓者之—,被称为航大的“大总师”。
孙家栋30岁时,经战友夫人介绍,与魏素萍相识并组建了家庭。由于孙家栋的工作性质特殊,他陪伴爱人的时间很少。外孙女王丹妮讲述:“当年姥姥独自在医院生孩子,第二天姥爷赶回来,又赶紧回去工作。姥姥出院时,是护士长帮忙,用医院借的板车将她送回家。”王丹妮说姥姥总是不忍心埋怨姥爷,“他都已经这么累了,你怎么埋怨他”
孙家栋将自己的青春年华投身于租国的航天事业,中国第一颗导弹、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第一颗探月卫星……很多“中国第一”的背后,都有孙家栋忙碌的身影。
“国家需要,我就去做”是孙家栋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回顾几十年的工作,他认为自己仅是航天人中很平常的一个。
2019年,孙家栋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材料一】
【材料二】随着“天问一号”探测器的成功发射,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已经正式启航。7月24日,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在海南文昌启动了火星车全球征名活动,活动名为“以你之名,筑梦火星”,目的是把给中国第一辆火星车起名的权利交给广大普通民众,这样更有利于航天知识的普及,吸引大众对航天事业的关注,激发爱国热情。
征名活动启动首日,超过2万名网友参与了活动,大家争相建言献策,纷纷表示“要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有的起名“敢探号”,有的起名“祝融号”,还有的起名“朱雀”“帝江”“赤兔”……
以下是截至目前获点赞较多的几个名字:
名字 | 寓意 |
祝融号 | 希望火神继续用火来照耀大地,永远给人类带来光明。 |
敢探号 | 敢为天下先,探索宇宙,探索火星。 |
悟空号 | 所向披靡,无往不胜。 |
(摘编自新华社等)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