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阅读真题60篇】小语二上9、李子核

阅读理解

妈妈买来李子,放在盘子里,打算吃完饭后分给孩子们吃。 

瓦尼亚从来没有吃过李子。他不停地围着李子打转转,一会儿去闻闻,一会儿去摸摸,很想马上就拿一个来尝尝。

瓦尼亚黑溜(liū)溜的眼睛往四周看了一下,看到别人没有注意他,就踮(diǎn)起脚尖,抓起一个李子赶忙塞进嘴里。

吃完晚饭,妈妈数了数李子,少了一个,就问孩子们:“谁吃了李子?”

大家都说没有。

瓦尼亚脸红得像一个熟透的大番茄(fān qié)。他也说:“没有,我没有吃。”妈妈看了看瓦尼亚,严肃(yán sù)地说:“谁吃了李子倒不要紧,可是李子有核,如果谁要是把核吞下去,那么过一天就会送命的。”

瓦尼亚听了妈妈的话,吓得脸色发白。他摇晃着两只小手,结结巴巴地说:“没有,我把核扔到窗外去了。”

家人都笑了,而瓦尼亚却哭了。

(1)、读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的眼睛

的脸

(2)、仔细阅读短文,把描写瓦尼亚急切地想吃李子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把描写瓦尼亚脸色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3)、短文最后写瓦尼亚哭了,我想,瓦尼亚是因为(    )才哭的。
A、把李子核吞下去了 B、被妈妈的话吓到了,很害怕
(4)、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教会你什么道理? (    )
A、不要偷偷摸摸做事,要诚实做人。 B、吃李子要记得吐核。
(5)、根据故事内容排排序。

瓦尼亚偷吃李子。

1妈妈买来李子,放在盘子里。

妈妈说吞下李子核,会送命的。

妈妈数了数李子,发现少了。

瓦尼亚脸红了,说自己没有吃。

瓦尼亚吓得脸色发白,哭了。

举一反三
阅读理解

____

佚 名

①一场雨下来,灰尘被冲洗得无影无踪,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净是些裸露的石子。雨后的山间空气格外清新,偶尔几声鸟儿鸣叫,让人好不惬意。

② 弯陡的羊肠道上,两双脚在丈量:草鞋在前,皮鞋在后。草鞋被磨成薄片,后跟有些破损;皮鞋却锃亮,有点儿晃眼。

③ 六十多度的斜山道上,草鞋迈得和皮鞋一样艰难。两个大提包和两个蛇皮袋所构成的“吱嘎”的担子,将背如蜗牛的草鞋人压得腰弯气喘。

④“爸——我来挑吧!”后面的皮鞋人喘着粗气说道。

⑤“我顶得住。”草鞋人汗流满面地说。一张蜗牛背,驮着一副“吱嘎”作响的担子往上爬。

⑥“啪——”担子散落成四个包,顺道滚到皮鞋边。

⑦ 草鞋人跌进山间杂草中。

⑧“爸! 怎么了? 怎么了?”皮鞋人飞奔过来。草鞋人立在山道上,脚上露出一道血口,但他似乎很乐观,脸上依然带笑。

⑨“爸,我来挑吧!”皮鞋人抢着担子说。

⑩“刚才是草鞋挂了树根跌的,没事,我还能走一程。”草鞋人执意不让。

⑪在“吱嘎吱嘎”的重压声中,草鞋人问了许多城里的事,并在做人做官的问题上千叮咛万嘱咐,皮鞋人回答得满头大汗。

⑫“爸,我来挑吧,你已经挑了一个多钟头了。”皮鞋人双手抢担,乞求说。

⑬“下了这道坡,再走几里路,就是马家溪了,那儿平整些,到那儿你再挑吧!”草鞋人移着带血的草鞋,回答说。

⑭到了马家溪的枫亭口,草鞋人将担子压在了皮鞋人的肩上,自己则在后面横着衣襟擦汗,然后作悠然状。

⑮ 皮鞋、草鞋在马家溪的街道中间移动着。

⑯马家溪的村民个个眼红,夸道:“你真是好福气哟,养了个好儿子,城里能做官,乡里能挑担……”

⑰草鞋人心里像灌了一坛蜜,从皮鞋人的衣袋里掏出翻盖烟,隔了老远一根一根地甩去。

⑱走过马家溪,又是一段漫长的山路。

⑲草鞋人急忙冲到皮鞋人身边,毫不含糊地从皮鞋人肩上夺过担子,然后驼背前行。

望着草鞋人负担的背影,皮鞋人刹那间泪如雨下……

(选自《家教世界·创新阅读》,有删改)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读书(冰心)

①我常想,假如我不识得字,这病中一百八十天的光阴,如何消磨 得下去?

②感谢我的母亲,在我四五岁的时候,在我【A】____的时候,把文字这把钥匙、勉强地塞在我手里,迫着我带着这把钥匙,打开了书库的大门。

③门内是多么使我眼花缭乱的画面呵!我一跨进这个门槛,我就出不来了!

④的文字工具,并不锐利,而我所看到的书,又多半是很难攻的。但即使我读到的对我是些不熟习的东西,而“熟能生巧”,一个字形的反复出现,这个字的意义也会让我猜到一半。

⑤我记得我首先得到手的,是《三国演义》和《聊斋志异》。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后来读《聊斋志异》,有一次因为我在澡房里偷看,把洗澡水都凉透了,母亲气得把书抢过去,撕去了一角,这真是一本好书,每一段故事、多的几千字,少的有几百字。其中的人物,是人,是鬼、是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每个“人”都从书上站起来了! 看得我入迷,有时欢笑,有时流泪,母亲说我看书看得【B】____了。

⑥再大一点,我又看了两部“传奇”,那时我就会比较着读,如《再 生缘》《天雨花》等,都是女作家写的,七字一句的有韵的故事,中间也夹些说白,书中的主要角色,又都是很有才干的女孩子。如《再生缘》中的孟丽君,《天雨花》中的左仪贞。故事都很【c】    ,最后还是大团圆。但这些书看过印象也并不是很大。

⑦与此同时,我还看了许多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部丛书”,其中就有英国名作家狄更斯的《块肉余生述》,也就是《大卫 ·考伯菲尔》,我很喜欢这本书,常常被原作的情文所感动。我记得当我反复地读这的时候, 当可怜的大卫,从虐待他的店主那里出走,去投奔他的姨婆,旅途中【D】____的时候,我一边流泪,一边掰我手里母亲给我当点心吃的小面包,一块一块地往嘴里塞,以证明并体会我自己是幸福的!有时被母亲看见了, 就说:“你这孩子真奇怪,有书看,有东西吃,你还哭!”事情过去几十年了,这一段奇怪的心理,我从来没有对人说过!

课外阅读。

二泉映月

①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②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声,他什么也没有听见。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

③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呀!

④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⑤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⑥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诞生了。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