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广州市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试卷

阅读

钱学森

ㅤㅤ①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那宽大的前额。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呀!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ㅤㅤ②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ㅤㅤ③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这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ㅤㅤ④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ㅤㅤ⑤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ㅤㅤ⑥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ㅤㅤ⑦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ㅤㅤ阅读链接:

ㅤㅤ钱学森,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91年10月钱学森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英雄模范奖章。2009年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1)、联系上下文,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劈波斩浪:

②魂牵梦绕:

(2)、根据文章和阅读链接,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④自然段中的破折号,作用是解释说明。 B、文中的钱学森让我们想到了一句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C、第④自然段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来表达人物内心。 D、第⑤自然段虽然是写别人,但从侧面反映出钱学森的优秀和他回国的难度。
(3)、读文章第①自然段划线句子,你体会到钱学森 的内心。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4)、读文中钱学森说的话,结合阅读链接,写写这些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5)、钱学森的故事让你想到了哪些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人?选一个写写他最让你敬佩的方面。
举一反三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陈嘉庚办学

佚名

    ①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的大实业家。

    ②十七岁时,陈嘉庚远涉重洋,到新加坡学做生意。凭着他的辛勤劳作和诚信经营,生意渐渐兴隆起来。但远在异乡的他时时想念着自已的故乡-福建省同安县集美镇(今厦门市集美区)。

    ③几年后,陈嘉庚回到了集美。故乡的山,故乡的水,在他看来,一切都是那么亲切。顺着熟悉的巷子,他一边慢慢地走着,一边看着镇里的变化。

    ④当走过小时候念书的私塾门口时,他发现私塾已经关闭了。一打听,原来是镇里穷,很多孩子交不起学费,私塾办不下去了。陈嘉庚心里很着急,他想: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是上不了学,那怎么行呢?

    ⑤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对妻子说:“我想用这些钱办所学校。我们自己有吃有穿就行了,有钱多花,没钱少花。”

    ⑥“这些钱是你下南洋辛辛苦苦挣来的呀!怎么能就这样都用掉呢?”妻子有些犹豫。

    ⑦“钱花掉可以再挣,孩子们学习的时间耽误了,可就再也补不回来了!”在陈嘉庚的耐心劝说下,妻子被说服了。

    ⑧学校办起来了,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又响起来了。陈嘉庚特别喜欢到学校走走。每次到学校他总要站一会儿静静地聆听仿佛在欣赏美妙的音乐。

    ⑨从此,陈嘉庚一边在海外打理生意,拼命工作,一边把赚来的钱源源不断地寄回家乡,兴办学校。他在集美先后办起了小学、中学、师范,还办起了水产学校、航海学校、农林学校、商科学校……1921年,他又用自己的全部积蓄,创办了福建省第一所大学——厦门大学。这时的陈嘉庚已年近五旬,两鬓染上了斑斑白霜。他常常对人们说:“要想让祖国立足世界不受外国欺侮必须从兴办教育开始。

(根据名人故事改编)

【背景资料】1911年清政府被推翻后,陈嘉庚先生怀抱“教育兴国”“兴学报国”的信念,先后在故乡创办了集美小学、女子小学、师范、中学、幼稚园、水产、航海、商业、农林、女子师范、幼稚师范、乡村师范、国学专门等校和福建省最早的综合性大学——厦门大学,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陈嘉庚先生一生倾资兴学、赤诚报国的义举,深为海内外人士所敬仰,曾被毛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阅读《撒尿小英雄于连》,完成相应练习。

撒尿小英雄于连

500多年前的一天晚上,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中心广场上闪烁着五光十色的灯火,全城的人都跑出来唱歌跳舞,欢庆自已打败了外国侵略者。钟声、礼炮声和人们的欢呼声交织成雄壮的乐曲,在首都的上空回荡。

就在人民欢庆胜利的时候,残敌派出一个坏家伙溜进市政府的地下室去搞破坏。这个地下室里放着好多好多火药,( )一颗火星溅到火药上,( )会引起巨大的爆炸。那么多的火药能把整个市政厅和附近的房屋都炸坍,欢庆胜利的人们也都会被炸死。

再说这坏家伙堆好炸药,用一条导火线接上,一直伸到外面的院子里,一点火,他就慌忙溜走了。这着了火的导火线,还“咝咝”地向地下室延烧进去,人们谁也没发现这危险的火花。一场巨大的灾难即将降临!

正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偏巧有个叫于连的男孩来到小院子里玩耍,他在墙角边发现了那闪着火花的导火线,正在一寸一寸地变短。他知道地下室里有火药,并且在战争中懂得了导火线在火光中变短是怎么一回事。他想去用水扑灭可这里没有水,到老远的地方去打水已经来不及了,就是跑出去喊大人来,恐怕也不行了。忽然,他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他跑到墙角边,朝导火线上撒了一泡尿。哇!真灵,这泡尿竟把火浇灭啦!

(选自《聪明少年故事•外国卷》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课外阅读轩

我代表我的祖国

①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画家。

②1919年到1927年,他在欧洲一些国家留学。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在外国的中国留学生经常受到一些人的(忽视 蔑视 歧视)。

③有一次,许多留学生坐在一起聚会。一个外国学生站起来,恶毒地说:“中国人又蠢又笨,无论把他们送到哪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坐在一旁的徐悲鸿被(激动 激怒 激起)了,他走到这个外国学生面前,大声地说:“先生,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比一比,等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④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⑤当时,巴黎的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欧洲绘画大师的作品,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 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经过潜心临摹,徐悲鸿的画技有了很大的提高。

⑥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每餐经常只是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为的是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

⑦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过去了,徐悲鸿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他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震动 轰动 惊动)了整个画界。

⑧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尘埃深处是繁花

七夕草

①她叫乔,认识她,是在去年夏天。

②那天交完班,我刚从一间病房走出来,就看见候诊区坐着一位白皙如莲的女子,姣好的面容,优雅得体的举止,她正在回答医生的问话。我走过去的时候,再次被她的美吸引,于是,我多看了一眼,正好她也回过头看我,她的双眸澄澈纯净,如一汪清泉。

③做了相关检查,她住院了,VIP病房,她说常常失眠,有时候头晕,天旋地转。医生下了医嘱,输液体的时候,她已经躺在病床上,一边撒娇,一边和母亲说笑。

④中午时分,液体还没有输完,有人送饭来,是她的父亲,一家人在病房里共进午餐,吃穿用度尽显阔绰。

⑤因为病房里的很多病人,都是面色苍白,一副病怏怏的神态。而她却不同,除了输液体的时候睡着,但凡醒的时候,神清气爽,神采奕奕,妆容精致。

⑥爱咬舌根的同事说,她命好,人长得漂亮,家世背景又好,语气里带着羡慕和嫉妒。谁说不是呢,她的确是个公主。

⑦再后来,知道了她的隐私,在某艺术学院当钢琴老师,收入丰厚,单身贵族。科里的护士姐妹们越发羡慕嫉妒,而我也是其中一个。每逢进病房看见她,内心除了被她身上散发的气质吸引外,更多的是嫉妒。她有姣好的面容、婀娜的身姿,有很好的工作,有富裕的家庭、爱她的父母,一个女孩子该有的她都有了,而我,除了自食其力,勉强养活自己的工作,在单亲家庭长大,有一个嗜酒如命的父亲,再无其他。

⑧攀比得越多,越自卑,那些日子,科室里的小姐妹们总是格外关注她。

⑨有一天,我上夜班,夜间巡视病房,大概12点了,她的病房里还亮着灯,我推门进去,我看见的场面,让我大吃一惊。

⑩乔没有睡,她正坐在床沿上,手里拿着一条假肢,正往墙角放,我看见她的右膝盖之下是空的,看见我一脸的震惊,她下意识地用被子盖住自己,一脸歉意地笑笑,而我,尴尬至极,不知道说什么好,竟呆呆地站在那里好几秒。

⑪还是乔先说话,打破了僵局,“吓着你了吧,平时我请假回家,除了主管医生,没人知道我的秘密,明天要做一项检查,我怕来不及,就住在医院里,被你看见了。”她说完,还是笑着,反而是我,像做错事的孩子。

⑫我胡乱说了几句,赶紧出来,内心汹涌澎湃,怎么会这样呢,她明明是个完美无瑕的公主。

⑬过了半个小时,竟不知不觉又来到她的病房,她还没睡,她说,睡前看了会儿书,睡不着了,她居然问我,能不能陪她聊一会儿。

⑭于是,坐在床前。与其说是聊天,不如说,是她为我刚才的震惊,做一些解释。她说,很少有人知道,有关假肢的秘密,而我是很少人里的一个。

⑮她从小学跳舞,梦想长大做一位舞蹈家。可是,上初中后,一次意外触电,一条腿被截肢,那年才十三岁的她,承受不了这么大的打击,别说是梦想,好几次,她都想自杀。

⑯那是最后一次,她喝了家里的杀虫药,被父母送到医院,洗胃,住院,出院后,经常手抖。她的母亲多方打听到一位老中医医术高明,于是,带她去看,说明病史后,老中医什么都没说,只是揭开自己的白大褂,她看见,他只有一条腿。

⑰他说:“人活着,不是靠双腿,靠的是一颗完整的心,我只有一条腿,活得好好的,你还比我多半条腿呢,怕什么?”

⑱从那以后,她常常去老中医那里,不是看病,而是疗心。

⑲再后来,父母给她装了假肢,搬了家,学了钢琴,当了钢琴老师,成了现在的自己。

⑳说完,她淡淡地笑,而我,似乎看见另外一个不一样的她,在我眼前,诉说别人的故事。

㉑是啊,如果不是偶然看见,在我心里,在我眼里,她依旧是那个只会撒娇、娇弱漂亮的公主。而此刻,我似乎看见,那些她曾经受过的伤害和遭遇,凝聚成一股钢铁般的力量,让她坚强。

㉒再后来,她睡了。

㉓我走在走廊的尽头,心绪难平。

㉔我看见天边有一颗星星,异常耀眼,它像天空的眼睛,注视着大地,带给深沉无助的黑夜,一方光亮,也给黑夜里迷路的人们,一抹希望。

㉕慢慢地,我看见天边泛着鱼肚白,黎明来了。

㉖那一刻,内心的迷茫,似乎慢慢退却,一点点被一束光照亮,那些难以启齿的磨难和曾经以为的绝望,慢慢变成了希冀。

㉗是的,繁华尽头有悲凉,尘埃深处是繁花。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