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西玉林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棉花里的父亲

章中林

①回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只有那条癞皮狗还在门前吐着舌头。我左右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声,这人都去哪儿了呢?他们应该知道我回来呀。突然看到场院里如雪的棉花,是捡棉花去了?赶到大叔家一问,他说父亲去前山捡棉花去了。

②我放下行李,奔向棉花地。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在身上毛毛刺刺的,像是有虫子在爬,十分不自在,还没走几步就汗流浃背了。空旷的田野里没有风,也没有一个人影。是啊,这样的毒日,谁不愿意窝在家里,躺在电扇下面?可是,父亲呢?不知说过多少回:棉花少种点,有事情做就行。可是他却非要种上十亩棉花,还说,自己动得,不要我们负担。但是你也不要这样拼命嘛。

③我艰难地钻进棉花地,看到父亲正弓着背捡棉花,他腰间系着蛇皮袋,鼓鼓囊囊的,每移动一步都显得吃力。两只手却不闲着,熟练地抓住盛开的棉花塞进袋里。父亲看着走近的我笑着,打着招呼。黢黑的脸上深深的皱纹颤抖着,白发凌乱地贴在额前;衣服就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还结出了盐花。阳光下,父亲的背影溅起凄惨的白光,坚硬而嶙峋。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涌上我的心头。父亲的一生都是在这片洁白的棉花中佝偻着前行的。一天天,一年年,他就像一个倔强的牧民看护着自己的羊群,就像一个固执的渔民守望着自己的鱼塘,不眠不休,不离不弃。父亲啊,父亲!

④棉花是父亲的花朵,是父亲的攒钱罐。凝望似要融入棉花丛中的父亲,我一时恍惚,仿若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过去——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襁褓中的婴儿。那些岁月里,父亲就是这样用自己坚定的脚步、羸弱的肩膀种下繁多的棉花,背起一家丰满的希望:我们的学费、过年的新衣、喷香的猪肉、久违的微笑。

⑤现在,我们都已经成家,他也应该停下奔跑的脚步,和我们一起分享这棉花一样舒适而温暖的生活。可是,山一样的父亲依然像一头倔强的老牛一样默默守护着,坚持着。父亲啊,父亲!

⑥一点多钟我们才回到家。父亲草草地扒了几口饭,就又坐到簸箕前剥起了棉花。脱了壳的棉花,雪白蓬松。父亲先是轻取下黏附其上的枯叶,后用力将若干棉籽拔出,让籽与棉分离。一取一拔,利落娴熟。

⑦也许是太疲劳了,还没一会儿,父亲就头枕着棉花,一动不动地睡着了。他睡得是那么酣畅,睡得是那么沉静。他侧着身子,躺在灰色的棉花壳上,头枕着雪白的棉花,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枯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可是,他睡得那么沉,那么香,我怕惊扰了他的清梦。

⑧静静地睡着的父亲,脸上露出淡淡笑意,粲然如盛开的棉花。他是看到了桃红李白的绚丽,还是闻到了油菜芝麻的浓香?是尝到了大米麦子的绵软,还是感到了蚕茧棉花的和暖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父亲一定惦记着他的春种秋收,他的夏播冬藏,不然,他的笑里怎么会飘来丝丝的甜呢?

⑨也许怕打扰了父亲,风顽皮地小跑来;也许怕惊醒了父亲,太阳躲进了云里。在这里,除了父亲均匀而舒畅的呼吸在轻轻地流淌,再也听不到一点声响。

⑩这个世界仿佛成了一种永恒——因为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文题为“棉花里的父亲”,请围绕文题梳理文章情节和人物描写角度,填写下面的表格。

主要情节

对应文段

描写角度

第③段

肖像描写、动作描写

返家剥棉花

第⑥段

枕棉花入眠

肖像描写、动作描写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第④段运用了哪种叙述顺序?作用是什么?
(4)、请联系文章内容,说说“棉花”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漫谈桥的美
      游览祖国的名胜,也许你醉情于名楼古刹,也许你忘返于名山大川,而我,偏爱恋桥的隽美。那横跨在青山绿水间的仪态万方的桥,常常把人带进一个诗情画意的美的境界。“水从碧玉环中过,人从苍龙背上行。”多么令人神往。远古的神话,把天上的彩虹说成是“人间天上的桥”;而古往今来的诗人,却爱把人间的桥比做天上的彩虹。
      桥的美,首先在于它的建筑艺术的美。无论是拱桥、联拱桥、梁桥、开合桥,还是卧桥、浮桥和悬桥,它们在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质地等方面,都十分讲究均衡、对称、变化、和谐,甚至还有韵律和节奏,显示出造型的美。饮誉中外的赵州桥,是我国目前还保存完好的一座古代石拱桥。它横跨在河北赵县洨河之上,一个大拱,状若长弓,桥面与水面却几乎平行。大拱的两肩上,又各驮着两个小拱,拱上加拱,这样不仅减少了水流阻力,减轻桥重,而且使桥身多变化,不呆板,更显美观。整个拱身结构匀称,精巧空灵,雄伟之中见秀逸。历代人们都赞颂赵州桥的美。唐朝张鷟说,远望赵州桥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宋朝杜德源则有这样的诗句赞美它:“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坦平箭直千人过,驿马驰驱万国通。云吐月轮高拱北,雨添春水去朝东。”今天人们不仅观赏它的巧夺天工的造型美,而且为它在世界桥梁史上首创拱肩加拱的“敞肩拱”型桥,感到自豪。这也许就是赞叹赵州桥的歌舞剧《小放牛》至今还流传不衰的缘由吧。
      桥的美,还在于它融合了多种艺术的美。雕刻、绘画、亭阁、工艺美术,乃至碑亭中的诗文,共同构成了桥的美。北京丰台的卢沟桥,桥上的石柱雕刻着狮子四百八十五个。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侧耳谛听,有的凝目远望,千姿百态,惟妙惟肖。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颂此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的石狮,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桥东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为“燕京八景”之一,亦为桥增色不少。广西三江的程阳风雨桥,在五座青石桥墩上,建有五座不同屋顶的四层宝塔式楼阁。楼阁间有廊相连,上有屋盖,楼、廊浑然一体,相映生辉,形成一条壮丽的水上游廊。
      桥的美,还因为它往往和周围环境、自然景色互相配合,格局相宜,融为一体,造成一种美的境界。人们称这为“借景”。泰山中天门北的云步桥,驾凌深涧。附近常有云气弥漫,人行桥上如在天际。桥北石崖名御帐坪,传说是当年宋真宗观赏云步桥的月色与泉声,凿穴支帐野宿的地方。坪前飞瀑悬挂,穿行桥下,水气蒸腾,金鼓齐鸣。明代诗人陈凤梧有诗赞道:“百丈崖高锁翠烟,半空垂下玉龙涎。天晴六月常飞雨,风静三更自奏弦。”云步桥的高崖、飞瀑、行云、苍松,使此桥脱尽尘埃气,而产生一种清澈秀逸的意境,使人神清气爽。
      桥的美,还因为桥本身的特殊经历。典故传说及其引起的思索和遐想,让人产生一种意境美。西安灞桥,是历史上富有诗意的古桥。唐人送客多至灞桥,折柳赠别,至此黯然,故又名消魂桥。春夏之交,来至灞桥,翠柳低垂,絮花纷飞。口中吟咏着唐朝王之涣的诗句:“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此时此地,诗的氛围和桥的景物水乳交融,产生一种深蕴淡出的意境美。苏州枫桥,唐诗人张继作有著名诗篇《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为枫桥竖起一块丰碑。枫桥、寒山寺和寺里的大钟从此名扬海外。诗人通过天脚残月、江畔枫树、渔舟火光、栖鸦夜啼、古刹钟声的描写,使枫桥的夜色显得无比的幽美。杭州西湖的断桥,以其“断桥残雪”为西湖十景之一。而断桥的著名和给人的美感又似乎不在残雪,而在《白蛇传》的民间传说。白娘子和许仙断桥相识,互相爱慕,由此而产生一出可歌可泣的爱情悲剧,白娘子终因爱情而献身。人们对白娘子的悲惨遭遇,同情、怜悯和赞叹不已。
      还有一种并非属于建筑艺术的桥,它也是美的。比如神话中的桥。千百年来民间流传着牛郎织女的故事。那可恶的王母娘娘,拆散了牛郎织女的美满姻缘,用一道银河,隔断了一对生死不渝的夫妻。是那成人之美的花喜鹤,每年七月初七,在银河上搭起一座鹊桥,使夫妻俩得以相会。这鹊桥,是爱情之桥,幸福之桥,自然它是十分奇丽动人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少年护城河

肖复兴

    ①在我童年住的大院里,我和大华曾经是“死对头”。原因其实很简单,大华倒霉就倒霉在他是个“私生子”,他一直跟着他小姑过,他的生母在山西,偶尔会来北京看看他,但谁都没有见过他爸爸,他自己也没见过。这一点,是公开的秘密,全院里的大人孩子都知道。

    ②当时,学校里流行唱一首名字叫《我是一个黑孩子》的歌,其中有这样一句歌词:“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家在黑非洲。”我给改了词儿:“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家不知在何处……”这里黑孩子的“黑”不是黑人的“黑”,而是找不着主儿即“私生子”的意思,我故意唱给大华听,很快就传开了,全院的孩子见到大华,都齐声唱这句词。现在想想,小孩子的是非好恶,就是这样简单,又是这样偏颇,真的是欺负人家大华。

    ③大华比我高两年级,那时上小学五年级,长得很壮,论打架,我是打不过他的。之所以敢这样有恃无恐地欺负他,是因为他的小姑脾气很烈,管他很严,如果知道他在外面和哪个孩子打架了,不问青红皂白,总是要让他先从他家的胆瓶里取出鸡毛掸子,然后撅着屁股,结结实实挨一顿揍。

    ④我和大华唯一一次动手打架,是在一天放学之后。因为被老师留下训话,出校门时天已经黑了。从学校到我们大院,要经过一条胡同,胡同里有一块刻着“泰山石敢当”的大石碑。由于胡同里没有路灯,漆黑一片,经过那块石碑的时候,突然从后面蹿出一个人影,饿虎扑食一般,就把我按倒在地上,然后一痛拳头如雨,打得我鼻肿眼青,鼻子流出了血。等我从地上爬起来,人影早没有了。但我知道除了大华,不会有别人。

    ⑤我们两人之间的“仇”,因为一句歌词,也因为这一场架,算是打上了一个“死结”。从那以后,我们彼此再也不说话,即使迎面走过,也像不认识一样,擦肩而过。

    ⑥没有想到,第二年的夏天,我的母亲突然去世了。父亲回老家沧县给我找了个后妈。一下子,全院的形势发生了逆转,原来跟着我一起冲着大华唱“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家不知在何处”的孩子们,开始齐刷刷地对我唱起他们新改编的歌谣:“小白菜呀,地里黄哟;有个孩子,没有娘哟……”

    ⑦我发现,唯一没有对我唱这个歌的,竟然是大华!

    ⑧我很想和他说话,不提过去的事,只是聊聊乒乓球,说说游泳世界冠军就好。好几次,碰到一起了,却还是开不了口。再次擦肩而过的时候,我看见他的眉毛往上挑了挑,嘴唇动了动

    ⑨一直到我上了中学,和他一所学校,参加了学校的游泳队,由于他比我高两年级,老师指派他教我总也学不规范的仰泳动作,我们才第一次开口说话。这一说话,就像开了闸的水,止不住地往下流。过去那点儿事,就像沙子被水冲得无影无踪,我们一下子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童年的心思,有时就是这样窄小如韭菜叶,有时又是这样没心没肺,把什么都抛到脑后。只是,我们都小心翼翼的,谁也不去碰过去的往事,谁也不去提私生子或后妈这令人厌烦的词眼儿。

    ⑩大华上高一那年春天,他的小姑突然病故,他的生母从山西赶来,要带着他回山西。那天放学回家,刚看见他的生母,他扭头就跑,一直跑到护城河边。他的生母,还有大院好多人都跑了过去,却只看见河边上大华的书包和一双白力士鞋,不见他的人影。大家沿河喊他的名字,一直喊到了晚上,也再没有见他的人影。大华的生母一下子就哭了起来,大家也都以为大华是投河自尽了。

    ⑪我不信。我知道大华的水性很好,他要是真的想不开,也不会选择投水。夜里,我一个人又跑到护城河边,河水很平静,没有一点儿波纹。我在河边站了很久,突然,我憋足了一口气,双手在嘴边围成一个喇叭,冲着河水大喊了一声:“大华!”没有任何反应。我又喊了第二声:“大华!”只有我自己的回声。心里悄悄想,事不过三,我再喊一声,大华,你可一定得出来呀!我第三声大华落了地,依然没有回应,一下子透心凉,我一屁股坐在地上,再也忍不住哇哇地哭了。

    ⑫就在这时候,河水有了“哗哗”的响声,一个人影已经游到了河中心,笔直地向我游来。我一眼看出来,是大华!

    ⑬我知道,我们的友情,从这时候才是真正的开始。

    ⑭一直到现在,只要我们彼此谁有点儿什么事情,不用开口,就像真的有什么心灵感应一样,保证对方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面前。我们两人都相信,这不是什么神奇,是真实的存在。这个真实就是友情。罗曼•罗兰曾经讲过,人的一辈子不会有那么多所谓的朋友,但真正的朋友,一个就足够。

(选文有改动)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最美的景色是心情

    那日和友人一块去庐山游玩。庐山有一景点名曰三叠泉。那是庐山胜景之一。当地人有言:不到三叠泉,枉为庐山客。可见是极有看头了。

    几个人结伴由导游领着从五老峰下来。那导游先生坐在一凉亭处便不肯走了,说,去三叠泉来回十四华里,只有一条山道可走。想看三叠泉,要再登四千级台阶。然后挥挥手:你们去吧。

    我当时就傻眼了:四千级台阶!刚才爬了一趟五老峰力气已快消耗尽了,再爬四千级台阶?

    我仰天长叹,脸上显出无力回天的神情。友人却不管,径自往前赶了。

    我一个人孤零零落在了后头。

    独自歇歇停停地走着。却发现去往三叠泉路上的景色十分的秀美。极目远眺,茫茫云海疏淡出山的轮廓,宛若瑶池仙境。近处青山如黛,绿树成阴。人在山谷里走着,早把一个夏天抛在了脑后。只当是走进了一个清凉幽静的世界。特别是山涧里哗哗作响的流泉,迂回曲折地从一块块突兀迭起形态各异的山石间流过,时而安详,时而暴戾,时而如暖流涌动,时而如决堤狂潮,让你不得不为大自然的奇美造化惊叹不已,驻足流连。

    我真是沉醉其间,乐而忘返了。心里哪还有什么三叠泉。

    独坐在山石上,我查以悠闲成山;涉足于清涧中,我可以明丽如水;牵一片白云走动,我便是天上的仙人,这才是旅游的心情呵!这旅游的兴致,哪里用得着刻意去装出来?!

    突然觉得,游山戏水者若是你的心沉醉其中,那真是应了那句“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明明置身山水之中,怎可只有三叠泉才让你陶醉?

    一片云在飘。有人说是风动,有人说是云动。其实那是你的心在动。

    最美的景色是人的心情呵!

    坐在一块状如卧龟的石头上小憩。头上是触手可及的天,前方是聚聚散散的云,两边兀立的是青山,拂面而过的是清风,耳边轰然作响的是流泉。这等景致你说应该叫什么呢?如果愿意,可不可以把它叫做“戏水崖”?

    这样想着,我的心就如三月里翩跹的彩蝶了。再看那些行色匆匆忙着去看三叠泉的旅客,心里就不免生出几分感慨:身边这么好的景色顾不得欣赏,却疲于奔命般认定一个三叠泉——旅游难道是在履行一种职责吗?

    接近黄昏时分,我的那些朋友满脸倦容回来了。一个个累得东倒西歪,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哪里还找得出旅游的那份浪漫和闲适?这时我便知道了:与我的朋友相比,我少看了一个三叠泉,但留在我心里的那个秀美的庐山却是完整的了。

阅读《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选段,回答小题。

     【甲】当它(指花青素,下同)是酸性的时候,呈现红色,酸性愈强,颜色愈红。当它是碱性的时候,呈现蓝色,碱性较强,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便是。而当它是中性的时候,则是紫色。万紫千红,红蓝交辉,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反应中所显示出来的。

     【乙】自然选择进程缓慢,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它的作用。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例如牡丹,由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11世纪)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工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重瓣)、楼子(花心突起)、并蒂等各种不同的姿态;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不同的美丽色彩。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又如虞美人,经过培养,已有红、黄、橙、白各种颜色,却从来没有出现过蓝色。19世纪末,美国的著名园艺育种家蒲班克,发现一株花瓣上好似有一层烟雾的虞美人,经过特意培养,到20世纪初,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美人,为花卉园艺增添了新的品种。

消逝的地平线

——纪念古代重阳节“登高”

王开岭

①有天,忽然意识到,古人比今人多一股冲动:逢高即上,遇巍则攀。

②奇峰巨顶不必说,即便丘峦高阁,也少有无视者,总要上去站一站,临风凭栏,意气一番,感慨几许。

③所以,凡山亭江楼,词赋楹句总是爆满。古代好辞章,尤其时空激荡的豪迈与峭拔之文,多与“登高”有关。王勃《滕王阁序》、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望岳》、崔颢《登黄鹤楼》、范仲淹《岳阳楼记》、岳飞《满江红》皆为“高高在上”所得。

④在古人那儿,登高眺远,既是抒怀酬志的精神仪式,又是放牧视野、孜求彻悟的心智功课。高,带来大势大象,带来疏旷与飘逸、不羁与宏放,带来生命时空的全景式阅读。视野对心境的营造、地理对情思的熏染,使得“往高处走”有了强烈的召唤力,成了风靡千年的诱惑,于诗家墨客更是一味精神致幻药。

⑤然而,“登高”并非文人独嗜,百姓亦胸有丘壑,尤其在九九重阳,更是乐此不疲。

⑥我始终认为,登高节是中国先民一个最浪漫、最诗意的节日。

⑦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心旷神怡,菊色爆涨……值此良辰,若不去登高望远、游目骋怀,实在辜负天地、有愧人生。从“登高”意义上说,这几乎是个绝版的节日。今人仅视为“敬老节”,无疑让它的美折损大半,伤了筋,动了骨。

⑧登高节、重阳节、茱萸节、菊花节,乃一回事,但我尤喜“登高”之名。

⑨九九习俗源于战国,古人将天地归于阴阳,阴即黑暗、沉寂,阳即光明、活力,奇数谓阳,偶数谓阴;九乃阳数之首,九月初九,双阳相叠,故称重阳。加上“九”“久”谐音,重阳从一开始便是欢愉之词。

⑩后来,重阳节又繁殖出了一串新义:除凶秽,招吉祥;延年益寿,祈福求安。仪式也愈加丰富:饮菊花酒、贴菊叶窗、佩茱萸草、吃重阳糕、祭先祖、送寒衣……但有个核心不变:登高。

⑪登高,除赏秋,亦有惜时别离之意。九九乃秋之尾,尔后草木凋零,虫声偃息,万象复苏要等来年了。此时登高,将谢幕前的风景尽收眼底,将天地之思默诵于心,颇有依依不舍和立此存念的意思。故有人称九月登高为“辞青”,与三月“踏青”呼应。这种对时令的感情,除去膜拜的元素,很像爱情或友谊。

⑫眼前的欢聚与热闹,会让很多人思念远客和往事,追忆昔日的葱茏年华。当然,对老百姓未说,寻欢仍是兹日最大主题。

秋收毕,仓廪实,人心悦,少不了邀友约醉,醍醐一场。唐人孙思邈在《千金方月令》中道:“重阳日,必以糕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即醉而归。”

⑭辞秋,注定是一次丰盛的饯行。

⑮登高的去处,一般是山、塔、楼,所以,在一座古城,大凡能将风景揽入怀中的高处,几朝下来皆成为名胜。对古人来说,若城内或近郊无高处,是非常败兴、非常严重的事。

⑯有年去福州,夜宿于山宾馆,被告知旁边即有著名的于山和白塔,心中甚喜,顿觉夜色阑珊、地气充沛,睡得特香。翌日拉开窗帘,大吃一惊,那传说中的于山不过一座土丘,连塔算上,高度也不及对面的一栋楼。

⑰千余年来,福州的地标是“三山两塔”,你在城里任一角落,皆可望见这三加二的全景图。历代画家绘福州,只要择五点之一摆画案,出来的全是鸟瞰图。现在,福州人该去哪里登高呢?

⑱从前人的心目中是有“高”的,尊高、尚高、仰高,“高”对其人生步履和精神移动有股天然的吸引力。先人所涉足者,多为在野之高、山水之高、天赐之高,先人不仅慕之趋之,还忠实地护高、养高,对身边的高物,不敢随便削弱或降低它,不敢做有损它尊严与荣誉的事。

⑲还有一点,即先人自然之子的乘性。在对时季的敏感、对光阴的惜怜、与自然对话的天赋及能力上,今人皆比先辈逊色得多。我们不仅迟钝,而且寡情。把重阳节改成敬老节,是文明的粗暴,是生存美学的大损失。

当沥青覆盖了旷野,当城市沦为蔽日峡谷,当石阶变成电梯,当丘山被纷纷削平,当天然之巍被化作砖块水泥,世人眼中只剩下了“珠峰”……

㉑我们的刻度变了,视觉和灵魂的刻度都变了;我们所用的尺码,和欲望一样,肥大而粗陋;我们睥睨天下,肆意规划任何想要的海拔,结果,人造的高遮挡了我们的视线,缩小了我们的视野,我们丧失了远方的地平线。小时候,老师解释“地平线”,我马上就懂,那是日出日落的地方,那是“远方”的代名词。今天,城市的小朋友谁见过地平线?

㉒在心里,我向古代那些平平仄仄、不起眼的“高”致敬,向那漫山遍野赤裸裸的笑声致敬,向那消逝的远方的地平线致敬。

(有删减)

【文本研读】

【文化探究】

【名著联读】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