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阅读真题60篇】小语六上 49.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

材料一: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垃圾总量约有10亿吨,并还在以每年5%~8%的速度增长。杭州市三年的垃圾可填满整个西湖。生活垃圾处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垃圾的收集、分类、运输和处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来支持其正常运转。

材料二:生活垃圾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可回收物,指未经污染的适宜回收和循环利用的生活垃圾,如纸类、塑料、玻璃和金属等;有害垃圾,指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生活垃圾,包括废电池、废灯管、弃置药品、废日用化学品、废水银产品等;易腐垃圾,指餐饮经营者、单位食堂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餐厨废弃物,居民家庭生活中产生的厨余垃圾和集贸市场产生的有机垃圾,等等;其他垃圾,指除上述三种垃圾之外的生活垃圾。

材料三:

投放指南

纸类

展开—压平—叠放—投放

包装盒

剪开—冲洗干净—压扁—投放

瓶罐类

用尽/倒尽—清理干净—投放

玻璃类

袋装或用容器装好—投放

织物类

叠放整齐—归类打包—投放

材料四:生活垃圾的常规处理方法主要有四种。一是综合利用,将可回收物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比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二是卫生填埋,把砖瓦陶瓷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三是焚烧,将垃圾置于高温炉中,使其中的可燃成分充分氧化,产生的热量可用于供电和供暖。四是堆肥,将剩菜剩饭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可生产出有机肥料。对于有害垃圾的处理,则有别于上述四种情况,它需要经过特殊的方法处理。

(1)、【形成解释】结合上述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或做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上述四则材料都与垃圾分类有关。

②光盘行动是减少易腐垃圾的一种有效方法。

③材料三是“可回收物”投放指南。

④过期药品是有害垃圾,在填埋的时候,要把它埋得深一些。

(2)、【形成解释】下面这些生活垃圾应该怎么分类?请将字母写在相应图标上面的横线上。

A.鱼骨头      B.饮料瓶      C.废节能灯管      D.摔破的碗

(3)、【形成解释】请结合材料三,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明喝完牛奶后该怎么处理牛奶盒。
(4)、【创意运用】有人说“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宝藏”。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请结合上述材料或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举一反三
现代文阅读

(二)

材料一:

伴随着旅游市场的复苏,红色旅游的热度也迎来了显著提升。针对青少年群体的红色研学游是 红色旅游的亮点,除了参观各类红色主题纪念馆,体验类的研学产品也是青少年的热门选择。比如 “江西井冈山红色体验之旅”就是颇受青少年喜爱的线路,通过“重走红军路”,模拟红军在井冈山胜利 会师的场景,令青少年更深刻地理解红色历史,感悟井冈山的革命精神。暑期,一些青少年走进南京 某军事农业研学实践基地,参加军事夏令营,一周时间体验“小小特种兵”的军旅生活,学习军事知识、 野外生存等课程,寓教于乐,颇受欢迎。

材料二:

文旅融合发展,让更多青少年深入了解了红色文化。“红色旅游+研学”“红色旅游+休闲度假”等红色旅游活动最近成为热潮,丰富的体验形式吸引了众多青少年探索和了解红色文化及历史。

结合现代科技,让红色资源“活起来”。近年来,更多红色旅游目的地以创新举措进一步推动了红色旅游多元化、融合化、高质量发展。例如,井冈山将VR、AR等科技元素与井冈山红色主题、历史人文、自然资源全面融合,通过线下空间打造和线上平台运营,让游客能更深入地感受红色文化。

材料三:

准确把握红色资源丰富内涵。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宝贵财富,既包括革命遗址、革命纪念馆等物质形态,也包括党的精神谱系、革命文化、红色基因等精神 形态。

科学设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我国地域广阔,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数量达到300家,涵盖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场所。设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引导青少年学生走进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在旅游研学中树德、增智、强体、育美,铸牢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根”与“魂”。

红色旅游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开展红色旅游,要明确育人目标在青少年学生内心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要创新红色旅游教育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创意产品,提升对青少年的吸引力,让青少年主动去感受深厚的红色文化,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材料四:

劳动教育

【材料一】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成长,一定意义上就是在重演人类的发展史。我们的祖先通过劳动实现了人类文明的提升,由此我们每个人,特别是我们在儿童阶段的成长,都离不开劳动环节的淬炼。《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据报道:“清扫是日本人的必修课,从小就开始学习实践。”孩子缺少劳动教育,并不能让他们在学业上有更多的提升,反而会在人格和非智力因素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在现代社会,劳动教育并不是一味地进行重体力劳动,而是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而动手能力对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都有重要的影响。比如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让儿童学习通过劳动创造美的世界,可以提高儿童的审美情趣。由于劳动教育关涉诸多方面的教育,因此必须系统、合理地加以推进。

(节选自韩震《劳动是学以成人的基础》)

【材料二】据2019年长沙市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据显示:我市普通中学学生普遍具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86.79%的初中生和84.14%的高中生能正确认识劳动价值,尊重劳动、崇尚劳动;70.61%的初中生和72.38%的高中生热爱劳动;68.75%的初中生和76.97%的高中生将“科学家、教师、医生、工程师、警察、军人”等吃苦耐劳、敬业奋斗的劳动者作为自己未来的理想职业。但调研也发现,学生劳动习惯有待加强。1.65%的初中生和1.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从不”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26.66%的初中生和2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偶尔”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长沙晚报)

【材料三】中华民族是一个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从《尚书》中的“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到《国语》中的“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再到《朱子家训》中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诸多古训格言都彰显了勤俭自持、耕读传家的中华传统美德。

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要求劳动教育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相呼应,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创新劳动教育形式,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使新时代的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的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的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升高创造性劳动能力。劳动教育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进一步彰显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综合育人价值。

(节选自刘余莉《积极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校园消防安全

我们都知道我国的火警电话是“119”,那你知道全国消防日吗?每年的11月9 日,是全国消防日,为顺利开展“119全国消防日”活动,有效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XX小学组织学生学习消防安全知识。以下是同学们在课上学习的内容。

[材料一]   火灾发生时如何正确逃生

1.发生火灾时,不能乘坐电梯。

2.火灾刚发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或用水浇湿身上的衣物,匍匐前进。

3.快速撤离,披上浸湿的衣物,跑向安全出口。

注意面对不同的情况时要使用不同的逃生方法,要仔细阅读哟!

4.大火袭来,固守待援。

5.火已烧身,切勿惊跑。

6.发出信号,寻求救援。

逃生时要注意火势大小:

1.火势不大时,往下面楼层跑;若通道被堵,则背向烟火方向逃生,跑到天台、阳台处。

2.火势变大时,如房门已发烫,可关紧门窗,用湿毛巾堵住门窗缝隙,防止烟火渗入,等待救援。

3.身上着火时,应迅速脱下衣服,就地打滚,压灭火苗。

[材料二]

____

灭火器名称

适用场景

泡沫灭火器

适用于如油制品、油脂等引起的无法用水来施救的火灾。不能扑救带电设备引起的火灾。

干粉灭火器

扑灭一般的火灾,还可扑灭油、气等引起的失火。

二氧化碳灭火器

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及油类引起的火灾。

(根据相关材料编写)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基础设施硬联通,“1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到2022年,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随着城市的发展,资源要素突破城市边界,在地理空间邻近的数个城市之间集聚、扩散,优化配置,推动城市之间互联互通,继而形成城市群。”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分析,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有人口8000多万,经济总量约12.6万亿元,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软硬联通并举,是高质量建设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必然路径。

蓝图徐徐铺展,建设热火朝天。

看海上,黄埔大桥、南沙大桥、广深港高铁、虎门大桥、港珠澳大桥依次屹立,深中通道、狮子洋通道等4条通道加快建设,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过8000万标箱。

看陆上,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有轨电车“四网融合”,运营里程近2500公里,大湾区公路网络不断完善,“轨道上的大湾区”加快形成;5座国际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超过2亿人次,世界级机场群布局进一步完善。

随着莲塘/香园围口岸、新横琴口岸、青茂口岸相继开通,“一站式通关”“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等通关便利落实,实现了2/3出入境旅客通过自助方式通关、基本实现排队不超过30分钟。广佛、深港、珠澳之间,“1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大湾区崛起世界级城市群》)

【材料二】

广州地铁7号线文化特色

广州地铁7号线一期工程9座车站一期的文化概念主要为水乡,全线采用蓝绿色系来表达水乡,在统一色系下,每个车站既有相同的元素,又有不同的差异,达到乘客通过车站颜色识别车站的效果。其次,一期工程选择了人文历史底蕴浓厚的石壁、汉溪长隆、南村万博、大学城南4座车站,在站厅站台的立柱上,以玻璃丝印的方式,展示该站周边独特的文化内涵。选取石壁、南村万博、大学城南3座车站,根据各站点的文化底蕴,在站厅层的墙面增加大幅的文化墙,多角度诠释岭南的水乡文化。

其中,大学城南站站厅站台立柱采用玻璃丝印的材质,体现大学城的年轻活力及现代时尚。文化墙的设计概念为“智·岛”,寓意如水一般的智慧交汇,动态十足,青春活力。文化墙以“白色大理石雕刻光面+粗糙面”的形式,结合国学中的蒙学读本《弟子规》,借鉴中国“活字印刷”的艺术手法,以“传承”的思想在文化墙上面立体呈现,富有层次感、识别性强,与学区的教育气质相吻合。

(摘编自“百度百科”《广州地铁7号线·文化特色》)

【材料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