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拔尖测评】小语五上 第八单元拔尖测评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书 架

冯骥才

①人们大凡都是先有书,后有书架的;书多了,无处搁放,才造一个架子。我则不然。我仅有十多本书时,就有一个挺大、挺威风、挺华美的书架了。它原先就在走廊贴着墙放着,和人一般高,红木制的,上边有细致的刻花,四条腿裹着厚厚的铜箍。我只知是家里的东西,不知原先是谁用的,而且玻璃拉门一扇也没有了,架上也没有一本书,里边一层层堆的都是杂七杂八的东西,什么破布呀、旧竹篮呀、废铁罐呀、空瓶子呀,等等,简直是个杂货架子了。

②至于拿它当书架用,倒有一个特别的起因。

③那是十一岁时,我到一个同学家里去玩儿,见到这同学的爷爷,一位皓首霜须、精神矍铄、性情豁朗的长者。他的房间里四壁都是书架,几乎瞧不见一块咫尺大小的空墙壁。书架上整整齐齐排满书籍。我感到这房间又神秘又宁静,而且莫测高深。这老爷爷一边轻轻捋着老山羊那样一缕梢头翘起的胡须,一边笑嘻嘻地和我说话,不知为什么,我这张平日挺能说话的嘴巴始终紧紧闭着,不敢轻易地张开。

④反正我回家后,就把走廊那大书架硬拖到我房间里,擦抹得干干净净,放在小屋最显眼的地方,然后把自己的宝贝书也都一本紧挨着一本立在上边。瞧,《敏豪生奇游记》啦,《金银岛》啦,《说唐全传》啦,《祖母的故事》啦……一时我觉得自己有点像同学家那老爷爷了,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快感。遗憾的是,这些书总共只有十多本,放在书架上,显得可怜巴巴,好比在一个大院子里只栽上几朵花,看上去又穷酸又空洞。我就到爸爸妈妈、姐姐妹妹的房间里去搜罗,凡是书籍,不论什么内容,一把拿来放在我的书架上,惹得他们找不到书就来和我吵闹。我呢,就像小人国的仆役,急于要塞饱格列佛的大肚子那样,整天费尽心思和力气到处找书。大概最初我就是为了填满这大书架才去书店,遛书摊、逛书市的。我没有更多的钱,就把乘车、看电影和买冰棒的钱都省下来买了书。

⑤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为了充实书架而买书,记不得了。我有过一种感觉:当许许多多好书挤满在书架上,书架就变得次要、不起色,甚至没什么意义了。我渐渐觉得还有一个硕大无比、永远也装不满的书架,那就是我自己。

⑥此后,我就忙于填满自己这个“大书架”了。

⑦书是无穷无尽的。一本本书就像一个个潮头,一页页书就像一片片浪花,书上的字便是一颗颗晶莹的水珠。它们汇成了海洋吗?那么你最多只是站立浪头的弄潮儿而已。大洋深处,有谁到过?

⑧有人买书,总偏于某一类。我却不然。两本内容完全是两个领域的书,看起来毫无关系,就像分处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两滴水珠,没有任何关联一样,但不知哪一天,出于一种什么机缘和需要,它俩也会倏然融成一滴。

⑨这样,我的书就杂了。还有些绝版的、旧版的书,参差地竖立在书架上,它们带着不同时代的不同风韵气息,这一架子书所给我的精神享受也是无穷无尽的了。

⑩我爱这一架子书。

(选自2022年4月20日《亭湖报》,有删改)

(1)、选文围绕“书架”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请分点说明。
(2)、“此后,我就忙于填满自己这个‘大书架’了。”这个句子是( )
A、总起句 B、中心句 C、过渡句 D、总结句
(3)、下面的语段运用的描写方法是(多选)(    )

反正我回家后,就把走廊那大书架硬拖到我房间里,擦抹得干干净净,放在小屋最显眼的地方,然后把自己的宝贝书也都一本紧挨着一本立在上边。瞧,《敏豪生奇游记》啦,《金银岛》啦,《说唐全传》啦,《祖母的故事》啦……一时我觉得自己有点像同学家那老爷爷了,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快感。

A、细节描写 B、神态描写 C、场景描写 D、静态描写
(4)、【阅读要素】读第③—⑥自然段,通过下面的表格,梳理“我”填充家中“大书架”的经历。

与“书架”有关的行为

“我”的感受或反应

见到同学爷爷的书架

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快感

想方设法搜罗书充实书架

不再为了充实书架而买书

(5)、作者与书有关的经历对你有什么启示?
举一反三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绝唱

严阵

    ①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里一直有荷花池,三四月间,荷叶出水,一片青绿;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鲜红。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看荷花。

    ②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我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批注:将“绿叶”比喻成“透明的翡翠”,将绿叶上的“水露”比喻成“珍珠”,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绿叶的青翠,水露的晶莹、圆润,展现了带露荷叶的美。

    ③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婷婷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

    ④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自己的根。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

批注:____

    ⑤“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⑥它是满池枯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却表达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⑦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母爱像棉花盛开

徐学平

①听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有人说母爱温馨如康乃馨,有人说母爱圣洁如鲁冰花……然而,我那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母亲却从来没见过这些娇贵的花儿。我也一直在寻找,寻找一朵属于母亲的花。

②母亲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她用天底下最无私的爱养育着自己的三个儿女。小时候,家里的经济并不宽裕,母亲却总能让我们时常成为小伙伴们羡慕的对象,或是一本有趣的小人书,或是一根美味的冰棍儿……而母亲,她对自己却节俭到了几乎苛刻的程度。

③记得,我在一篇小学作文里曾经这样描述过母亲 ——“我从来没有看到妈妈穿过漂亮的衣服,她很普通,普通得就像田野里随处可见的狗尾巴花。”那是我第一次把母亲比作花儿,尽管那个懵懂的比喻一度成了村民的笑谈,但母亲那淳朴的形象却永远烙在了我心中。

④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母亲的了解也不断地增多。我曾经见到过母亲年轻时候的照片: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两根乌亮亮的麻花辫,原来母亲也是很美的。然而不幸的是,她婚后不久父亲的身体就一直不好,母亲便不得不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

⑤母亲不分昼夜操劳着,家务、农活、牲口、孩子……母亲总有忙不完的事,再也无暇去照一下镜子梳理一下自己秀美的长发了。在我心中,我觉得母亲有时好像命运多舛的苦菜花,有时却像挺拔坚强的向日葵。然而,我又总感到这些花儿还是代表不了母亲,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

⑥直到我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刚找到工作的我便迫不及待地赶回家,因为我想早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那天,见到母亲时,她正在棉花地里摘棉花。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枯黄,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相开放,洁白的棉絮漫天飞舞,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风中飘扬。

得知我即将参加工作,母亲的双眼顿时噙满了欣慰的泪水。她高兴地说:“快,帮妈把地里的棉花摘了,明天就送去收购站,说不定还能给你换套像样点儿的西装呢!”望着母亲因长年累月的辛劳而过早苍老的身影,蓦然间,我觉得她仿佛也成了一株随风摇曳的棉花。

⑧棉花的一生共有两次“花”开:花龄期的棉花开出的花朵很美,白的纯洁,粉的淡雅,但是为了孕育棉花,她只能萎谢掉自己美丽的容颜;产棉期的棉花会把自己所有的养分都毫无保留地提供给棉桃,于是叶蔫了,枝枯了,洁白的棉花终于盛开了,而这一次,她枯槁的却是自己全部啊!

⑨棉花,可谓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乡间植物了,但那不正是我苦苦寻觅的母亲花吗?母爱像棉花盛开,她穷其毕生的精力只为换取最终无私的绽放,吐出棉,纺成纱,拧成慈母手中线,织成游子身上衣。

高粱情

牛 汉

①高粱在我的心里有着神圣的地位。一想到高粱,眼前就浮现出它笔直的秆子,硕大而血红的穗头,紧紧抓住土地的根,想到它那令人敬佩的品性。

②我的家乡在雁门关脚下,土地灰茫茫的,十分贫瘠,能够种麦子的地极少,只有耐得住大自然折磨的强悍的高粱好种。千百年来,土地、人和高粱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我是吃高粱米长大的。在我离开故乡之前,一年四季,顿顿饭离不开高粱。它塑造了我的躯体和生命。

③高粱的全身没有一处不具有鲜明的个性。它那挺拔而粗壮的秆子,给人以自信和力量。尤其使我惊异的是高粱的根,它不但在看不见的地下扎得很深很深,而且在高粱秆的下端离地尺把高的关节处,向下长着许多气根,有点像榕树的根,用手摸摸,像鹰爪一样,它们强有力地抓住土地,仿佛擒拿住一个庞大的活物。我问父亲,为什么高粱下边长了这么多“爪子”?父亲告诉我,不要以为草木、庄稼都不如人,都没有知觉。其实庄稼很聪明,它们对大自然的感觉,甚至比人类还要敏锐。它们有的爬蔓,紧紧贴着大地,有的像树一样站着,都是为了生存,为了争取阳光和空间。对于高粱,气根是不可缺少的。夏天暴风雨来临前,它就迅速地生出气根,深深地扎进土里,风暴无法撼动它。它就像一个摔跤手,脚跟稳稳地定在地上,那么坚韧,等着对手向它扑来。

④父亲说:“高粱的根最苦,所有的虫子都不敢咬它,根是它的命。”说着,父亲掐了一小截,让我用舌头舔舔,啊呀,那个苦劲儿到现在我还记得。

⑤麦子、豆秧能用手连根拔起,但是再有力气的庄稼人也很难拔动高粱。我小时练摔跤时,教我的伯伯说:“要站得像高粱一样,要有它那抓地的根,要练到根从脚脖子上生出来。”他还说:“摔跤时脚定在地上,要觉得自个儿不是有两只脚,而是有几十只!”高粱就有几十只脚,而且每一只脚都深深地扎到地底下。

⑥我虽然练不出高粱鹰爪般的脚,但它那坚韧不拔的品格却始终激励我顽强地生活着,跋涉着。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