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拔尖特训】小语五上 第四单元 14 圆明园的毁灭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绝唱

严阵

    ①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里一直有荷花池,三四月间,荷叶出水,一片青绿;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鲜红。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看荷花。

    ②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我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批注:将“绿叶”比喻成“透明的翡翠”,将绿叶上的“水露”比喻成“珍珠”,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绿叶的青翠,水露的晶莹、圆润,展现了带露荷叶的美。

    ③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婷婷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

    ④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自己的根。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

批注:____

    ⑤“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⑥它是满池枯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却表达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⑦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思维导图]文章写了圆明园荷花池中的荷花,不同时段的荷花(叶)各有什么特点?

(2)、【批注阅读】仿照第②自然段的批注,试着给第③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写一则批注。
(3)、根据文意,本文标题的“绝唱”应该选第个解释(填序号)。我能在文中找到一处与标题呼应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绝唱 jué chàng [名]①指诗文创作的最高造诣:千古~。②死前最后的歌唱:这张专辑成了她的生前~。

举一反三
请你阅读下面的文章,并回答各题。

叶圣陶

①蚕卵是蚕蛾生的,黏在纸上,密密地铺排着,不留空隙。初生的时候卵是黄色的,渐渐转绿,后来变成黑色;它比针尖大不了多少,分量很轻,一万颗才只有一公钱重。每一只雌蛾能生卵七百多颗,卵生完它就死了。雄蛾交尾以后就被丢掉。雌蛾也有不生卵的。

②蚕才孵化,细小得很,像黑丝的断屑,其时桑叶要切碎了喂的。渐渐长大起来,大约十天工夫,眠期到了。同在一起的蚕,眠期有早有晚,并不齐一。眠的时候不吃桑叶,也不行动,经过四十八点钟,便脱去了一层皮,重又活动起来,这是“头眠”。“头眠”以后十天,眠期又到了,这是“二眠”。顺次到了“四眠”,那就快要吐丝结茧了。“四眠”的时候蚕身最长;过了“四眠”,反而缩短了,通体显得透明。蚕从初生到结茧,除了眠期,不停地吃着桑叶。

③蚕将要结茧的时候,养蚕的人把它放到稻秆束上,这叫做“上山”。蚕就在那里吐丝结茧;结成了茧便化蛹,自己耽在茧中。吐丝的当儿,蚕昂起了头上下摇动,丝就从它的嘴里出来,围绕着蚕身,渐积渐厚,结果成了椭圆形的一件东西,稍微有点儿弹力,这就是茧。茧白色的居多,间或有黄色的。也有两条蚕合结一个茧,比寻常的茧大得多,中间有两个蛹。蚕丝丝质极细极轻,一千个茧的丝合并起来,才有四公两多一点的生丝。

(选文有删改)

【注】①一公钱相当于十克;②四公两相当于四百克。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灰椋鸟

徐秀娟

    ①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②一天下午,我和同伴来到林场。下了车,我们轻轻走进林内。棕红色的水杉落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华贵的绒地毯走在上面软绵绵的。我们选好观察位置,便在那儿等候灰椋鸟归来。

    ③周围静得出奇。路两边近百亩的竹林郁郁葱葱,与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伴忽然喊道:“灰椋鸟!”我翘首遥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一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④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过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多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叽叽喳喳的,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会合。

    ⑤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地安眠。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⑥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⑦在回来的路上,我想: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选自《小天使》,有删改)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香香的“小不点”

佚 名

①在作物当中,个头虽小但名气颇大的是什么?对,是芝麻,作物中的“小不点”。

②芝麻的个头很小。A.它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秆是中空的,一般呈四棱柱形,高100厘米左右;花单生或簇生;果实在方言里叫“芝麻刷子”,顺茎秆由下而上排列,成熟前青色闭合,成熟后干枯开裂,散落出种子。芝麻的种子,白色居多,也有黄、棕红、黑色。B.种子一千粒重3克左右,也就是说,15粒芝麻种子的重量才与1粒小麦种子相当。种子含油量达55%—61%,气味芳香,加工成的芝麻油也叫香油,是用途广泛的调味品。

③芝麻的名气很大。与芝麻有关的典故、歇后语、俗语比比皆是,芝麻是自下而上开花,便有了众所周知的歇后语:____。说不值得提及的小事情,叫“芝麻粒大的事”;因芝麻种子太小,说过时的小事情,叫“____”;说做了因小失大的傻事,叫“____”;有的人为官,但官职不大,往往自嘲或被戏称为“芝麻官”。因芝麻的果实方言叫“芝麻刷子”,所以说能办成的事,叫“有刷”;毫无希望办到的事情,叫“没有刷”;有真本事,叫“____”。因芝麻油也叫香油,所以形容得到好处多,叫“吃香”;形容生活富裕,叫“吃香的喝辣的”。不仅如此,在《一千零一夜》中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故事里,“芝麻开门”成了打开宝藏大门的暗号,看来外国人对芝麻也是崇拜有加。

④芝麻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C.芝麻有补肝肾的功效。还可以治疗头发早白、头晕耳鸣、高血压等;用芝麻加工成的食品,深受人们喜爱,比如芝麻球、芝麻酱、芝麻糖、芝麻饼等。但要注意的是患有慢性肠炎、便溏腹泻者忌食芝麻。这是因为芝麻含有较高的脂肪和纤维素,会刺激肠道蠕动,加重肠道炎症和腹泻症状。

⑤芝麻,作物中的“小不点”,为我们多彩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我们在品尝它独特风味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它独特的文化魅力。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