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阅读真题60篇】小语二上 15、丁丁过生日

阅读理解

丁丁学习特别好,但他有些骄傲,看不起同桌诚诚,因为诚诚学习不好,而且上课总是睡觉。

有一天,丁丁过生日,邀请了很多同学到自己家里参加生日聚会,一起吃蛋糕,可是唯独没有邀请诚诚。 妈妈问为什么,丁丁说:“诚诚学习没我好,上课总是睡觉,老师向他提问,他还偷偷看我,想让我帮他! 我才不和这样的同桌交朋友呢!”妈妈说:“可是诚诚也是个热心的小朋友啊。上次上体育课,老师让每个小朋友带跳绳,你忘记了,不是诚诚把他的跳绳借给你的吗?”丁丁听了噘(juē)起了嘴,一言不发

丁丁整理书包时,发现课本里夹着一张贺卡,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丁丁,祝你生日快乐! ——— 诚诚”丁丁看到贺卡后非常感动,他立刻向妈妈要手机,拨通了诚诚家的号码……

(1)、数一数,短文共有个自然段。
(2)、选出下面与“一言不发”意思相近的词语(   )?
A、自言自语 B、只言片语 C、不言不语
(3)、我在阅读短文时,不认识“诚”字,但我猜它可能与“”字的读音相同。 我想知道猜得对不对,于是,我就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先查部,再查画。
(4)、丁丁为什么看不起诚诚呢?请用横线在短文中画出来。
(5)、为什么丁丁后来又给诚诚打电话?(   )
A、因为诚诚想参加丁丁的生日聚会。 B、因为诚诚帮助过丁丁,还送给丁丁生日贺卡。 C、因为妈妈坚持要邀请诚诚参加生日聚会。
(6)、丁丁拨通了诚诚家的电话,会说些什么呢?诚诚又会说些什么?先根据文中情境想一想,再写下来。

丁丁:

诚诚:

丁丁:

诚诚:

举一反三
请你阅读下面的历史故事,并完成各题,学习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质。

(一)西门豹治邺(节选)

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 , 大气儿也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 , 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神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二)海瑞智惩恶少  张长英

①明朝嘉靖年间,奸相严嵩当权,其亲信胡宗宪被派到浙江当总督,胡宗宪的儿子胡衙内倚仗其父的权势,为非作歹欺压百姓。

②一天,胡衙内带着随从离开杭州,一路游山玩水。凡经过的府县,官吏多惧怕胡宗宪的权势,无不殷勤招待。可当胡衙内来到淳安县后,却不见知县来宴请送礼。胡衙内窝着一肚子怒气,喝令将驿吏捆绑起来,倒吊在树上鞭打。

③驿站的人见胡衙内行凶打人,就赶紧报告给了知县海瑞。海瑞听报,想要立刻派人去抓胡衙内,但转念一想,他父亲毕竟是省总督,公开与他作对,未免要吃亏。他思索一下,便带领捕班人马,直奔驿站。进门后,海瑞用手一指,喝道:“把这个恶棍抓了!”一听知县要抓他,胡衙内气急败坏地喊道:“我是堂堂浙江总督的公子,我看你们谁敢抓我?”

④海瑞冷笑道:“你胆敢冒充胡总督的公子? 胡总督是国家一品大臣,处处体恤民情,他的公子定是知书达理之人,怎会是像你这样胡作非为?”

⑤海瑞又吩咐人搜了胡衙内的行李,搜出好几千两银子和珍宝等贵重礼品。“你这些赃物哪里来的?”海瑞沉着脸问道。

⑥胡衙内答道:“都是沿途府县官吏送的。”海瑞冷笑道:“若是胡公子出游,他必然爱的是青山秀水,访的是民土风情,绝不会像你这样要银子,要珠宝。你骗得过别处知县,却骗不过我!来人!打40大板!”

⑦过了几天,海瑞派人把胡衙内押送到总督府,并附了一封信,信中写道:“该犯假冒胡公子,骗得数千银子和甚多珍宝。我知大人教子甚严,绝不会做出此等事来。故一眼识破,所诈赃物,依法没收充公。因该犯四处败坏大人名声,实属可恶,特押送府上,请大人严惩!”

⑧胡宗宪看完信,再看看被打得鼻青眼肿的儿子,气得说不出话来。但是海瑞的话句句在理,胡宗宪也只能吞下这口恶气了。

(选文有删改)

阅读(三)

灯如红豆

侯志明

    ①有句诗说“灯如红豆最相思”。

    ㅤㅤ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看城市迷人的夜光。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不止一次。

    ㅤㅤ③因为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油灯。

    ㅤㅤ④那是一盏自制的、简单的煤油灯。一进腊月,母亲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灯仍然在嗤嗤地发着光,没被吹灭。我知道她还会起来,我就没吱声,静静地等候着。果然,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她仍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睡?”“快完了,一会儿睡。”在母亲的心里,为了孩子过年的新衣新鞋,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年年如此。

    ㅤㅤ⑤直到今天,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从没有熄灭。它渺小像母亲,它柔弱像母亲,但它明亮也像母亲。母亲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照亮的是我们艰难生活的每一天。

    ㅤㅤ⑥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点亮这盏灯。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给人们算账,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我就去睡了。但我睡醒一觉,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冬天天冷,他一会儿哈手,一会儿跺脚,眉头紧锁,仿佛遇到了什么大事。看着父亲着急不安的样子,我便从被窝里伸出头问:“爹,咋了?”“没咋。”他也没有看我。“没咋,那咋不睡?”我又问。这时他转过脸,看着我说:“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问。“多了。”他说。“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

    ㅤㅤ⑦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也从来没有和父亲分开过。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遇有疑难,遇有诱惑,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

    ㅤㅤ⑧后来,我上了高中。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我备了一盏小油灯。多少次,在寒冷的冬天,我的手冻得不能拿笔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何况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且经常被嘲讽的,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那一刻,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

    ㅤㅤ⑨几十年来,陪伴我长大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照耀我前行的路却是那样的明亮宽展,给我的启迪又是那样的深刻受用。

ㅤㅤ“灯如红豆最相思”的前面还有一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相思联系起来的这位诗人,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

(选文有删改)

课外阅读。

捡破烂儿的先生

于德北

①我叫他先生,虽然他是一个捡破烂儿的。

②那一年,繁华的重庆路又大兴土木,这里将盖起一座又一座超豪华商场,据说所卖物品皆为名牌,价格贵得惊人,绝非平民百姓可以问津。这个城市有钱的人越来越多,有几座这样的商场也在情理之中。

③我骑着自行车,从灰尘飞扬的工地穿过,准备去一家编辑部送自己新写的故事。在重庆路与一条小街的岔口,在一处深深的门洞下,一道奇异的风景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④一个鬓发斑白的老人,年纪在70岁左右,靠在一辆架子车前,在一片喧嚣之中,静静地吃饭。他的饭很简单:地上一个罐头瓶子,里边是辣椒酱;罐头瓶子旁边是一个玻璃杯,杯中满满斟着白酒;左手一根葱,右手一个雪白的大馒头。

⑤我不禁停下脚步。

⑥老人吃饭不急不躁,喝一口白酒,吃一口大葱蘸酱,然后再咬一口馒头。

⑦他见我站的时间长,冲我招招手,又指指地上的东西,意思是让我过去一起喝点儿。我摸摸口袋,里边还有几块钱,就一头扎进旁边的副食店,买了一斤猪头肉。

⑧这样我和老人就认识了。

⑨老人姓张,是电机厂的退休工人,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他70岁,退休整整10个年头了。他的儿女都有不错的工作和家庭,也很孝顺,可他谁家也不去,就自己一个人过。老伴儿在他退休前就去世了,老人把宽敞的房子让给了女儿,自己住一居室的小屋,过着清静的日子。

⑩他清晨早早地出门,拉着架子车,边捡边收。报纸、书本、易拉罐、酒瓶子,只要能换钱的东西,他都收。

⑪在废品收购站下班之前,他把捡来和收到的东西卖掉,然后拉着空车回家。这是他的生活,很有规律。老人酒量很好,面色红润,身体健朗。我很羡慕他!

⑫我们正喝酒间,来了一个40岁左右的妇女,趿拉着拖鞋,手里拎着两个空瓶子。女人问:“茅台酒瓶子咋收?”“30元。”老人回答。

⑬女人把瓶子举到老人面前,说:“这个瓶子的商标和瓶盖完好无损,应该多给点儿钱。”说完,还做出转身欲走的姿势。

⑭“35。”老人重新给了价。女人悻悻地交出瓶子,数好钱,走了。

⑮不待女人走远,老人突然从身旁摸出一块石头,猛地向瓶子砸去,只听“砰”的一声,转瞬之间两个完好的瓶子变得粉碎。

⑯女人惊愕地停下脚步,我也瞪大了眼睛。

⑰“你,怎么砸啦?”我问。“砸了,他们就造不了假酒了。”老人淡淡地回答。

我还想说什么,老人却笑了。

⑲老人兀自端起酒杯,喝一口白酒,吃一口大葱蘸酱,然后再咬一口馒头……

阅读理解

童年的朋友

六岁时,我在电视里看了一场拳击赛。看到拳击手们训练时使出全身力量打击沉重的皮质的“梨”——那是个椭圆形的沙袋,我看了上瘾,也想成为院子里最有力量的人。

我求爸爸也给我买一个“梨”,可他拒绝了我的要求,使我很不痛快。a.妈妈却破天荒地没有站到爸爸这边。她弯下腰,从沙发下面拖出一个大筐,里面装着一些旧玩具。妈妈在筐里翻腾起来。突然,妈妈从筐底下发现了一个胖乎乎的、毛茸茸的小熊。她把小熊扔到沙发上,说:“你看,多好的小熊呀。这是你两周岁时的玩具。 瞧那肚子多大,哪一点比‘梨’差?”

a.画线的句子是对妈妈帮“我”解决问题时____(A.语言B.动作 C.神态 D.心理活动)(选择其中两项) 的描写。从“破天荒”这个词,我知道了____

我真高兴,妈妈想的主意这么好。我把它放在沙发上,摆好,以便打起来顺手些。

小熊坐在我的面前,一身巧克力色。它的两只眼睛一大一小:小的是黄色的,玻璃做的;大的是白色的,是用一个纽扣做的。小熊用它那不一样大的眼睛十分快活地瞧着我,两手朝上举着,似乎在和我开玩笑,说它不等我打就投降了……

我瞧了它一会儿,突然想起好久好久以前我跟它形影不离的情景来了。那时我走到哪里都拉着它:吃饭时让它坐在旁边,用羹匙(gēng chí)喂它;当我把什么东西抹到它嘴上时,它那张小脸十分逗人,简直像活了似的;睡觉时我也让它躺在旁边,对着它那硬邦邦的小耳朵,悄声地给它讲故事。那时候,我爱它,一心一意地爱它,为了它,我可以献出所有。可如今,我却想拿我往日最好的朋友练拳……

“你怎么啦?”妈妈问道,“出了什么事?”

b.我转过脸去,沉默了好长时间,为的是不让妈妈从声音里猜出我的心事来。我仰起头,想把眼泪憋回去。

b.“我”当时心里可能在想:____

稍微克制了一下自己的感情以后,我说:“没什么,妈妈。我不过是改变了主意,我不想当拳击手了。”当说出这句话后,我释然了,再次抱起了小熊……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