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海淀单元测试AB卷 小语六上 第三单元素养评估卷

【材料一】天舟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采用两舱构型,由货物舱和推进舱组成。天舟一号设计在轨寿命1年,由长征七号遥二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它全长10.6米,最大直径3.35米,最大装载状态下重量达13.5吨,物资运载能力为6吨。

(摘编自国家航天局官网)

【材料二】

①我是太空“快递小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我需要把货物送到“客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手中。

②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运送更多的货物给它。但我的“车”——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是固定的,若想运送更多货物,我必须在保证足够强壮的同时,尽可能减肥。我请来“健身教练”——科研人员助我一臂之力。

③“教练”决定先帮我减“腰部赘肉”。经过多次试验,他们将我的腰部设计成镂空形式。这种设计保留了结构受力部分,去除了非受力部分的“肉肉”,将腰部的重量降低到原来的50%左右,但丝毫没有影响腰部的结实程度。

④“教练”十分严格,连我的“皮下脂肪”也不放过。他们通过控制加工温度等方法尽可能让我的外部壁板变薄。这样,我的体重又减轻了30千克左右。

⑤不仅如此,我的“教练”连货架也不放过,他们选用了轻质高强度材料组成货架。每一项改进都运用了多种先进而复杂的制造工艺。

⑥瘦身计划圆满完成,我变得既轻又强壮。

(摘编自《人民日报》)

(1)、小明想了解天舟一号的基本情况应该阅读【材料】,从中可了解到它的等情况。
(2)、阅读【材料二】第③—⑤段,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瘦身计划”是先减“腰部赘肉”,办法是;再去除“皮下脂肪”,办法是;又选用了轻质高强度材料组成货架。
(3)、【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介绍了天舟一号,你更喜欢哪则材料?请简要说明理由。
(4)、【新角度】阅读上面两则材料后,结合下面的【阅读链接】,将自己的感悟写在横线上。

【阅读链接】航天试验从来没有平坦大道,总是与高风险为伴,可谓“刀尖上的舞蹈”。每每遇到瓶颈和挫折,航天人都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有时甚至会为航天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航天探索是勇敢者的事业,只有不惧失败、跌倒后重新爬起、继续砥砺前行的人,才能摘得世界科技高峰上的明珠。

(摘编自《中国航天报》评论员文章)

举一反三
文段二:读懂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张骞(qiān)从长安出发开辟了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六百多年前,我们的先辈郑和开拓远航,闯荡出连接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响应。“一带一路”这一倡议,深刻反映了对古代丝绸之路精神的传承发扬,立意高远,意义重大。

——节选自《北京日报》客户端,有删改

【材料二】

    “一带一路”域内有60多个国家,约44亿人口,占世界人口63%。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和优先合作领域,契合亚欧大陆尤其是亚洲的实际需要。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不仅能够带动区域内各国的经济,更可以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这是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也是为人类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跨欧亚的铁路、公路已经逐步延伸,航运、航空、管道和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等日益发达。丝路文明走出历史,走下蓝图,走进日新月异的今天。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截至2023年6月,中国已与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倡议已经从理念转化为行动,其进展几乎超出所有人预期,“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证明,各国都有建设一个持久和平世界的愿望,都想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世界,一个更加清洁美丽的世界,而“一带一路”倡议正在将这些理想变成现实。

——节选自《国家治理》,有删改

读非连文本:阅读下列非连续文本,完成练习。

ㅤㅤ【材料一】关于火星你了解多少?

ㅤㅤ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我国古代将它称“荧惑星”。

ㅤㅤ太阳系中的类地行星之一。

ㅤㅤ【材料二】火星车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竖立在前端的桅杆,顶端的方形设备就像机器人的脑袋。而设备上的方形盒子就是火星车的“眼睛”,上面有帮助火星车避开障碍进行实时探测的全景相机,还有识别矿物质成分的多光谱相机。

ㅤㅤ火星车上还装有几个“翅膀”,就像一只展翅飞舞的蝴蝶。专家介绍,和玉兔号月球车一样,火星车的能源获得也是依靠太阳能,而这几个翅膀正是太阳能电池板。此外,火星车还配有探测雷达、磁场探测仪和气象测量仪,可对火星进行全方位的探测。

ㅤㅤ【材料三】火星探测面临的第一个困难是遥远的距离。月球离地球最近时约为36万千米,而火星距地球最近时也有大约5500万千米。月球探测器飞到月球的时间最快也要四五天,而火星探测器飞到火星的时间一般约为7个月,所以对发射、控制、通信等技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ㅤㅤ在火星上着陆也并非易事。探测器进入火星大气时,能接收到的遥测信号十分微弱。当它运行到火星背面时,在地球上便无法准确获取其相关参数,通信延时也会造成很大影响。因此火星着陆过程完全需要探测器自主完成。探测器进入大气后,以极高的速度“撞”向火星,需要通过多种措施逐级减速,才能安全着陆,过去许多探测任务都在这一阶段功亏一篑。

ㅤㅤ即使能成功降落,火星探测器还要接受复杂、恶劣的环境考验。火星的大气密度远低于地球的大气密度,因而辐射严重,沙尘暴也很大。2018年,美国“机遇号”火星车就是因沙尘暴而停止了工作,于2019年2月被宣布“死亡”。

筑梦苍穹三十载

【材料一】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讨论同意了专委会《关于开展我国载人飞船工程研制的请示》,正式批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史称“921工程”的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就此拉开大幕。

【材料二】

时间

事件

1999年

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实现天地往返

2003年

中国人第一次飞出地球,圆梦太空

2008年

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出舱

2016年

中国航天员在太空驻留33天

2021年

航天员首次进入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

2022年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迎来高光时刻——通过高密度的连续6次发射任务,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

【材料三】“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为中国航天事业鞠躬尽瘁60名年。从“东方一号”到“嫦娥一号”,从“风云气名”到“北斗导航”,孙家栋作为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的开拓者之—,被称为航大的“大总师”。

孙家栋30岁时,经战友夫人介绍,与魏素萍相识并组建了家庭。由于孙家栋的工作性质特殊,他陪伴爱人的时间很少。外孙女王丹妮讲述:“当年姥姥独自在医院生孩子,第二天姥爷赶回来,又赶紧回去工作。姥姥出院时,是护士长帮忙,用医院借的板车将她送回家。”王丹妮说姥姥总是不忍心埋怨姥爷,“他都已经这么累了,你怎么埋怨他”

孙家栋将自己的青春年华投身于租国的航天事业,中国第一颗导弹、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第一颗探月卫星……很多“中国第一”的背后,都有孙家栋忙碌的身影。

“国家需要,我就去做”是孙家栋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回顾几十年的工作,他认为自己仅是航天人中很平常的一个。

2019年,孙家栋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____,____。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材料二】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注释:1935年9月中旬,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奇迹般越过岷山草地,进入甘肃南部。1935年10月初,国民党一方面调集重兵“围剿”陕北革命根据地,另一方面在六盘山一带建立防线,妄图围歼长征红军。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佯攻天水,示行于东,然后出敌不意,从哈达铺掉头北进,攻克通渭城,进入平凉、固原大道。10月7日,红军在宁夏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六盘山。之后,长驱直入,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保安县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首《清平乐·六盘山》就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时久、规模大、行程远、困难巨、影响广,为中外战争史上所仅见。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它不仅锤炼了伟大的党和伟大的人民军队,还培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