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课内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月迹》(节选),完成练习。

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又常常什么都觉得不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下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我们还要她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儿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去寻月吧。”

我们都跑了出来。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的,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的枝,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变的; 抬头看看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个什么东西。

(1)、选择合适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句子“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 , 又常常什么都觉得不满足”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是 (     )。 
A、清新 B、新奇,稀罕 C、刚生产出,未变质
(2)、句子“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是(     )。
A、多余的负担 B、疲乏,过劳 C、连续成串
(3)、仔细读第二自然段中划线句子,完成练习。划线句子是对月亮的(     )描写,把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栩栩如生。  
A、静态 B、动静结合 C、动态
(4)、划线句子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孩子们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①拟人  ②比喻  ③夸张  

(5)、边读划线句子边想象画面,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笔下中秋月(     )的特点。  
A、恬静柔美 B、活泼可爱 C、热情奔放
(6)、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完成练习。这段话主要讲孩子们(     )。  
A、中堂赏月 B、院中寻月 C、河边寻月
(7)、划线句子多次使用叠词,使语言充满童真童趣,同时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月光洒下时的(     )之美。
A、静态 B、动态 C、色彩
举一反三
阅读理解

带白蘑菇回家

毕淑敏

①妈妈爱吃蘑菇。

② 到青海出差,在幽蓝的天穹与黛绿的草原之间,见到点点闪烁的白星。那不是星星,是草原上的白蘑菇,返回的途中,我买了一袋白蘑菇,预备两天后坐火车带回北京。

③回到宾馆,铺下一张报纸,将蘑菇一柄柄小伞朝天,摆在地毯上,一如它们生长在草原时的模样。

④ 宾馆保洁员进来打扫卫生,眉头皱了起来。我忙说:“我要把它们带回去送给妈妈。”保洁员暖暖地笑了,说:“您必须把蘑菇翻个身,让菌根朝上,不然蘑菇会烂的,草原上的白蘑菇最难保存。”听了保洁员的话,我把白蘑菇一个一个翻过来,摆放在地上,好像晒太阳的小孩儿,温润而圆滑地裸露在空气中。

⑤ 离开时,保洁员帮我找来一只小纸箱,用剪刀戳了许多小洞,把白蘑菇妥妥地安放进去。

⑥ 火车驶出青海站,我走进卧铺车厢,小心翼翼地把纸箱塞在床下。对面一位青海大汉说:“箱子上捅了那么多的洞,想必带的是活物了。小鸡? 小鸭? 怎么没听见叫? 天气太热,可别闷死了。”

⑦ 我说:“带的是草原上的白蘑菇,送给妈妈。”

⑧ 他轻轻地重复:“哦,妈妈……”好像这个词语对他来说已十分陌生。半晌他才接着说:“只是你这样的带法,到不了兰州,蘑菇就得烂成污水。你在卧铺下面铺开几张纸,把蘑菇晾开,保持通风。”

⑨ 我依法处置,摆了一床底的蘑菇。每日数次拨弄,好像育秧的老农。蘑菇们平安地穿兰州,越宝鸡,直逼郑州……不料火车行至中原一带,酷热无比,车厢内闷热如桑拿浴池,令人窒息。青海大汉不放心地蹲下检查,突然叫道:“快想办法! 出黑汁了,而且蘑菇表面已生出白膜,再捂下去,就不能吃了!”

⑩ 蒸笼般的车厢里,我束手无策。大汉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新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我说:“这不是更糟了?”他并不解释,三下五除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对周围的人说:“烦请各位把自家的东西拿到别处去放,腾出这个小桌来放小箱子。箱子里装的是咱青海的白蘑菇,她要带回北京给妈妈。我们把窗户开大,让风不停地灌进箱子,蘑菇就坏不了啦。大家帮帮忙,我们都有妈妈。”

⑪乘客们无声地把面包、咸鸭蛋和可乐瓶子移开,为我腾出一方洁净的桌面。

⑫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白蘑菇黑色的汁液,渐渐蒸发了,烘成干燥的标本。青海大汉坐的窗口是迎风的一面,疾风把他的头发卷得乱如蒿草。若不是为了这一箱蘑菇,窗子原不必开得这样大。我几次歉意地说同他换换,他一摆手说:“草原上的风比这还大。”

⑬终于,北京到了。我拎起蘑菇箱子同车友们告别,对大家说:“我代表自己和妈妈谢谢你们!”大家说,你快回家去看妈妈吧。

⑭由于路上蒸发了水分,白蘑菇比以前轻了许多。我走得很快,就要出站台的时候,青海大汉追上我说:“有一件很要紧的事,忘了同你交代——青海白蘑菇,炖鸡最鲜,增强免疫力。”

⑮ 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是啊,白蘑菇真好!

(选自《中文自修》,有删改)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香甜莫过槐花饼

艾里香

①故乡的槐树极多,一簇一簇的,一片一片的,弥漫了村庄四野。槐花开放的时节,远远地,阵阵香气扑鼻而来,小村就浸在槐花的清香里。

②每当这时候,母亲就在长竿一头绑住一个小铁钩,钩住一束槐花,一拧,很清脆的一声响,那束槐花就落在我的篮子里了。很快,小篮子就装不下了。我便从中挑选那开得茂盛的、齐整的几束,盘成辫子,缠在脖子上。哪怕被浓郁的香气熏得头疼,每年我还是乐此不疲。

母亲先把那些新鲜的槐花小心地捋下来,在清水中洗净,再用笊zhào篱捞出来,平铺在木板上晾干,收到菜板上稍剁几下,然后收到盆里开始加面、鸡蛋和盐,我就围在母亲身边打下手,槐花饼的香味已经忍不住在心里升起来。母亲把这几样搅拌均匀了用力揉,然后分成拳头大的块儿,擀成薄饼。锅里的油已烧至八成熟,母亲把饼放进去,嗞嗞的响声带着香味弥漫到屋子的每个角落,我的口水禁不住流了下来。起锅装盘,咬一口,外酥里嫩,鸡蛋和面的香味,槐花的香味,杂糅在一起,沁人心脾。这时候,母亲经常站在我身旁,笑盈盈地看着我狼吞虎咽。

④那时,每天放学后,我回到家里,总是先拿上母亲做好的槐花饼,爬上枝干道劲的老槐树,让美丽素洁的槐花拥抱着我,面对着恬静的故乡原野,一边吃美味的槐花饼,一边浮想联翩。点点洁白的槐花散发着清香,槐花饼的香甜让我不再饥饿,也让我感到无比幸福。

⑤如今,只要春天一来,我总会想起故乡的槐花,想起母亲用槐花做的清爽可口的槐花饼。如今栖居于城市一隅的我,对它们的印象随时间的流逝反倒更清晰了。也许,这便是所谓的“情结”吧。就像先民们用来记事的绳疙瘩,它让我时时记取着自己生命的根本。

(选自《四川政协报》,有删改)

奶奶的玉簪子

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

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奶奶的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奶奶终日愁眉紧锁。

爷爷帮奶奶找玉簪子,但他俩眼睛花了,记性差了,怎么都找不着,就几次三番给父亲打电话。

父亲回家了。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

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玉簪子不见之前,自己去过哪些地方。

奶奶想起去过田里。父亲跟着奶奶来到田野。田垄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奶奶轻轻地碰了碰它们的小脑袋说:“两天不见,又长大了。”

父亲蹲下身,拨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扁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说:“小时候,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

奶奶记得她也去过老房子,于是又带着父亲来到老房子。老房子并不住人,但奶奶还是经常要去走走。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这些年,奶奶并不用它,可她还是经常上去擦拭一番。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木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显然是有人经常打开它。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了?父亲这么想着,就打开了樟木箱子,他的眼睛突然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一把已经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沓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鸦着许多扁豆花的画。

奶奶正要开口,父亲忍不住说:“就是用这把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我登门道歉,还给人家装上了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逛庙会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睛有些发酸了。

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一支玉簪子!一支剔透的玉簪子!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儿全回来了。

如今,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好奇地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到樟木箱子里?为什么父亲回来之前您和爷爷总也找不到?”奶奶笑而不语。

一旁的父亲搔了搔头皮,说:“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

读《童年》节选,完成后面的练习。

四十年前,轮船走得很慢,我们坐了很久才到尼日尼,我清楚地记得这最初几天的美好日子。

天气变好了,我和外祖母从早到晚都待在甲板上。在晴朗的天空下,伏尔加河两岸被秋天染上金色,缝上了绸缎。橘红色的轮船缓缓地逆流而上,轮桨懒洋洋地拍打着淡蓝色的水面,发出轰隆隆的声响。

船尾用一根长长的牵引索拖着一条平底驳船。驳船是灰色的,像一只土鳖。太阳在伏尔加河上悄悄地移动,周围的一切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每时每刻都是新的。翠绿的群山好似大地的华丽衣服的华美褶边。沿岸有城市和乡村,远远看过去像一块块的蜜糖饼干。水里漂着金色的秋叶。

“你瞧,多好!”外祖母不断地说道。她一会儿跑到船这边,一会儿跑到船那边,容光焕发,兴奋地睁大了眼睛。

她常常望着河岸,忘记了我的存在。她站在船边,双手抱在胸前,微笑着默不作声,眼里含着眼泪。我拉了拉她那黑裙子。

她抖了一下,说:“我好像在打瞌睡,做了个梦。”

“那你哭什么?”

“亲爱的,我哭是因为高兴和年老。”她微笑着说,“我的年岁已经过了六十个春秋了。”

她闻了闻鼻烟,开始给我讲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讲那些善良的强盗,讲圣人,讲各种野兽和恶魔。

她声音低沉,很神秘地讲着童话故事。她俯身靠近我的脸,用大大的黑眼珠看着我的眼睛,好像要向我的内心灌注一种让我振奋的力量。她说话像在唱歌,越说越流畅。听她说话让人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愉快。

我每次听完后,总会要求:

“再讲一个吧!”

“好,那就再讲一个——有个老家神坐在炉灶下,他把面条扎进了脚掌,他摇晃地哼叫着:‘哎呀,小老鼠啊,痛啊,哎呀,小老鼠啊,我受不了啦!’”

她抬起一只脚,用手抓住它,提着摇晃,可笑地扮出一副苦脸,仿佛痛得要命。

周围站着一圈和蔼可亲的大胡子水手,他们一边听一边笑,夸奖她讲得好,也要求她继续讲:

“好啊,婆婆,再讲一个吧!”

然后他们又说:

“走啊,跟我们一起吃晚饭吧!”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