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拔尖测评】小语五上 第二单元拔尖测评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傲骨红梅

佚 名

①1949年的11月14日,重庆已然入冬,寒风的料峭让渣滓洞监狱更加阴森,特务叫嚷着跑向女牢房:“赶紧收拾东西,准备转移!”昏暗的牢房里,一个遍体鳞伤的瘦小女子,转头看着门卫,她知道,她最后的时刻到了。她叫江竹筠,或者我们应该称呼她“江姐”。

②1948年,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江姐与丈夫彭咏梧坚守着危机四伏的潜伏工作。然而,因为叛徒的告密,丈夫彭咏梧牺牲了。江姐将不满两岁的儿子安置在战友家中,只身前往重庆继续斗争。临别前,她抱着幼子放声大哭,但是,她知道自己必须离开。

③1948年6月14日,同样是因为叛徒告密,江姐被捕入狱。为了获取组织的名单,在漫长的500多天里,特务们对她用遍了所有的刑具。她一次次昂首挺胸地走进审讯室,又一次次血肉模糊地被抬出来。虽然饱受酷刑,她依旧骨硬如钢铁。就这样,江姐用坚强让300多位难友在狱中燃起了继续斗争的火焰。

④此刻,江姐从破旧的枕下拿出珍藏的照片,吻了吻儿子稚嫩的脸,把它放在最贴近心脏的地方,昂首跨出牢门。她不忘回头微笑着同难友们挥手,告别。

⑤刑场上,江姐迎风挺立着,她知道,脚下的这片土地也即将迎来解放。随着一声声枪响,荒野里,绽开了一片火红的梅花。花开的瞬间,她仿佛看见了久违的丈夫迎面走来,她骄傲地对丈夫说:“我们的理想已经实现了。我们现在的苦难一定会化成后代的幸福。他们会替我们享受美好,守护和平,就像我和你,守护着共同的信仰。”

(选自《闪亮的坐标》,有删改)

(1)、【阅读要素】这篇短文有500多个字,我们阅读需要用2~3分钟。为了提高阅读速度,我们可以先根据标题提出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
(2)、【思维导图】请用抓住关键词句的方法,概括出选文围绕“江姐”描写了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
(3)、【思维导图】品读几个场景中描写江姐的细节,感受人物品质。
(4)、【创意表达】关押江姐等革命志士的渣滓洞监狱现位于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如果你带着外地的朋友来到这里缅怀先烈,看到这座烈士群雕,你会如何向朋友介绍呢?

看,这就是牺牲在集中营的烈士代表!

举一反三
社会中总有一些善良的人,了解他们的事迹,走近他们的心灵,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成长。 

老钟的眼

王晓莉

①高度近视的老钟伯伯是我的邻居,他在街道的煤球厂做事,常年在外干活,戴着眼镜很不方便,所以他非必要是不戴眼镜的。

②老钟视力欠佳,但心善在我们街上是出了名的。有一次他骑自行车路过一所小学,学生正往校园里跑。老钟近视,反应略慢,来不及刹车,一个奔跑的孩子被他的自行车剐蹭了一下。孩子继续往前去了,老钟却没有走,他赶紧下了车,找到校务处,费老大劲总算找到孩子所在的教室。他戴上眼镜 远远看一眼,见那孩子端坐无事,这才离开,去办他那已耽搁多时的事。到了晚上,老钟又找到了孩子 的家。邻居们知道后都说他:“学生没事,你还去人家家里,想惹点事还是怎么的?”老钟说:“我就是有 点不放心。一是去看看后续,二是跟人家家长解释一下。”邻居们都不作声了。

③老钟的妻子常年坐轮椅。每天早晨,老钟蹬着一辆带拖斗的小车,把妻子送到百货大楼后面的小街上,他的妻子在那里接缝纫的活儿干。因为高度近视,老钟不能灵巧地回头或旁观他人,他总是 非常吃力而专注地看着前方,好像周围一个人也没有似的。这时他总是戴着眼镜——那眼镜厚得摔 也摔不烂,架在老钟硬挺的鼻梁上,整个人如同一尊雕塑,让我想到戴眼镜的狮身人面像。还是小女孩的我,在老钟专注而吃力地拖着残疾妻子去上工的画面中,模糊地感受到婚姻的某一种温馨模样。

④老钟一直给各家各户送煤球。后来,随着蜂窝煤和煤气的普及,只有特别节俭的小店铺才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煤球。老钟的生意越来越冷清,但只要有人家订煤球,老钟就会热情地一一送上门。

⑤那些订煤球的人每回见到高度近视的老钟,都会不约而同地说:“小心啊,老钟。”

⑥老钟一边搬着一摞摞煤球一边说:“没事,我灵魂的眼睛好着呢。”

⑦常常话没说完,他就摔了个翅趄。

⑧但是没有一个人笑话他。谁都知道,老钟的心眼好——心眼,就是灵魂的眼。

⑨老钟说得并没错。

⑩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我自己也戴上了眼镜,有时我揉着酸痛的眼,或者突然意识到又必须换一副度数更深的眼镜时,早已去世的老钟就会突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老钟这样一个双眼视力不健全的人,心眼却柔软得令我记了他一辈子。

(文章有删改)

阅读课外文段,完成练习。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萧 红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的……”

    鲁迅先生的病,刚好了一点儿,窗子开着,他坐在躺椅上,抽着烟,那天我穿着新奇的大红的上衣,很宽的袖子。

    鲁迅先生说:“这天气闷热起来,这就是梅雨天。”他把他装在象牙烟嘴上的香烟,又用手装得紧一点,往下又说了别的。

    许先生忙着家务跑来跑去,也没有对我的衣裳加以鉴赏。

    于是我说:“周先生,我的衣裳漂亮不漂亮?”

    鲁迅先生从上往下看了一眼:“不大漂亮。”

    过了一会儿又加着说:“你的裙子配的颜色不对,并不是红上衣不好看,各种颜色都是好看的,红上衣要配红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咖啡色的就不行了,这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很混浊……你没看到外国人在街上走的吗?绝没有下边穿一件绿裙子,上边穿一件紫上衣,也没有穿一件红裙子而后穿一件白上衣的……”

鲁迅先生就在躺椅上看着我:“你这裙子是咖啡色的,还带格子,颜色混浊得很,所以把红色衣裳也弄得不漂亮了。”

    “……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脚长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脚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横格子的还好,横格子的,胖人穿上,就把胖子更往两边裂着,更横宽了,胖子要穿竖条子的,竖的把人显得长,横的把人显得宽……”

那天鲁迅先生很有兴致,把我一双短筒靴子也略略批评一下,说我的短靴是军人穿的,因为靴子的前后都有一条线织的拉手,这拉手据鲁迅先生说是放在裤子下边的……

    我说:“周先生,为什么那靴子我穿了多久了而不告诉我,怎么现在才想起来呢?现在我不是不穿了吗?我穿的这不是另外的鞋吗?”

    “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我一说你该不穿了。”

    鲁迅先生好像听了所讲的什么引起了幻想,安顿地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着。

    一点钟以后,送我(还有别的朋友)出来的是许先生,外边下着蒙蒙的小雨,弄堂里灯光全然灭掉了,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有删改

请认真阅读《吹糖人》并完成相应的习题。

吹糖人

①几响清脆的锣声,划破了村庄的宁静,街上立刻飞起忙乱的脚步。乡下的孩子一听到这锣声,被会脚板下生风 , 不一会儿就把小小的糖摊儿围起来。孩子们睁大双眼,眼珠儿随着糖人师傅灵巧的双手滴溜溜地转,惊奇地看着一个个小玩意儿怎样诞生。

②糖人师傅的手像在变魔术。一会儿变出个孙悟空,一会儿又变出个大公鸡一会儿是小兔子,一会儿又是老母猪…一小块糖稀他捏几下,用嘴一吹,手上就托起了这些生哭。“糖人师傅的嘴,怎么这么神呢?”孩子们心里非常好奇,都伸长脖子瞪圆双眼,恨不得撬开他的嘴看个明白。一会儿几个孩子掏出母亲给的钢镚儿,买了自己喜欢的一个糖人,高高兴兴地举着跑回家去。没买糖人的孩子,羡慕地跟随在后边,说说笑笑地走出老远、老远。

③一个糖人一个故事。孩子们凭借想象,讲述糖人的故事,这个这么讲,那个那么编,嘻嘻哈哈地说个不停。猛然发现糖人要融化,这才想起应该吃掉。可是谁吃第一口,又成了难题。大家让掏钱的孩子先吃,掏钱的孩子又让别人先吃。推让好久定不下来,只好猜拳。猜胜的孩子拿起糖人,端详一会儿用舌尖舔舔,然后郑重地让给别人,别人依然用舌尖小心地舔舔,谁也不想咬碎这个糖人。糖人就这样渐渐地融化了,消失了。

④我的童年早就过去了,可是这些事情却经常想起。每当想起这些,我就自然想起那些小伙伴。原来糖人在我的心中还没有融化呢!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青山常在

佚名

在这个东北林区,马永顺,满怀喜悦地投身于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林区开发建设,以忘我的劳动热情回报党的恩情。

一个采伐期,马永顺曾靠一把弯把锯采伐木材1200立方米,一人完成6人的工作量,创全国手工伐木产量之最。他创造的“安全伐木法”“四季锉锯法”在林业战线得到推广。

马永顺曾多次被评为黑龙江省特等劳动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岁月如梭,可1959年全国群英会上周总理对他的教诲还在耳边响起:“林业工人不但要多生产木材、出好木材支援国家建设,同时还要多造林、多栽树,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他估算了一下,他为共和国建设大半辈子,采伐原木大约36500棵,欠大山的这笔情,要用上山植树造林来还上。

经过马永顺的不懈努力,绿色一年年扩展,林子一年年长高。1982年,年事已高的他要退休了,却惦记着自己还有8000多棵树没栽。“这个欠账不还完,我死不瞑目。”他说。此后,他风里来雨里去,爬山翻坡,植树造林。

1991 年,已是近80岁高龄的马永顺估算了一下,他砍伐的树木数量还差近千棵没栽,他原打算用两三年时间把树栽完,但子女们怕他累坏了,于是召开家庭会议决定:从这年起,每年五一劳动节,由全家老少三代组成的“马家军”上山造林。终于,马永顺的夙愿实现了。这时,马永顺却笑着说:“‘账’是还上了,可造林不能停。只要我的身子骨不散,就还要上山栽树。”

秋季造林成活率高,而且一次造林一次成型。马永顺一听到这种新鲜事,马上就开始实践。他率领晚辈上山开始了第一次秋季造林。第二年春季一看,秋季栽种的1500棵新树绝大部分成活。从此,他就率全家开始了春秋两季造林。

马永顺从 1982 年退休后到1999年底,已坚持17年造林不止,他和家人已植树5万多棵。1998年,他因此荣获了联合国颁发的“全球环保500佳”荣誉称号。马永顺看到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特别高兴。他说:“党中央、国务院决策英明,林业有救了。我只要生命不息,就造林不止,给后人多留下一片青山。”

(根据相关人物事迹改编)

阅读理解

跨栏高手

①小时候随母亲上街,母子俩总会比同时出门的邻居早到菜市场。我们从不顺着大路走,更不爱用斑马线和天桥。母亲最是会打算。

②“喏,从这边到那边,至少得走一分钟。 阿弟呀! 你手脚灵巧,从栏杆爬过去得了!”她自己也应声跨了过去。母亲每天总忙得漏吃一二顿饭,也就比一般中年妇女轻盈,加上“训练有素”,手一撑,跳过及腰的围栏,根本易如等闲。 对于这“跨栏”表演,我早已见多不怪。

③我念小学,一直到初中,年幼时过马路的习惯还保留着。就在中四那年,同学广生被车撞得脚骨碎裂,听说是从街上的围栏跳下来时给货车碰到。结果,锯了一边脚,每天倚着拐杖。 自此,我对“跨栏”敬而远之。

④近年,自己加入有车阶级行列,不知不觉对街上的“爬栏”“跨栏”高手起了恶感。在高速公路上驾驶,忽地窜出一个人影,来个紧急刹车,不禁憋了一肚子气,不停下来么,难不成搞出第二个广生来! 街上永远不乏此道中人。朝气蓬勃的青少年,略笨重的中年人,初出茅庐的儿童,老当益壮的老年人,围栏周遭一直都是热闹的。

⑤母亲已届不惑之数,身子日形瘦小,简直皮肉见骨,精神更是一年比一年差,医生说,必须做些轻便的运动。那天,带母亲上街散步,她见到围栏对面一间药铺,嘴里念着:“阿弟,我去前面买些参。”

⑥说罢手已扶住栏杆。我忙阻止:“阿妈,走那边吧!”到底人老了,没能翻过去,我倒松了一口气。不经意地眼光飘到远处的围栏。

⑦一个残废者正靠着围栏休息,然后缓缓把拐杖放到另一面栏,吃力地压着围栏的横柱,把身体一弹,过去了,重新拿起拐杖,支在腋下,一跛一跛地横过马路。

⑧我转回头,母亲正小心地钻过围栏的空隙。啊! 清瘦了的母亲竟能穿过半尺宽的栏格。

⑨不知何时,方才越栏的跛子已走至我们旁边。我下意识地看他一下,他的眼睛居然也盯着我。我不由得多看他一眼,脑海忽地闪出一个名字……

⑩“广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