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阅读真题60篇】小语二上 48、伐树摘果

阅读理解

好大一棵柿子树! 浓荫遮天,枝叶垂地,像一把张开的大伞。 一阵秋风一阵凉,严霜降了,树叶落了,柿子熟了。

一天,爸爸和儿子来收柿子。柿子结得像葡萄那样密密麻麻,摘了半天,两人才摘完了一根树杈上的柿子。爸爸站在地上摘,仰着脸,脖子累得发酸;儿子爬到树上,猫着腰,后背累得生疼。爸爸有点儿不耐烦了。他想:怎样才能摘得更快些? 爸爸灵机一动,脸上掠过一丝笑容,于是匆匆回到家里,拿来了一把锋利的锯,把柿子树锯倒了。 不一会儿,父子二人舒舒服服地把柿子摘完了。再看看周围几家邻居,一个个汗流浃背,还趴在树上慢腾腾地摘呢。

第二年,又是霜降柿子红的时节,邻居们又都去摘柿子了。可是,这对父子收获的却是一堆干柴。

(1)、从文中找出恰当的量词填空。

秋风

笑容

干柴

(2)、文中的柿子树好大,像
(3)、爸爸为什么“有点儿不耐烦了”? 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4)、为了快点摘完柿子,爸爸想出了什么办法?
(5)、短文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   )(填序号)
A、遇到困难要多动脑筋思考。 B、做事情要认真,不能马虎。 C、做事情不能光看眼前,要有长远的打算。
举一反三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大江保卫战

佚名

①1998 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②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四百多名解放军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他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③面对肆虐的洪水,人民子弟兵更显出铮铮铁汉的本色。

④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钉扎了进去。团长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立刻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两三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里,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⑤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没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线杆。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在簰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女孩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⑥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我们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选自《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有删改)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世间最贵的书

崔向珍

批注:____

① 五六岁时,父亲教我认识了 200 多个汉字,还把他用过的第一册语文教材送给了我。母亲找出哥哥用旧了的书包,仔细地缝上了两个新补丁,又帮我把语文课本里的粉笔末儿抖干净,装进书包里。

② 我如获至宝。跟着父亲去学校的时候,他的学生们在教室里大声读书,我坐在门槛上,捧着书小声咕哝。跟着母亲下地干活的时候,我背着书包,坐在细瘦的田埂上,读书给花听。碰到不认识的字,就飞快地跑到母亲身边求教。哥哥在大槐树下写作业的时候,我也找根小树枝,在平整的地面上歪歪扭扭地写字。在菜园子里忙活的父亲看着我笑,在大槐树下的柴灶边做饭的母亲也看着我欣喜地笑了。

③ 自从有了自己的书,我就知道我不是个笨孩子,在父亲母亲不断的表扬里,我简直是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读书,我反复地读着父亲送的这本旧书,直到上了小学一年级,老师给我发了新课本。

④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去县城里培训学习的父亲,用一天的饭钱,给我换回来一本旧书——《在人间》。为了让我能够真正地读懂这本书,父亲给我讲了高尔基的故事。

⑤ 童年的高尔基,可怜又坚强的阿廖沙,都让我心疼不已。许多个夜晚,躺在温暖的土炕上,我常常在心里对自己说:“我父慈母爱,可以无忧无虑地上学读书,真的很幸福,我必须好好上学,努力读书!”可是初中二年级第二学期刚开始,家里发生变故,一心想着考中专考大学的我无奈辍学了。

⑥ 在玉米拔节抽穗的初夏时节,我背着一个大编织袋,踏上了去城里的路。临行的前一天晚上,母亲连夜为我缝制了一个新书包,父亲把我刚发的语文、数学和英语课本装进书包,又把那本《在人间》也装进了书包。在轰隆隆的火车上,我的耳边一直回响着父亲的话:“兰,想家的时候,就读书吧!”

批注: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我”牢记父亲的话,并用读书充实自己,表达了“我”对读书的热爱。

⑦ 在外打工的日子里,我一直牢记着父亲的话。累了,读书;苦 了,读书;想家了,读书。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梦想,开始练习写作。16 岁那年,我写了两篇文章投了出去。一个多 月以后,我收到了编辑老师手写的退稿信。文章虽然被退稿了,我却因为那封退稿信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我把编辑老师的嘱咐和鼓励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不再投稿,而是踏踏实实地读书学习。只读书不投稿的日子,我一直坚持了30年。

⑧ 2016年年底,我重新拾起最初的梦想,刚刚开始投稿的时候,屡次碰壁,但我没有放弃,当我的文章一篇篇在报刊上发表时,我开心得像个没有长大的孩子。

⑨ 当我捧着刚刚收到的、崭新的山东省作协会员证给父亲看时,满眶泪水的父亲,在卧室的床头柜里,拿出一本用红绸布包着的旧书,颤抖着双手递给了我。红绸布里包着的,是我只学到了第8页的“初中第四册历史课本”。课本的封面上,有我认认真真,一笔一画写下的名字。

⑩这本父亲精心保存了36年的旧书,定价虽然只有3角8分钱,可是在我的心里是这个世间最贵的书。

(选自《时代邮刊》,有删改)

课外阅读。

____的肉羹(节选)

①在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看见爸爸满头大汗从外地回来,手里提着一个用草绳绑着的全新的铁锅。他一面走,一面召集我们:“来来来,快来吃肉羹,这是爸爸吃过的最好吃的肉羹。”他边解开草绳,边说起那一锅肉羹的来历。

②爸爸到遥远的凤山去办农会的事,中午到市场吃肉羹,发现那个小摊上的肉羹非常的美味,他心里想着:“但愿我的妻儿也可以吃到这么美味的肉羹啊!”

③但是那个时代没有塑料袋,要外带肉羹真是困难的事。爸爸随即到附近的五金行买了一个铁锅,并向店家要了一条草绳,然后转回肉羹摊,买了满满一锅肉羹,用草绳绑好,提着回家。当时的交通不便,从凤山到旗山的道路颠簸不平,平时不提任何东西坐客运车都会晕头转向、灰头土脸,何况是提着满满一锅肉羹呢?

④把整锅肉羹夹在双腿间,坐客运车回转家园的爸爸,那种惊险的情状是可以想见的。虽然他是那么小心翼翼,肉羹还是溢出不少,回到家,锅外和草绳上都已经沾满肉羹的汤汁了,甚至爸爸的长裤也湿了一大片。

⑤锅子在我们的围观下打开,肉羹只剩下半锅。妈妈为我们每个孩子盛了半碗肉羹,也为自己盛了半碗。由于我们知道这是爸爸千辛万苦从凤山提回来的肉羹,吃的时候就有一种庄严、欢喜、期待的心情,一反我们平常狼吞虎咽的样子,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尝那长途跋涉、饱含着爱,还有着爱的余温的肉羹。

⑥爸爸开心地坐在一旁欣赏我们的吃相,露出他惯有的开朗的笑容。妈妈边吃肉羹边说:“这凤山提回来的肉羹真好吃!”爸爸说:“就是真好吃,我才会费尽心机提这么远回来呀!这铁锅的价钱可是肉羹的十倍呀!”当爸爸这样说的时候,我感觉温馨的气息随着肉羹与香菜的味道,充塞了整个饭厅。不,那时我们不叫饭厅,而是灶间。

⑦那一年,在黝暗的灶间,在昏黄的烛光灯火下吃的肉羹是那么美味。经过三十几年了,我还没有吃过比那更好吃的肉羹。因为那肉羹加了一种特别的作料,是爸爸充沛的爱以及长途跋涉的表达呀!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