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凤岭北路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试卷
【材料一】孝道文化,即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文化传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 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它强调幼敬长、下尊上,要求晚辈孝敬老人,子女孝敬父 母,爱护、照顾、赡养老人,使老人能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几千年来,孝道文化不断发展, 已成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百代相传的优良传统。 (摘编自网络)
【材料二】当代青少年对传统孝道的认知与传承状况调查
您认为有必要遵守传统的孝道吗? | 您觉得现在对待自己的父母怎样? | ||
有必要 | 74.07% | 已经很好 | 20.99% |
遵守部分 | 24.69% | 一般 | 35.8% |
没必要 | 1.23% | 做得不够 | 39.51% |
【材料三】《论语》中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 敬,何以别乎?”
孔子的意思是:“当今所说的孝,指的是养活父母便行了。即使狗和马,也都有人饲养。对 父母如果不恭敬顺从,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孔子认为行孝道是圣人的标准,君子的行为,仁德者的日常。老有所养不算孝,孝养并不是 给钱了事,看似过头的言语,让人难以接受;细思则落地在礼,这就是圣人之道,做到就得道了。
现代人对父母最常用的一句话是“老有所养”,并且认为做到这一点就是尽孝了。但在孔子 看来,这个观点是不足的,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只有养,而没有孝敬的心,就与养些犬马没 有区别。若是真心孝敬父母的话,就不应仅停留在养的表面上,对父母的孝应当是发自内心深处 的敬爱,这才符合孝道。
(选自李玉玲《孝之论述——孝字的理解与认知》,有删改)
【材料四】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往今来,孝顺的人不计其数。古 有仲由为母百里负米,王祥卧冰求鲤,杨香扼虎救父。今有年过七旬养子蒋德明反哺年过一百岁 的母亲,“她养我长大,我养她到老”,他一做就是几十年。全国道德模范张永珍,三十多年相继照顾6位与她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用柔弱的肩膀撑起半边天,用坚韧谱写新时代敬老孝老的赞歌。
“常怀敬老之心,倾注爱老之情,笃行扶老之事。”其实,对父母来说,子女能回报多少, 以什么形式回报,并不重要。父母对子女的爱如此无私伟大,比起在特定节日的问候,我们更应 该让爱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中。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世界上最 大的遗憾无异于子欲孝而亲不在,我们该多陪陪自己的父母。“百善孝为先”敬老养老是每个 子女的义务与责任,从自身做起,树立榜样,让孝老养老的家风代代相传!
(选自李巧莲《以敬老之心,笃行扶老之事》,有删改)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