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西北海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现代文阅读II 

石榴花开

纪明涛

①行走在初夏的早.上,尽是雨后的微凉和氤湿的绿意,令人神清气爽。清晨,在小区健身廊道跑步锻炼时,忽然瞥见路边花园里有几株石榴树开花了。“只待绿荫芳树合,蕊珠如火一时开。”远看,石榴树上开满许多小喇叭似的花朵,红红的,缀满在朦胧的绿丛里,灿若烟霞。

②我不由得停下脚步,走近栅栏,来到石榴树下,仔细端详。昨夜下了一阵小雨,空气是那样清新,石榴树的枝叶上还有一层水滴。绿叶红花,点缀滴滴晶莹露水,石榴花越发显得纤细、秀美、娇艳。漫步于石榴树下的蜿蜒小径,我忽然读懂了苏轼口中的“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此时,恰是石榴花开时节的最美写照。

③古人把石榴称作“丹若”, 就是取自石榴花的颜色。据《广群芳谱》记载:“石榴,一名丹若,本草云,若木乃扶桑之名,榴花丹颊似之,故亦有丹若之称....”说起来石榴算是外来物种,汉朝时传入我国。先是在皇家苑囿中栽种,"后来随着时代变迁,才飞入寻常百姓家。

④红红的石榴花,一树树,一簇簇,一团团,抓人眼球,张力十足,灼热,烂漫,飞扬,充满了蓬勃的生命感,成为初夏时节一道绚丽的风景线。望着石榴花,遐想着金秋时满树的石榴果,我的思绪又飘飞到老家的那棵石榴树身上。记不清楚是哪一年,母亲在院子里栽下了一棵石榴树。依稀记得母亲说,那棵石榴树是从二姨家移栽过来的。刚栽种的时候,它只有大拇指般粗细,起初我没怎么关注过它。直到几年后,石榴树枝繁叶茂,石榴花怒放,秋后果实累累,让儿时的我有了大快朵颐的美味,那棵石榴树才清晰地走进我的记忆里。在零食匮乏的年代,那棵石榴树结出的果实,汁液饱满,甜而不酸,还未入口,已让我满口生津,成为我童年味蕾的一份留恋。

⑤石榴树很容易培植,母亲每年都通过压枝生根的方法培育幼苗,对有需要的左邻右舍,母亲总是把幼苗慷慨相赠。石榴树的成长少不了母亲的精心呵护,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石榴树的躯干已有碗口那么粗,扭转着树干向上攀缘着,斑斑驳驳,疙疙瘩瘩,仿佛写满了岁月的沧桑。每次看到那棵石榴树,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母亲劳作的身影。母亲用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操持着农活和家务,日复一日地为家庭付出,从无怨言。石榴树的品格,不正像我的母亲吗?没有奢华的外表,却勤勤恳恳,甘于奉献。

⑥农历五月,是石榴花盛开的时节,故五月又称“榴月”。盛开的石榴花将静谧的小庭院映衬得热闹缤纷。石榴花的花期比较长,但若是遇到较大的风吹拂,花瓣便纷纷落下,落在地上像是铺上了一层红色的地毯,踩上去软绵绵的,有一种说不出的舒炎萦绕在心头。

⑦等到了盛夏,如伞一般的树冠下,更是成了乘凉休憩的好地方。每到这个时候,母亲便在石榴树下摆上吃饭的方桌,一家人围坐在方桌四周,迎着东南吹来的凉风,边吃饭边聊天,好不惬意。晚饭后,母亲在树下做一些诸如纳鞋底之类的针线活,有时也会给我讲岳飞、海瑞的故事,教我一些做人的道理。到10月份,是石榴的收获时节,细心的母亲总是按成熟的先后顺序采摘。有时候,摘得晚了,一些石榴就会裂开口子,露出鲜红的石榴籽,引得众多鸟儿争食。母亲把采摘下来的石榴保存得特别仔细,先是将石榴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待石榴皮的水分蒸发后,在干燥的石榴外面包上一层纸,然后放在透气的纸箱里,等到春节期间拿出来招待客人。

⑧“不肯染时轻着色,却将密绿护深红。”中国人自古喜欢红色,石榴花鲜妍明媚,寓意“红红火火”,石榴又寓意“多子多福”,种植石榴树就是祈求生活红火多福。在我国,石榴和石榴花还有一个特殊的含义,就是象征着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繁荣昌盛,各民族就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常盛,这是多么美好的期盼与祝福啊!翻开浸润着古色古香的唐诗宋词,韩愈的“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杜牧的“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李商隐的“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灿然怒放的石榴花穿过清词丽句,泛漾着脍炙人口的诗意芬芳,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灿烂夺目。

⑨“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此刻,眼前的石榴花活泼、灵动,像一簇簇跳动的火苗,又像一-片红艳艳的晚霞,充满生机,热烈热闹。徜徉在石榴树荫里,多种情感涌上心头。眼前的这几株石榴树,浓缩了故乡的远影,跨越了千年的诗情画意,让我感到这个初夏的清晨是如此的美好。

(选自《人民日报》2023 年6月25日,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A、在回忆老家的石榴树时作者运用了大量笔墨来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 B、作者把母亲比作石榴树,赞扬母亲勒勤恳恳,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 C、在石榴的收获时节,母亲会在石榴树下给“我”讲故事,教“我”一些做人的道理。 D、石榴有着特殊的含义,在我国象征着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繁荣昌盛。
(2)、阅读文章,梳理母亲与石榴树间的温馨故事,填写表格。

内容梗概

母亲形象特点

培育幼苗,精心呵护石榴树

教子有方

(3)、文章第⑧段读起来似乎与前后文不连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部分内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文章最后一段写到“多种悄感涌上心头",作者心中会涌现出哪些情感?请联系全文分点概括。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生命的一抹

郭枫

       ①少年时,总喜欢站在山上听风响,躺在原野上看云飞,日子过得轻轻忽忽的,像梦,一切都令人陶醉,一切都美。

       ②什么叫做美呢?那时还说不出来。生活在北国的原野上,只觉得天地无限辽阔。早春,在潮润润的泥土上,踏着刚出芽的青草,心头便充盈着颤栗的喜悦,要是在田间找到一朵初绽的小花,更能呆呆地凝视老半天,仿佛怕亵读了生命的神圣,想采摘却又不敢采摘。秋天的时候,那莽莽的大平原真使人惊奇!从天上到地下,缤纷的彩色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尽够眼睛忙的。等到西风渐紧,黄叶辞枝,我总有无端的喟叹。

       ③那些稚气的举动,其实只是在朦朦胧胧中一种粗浅的感受罢了!稍稍成长,我便流离在连天的烽火里。可怪的是:我竟没觉得有多少颠沛的痛苦,却暗暗欣喜能趁此饱赏山河的景色。

       ④摄许多美丽的影像于心版上:石头城苍凉的落日,西子湖柔美的夜月,扬子江滚滚的长流……更难忘的是那一次,我徘徊在湘江的岸边,一私秋水,蓝得像镜子似的明澈;对岸的山峰,红叶已灿烂成一片云霞。在澄亮的秋光里,孤村隐约,渔歌悠缓。这岂非神仙境界?于是,便发下了心愿:将来要偕同二三知己,归隐于此。数亩田、几架书、一卷诗,生活像舒卷自如的云彩……那时候,年轻的梦太年轻,美丽的幻想太美!人们谁没有过年轻呢?谁没有过美丽的梦想呢?但谁又像我这样沉迷在梦幻中而永不清醒呢?说我像那只在屋角上缀网的蜘蛛,不如说那只缀网的蜘蛛像我!把生命局促在一个小角落里,而后千丝万缕织成一个孤寂的世界。就这样,我独坐在文学天地中,微笑着面对这七彩的人生。任关注我的人叹息,任懂得我的人沉默,任嫉妒我的人讥讽。

       ⑤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我就是我,在人海中打滚了三十多年,依然那么天真或者说依然那么痴傻啊!在需要勒紧腰带的日子里,仍不相信金钱的权力;在儿女成行的年纪,还要去崇拜诗,去迷信美;让许多繁华的机运从指缝间漏过而毫不动容,却常常对于掠过心灵的感受费尽心神去捕捉。有人说:“入世深些,年龄大些,思想就会成熟。”这句话的真实性使我怀疑,为什么历尽沧桑,我的心灵仍像孩童一样拙稚呢?

       ⑥少年时那种登高山、穷幽谷的劲儿,到现在还是兴趣不减。而且,只要有一片静美的土地,我也能欣赏老半天。每天走过的小径,常年招展的椰影,一缕明丽的阳光,一刻恬然的宁静,一朵飞花,一叶新绿……这些都散发着沁人的香味,在平淡中自有醇厚的情趣在。少年时,我喜欢攀登历史的雕像,去倾听巨人心灵的跃动。现在,我觉得一声寒夜的叫卖,一句村野的俚语,都给我不少的认识。生活于尘俗里,我常发现许多事物每一天都有新的意义,有时在绝对的静寂中,往往有和谐的天籁洋洋盈耳。说是现实也好幻想也好,我总觉得这缤纷的世界,永远在启示我,充实我,美化我。

       ⑦可是,美是什么?年轻时我说不出来,现在更不会说。如果说美是真理,美是永恒。但是,真理像一种金色的蜥蜴,有时会改变颜色,而永恒是玄妙的,有时和刹那没有分别,这些都是我无法了解的问题。不过,我愿我的生命,如同那蓝天中的一缕云,尽管是那么淡淡的、淡淡的一抹,于我,已经足够。

(选文略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驻守荒原

    ①西大滩加油站到了,这是离藏区最近的青海加油站,海拔4150米,周围都是无边无垠的荒原。路过这里的司机,无论多晚,只要叫一声老韩,一个瘦小的男人就颠颠地奔出,披着军大衣,双手习惯性地拢在腰间。到了近前,老韩解开大衣纽扣,原来怀中藏着的是一只热水袋。寒潮一过境,加油站上就刮着吹哨子—般的寒风,气温很快降到零下20摄氏度,加油枪就容易被冻住,得用热水袋把它慢慢暖开。

    ②加完油,如果天色已经像墨汁一样浓黑,老韩会建议跑长途的货运司机在他家借住一晚,次日早上喝过老韩媳妇做的面片汤再走,这样安全。

    ③老韩应聘到此加油站工作前,四年中加油站已经换了七拨主人——条件太艰苦,工资待遇低,每到夜晚,荒原上呜咽的风就像一个有冤屈的灵魂在游荡,听得人心里毛毛的;这里的海拔太高,就算是本地人,只要身体动作稍微快一点,太阳穴那里就像有一面小鼓在敲,突突地抽痛。因此,不论是加油站的领导,还是经常光顾的老司机们,都没想到老韩一来,转眼已待足八年。

    ④因为地处荒凉的高原,老韩一家人的饭食十分简单,长连七个多月的冬季只有洋葱、土豆和白菜这三样蔬菜,连老韩三岁半的孙女也吃这样简陋的饭食,可是万一哪个司机有点高原反应,老韩就赶紧吩咐媳妇给煮酸菜面片汤,把家里人都舍不得吃的鸡脯肉下在汤里,喝完汤,额头上密密麻麻出一层细汗,无休止敲打太阳穴的那面小鼓就停了。

    ⑤喝汤的人就说:“老韩,你要是不在这里干了,我们还怪不习惯的。”老韩很不能接受这样的赞美,局促地搓手回答:“一时半会儿离不开的,我舍不得儿子……”

    ⑥老韩的大儿子已经落葬在离加油站只有一里地的戈壁上,那里有方圆十几里地唯一的一棵红柳树,早被高原上的风吹成了贴地盆景的模样。儿子的去世是老韩心里永恒的痛:加油站由旧址搬往新址前,同为加油站员工的老韩的儿子前去看守物资,暖气还没有装好,半夜冻得 睡不着,不得不烧炭取暖,就这样再也没有起来。

    ⑦老韩的媳妇说,老韩以前从不抽烟,但现在,他想儿子想得受不了时,会带上烟,慢慢走到红柳树下面,在那里抽上一根。

    ⑧每次,老韩走很远的路去抽烟,一向打扮得粉嘟嘟的小孙女就能感应到爷爷心里的难受,会寸步不离地跟着他。一老一小缓缓走去的背影、让在加油站门口闲聊打趣的司机们都安静下来,近乎肃穆地目送着他们。

    ⑨在远方,那棵孤独的红柳树悄然站立,枝条在寒风中抖动,犹扣火焰—般。

(选自《读者 》2016年第5期,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把钱给更需要的人

王举芳

    ①“能不能把这些奖金给更需要的人?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而已。”见义勇为表彰现场,老钱边说边不时搓着双手。

    ②老钱是一名高空清洗工人。那天他下班回家,路上遇到一栋高楼意外起火,整栋楼浓烟弥漫,围观的群众说楼里困了不少人。看到不断在浓烟间往复穿梭的消防人员忙不过来,老钱主动请缨,把口罩往水里一浸,戴上后就加入到施救队伍中。他两进两出,先后救出一名被困的孕妇和一名7岁大的男童。

    ③领完奖回到家,老钱把获奖证书放在桌子上。妻子拿起证书看看说:“听说有奖金啊,钱呢?”

    ④“哦,钱改天打到银行卡上。”老钱的目光有些闪烁。

    ⑤“嗯,这些钱来得真是时候。我正为咱儿子的药费发愁呢。”

    ⑥老钱走到床边看儿子。儿子睡着了,模样乖巧。儿子患有先天性间歇癫痫,老钱和妻子抱着儿子去过很多大医院看病,医生都说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只能用药物保守治疗。儿子三岁了,还不会说话。老钱用手轻轻抚摸着儿子的脸,眼泪落在儿子盖着的毛毯上,寂静无声。

    ⑦几天后,妻子又问起奖金的事儿,老钱支支吾吾说:“这1万元钱,咱能不能不花,拿去给最需要帮助的人呢?”

    ⑧“你脑子进水了啊?有你这样的爸爸吗?自己的儿子急着用钱买药,你却把钱拿去给别人花,太狠心了!”妻子很生气。

    ⑨“不是,咱们儿子买药的钱我能挣,我是想把钱花在刀刃上,给那些更需要用钱的人,效果会更好。”

    ⑩“你说,谁比咱更需要钱?”

    ⑪“有,要不,你跟我去医院看看那个孩子吧。”

    ⑫从医院出来,妻子说:“与我们的孩子比起来,那个孩子实在太可怜了,摔成那样,全身多处骨折,是得花不少钱,可他家比我家困难多了。把钱先给他,我觉得你是对的。”

    ⑬老钱紧握着妻子的手。妻子是个善良的女人。5年前,老钱和妻子在同一个工地打工,当然,那时妻子和他还只是工友关系。老钱得脑炎住院,工友们给他凑了住院费。妻子自荐给他做护工,说工地上只有她一个女人,照顾病人非她莫属,因为女人心细。喂饭、洗衣、擦身……她像照顾自己的亲人一样照顾着老钱。同病房的人对老钱说:“你媳妇真好!”老钱羞涩地解释:“我们只是工友。”

    ⑭工友们都不富裕,但在老钱需要钱的时候,大家都解囊相助,这让身在异乡的老钱心里很温暖。从那时起,他便下定决心不做冷漠的路人,要用自己的善意带给别人温情。想到这些,老钱心里充满了感动,不由得搂紧了妻子的肩。

    ⑮儿子的病情加重,住进了医院。看着年幼的儿子忍受着病痛的折磨,老钱和妻子十分难受,却又无能为力。

    ⑯“咱们的积蓄已经花完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呢?”妻子开始抽泣。

    ⑰“你别急,我来想办法。”老钱托人找了一份兼职。白天清洗高楼,晚上去餐厅加班到凌晨,下班后再到医院陪孩子,然后在医院走廊的长椅上躺一躺就算睡觉了。

    ⑱这天清晨,老钱被人叫醒,“大哥,谢谢你那天救了我媳妇,就是那个孕妇,她生了,今天出院。我们一家人一直想找你表达谢意,听说你家孩子病了在住院,也没什么能帮你的,这是我们的心意,请你一定要收下!”说着那人把一个厚厚的信封塞进老钱的手里,然后快步走开了,老钱还没有回过神来,只见那信封上写着“感谢恩人”四个字,打开信封一看,是厚厚一沓钱。

    ⑲“这是一个病号让我交给你的,他说他那天在救火现场看你救人很感动。”护士递给老钱又一个厚厚的信封。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大家知道老钱目前的处境后,开始真诚地帮助他了。

    ⑳老钱的眼睛潮湿了。他站起身走到走廊尽头的窗户前,太阳升起来了,暖暖的,把世界照耀得更加宽广,更加明亮。

重庆一中淮备在校园内建设一间巴赫微型博物馆。邀清您参与其中出谋划策。请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小题。

小溪巴赫

肖复兴

①巴赫(Bach)的德文意思是指小溪水,涓涓细流却永不停止。似乎这个德文的愿意一下子解读开巴赫的一切。

②说来很惭愧,因为见识的浅陋和闭塞,我听到的巴赫的第一支乐曲是《勃兰登堡协奏曲》,还只是其中的片段。但这支著名的乐曲,当时勃兰登堡对它根本不屑一顾,没让他的乐队演奏,而是将这支乐曲曲谱的手稿混同在其他曲谱中一起卖掉,一共才卖了36先令。可以说,如果没有1802年德国音乐学家福尔克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巴赫的传记,没有1829年门德尔松重新挖掘并亲自演出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恐怕巴赫的音乐到现在为止还只值36个先令。

③但这样说并不准确,如果没有福尔克,门德尔松,还会有别人将巴赫音乐的真实价值挖掘出来,告诉世人的。真正有价值的音乐,即使看来再弱小只是潺潺的溪流,是不仅埋没不了的,而且不会因时间久远而苍老,相反却能常青常绿。这确实是音乐独具的魅力,它同出土文物不一样,出土文物只能观看,追寻,钩稽,对比,它却能站立起来,用自己的声音塑造起形象来,抖落岁月覆盖在身上的一切仆仆风尘,让人们刮目相看。时间只会为它增值,就像陈年老酒一样,时间和醇厚的味道融为一生,互成正比。

④这就是小溪的意义吧?

⑤我小溪,涓涓细流,就那样流着,流着,流淌了三百年,还在流着,这条小溪的生命力该有多么旺盛。在我们没有发现它的时候,其实它就是这样永不停止地流着,只不过那时被树荫掩映,被杂草覆盖,或在那高高的山顶,我们暂时看不见它罢了。

⑥大河可能会有一时的澎湃,浪涛卷起千堆雪。但大河也会有一时的冰封,断流,乃至干涸.小溪不会,小溪永远只是清清的,浅浅地流着,永远不会因为季节和外界的原因而冰封,断流,干涸.我们看不见它,并不是它不存在,而是因为我们眼睛的问题:近视,远视,弱视,色盲,白内障,瞎子,或只是俯视浪涛汹涌的大河,或只是愿意眺望飞流三千尺的瀑布,而根本没有注意到小溪的存在罢了。而小溪就在我们的身旁,很可能就在我们的脚下。它穿过碎石,草丛,隐没在丛林,山涧,行走在无人能达到连鸟都飞不到的地方。

⑦在险峻的悬崖上,它照样流淌;在偏僻的角落里,它照样流淌;在阳光月光的照耀下,它照样流淌;在风霜雨雪的袭击下,它照样流淌……小溪的水流量不会恣肆狂放,激情万丈得让人震撼,但它让人感动是持久的,不会一曝十寒,不会繁枝容易纷纷落,不会无边落木萧萧下,而总是一如既往地水珠细小却清静地往前流淌着。它拥有这巴洛克特有的稳定,匀称,安详,恬静,圣洁,和旷日持久的美。它的美不在于体积而在于它渗透进永恒的心灵和岁月里,就像刻进树木内心的年轮里。它不是一杯烈酒,让你吞下去立刻就烟花般怒放,烈火般燃烧;它只是你的眼泪,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珍珠项链般地挂在你的脖颈上,或悄悄地湿润着你的心房。

⑧有人说巴赫伟大,称巴赫为“音乐之父”,说在巴赫以后出现的伟大音乐家中,几乎没有一个没受过他的滋养。贝多芬,舒曼,利姆斯基-科萨科夫,雷格尔,勋伯格,肖斯塔科维奇……无数后代音乐家对巴赫的敬仰和崇拜,甚至专门创作出有关巴赫的主题音乐,以他们钟情的乐器的鸣奏,向巴赫呼唤,表示着对巴赫的敬意。

⑨伟大不见得都是巍巍乎,昂昂乎,如庙堂之器哉。伟大可以是高山,是江河,但伟大也可以是溪水。巴赫就是这样清澈的小溪水,当世事沧桑,春秋代序,高山夷为平地,江河顿失滔滔,大河更改河道,小溪却一如既往,依然涓涓在流,清清在流,静静在流。

⑩这就够了,这就是小溪的伟大之处。

⑪在宁静如水的夜晚,巴赫的音乐,是孔雀石一样蓝色夜空下的尖顶教堂正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教堂旁不远的地方流淌着这样的小溪水,九曲回肠,常袖舒卷,蜿蜒地流着,流向夜的深处,溪水上面跳跃着教堂寂静而瘦长的影子,跳跃着月光银色的光点……

⑫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巴赫的音乐,是无边的原野,青草茂盛,野花芬芳,暖暖的地气在氤氲地袅袅上升,一群云一样飘逸的白羊,连接着遥远的地平线。从朦朦脓脓的地平线那里,流来了这样一弯清澈的小溪,溪水上面浮光耀金,却带来亲切的问候和梦一样轻轻的呼唤……

(逃自《我的有趣在无聊的日子里》,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