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阅读真题60篇】小语五上 16.奶奶的玉簪子

奶奶的玉簪子

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

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奶奶的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奶奶终日愁眉紧锁。

爷爷帮奶奶找玉簪子,但他俩眼睛花了,记性差了,怎么都找不着,就几次三番给父亲打电话。

父亲回家了。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

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玉簪子不见之前,自己去过哪些地方。

奶奶想起去过田里。父亲跟着奶奶来到田野。田垄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奶奶轻轻地碰了碰它们的小脑袋说:“两天不见,又长大了。”

父亲蹲下身,拨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扁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说:“小时候,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

奶奶记得她也去过老房子,于是又带着父亲来到老房子。老房子并不住人,但奶奶还是经常要去走走。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这些年,奶奶并不用它,可她还是经常上去擦拭一番。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木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显然是有人经常打开它。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了?父亲这么想着,就打开了樟木箱子,他的眼睛突然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一把已经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沓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鸦着许多扁豆花的画。

奶奶正要开口,父亲忍不住说:“就是用这把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我登门道歉,还给人家装上了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逛庙会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睛有些发酸了。

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一支玉簪子!一支剔透的玉簪子!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儿全回来了。

如今,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好奇地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到樟木箱子里?为什么父亲回来之前您和爷爷总也找不到?”奶奶笑而不语。

一旁的父亲搔了搔头皮,说:“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

(1)、【整体感知】文章围绕“奶奶的玉簪子”写了什么内容?
(2)、【形成解释】父亲的眼睛两次“定住了”,请根据下表进行理解。

父亲的表现

看到什么

定住的原因

打开了樟木箱子,他的眼睛突然定住了

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

(3)、【形成解释】“奶奶的玉簪子”不见的原因是什么?请写出依据。
(4)、【形成解释】默读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想象画面,写出这段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5)、【评价鉴赏】如果把文章结尾“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这句话删掉,你认为合适吗?为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

    雨果(1802—1885)是法国著名文豪。在英法侵略者纵火焚毁我国圆明园以后,

    1861年11月,他曾复信给一个名叫巴特勒的上尉,怒斥这桩丑行。下面是他复信的摘要:

    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从中产生欧洲艺术;一为幻想——从中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属于幻想艺术。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如果幻想也可能有原型的话,那么圆明园是规模巨大的幻想的原型。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宝岛,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为了建造圆明园,人们经历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后来又经过几世纪的营造,究竟是为谁而建的呢?为人民。因为时光的流逝会使一切都属于全人类所有。艺术大师、诗人、哲学家,他们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亦曾谈到过它。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亲眼看见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它仿佛是遥远的苍茫暮色中隐约眺见的一件前所未知的惊人杰作,宛如亚洲文明的轮廓崛起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一样。

    这一奇迹现已荡然无存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从他们的行为来看,胜利者也可能是强盗。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真是“丰功伟绩”,天赐的横财!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他的口袋,另一个看见了,就塞满了他的箱子。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历史。

    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另一个叫英国。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鸟谜(节选)

赵丽宏

    ①我和几位同伴去雁荡山游玩,发现了三颗很奇特的鸟蛋——大小如同孩子们玩的玻璃弹子,颜色也奇特——天蓝色,隐隐约约有一些墨绿的斑点,像精巧别致的工艺品,

    ②三颗鸟蛋被一位同伴小心翼翼地装进了口袋。另一位从小在山里长大的同伴说:“把这三颗蛋放回原处去吧。小时候听山里的老人们说,掏了荒山野草里的鸟蛋,鸟要找来报仇的!"他说得挺认真,可谁也不理会他的话。

    ③没走出两百米,怪事就来了。一只白胸脯的灰禍色小鸟,从后面追了过来,绕着我们的头顶兜圈子,嘴里发出一种急促不安的啼唤。不多久,又飞来了第二只鸟,两只鸟一高一低,不停地绕着我们飞,它们越飞越低,有时甚至差点扑到我们脸上来。它们的叫声也越来越急促,似乎在愤愤地咒骂着什么。

    ④我们在原地大约站了五分钟,两只鸟丝毫没有放弃我们的样子,依然固着我们急急地飞,愤愤地叫。山里长大的同伴突然喊起来:“还愣什么,快把蛋还给它们呀!”
   ⑤拾蛋的同伴赶紧从口袋里掏出鸟蛋,慌里慌张地把它们搁到一块大石头上。然而所有的人都傻了眼:三颗鸟蛋全碎了,透明的蛋清在石头缝里无声无息地流淌,天蓝色的蛋壳成了一些碎片……

    ⑥两只鸟敛起翅膀,停落在那块大石头上,我们都紧张地注视着它们,不知它们将如何动作。两只鸟绕着碎了的乌蛋蹦跳着,嘴里停止了啼鸣,似乎是既无惊愕,也无悲哀。过了两三分钟,它们停止了蹦跳,盯着脚边的碎蛋,面对面呆呆地站定了。依然听不见啼号,仿佛是一种默哀。

    ⑦重新上路时,我们心头似乎都负着沉沉的歉疚……选自《与象共舞》,有删改)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苏武牧羊

何玮

     西汉时期,汉朝和匈奴常常发生战争,有一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还亲自把一支旌(jīng)节交给他。苏武知道这旌节是代表国家的,就恭恭敬敬地接过来。苏武与随从们来到匈奴,完成了外交任务后准备回国。谁知,匈奴王突然翻了脸,硬说苏武参与匈奴内乱,要他认罪。苏武手握旌节,宁死不屈,气愤地说:“我是代表国家的,绝不能受侮辱!”说着便要抽刀自尽,幸好被人救下。匈奴王觉得苏武是个有气节的好汉,很敬佩他,就派早已投降的汉使卫律去劝降,苏武见到卫律,怒目圆睁,手举旌节喝道:“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国家,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卫律无言以对,满脸通红,羞愧而去。为了使苏武屈服,匈奴王又生一计。一天,他召见苏武,指着一群羊冷笑说:“这群羊归你放养。哪天生出小羊羔,哪天就放你回国。"说完就派人把苏武押到千里之外的北海边去牧羊。苏武查点羊群,见全是公羊,就明白了一切。但他心坚如铁,毫不动摇。北海边野草遍地,荒无人烟,唯一和苏武做伴的,就是那支旌节。苏武顽强地忍受着各种折磨,饿了,他就挖野菜充饥;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却始终手持那支旌节,盼望有一天能举着旌节回到祖国。

    过了整整19年,经汉朝多次交涉,匈奴王终于答应放苏武回国。苏武出使的时候才40岁,这时已是满头白发的老人了。他回到京城时,成千上万的人出来迎接。看到苏武含着热泪坐在车上,怀里紧紧地着那支脱光了毛的旌节,人们没有一个不感动,没有一个不落泪的。

(选自《史记故事——中华经典故事》,有删改)

阅读理解

童 年(节选)

高尔基

①这一天,她正跪着虔诚地祷告,外祖父打开门闯了进来,嘶哑着声音吼道:“老婆子,咱们家着火了!”

②“你说什么?”外祖母“腾”地一下从地板上跳了起来,飞奔而去。

③“叶夫根尼娅,快把圣像摘下来! 娜塔莉娅,快给孩子穿上衣服!”外祖母坚定地____道。外祖父则轻声哭泣起来:“哎哟……哟……”我连忙跑进了厨房,向着院子的厨房已经被照得金光闪闪,地板上飘动着闪闪烁烁的红光。雅科夫舅舅光着脚,边穿靴子,边在地板上蹦蹦跳跳,脚掌被火光灼痛了似的。他大喊:“是米希加放的火! 他跑啦!”

④“混蛋,你放屁!”外祖母一边呵斥舅舅一边使劲推了他一把,差点儿把他推倒在地。

⑤染坊的顶子上火舌在舒卷着,舔着门和窗。寂静的黑夜里,那燃烧的火势如红色的花朵,跳跃着盛开了。染坊墙壁宽宽的缝隙里满是通红的火苗。窗玻璃发出轻微的噼啪声和如丝绸搓揉时一样的瑟瑟声。火越烧越猛,染坊烈焰腾腾,活像教堂圣像壁那般金碧辉煌。

⑥我急忙套上厚实的皮短袄,匆匆穿上了别人的靴子,踢踢踏踏地跑到了台阶。外祖母的举动更是令人惊心动魄,只见她头上披着一只空袋子,身上裹着马被,飞也似的冲进火海,____着:“混蛋们! 硫酸盐! 硫酸盐要爆炸了……”

⑦“格里高利,快截住她,快!”外祖父吼道,“哎,这下她算完了……”

⑧可外祖母已跑出来了,浑身冒烟,弯着身子,双手抱着一大桶装着硫酸盐的瓶子。“老头子,快把马牵出去!”她边咳嗽边哑着嗓子____地叫喊,“还不快把我肩上的马被脱下来,瞎啦,我都烧着了!”

⑨格里高利拿下她肩上披着的马被子,把大块大块的积雪往染坊门里抛。雅科夫舅舅拿着斧头围着他蹿来蹿去。外祖父在外祖母周围奔来跑去,把雪块往她身上扔。外祖母把瓶子塞进雪堆后打开了大门,对着跑来的人直____:“街坊邻居们,快救救这大火吧!马上要烧到仓库了,我们家要是被烧光了,你们也会遭殃的! 来吧,把仓库的顶子扒掉,把干草都扔出去! 各位街坊,一齐动手干吧! ……格里高利,快! 雅科夫,别吓跑……”

现代文阅读。

挥 手(节选)

赵丽宏

我考上了一所郊区的住宿中学,那是六十年代初。那天去学校报到时,送我去的是父亲。那时父亲还年轻,鼓鼓囊囊的铺盖卷提在他的手中并不显得沉重。中学很远,坐了两路电车,又换上了到郊区的公共汽车。从窗外掠过很多陌生的风景,可我根本没有心思欣赏。我才十四岁,从来没有离开过家,没有离开过父母,想到即将一个人在学校里过寄宿生活,不禁有些害怕,有些紧张。一路上,父亲很少说话,只是面带微笑默默地看着我。

当公共汽车在郊区的公路上疾驰时,父亲望着窗外绿色的田野,表情变得很开朗。我感觉到离家越来越远,便忐忑不安地问:“我们是不是快要到了?”父亲没有直接回答我,指着窗外翠绿的稻田和在风中飘动的林荫,答非所问地说:“你看,这里的绿颜色多好。”①他看了我一眼,大概发现了我的惶惑和不安,便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肩胛,又说:“你闻闻这风中的味道,和城市里的味道不一样,乡下有草和树叶的气味,城里没有。这味道会使人健康的。我小时候,就是在乡下长大的。离开父母去学生意的时候,只有十二岁,比你还小两岁。”父亲说话时,抚摸着我的肩胛的手始终没有移开。

那天到学校后,父亲陪我报到,又陪我找到自己的寝室,帮我铺好了床铺。接下来,就是我送父亲了,我要把他送到校门口。②在校门口,父亲拍拍我肩膀,又摸摸我头,然后笑着说:“以后,一切都要靠你自己了。开始不习惯,不要紧,慢慢就会习惯的。”说完,他就大步走出了校门。我站在校门里,目送着父亲的背影。

校门外是一条大路,父亲慢慢地向前走着,并不回头。我想,父亲一定会回过头来看才我的。果然,走出十几米远时,父亲回过头来,见我还站着不动,父亲就转过身,使劲向我才手,叫我回去。我只觉得自己的视线模糊起来……在我少年的心中,我还是第一次感到1己对父亲是如此依恋。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