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3.桥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修车师傅

① 家对面有个露天修车铺,修车师傅是个聋哑人。虽然我每天上学、放学都经过这个修车 铺,但是我从来没有正眼瞧过他。在我眼里他如同街边的枯树,路边的残草。

② 一个冬天的傍晚,寒风呼啸。“咚咚”,我听见敲门声,打开门一看,只见门口站着一个衣 服又脏又破的人,他的脸上手上沾满油灰——正是那位修车师傅,他焦急地用手不停地比画着, 嘴里发出急促的啊啊的声音。我怎么也弄不明白他的意思,心里有些害怕,赶紧关上门。隔着 门,我听见他又敲响了邻居家的门。

③ 晚上,爸爸突然想起,中午他把自行车推到修车铺修理,到现在还没有取回来,我想起修 车师傅来敲门的情景,恍然大悟,他在一家一户地寻找车主啊! _我和爸爸跑到修车铺,只见黑暗 中那位修车师傅正站在凛冽的寒风中,搓着双手,跺着双脚,不时地往手上哈气,他的旁边就停着 爸爸的自行车。他不声不响地从口袋里掏出钥匙,塞进爸爸手中。爸爸紧握修车师傅的手说: “真是太谢谢您了!您把车锁上就可以回家了呀!”修车师傅仿佛听懂了爸爸的意思,用冻僵了的 手从口袋里摸出笔,在手心里哆哆嗦嗦地写了几个字:怕你晚上用车。

④ 我的眼睛有些湿润,想到他挨家挨户寻找车主的情形,想到他在刺骨的寒风中久久等待 车主的画面,他在我心中的形象突然高大起来。寒风依然凛冽,回头望去,他却像苍翠、高洁的松 柏屹立在街头。

(1)、用横线在短文中画出对修车师傅的外貌描写。
(2)、第②自然段中“他焦急地用手不停地比画着,嘴里发出急促的啊啊的声音”,修车师傅为 什么而“焦急”呢?
(3)、第③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修车师傅的  描写,说明修车师傅在寒风中感到很 ,但是他依然为了而没有离开。
(4)、文中多次描写凛冽的寒风,下列对其作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渲染爸爸着急用车的心情。 B、衬托修车师傅的形象。 C、象征街坊四邻冷漠的心。 D、只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5)、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修车师傅是个怎样的人。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二)。

八女投江

佚 名

1938年5月,东北抗日联军的一支部队按照上级命令,深入敌后去开展游击战,这支部队里有一个妇女团。部队在战斗中牺牲了不少战士,妇女团最后也只剩下了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风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等八人。冷云是妇女团的指导员,那时才23岁,另外七位女战士大都在20岁上下,王惠民只有13岁。

一天晚上,部队来到乌斯浑河下游准备渡河。但乌斯浑河当时正在涨水,河面大约有一百来米宽,水流湍急。部队首长让八个女战士先过河,但她们刚来到河边,周围突然响起密集的枪声、接着就出现了成群的敌人。不好,日本侵略军把抗联部队包围了。

这时,冷云看见敌人正在追赶部队,没有发现她们。她想:“现在我们这里远离部队.最能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对,把敌人引过来,让部队突围出去。”想到这里,冷云对战友们大喊一声:“诀,向敌人射击,掩护部队突围!”女战士们一听,立刻一起朝敌人开了火追袭抗联大部队的敌人背后遭到猛然袭击,顿时慌乱起来,他们害怕腹背受敌,马上组织部分敌人向河边还击。冷云等八位女战士的果敢行动,吸引了敌人的火力,分散了敌人的兵力,给抗联大队的突围创造了有利条件,抗联大队趁势冲了出去,很快摆脱了敌人的夹击,进入了密林。部队首长看到敌人正朝冷云她们猛扑,就又带领部队往山下冲,想把她们救出来。但敌人用凶猛的炮火死死控制住山口,接应队伍伤亡很大。冷云看到这种情况,急忙和女战士们一块儿喊:“同志们,不要管我们,快点冲出去。抗战到底!”七名女战士在冷云的指挥下一连喊了三次话。大部队听到了她们的喊声,但还想再作一次努力。然而,敌人装备精良,人多势众,抗联队伍伤亡越来越多。部队首长只好含着眼泪,带领部队向山上的密林里撤去了。 日本指挥官一看没能消灭抗联的大部队,气极了,命令手下全部朝冷云她们扑了过来。

太阳从地平线升了起来,女战士们手中已经没有一颗子弹了,现在她们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战死,要么被敌人抓住。冷云静静地看了看战友们,战友们也默默地看了看冷云,点了点头,好像是在说:“指导员,你就下命令吧。”终于,冷云代表大家下了最后决心:“同志们!咱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现在咱们弹尽援绝了,只有蹚水过河。能过去,就找到军部继续抗日,战斗到底;过不去,宁肯死在河里!为祖国的解放事业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

八位英勇的抗联女战士互相搀扶着,一步一步坚定地走进了激流翻滚的乌斯浑河。敌人的一排炮弹在八位女战士身边炸开了,掀起了一个个巨大的白色浪柱。巨浪过去以后,八位女战士的身影不见了,只有乌斯浑河的水还在不停地奔流着……

滔滔的江水虽然带走了冷云等八位女战士的生命,但抗日联军八女先烈的英姿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她们气壮山河的崇高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

瞧!汉口里请来的“剪纸大师”骆清霞正在和游人互动,咱们快去一睹大师的风采!

____

    ①她曾为香港特首董建华剪过肖像;她的剪纸作品被武汉市政府作为民间艺术珍品赠送给国际友人;她的剪纸艺术成就被中央电视台制作成专题片《清霞剪纸》在全国播放,并通过英文节目介绍到海外……

    ②她就是被誉为“武汉第一剪”的骆清霞。

    ③杭州的苏绣闻名世界,出生在杭州的她从小就耳濡目染,倍受熏陶。8岁的她学习剪纸,是从拿着剪刀瞎剪开始的,以至连父亲的珍贵邮票都成了她刀下的“冤鬼”。没多久,天赋异禀的她就有模有样地剪出了电影里杨子荣、潘冬子等人物形象,为同学们所崇拜。上中学时,她用大红纸剪出的图案别致、丰富多样的婚庆“喜”字,成为父母、街坊四邻办喜事时的抢手货。

    ④1981年骆清霞中专毕业后成为一名普通工人,白天繁忙的工作,让骆清霞只得利用晚上的时间来练习剪纸。勤奋的练习,使得她的技艺日益精进。

    ⑤剪纸分为剪、刻两种不同的工艺,骆清霞的剪纸擅长表现古典人物,主要以刀刻为主,并在传统技艺中融入自己独创的技法。她从古典文学作品中汲取灵感创作的一套《金陵十二钗》剪纸作品在单位职工美术比赛中一举夺魁,人物形象惟妙惟肖,神态各异,精细的雕刻功夫突出了人物的表情和衣纹,更生动地表达出人物的气韵。

    ⑥师从民间工艺大师蒋在谱后,她的剪纸技艺更是日益精进,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剪纸艺术风格。

    ⑦1984年,骆清霞以一幅名为《楚魂》的作品参加迎国庆35周年“江城美”书画艺术大赛,试探性将楚文化的元素和剪纸工艺融合在一起。作品不出意料地一举夺魁,很多评委以为作者是一位功底深厚又有创新意识的老艺术家。但颁奖时才发现居然是一位20多岁的姑娘,纷纷惊叹:“这么年轻就有如此深厚功底,坚持下去,必成大器!”

    ⑧骆清霞的剪纸兼有南北剪纸之长,她发现剪、刻两种方法并用,才能使作品饱满与娟秀兼得,丰繁与简约相益。2020年2月5日,身处疫情中的骆清霞开始构思、设计初稿,历时近两周,终于完成了一幅题为《大爱无疆》的大幅剪纸艺术作品,讴歌医护人员在一线舍生忘死,奋力战“疫”的大无畏精神。剪纸采用了多种动、植物作为构图元素。最上方是“凤与火”的结合,以“不死鸟”楚凤,象征浴火重生;以可烧灭病毒的神火,象征光明在前。接下来以灵猴献桃,黄鹤衔芝,喻意有八方援助医护人员战“疫”,此战必胜。作品的中下方,融入了果子狸、穿山甲、松鼠、江豚等多种动物形象,以此提醒人类应尊重自然,不捕杀和食用野生动物,不然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剪、刻并用的表现手法,赋予了作品无穷的想象力。

    ⑨近年来,骆清霞已不满足于此,还练就了一手“脱手剪”绝技,不需起稿,信手剪来,依然细腻传神。你瞧!这会儿,站在一对新人面前的她左手捏红纸,右手拿剪刀,牢牢注视着双手间剪刀与纸的互动。剪刀在她手里,仿佛变成了手的一部分,灵活轻快。几分钟之后,一张栩栩如生、独一无二的“婚纱照”就诞生了,这比PS还强大的技能,是武汉剪纸大师骆清霞的绝活。

    ⑩很多人都问她,为什么要改变一贯坚持的创作风格?骆清霞回答:“任何艺术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进步,才有生命力,剪纸艺术也不例外。”同学们,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汉派艺术家的绝活,我们将以这篇文章作为拍摄脚本,拍摄一段微视频来展现汉派艺术家的风采。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我眼中的梅兰芳同志

老舍

    ①我与梅兰芳同志一同出国访问过两次。行旅中,我们行则同车,宿则同室。在同车时,他总是把下铺让给我,自己睡上铺,他知道我的腰腿有病。同时,他虽年过花甲,但因幼功结实,仍矫健如青年,看到他上去下来,那么轻便敏捷,我常对友人们说:“大师一定长寿,活到百龄是很可能的!”

    ②不论是在车上,还是在旅社中,他总是早起早睡,劳远结合。起来,他便收拾车厢或房间,不仅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而且不许被单上有任何褶皱。收拾完自己的,他还过来帮助我,他不许桌上有一点烟灰,衣上有一点尘土。他的手不会闲着。他到哪里,哪里就得清清爽爽,有条有理。

    ③每逢他有演出任务的时候,在登台前好几小时就去静坐或静卧不语。我赶紧躲开他。他要演的也许是《贵妃醉酒》,也许是《霸王别姬》。这些戏,他已演过不知多少次了。可是,他仍然要用半天的时间去准备。不,不仅准备,他还思索在哪一个身段或某一句的行腔上,有所改进。艺术的锤炼是没有休止的!

    ④他很早就到后台去,检查一切。有一次,他演《贵妃醉酒》,几个宫娥是现由文工团调来的。他就耐心地给她们讲解,并帮助她们化装。他发现有一位宫娥,面部的化装很好,而耳后略欠明洁,他马上替她重新敷粉。他不许舞台上有任何敷衍的地方、任何对不起观众的地方。舞台是一幅画、一首诗,必须一丝不苟。【批注:____】

    ⑤他十分高兴地告诉我,他要到西北去演戏了。他热爱祖国,要演遍祖国的各省,并向各种地方戏学习。他总是这样热情地貢献自己的劳动。难怪他在中年时已名播全世界,在晚年时还能创造好多新东西!他的确是活到老、学到老的人。

(选自《老舍散文集》,有删改)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张富清的英雄事迹

佚名

①“天亮之前,不拿下碉堡,大部队总攻就会受阻,解放全中国就会受到影响。”入夜时分,上级指挥员的动员,让张富清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潜进永丰城炸掉敌人的碉堡。

②他主动请缨,和两名战士组成突击队。天还没亮,他们就背上炸药包和手榴弹,一路匍匐前进,来到城墙下。张富清背着几十千克的装备,徒手扒着墙砖缝隙,攀上四米多高的城墙,率先跳进城里。

③张富清刚落地,还没站稳,几个敌人就围了上来,他端起冲锋枪一阵扫射,一下子打倒七八个。突然,他感觉自己的头被猛砸了一下,手一摸,满脸是血。他不顾头上的伤,依然冲向碉堡,用刺刀在碉堡旁边的地上迅速刨出一个坑,把随身背来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一个侧滚翻的同时,拉掉了手榴弹的拉环。一声巨响,敌人的一座碉堡被炸飞了,张富清忍着疼痛,趁着腾起的黑烟,顽强地爬向另一座碉堡并把它炸毁,大部队顺利解放了永丰城。

④在解放战争后,张富清主动前往条件艰苦的鄂西山区。这里有个高洞村,海拔一千多米,村民深居悬崖之上、峰岭之间,进进出出就只有一条不宽的小路可走。小路一侧的山岩笔直陡峭,如刀削斧砍;另一侧的山谷深不见底,怪石嶙峋。路面狭窄,人一不小心就会失足落崖。张富清二话不说,带上妻子儿女一头扎进大山,在高洞村住下来。他亲自上阵,领着村民,炸山修路。

⑤谁也忘不了入冬前的那个夜晚:男女老少齐上阵,拾的拾,搬的搬,铁锤钢钎和各种工具撞击石头的声音响成一片。张富清手持铁钎,弯着腰憋足了劲儿,将大块石头往悬崖边上撬,头上热汗涔涔;一个身体强壮的小伙子,用力抡着大镐,猛砸坚硬的石块;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弯着身子将堆积在悬崖边的石块推下悬崖……寒来暑往,村民们在张富清的带领下,硬是用简陋的工具,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了一条路。

⑥张富清完成的任务各种各样,但突击队员的精神从未改变:永远向前,突击!突击!突击!

(根据张富清相关事迹改编)

课外阅读。

捡破烂儿的先生

于德北

①我叫他先生,虽然他是一个捡破烂儿的。

②那一年,繁华的重庆路又大兴土木,这里将盖起一座又一座超豪华商场,据说所卖物品皆为名牌,价格贵得惊人,绝非平民百姓可以问津。这个城市有钱的人越来越多,有几座这样的商场也在情理之中。

③我骑着自行车,从灰尘飞扬的工地穿过,准备去一家编辑部送自己新写的故事。在重庆路与一条小街的岔口,在一处深深的门洞下,一道奇异的风景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④一个鬓发斑白的老人,年纪在70岁左右,靠在一辆架子车前,在一片喧嚣之中,静静地吃饭。他的饭很简单:地上一个罐头瓶子,里边是辣椒酱;罐头瓶子旁边是一个玻璃杯,杯中满满斟着白酒;左手一根葱,右手一个雪白的大馒头。

⑤我不禁停下脚步。

⑥老人吃饭不急不躁,喝一口白酒,吃一口大葱蘸酱,然后再咬一口馒头。

⑦他见我站的时间长,冲我招招手,又指指地上的东西,意思是让我过去一起喝点儿。我摸摸口袋,里边还有几块钱,就一头扎进旁边的副食店,买了一斤猪头肉。

⑧这样我和老人就认识了。

⑨老人姓张,是电机厂的退休工人,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他70岁,退休整整10个年头了。他的儿女都有不错的工作和家庭,也很孝顺,可他谁家也不去,就自己一个人过。老伴儿在他退休前就去世了,老人把宽敞的房子让给了女儿,自己住一居室的小屋,过着清静的日子。

⑩他清晨早早地出门,拉着架子车,边捡边收。报纸、书本、易拉罐、酒瓶子,只要能换钱的东西,他都收。

⑪在废品收购站下班之前,他把捡来和收到的东西卖掉,然后拉着空车回家。这是他的生活,很有规律。老人酒量很好,面色红润,身体健朗。我很羡慕他!

⑫我们正喝酒间,来了一个40岁左右的妇女,趿拉着拖鞋,手里拎着两个空瓶子。女人问:“茅台酒瓶子咋收?”“30元。”老人回答。

⑬女人把瓶子举到老人面前,说:“这个瓶子的商标和瓶盖完好无损,应该多给点儿钱。”说完,还做出转身欲走的姿势。

⑭“35。”老人重新给了价。女人悻悻地交出瓶子,数好钱,走了。

⑮不待女人走远,老人突然从身旁摸出一块石头,猛地向瓶子砸去,只听“砰”的一声,转瞬之间两个完好的瓶子变得粉碎。

⑯女人惊愕地停下脚步,我也瞪大了眼睛。

⑰“你,怎么砸啦?”我问。“砸了,他们就造不了假酒了。”老人淡淡地回答。

我还想说什么,老人却笑了。

⑲老人兀自端起酒杯,喝一口白酒,吃一口大葱蘸酱,然后再咬一口馒头……

父亲的船

高巧林

①父亲拥有一条船。坚厚的舱壁、宽阔的舷板、稳健的橹桨……总之,无一不是我幼小心目中神圣而尊严的精神依托。

②奶奶说:“你父亲希望你长大后可以成为一个像他一样的男子汉!”父亲的船,驶进我的童年,在冗长蜿蜒的水道上荡漾,颠簸。悠悠的橹桨边泛起一泓泓欢乐的笑靥和委屈的泪。

③那天,是我永远难忘的日子。

④一丝纤细的牛草,悄悄地把我的睡梦牵醒。我揉开惺忪的眼帘,携上心爱的木刻小舟,还有一只赭纹密布的海碗,跃上了父亲的船。

⑤晨风中传来咿咿呀呀的橹桨曲。父亲脱下热烘烘的衣衫,披在我寒颤颤的肩背;又从海碗中取来黄乎乎的面枣,塞进我稚嫩的手窝。蓦然回首,村里的那棵银杏树,已在遥远中忽隐忽现,唯独我心爱的木刻小舟寸步不离地尾随着父亲的船绳。我仿佛第一次看见了生活中的父亲和我,继而,懵懂的心田里流过一股淡淡的酸涩。

⑥江风紧了,父亲上岸拉纤。我立在船头上看见父亲微驼的背上拽着一根粗大的绳索,艰难的步履在尘沙飞扬的岸滩上,写下一串深沉的脚印。我再也站不住了,满腔的疚意燃成一团小男子汉的火焰——我收起舷边拖牵着的木刻小舟,噌的一下跳上岸去,自个儿奔跑起来!父亲那血红的牛一般的双目中,顿时现出莫名的恼怒和痛苦,骂道:“才十三岁,就不听话啦!”我流泪了,泪水流成个白亮亮的小河……

⑦傍晚,我从门槛缝里偷出一把钥匙,蹑手蹑脚地开启了父亲的船锁,第一次在村前的小河里摇开属于我的橹声。调皮的船头,顶了小河埠,又撞了竹架桥。歇橹看时,手窝里磨起了透亮的泡泡。父亲站在河岸边,投来一束慈祥而欣慰的目光,手里还捧着我那只心爱的小木舟。父亲正重温他早已逝去的童年。

⑧夜里,我在梦境中真的成了男子汉,独自摇着父亲的船,去了村东的大湖里,尽情又浪漫地摇呀摇……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