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ㅤㅤ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ㅤㅤ专看文学书,也不好。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

ㅤㅤ古今中外,书籍浩如烟海。但书虽多,有永恒价值的却是少数,我们要学会选择。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一些需要的书来读。冰心奶奶也给我们提出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建议。

【材料二】

故事名称

主人公

经历的磨难

结局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

王母娘娘阻挠,夫妻被银河分离。

喜鹊搭桥,七夕相会。

《白蛇传》

许仙、白娘子

法海阻挠,白娘子被压雷峰塔。

小青救援,全家团圆。

《孟姜女哭长城》

范喜良、孟姜女

丈夫被抓,为修建长城劳累而死。

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夫妻“相见”。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祝英台

祝英台被迫嫁人,梁山伯因思病逝。

变成蝴蝶,双宿双飞。

【材料三】

光明小学学生课外阅读喜好调查表

类别

文史类

科技、科幻类

故事类

卡通画类

学术知识类

比例

2.7%

13.8%

45.8%

32.3%

5.4%

【材料四】

ㅤㅤ近年来,通过电子书、阅读器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断断续续的阅读逐渐流行。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阅读成为时尚,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ㅤㅤ不少人觉得碎片化阅读是“美丽”的。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八卦,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同时,比起价格不菲的纸质书,它的阅读成本更低。

ㅤㅤ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靠性。零碎的阅读根本无法让读者走进大部头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人们习惯于简单的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主动阅读,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ㅤㅤ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是共生的。但有一点毋庸置疑:每个人都要想办法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否则便是这个世界上无根的流浪儿。要做到这一点,有效的方法便是深度阅读。

(1)、阅读四则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

①我们要学会在众多的书籍中做选择。想知道如何选择一本书,应该重点读材料三。

②材料二中发现这四个故事都是中国民间故事,结局大多很美好。

③结合材料,我发现光明小学的学生课外阅读面很窄。

(2)、阅读【材料四】,梳理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具体指什么?填写下表。

碎片化阅读的“美丽”

 

获取快

碎片化阅读的“忧愁”

形成思维惰性

得出的结论

(3)、班级里掀起关于阅读的辩论。你支持哪方的观点呢?结合四则材料,说明理由(至少两点)。

正方:我认为广泛阅读能汲取多方“营养”,让我们的知识面更广。

反方:我觉得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类书来读,读深、读透,收获更大。

我支持              的观点,理由:                                                    

举一反三
聪聪负责展厅三,他准备了下列有关爱国的作品,请你阅读,感受不同时代的爱国情。

【材料一】

州 桥

[宋]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①。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②来?

【写作背景】宋孝宗乾(qián)道六年,范成大奉命出使金国,渡过淮(huái)河,踏上中原土地,感慨很深,此诗为过汴(biàn)京时所作。作者写这首诗时,汴京已沦陷了四十余年。

注释:①等驾回:等候宋朝天子的车驾回来。驾,皇帝乘的车子。②六军:古时规定,一军为一万二千五百人,天子设六军。此处指南宋的军队。

【材料二】

泪洒界碑

黄廷学 陈 武

①冬日的高原,寒风刺骨。一片苍茫间,一支巡逻分队由远及近,在冰雪覆盖的荒原上艰难跋涉。那一串串深一脚、浅一脚的印记,很快被大雪覆盖。

②领队的是二级上士王建飞,寒风早已将他的脸吹成了绛紫色,一双猎鹰般的眼睛却依旧炯炯有神,不断观察着四周的地形。这是他最后一次执行巡逻任务。

③“前面的山口,道路左侧有暗坑,一定要多留心!”王建飞放缓脚步,边走边将下雪天的识路经验传授给身后的上等兵农盛观。

④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王建飞努力迎着风雪挺直身子,想尽可能地为后面的战友多挡一点风雪。

⑤经过3个多小时的跋涉,巡逻分队顺利到达界碑。趁着休息间隙,王建飞倚靠着一块青石,掏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回忆并记录下了沿途的各种“参照物”:凸出的山石、分开的岔道、狭长的山谷……

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以后它就交给你了!”合上笔记本,他的手指又一次摩挲着封面,随后恋恋不舍地把它递给农盛观。

⑦当兵的第3年,王建飞便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

⑧那年春天,王建飞第一次作为领队前往一处界碑执行巡逻任务,同行的还有几名新兵。由于出发前天气良好加上路况较熟,王建飞自信满满地出发了。队伍行进至某处山口时,天空忽然飘起了雪花。雪越下越大,蜿蜒在山谷中的巡逻小道很快便被白雪覆盖。

⑨望着前方白茫茫的一片,王建飞犯了难。他铺开手中的地图,却发现很多要素还没来得及标注。为了不耽误任务,他只能凭感觉带领队伍向前走,结果巡逻分队偏离了正确路线,不得不按照沿 途做下的标记原路返回。

⑩打那以后,每次巡逻,王建飞都会揣上一个笔记本,将途中容易走错的地方一一记录下来。12年间,王建飞共执行巡逻任务200多次,总结各类天气下道路笔记30余条,排除意外险情14次。

⑪农盛观接过笔记,感觉手里沉甸甸的。他的视线定格在笔记本的右下角,那儿有被炭火烧过的痕迹。他倏然想起,一年前自己在翻阅这本笔记时,不慎将其掉进了火炉里。王建飞没有丝毫犹豫,直接伸手将笔记本从火炉里捞了起来。农盛观抬起头来,迎着老班长灼灼的目光,用力地点点头。

⑫雪后边关,风停雪住。一缕阳光透过云层直射下来,界碑在冰雪掩映下,闪着金色的光芒。王建飞俯下身子深情地吻向界碑,滚烫的泪水沿着“中国”二字缓缓滑下。 

(文章有删减) 

【材料一】

松鼠在树上筑巢或利用树洞栖居,巢以树的干枝条及杂物构成,直径约50厘米。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

【材料二】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 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选自布封《松鼠》

【材料三】

西湖边小松鼠年年增多,常在游客身边跳跃,自成一景。可是细心的市民老郑发现,这两天苏堤上的小松鼠忽然不见了,他漫步苏堤,看到香樟树上多出了不少新建的松鼠窝,能找到的一共有47个。松鼠窝和鸟窝很像,不过建筑面积明显比鸟窝大一圈。

奇怪,为什么临近冬天松鼠才搭窝?杭州动物园动物专家说,松鼠个子虽小,蛮有个性,每年都得住新房子,“造房子”一点不嫌麻烦,天热的时候,松鼠们更喜欢“露宿野营”。夏天,松鼠们白天活动量很大,夜里则喜欢在树杈之间安睡。松鼠每年只在冬、春两季住“室内”,冬天为了保温,春天为了养育后代。

——摘自“新浪网”《苏提上,47个松鼠窝排排坐》

时代的印记

《觉醒年代》

剧情简介:

《觉醒年代》这部剧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____的历史画卷。陈独秀推行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的思想。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建党作了重要准备。毛泽东创办的《湘江评论》传播介绍新思想,探索改造社会的道路。这些____的伟人因为这部剧而变得鲜活起来,那些寥寥几笔的生平也因这部剧而变得饱满起来。伟人们的____是他们留下的特有“印记”,而我们此刻的美好生活也正是这部剧未拍的“续集”。

一稻济世,万家粮足

袁隆平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面对当时的饥荒,他立志要用农业科学技术去击败饥饿的威胁。对于杂交水稻的探秘,袁隆平总是百折不挠,一往无前。为了培育高产水稻,他守在田里,几乎不分昼夜。终日忍受太阳暴晒,即使刮风下雨,他也不曾躲避,时常戴着一顶破斗笠,留在田里,死盯死守。他也很较真,再高的田埂、再陡的斜坡,都要爬一爬,把试验田看个仔细。①每次来到田间,他都要掰开禾苗细心查看,细数谷粒个数。他还时常一边抚摸稻穗,一边和它对话,甚至在劳作之余还为稻谷拉小提琴。他曾说:“我一直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世界梦。”就这样,袁隆平用他的科学实践,揭开了杂交水稻大面积种植的序幕。

披肝沥胆,医者仁心

吴孟超是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在他看来,外科医生的手是刀的支点,刀又是手的延伸。他这双不寻常的手,因常年握止血钳,早已发生变形。这双“执着”的手,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就不曾放下手术刀。这双“真诚”的手,在给病人检查身体时,总是会先搓搓热,捂捂暖。这双“凌厉”的手,也会在学生犯错时,狠狠叩击桌面。这双手,在患者心里象征着生命的希望。②当医院因他的身体情况,给他减少手术时,他的眉毛就会拧在一起,垂着眼睛,耷拉着脸,一脸不高兴。吴孟超曾说过:“医药有时会穷尽,但唯有不竭的爱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就是这样一个人,在肝脏的方寸之地破译生命密码,创造了中国肝胆外科无数个第一。

资料袋

5月22日,袁隆平、吴孟超院士相继离开人世。消息传来,举国震惊。人们纷纷为这两位科学巨人的离世而哀悼。一生只做一件事,一心只怀天下人。伟人虽逝,功绩不朽!

阅读天地二

材料一: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接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节选自《桂花雨》)

材料二:临近中秋节,故乡的采菱女便开始采“头朝菱”了。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有的划一叶扁舟,有的荡一只水盆,穿行在绿色的“水巷”里。她们一只手掀起水淋淋的菱盘,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轻轻一掐,一只小小的菱角就采撷下来了。刚出水的菱角,鲜嫩、清甜,剥一只丢进嘴里□脆生生□甜津津的胜似苹果□柑橘。站在岸边的孩子们早已等不及了,走向凉冽冽的水里。采菱女见状,忙把“船”靠过去,抓一把菱角塞进孩子们的衣袋,孩子们这才欢天喜地地返回岸上。

每当这个季节,故乡的每一扇窗户里,都会飘着扑鼻的菱香,芬芳浓郁,和着夜雾,弥漫整个村庄。家家灶上煮着菱,大人小孩剥着菱。第二天一早,故乡的街头,推推担担,那一堆堆溢着清香的菱角,就一个劲儿诱惑你了。

而今剥着菱角,我又徜样在故乡的“水墨画”中了:我看到了池塘轻易散不开的浓雾……

(节选自《水墨菱塘》)

对比阅读。

片段一: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媚,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格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约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臣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选自老舍的《草原》)

片段二:车子从围场县出发,翻过山,穿过茫茫林海,过一界河,便从河北进入内蒙古境内,刚才在山下沟谷中所感受到的峰回路转和在林海里感受到的绿浪滔天,一下都被甩到另一个世界里,天地顿时开阔得好像连自己的五脏六腑也不复存在,两边也有山,但都变成缓缓的土坡,随着地形的起伏,草场一会儿是一个浅碗,一会儿是一个大盘,草色已经转黄了,在阳光下泛着金光。由于地形的变换和车子的移动,那金色的光带在草面上掠来飘去。草并不深,刚可没过脚脖子,但难得的平整,就如一只无形的大手用推剪剪过一般。这时除了将它比作一块大地毯,我再也找不到准确的说法了。但这地毯实在太大,除了天,就剩下一个它;除了天的蓝,就是它的绿;除了天上的云朵,就剩下这地毯上的牛羊。看着这无垠的草原和无穷的蓝天,你突然会感到自己身体的四壁已豁然散开,所有的烦恼连同所有的雄心、理想都一下逸散得无影无踪。你已经被融化在这透明的天地间。

(选自梁衡的《草原八月末》,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