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

①儿时的记忆里,奶奶的手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②想起奶奶的手,恍惚中就觉得香气四溢。在那个物质不甚充裕的年代,在那个并不富足的家庭里,我的童年却充满着香甜酥脆的回忆。

③暮春时节的榆钱,奶奶煮在粥里。我的碗里便漂了一片片的小荷叶,我像捉小鱼一样吞下,奶奶说,吃了榆钱,一生富足。初夏的傍晚,浓郁的槐花香笼着整个小院,我穿着奶奶做的豆绿色的小裙子,看她洗净采下的槐花,撒上盐和面粉,上锅蒸熟,晚上就能吃到唇齿留香的槐花饭。锅里还煮着绿豆稀饭,煮开了花的绿豆和大米也像一朵盛开的小槐花,令我小小的心里久久着迷。那时的夏天竟可以如此清香和清凉。

④冬天是我最爱的。奶奶用坏了的脸盆扣住火炉口,漏洞的地方用白菜叶盖住,不到饭点,烤地瓜的香味就把在街上疯玩的我“勾”了回来。滚烫的地瓜我拿不住,奶奶一边叫我小馋猫,一边帮我剥皮。“奶奶的手怎么不怕烫?”我奇怪。奶奶笑着说:“奶奶的皮厚啊!”那香喷喷的味道,时时想起,时时垂涎不已。

⑤奶奶的手如此灵巧呵!童年时,我是小伙伴里的孩子王,得此殊荣唯一的原因就是我有最多最好玩的玩具。我没有布娃娃,但我有奶奶缝的布老虎,张着大口,额头上用黑毛线绣着“王”字,那是我最喜欢的玩偶,高兴时才给别的小朋友抱一下。

⑥包装箱上的封条,奶奶一根根洗净攒着,攒得够多了,在一个木头盒上缠缠一横一竖,不同颜色的封条就在奶奶的手指尖穿梭纷飞。奶奶编的篮子小巧精致,除,自家用,还送给邻里乡亲,整条街上的人都提着奶奶编的篮子去赶集。人人见了都夸奶奶编得好,有人让奶奶再编了就拿去卖。奶奶笑笑,再编好了仍旧是送人。

⑦在村里口口相传的还有奶奶做虎头鞋的手艺。亲戚里谁家生了孩子,奶奶总要做一双虎头鞋送去。鞋底是奶奶亲手纳的布底,小孩子穿着轻巧又舒服。奶奶做的虎头鞋针脚细密,“老虎”的眼睛炯炯有神,眼珠是特意找了亮面的皮革剪下的,眉毛、胡子、耳朵,个个都精致。

⑧衣柜的另一个角落,塑料袋里装着一个枕头。枕头是金黄缎面的,上面绣了一朵莲花。那莲花真漂亮呀,花瓣层层叠叠,上面是粉紫色,下面是粉白色。我问奶奶:“我可以枕那个枕头吗?”奶奶用粗糙的大手摸摸我的头:“傻孩子,那是奶奶的送老衣啊!”我一直不明白什么是送老衣,后来才知道它的另一个名字叫作寿衣,那是念在嘴里都觉得心惊胆战的字眼啊!所幸,一直到现在,那个枕头依旧放在角落里,始终未用。只是每次看到,我都心酸到不行,不敢想,不敢想,一想几乎要窒息。

⑨这次回家,奶奶捧着我的手,像个孩子一样说:“妮儿的手真嫩,看奶奶的手,跟锉子一样。”“锉子”这个词刺痛了我,小的时候,我总喜欢让奶奶给挠痒痒,不用任何工具,奶奶粗糙的大手在我背上划拉几下,那种感觉最舒服了。

⑩第二天,我冒着四五级风,跑了三个金店,终于买到了一枚尺寸最大的金戒指。奶奶嗔怪:“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我不说话,我只是想用一枚戒指装饰奶奶的手,这其实是一个华而不实的自我安慰。

⑪我拉过奶奶的手,给她戴上戒指,这么大的尺寸竟刚刚好。奶奶照例抓过我的手,给我暖手。我自小手脚怕冷,冬天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奶奶身边,奶奶就伸出她的粗糙的大手握住我冰冷的小手。温暖从她的指尖一点点传过来,我的心也暖和起来。那种温馨是我一生难忘的。奶奶,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可不可以,让我握得久一点

(1)、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围绕这个线索,依次写了奶奶用手做了很多事。请写出三件事。
(2)、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锅里还煮着绿豆稀饭,煮开了花的绿豆和大米也像一朵朵盛开的小槐花,令我小小的心里久久着迷。

(3)、通读全文,从内容上分析第⑪段画线句“奶奶,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可不可以,让我握得久一点?”在文中的作用。
(4)、本文多处运用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侧面描写的作用。(写出一处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完成文后题目。
                                                                                     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有删改)
  ①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个名人,但没有谁能像诸葛亮这样引起人们长久不衰的怀念;中国大地上有无数座祠堂,没有哪一座能像成都武侯祠这样,让人生出无限的崇敬、深深的遗憾和无尽的思考。
  ②武侯祠坐落在成都市区略偏南的闹市。两棵古榕为屏,一对石狮拱卫,当街一座朱红飞檐的庙门。你只要往门口一站,一种尘世暂离,而圣地在即的庄严肃穆之感便油然而生。进门是一庭院,满院绿树披道,杂花映目,一条五十米长的甬道直达二门,路两侧各有唐代、明代的古碑一座。这绿阴的清凉和古碑的幽远先教你有一种感情的准备:我们将去造访一位一千七百年前的哲人。
  ③我穿过一座又一座的院落,悄悄地向诸葛亮殿走去。诸葛亮端坐在正中的龛台上,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正凝神沉思。我默对良久,隐隐如闻金戈铁马声。我透过他深沉的目光,努力想从中发现这位东方“思想家”的过去:我看到他在国乱家丧之时,布衣粗茶,耕读山中;我看到他初出茅庐,羽扇轻轻一挥,八十万曹兵灰飞烟灭;我看到他在斩马谡时那一滴难言的混浊泪;我看到他在向后主自报家产时那一颗坦然无私的心。记得小时读《三国》,总希望蜀国能赢,那实在不是为了刘备,而是为了诸葛亮。这样一位才比天高、德昭宇宙的人不赢,真是天理不容。但他还是输了,上帝为中国历史安排了一出最雄壮的悲剧。
  ④假如他生在古周、大唐,他会成为周公、魏征;假如上天再给他十年时间,他也许会再造一个盛汉;假如他真按刘备的遗言,将阿斗取而代之,也许会又建一个什么新朝。我胸中四海翻腾做着这许多的“假如”,抬头一看,诸葛亮还是那样安静地坐着,目光更加明净,手中的羽扇像刚刚轻挥过一下。我不觉可笑自己的胡思乱想。我知道他已经这样静坐默想了一千七百年,他知道天命不可违,英雄无法造一个时势。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从大殿上走下,沿着回廊在院中漫步。这个天井式的院落像一个历史的隧道,我们随手可翻检到唐宋遗物,甚至还可以驻足廊下,与古人、故人聊上几句。杜甫是到这祠里最多的。他的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唱出了这个悲剧的主调。院东有一块唐碑,正面、背面、两侧或文或诗,密密麻麻,都在与杜甫做着悲壮的酬唱。唐人的碑文说:“若天假之年,则继大汉之祀,成先生之志,不难矣。”元人的一首诗叹道:“正统不渐传千古,莫将成败论三分。”明人的一首诗简直恨历史不能重写了:“托孤未付先君望,恨入岷江昼夜流。”南面东面两廊的墙上嵌着岳飞草书的前后《出师表》,看那墨迹如涕如泪,笔锋如枪如戟,我听到了这两位忠臣良将遥隔九百年的灵魂共鸣。这座天井式的祠院一千七百年来就这样始终为诸葛亮的英气所笼罩,并慢慢积聚而成为一种民族魂。我看到一个个的后来者,他们在这里扼腕叹息、仰天长呼或沉思默想。不管什么人,只要在这个天井小院里一站,就受到一种庄严的召唤。人人都为他的凛然正气所感召,都为他的忠义之举而激动,都为他的淡泊之志所净化,都为他的聪明才智所倾倒。人有才不难,有德也不难,难的是德才兼备,有才又肯为天下人兴利,有功又不自居、自傲。
  ⑥历史早已过去,我们现在追溯旧事,也未必对“曹贼”那样仇恨,但对诸葛亮却更觉亲切。这说明诸葛亮在那场历史斗争中并不单纯地为克曹灭魏,他不过是要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是在实践自己的做人规范,他在试着把聪明才智发挥到极限,蜀、魏、吴之争不过是这三种实验的一个载体。他借此实现了作为一个人,一个历史伟人的价值。古往今来有两种人,一种人为现在而活,拼命享受,死而后已;一种人为理想而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个人不管他的官位多大,总要还原为人;不管他的寿命多长,总要寿终成鬼;而只有极少数人才有幸被百姓筛选、历史擢拔而为神,享四时之祀,得到永恒。诸葛亮实现了超时空的存在。
  ⑦我在祠中盘桓半日,临别时又在武侯像前伫立一会儿,他还是那样,目光泉水般的明净,手中的羽扇轻轻抬起,一动也不动。

阅读《让我结实地靠着你》,完成后面的题。
                                                                                     让我结实地靠着你 (安宁)
      ①那天去上班,在小区花园里的石凳上,瞥见他孤独地坐在那里。我很想走过去,拍一下他瘦削的臂膀,像儿时的我将小小的脑袋任性又骄傲地靠在他结实宽厚的胸前那样,抱一抱他。但我在那个怕迟到、怕被老板呵斥的早晨,还是选择了习惯性地向他打个招呼,便一路狂奔着,将他依恋不舍的视线,甩在了他再也无法追踪的拐角。   
      ②我忙着给养活我的客户发电邮,发传真,打电话。手机响了两次。在整理一沓文件的空当里,我抬头,看见手机上熟悉的号码,漫不经心地拿起来,打过去,却是一个陌生男人的声音:“您的父亲现在在社区的医院,请你尽快过来。”   
      ③A这样一句客气、节制又略带着不耐烦的转告,让我很快意识混乱,转身时碰倒了手边的茶杯,想要去向老板请假,却稀里糊涂地进了洗手间。 
      ④赶到医院的时候,那个显然是打电话给我的大夫,冷着脸,说:“工作就那么重要,可以连自己的父亲都不顾?不知道你父亲有高血压和胃病吗,还让他吃辣椒?幸亏他旁边有人,否则不知道会有什么更严重的后果!”我不知所措地站着,听任那个医生不留情面的呵斥。而他,正微闭着眼,疲倦地躺在那里,打着点滴;日日陪伴着他的狗狗,忧伤地卧在他的鞋子上。   
      ⑤我走过去,握住他的手。他依然在昏迷之中,听不见我的轻唤,亦感知不到我的体温。B他的手,已经苍老得看不到血色,凸起的血管中,血液的流动,犹如此刻的时间,缓慢、老迈,接近于凝滞。B 时光一路无情地走,吸干了他体内的精髓,只留下这一副连他自己都厌倦的躯壳。   
      ⑥他醒来的时候,夜色已深。看见我眼中的血丝,他即刻一脸疼惜地要去给我拿一块热毛巾来。我含着泪,带着嗔怒,将他止住,说:“不知道自己身体不好吗,还这么不爱惜自己,以后不要再因为我,做那么多辣菜!”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⑦那晚走廊里有一个女人,抱着她的宝宝,不停歇地走来走去。昏暗的灯光照在她的身上,让她的脸看起来模糊、忧郁;但她不停拍打着婴儿后背的手,却是那么温暖、柔软、动人。   
      ⑧那脚步声焦灼又轻柔地持续了很久。我对值班的护士说:“能不能让那母子回房休息,这样走,会影响很多病人休息。”但他却抢在护士回答之前,阻止了我。护士也有些为难,说:“医院里经常这样,很多生病的小孩子,只有在母亲或者父亲微微晃动的怀里,才能安然睡去。天下做父母的,是肯为了孩子整夜整夜地不合眼的。”   
      ⑨突然间想起儿时多病的自己,一次次在医院度过的夜晚。那时的他,就是这样,抱着任性哭闹的我,在散发着消毒水味道的昏暗走廊上,不停歇地走来走去。我依恋他的怀抱,那么宽厚有力,可以阻挡一切疾病带给我的疼痛。甚至很多时候,我是故意地赖在他的怀里,不让他睡觉;而我在灯光划过的时候,偷偷睁眼,看到他哼着小曲哄我睡觉的面容,总会被一阵阵波浪一样的幸福,温柔地舔舐。   
      ⑩他已经睡去,我轻轻地用温热的毛巾,为他擦拭着额头。他轻微呓语几句后,便转过身去,背对着我。我没有将视线跟过去,但我知道,那一刻的他,和我一样,被细细的幸福的波纹漫溢着。   
      ⑾而我与他,就这样,守着彼此,到很老很老的岁月里吧。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后面小题
                                                                                                                   传递
       ⑴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⑵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尽管她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关键时刻,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                
       ⑶风更大了,她走到自己的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⑷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 机居然不见了!小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
       ⑸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学费呀!”
       ⑹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捡废品。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的空饮料瓶还在。她赶快从后备箱里搬出来,又找出车内散落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男孩开心地笑了。
       ⑺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              
       ⑻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付不起房租。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原来当地的小学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她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一定是男孩。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善良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吃饭,火锅店的生意很快又好转起来。
       ⑼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每次捐款,她总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①人类不能生活在没有声音的世界里。然而,声音太响太杂,人们又难以忍受。任何声音,不论是乐器还是机器发出来的声音,只要令人生厌,对人们形成干扰,就被称为“噪音”。

       ②医学界将噪音给人体带来的病症称为“噪音病”,这是人的整个机体受到噪音污染的临床综合症,其中以神经系统症状最突出;此外还常常伴有胃肠系统症状,如胃液分泌减少、肠胃蠕动减慢、胃酸降低、食欲不振等;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也会因人而异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引起突发性重病,噪音还会影响人们之间的相互关心、同情和友谊。

       ③有人曾不无幽默地说,如果人类再不设法控制噪音,那么到2100年,就没有噪音问题了,因为到那时大家都成了聋子,谁也听不到宣布22世纪到来的钟声了。

       ④由于噪音对人体产生种种危害,人类在不断地利用高新科技来消除噪音。

       ⑤20世纪8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噪音污染的治理表示了关注和重视:空中飞行的新式飞机比60年代和70年代初生产的飞机所产生的噪音降低了许多;笨重的煤动力火车已被内燃机车和电力火车所取代;汽车的噪音也较前大大减少了;各国主要城市的街道都安装了噪音监测装置,禁止超噪音标准的车辆通过市区。

⑥美国已研制出第一代反噪音自动消音器,将它放在直升机驾驶员的头戴授话器内,可以降低噪音20分贝。1986年,2名驾驶“空中旅行者”飞机绕地球进行不着陆飞行的美国驾驶员,用的是马萨诸塞电子工厂制造的头戴授话器来保护耳朵。美国生产的最新潜艇其噪音之低,使其他国家的声呐监测系统难以分辨。

       ⑦在一些先进的工业国家,反噪音装置可以对特定的噪音加以排除。例如,将柴油机的噪音减少99%,而在柴油机旁工作人员的说话声却不会被消除掉。在建筑业,消音装置的应用越来越普及,日本东京建成的一座拥有5.6万座位的室内棒球场里,由于使用了消音装置,噪音并不比普通电影院的大。

       ⑧另一种消除噪音的新技术,是用镜像声波来回击声波本身,当这两种声波相撞后,就会产生一个静音区。在应用中,人们只要分析出噪音的波长,就可制造出一种与之相对应的镜像波长来,这样,即使身处噪音区内,也有对付的办法了。据悉,这一新技术已在医疗中崭露头角。

       ⑨人类消除噪音的努力还将继续进行下去。

阅读《妈嫂》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妈嫂

       嫂子是村里娇小俊秀的妹子。我们弟妹几个和积劳成疾的爸妈是一张沉重的铁犁,只哥哥一个人拖着。嫂子却看上了我哥,要嫁到我们这个穷家来。村里人劝嫂子,说嫂子肯定会被拖累死的。

       嫂子出嫁那天,她的哭嫁歌唱得又多又好,亲戚大多都被嫂子唱哭了。那时候二角钱一碗米粉,嫂子竟然挣了三十四元三角哭嫁利市钱。村里的哭嫁女没谁能挣到嫂子的一半。

       嫂子嫁来的第三天就是九月开学。两个姐姐读初中,二哥三哥读小学。家里没钱也没值钱的东西,嫂子一分不留地拿出她的哭嫁钱,又拿出陪嫁的几匹的确良蓝布,为我们几个一人缝制了一套新衣裳。还差些钱不够,哥和嫂子就去担柴卖,我们几个也去,大大小小七个人排成一长溜儿。好多人替嫂子流泪,她是才过门三天的媳妇呀!妈妈哭哩,把嫂子搂在怀里,千言万语一句话:“我的宝宝哟

       家乡湄河是一条养人的河。嫂子让我哥在河里捕鱼,她去圩上卖。清早晨雾未散,嫂子就在河边望我哥的竹排,夜里又挑一盏渔灯坐排尾为我哥壮胆。每当捕到一只值钱的鳖或一条河鳗,一家人都要高兴许久。嫂子出奇的倔强,明日分娩,今天还挑一担红薯苗上岭种红薯。嫂子虽苦虽累却没病,祖宗保佑我嫂子不会倒下。

       没几年,多病的妈妈就去世了。村里有个习俗,在妈妈灵前焚一根竹筷,竹筷倒向谁,妈就最疼谁。我们一齐围着竹筷跪,结果竹筷旋了一圈儿后,倒向了嫂子。妈妈心里有杆秤,嫂子在妈妈心里的分量比谁都重。嫂子哭着向妈妈磕了无数个响头,那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冬去春来一晃10年,姐姐和哥哥得益于嫂子也得益于苦难,上了中专、大学。嫂子的青春年华也为我们耗尽了。嫂子老了,我们长大了。

       我们不知怎样称呼我们的嫂子。村里所有的嫂子没有及我嫂子的零头。嫂子像妈像姐,嫂子的生命和我们生命融合在一起,永远不可能分开。

       姐姐从卫校毕业出来工作的那年,有一天,姐姐回来,一进家门见嫂子的身影,就喊“妈﹣﹣”嫂子回头看,姐姐才看清是嫂子。姐又喊:“嫂﹣﹣”在这一瞬间,积聚在姐心头多年的情感如决堤的洪水倾泻而出,姐姐紧紧地搂住嫂子叫:“妈嫂﹣﹣”姐姐一连叫了几声“妈嫂”。姐姐说:“妈嫂我毕业了,我工作了,就有钱了,您的苦日子也会到头了。“嫂子笑着哭了,说:“我知道的”现在我们一家是村里最幸福的一家。我们像敬重我们的父母一样敬重我们的嫂子。作为回报,我们会使才三十多岁的嫂子不再受苦,我们保证。

       村里人现在才说嫂子有眼力。嫂子说:“那时,尽管很饿,但他们是村里惟一不偷人家东西吃的一家人,他们的骨气贵哩!”

(摘自《小小说选刊》,作者:黄自林)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城市人的压力

(英)克瑞斯·罗斯

    我在大街上走着,步履匆匆,因为我快要迟到了,但是我想不起来是被什么事耽搁了。我注意到我手中拿着一根香蕉,可是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拿着这根香蕉,只是隐约觉得这根香蕉对我十分重要,而且肯定与耽误我的事有关。

    然后,在一个拐弯口,我碰到了艾丝尔姨妈。这应该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因为我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见过她了。“姨妈,你好。”我对她说,“我们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见面了!”艾丝尔姨妈见到我后并不惊奇。“小心你手中的香蕉!”她说。我大笑,因为我知道这是一根重要的香蕉,我会小心的。她提出与我同行,这让我很为难,因为我快要迟到了,必须加快步伐,艾丝尔姨妈走得实在太慢了。

    拐了一个弯,一头大象挡在我们面前。大象出现在别的城市大街上也许不算是奇怪的事,可这是曼彻斯特呀!然而,不知为什么,我并没有感到奇怪。我想的是:“糟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艾丝尔姨妈和我在一起,我手里还有一根重要的香蕉……”

    我十分着急,然后就醒了。

    “只是一个梦。”我长舒一口气,但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怎么会梦到大象、香蕉和艾丝尔姨妈呢?收音机还在播放着节目,它每天早晨6点钟自动开启,起到闹钟的作用。我抬头看了一眼表,已经是7点7分了。我必须加快行动,我洗漱时听到一则新闻:一头大象从马戏团逃到大街上,给行人带来了许多麻烦。我恍然大悟,或许我是在半睡半醒的状态下听到了这则新闻,然后就梦到了大象。

    我吃完早饭,准备去上班。我在一家电影公司上班,负责策划、创意、写剧本。我突然想,如果有一部关于大象出现在曼彻斯特大街上的电影,效果肯定会不错。我拿包的时候。发现包旁边有一张纸条,纸条上是我妻子的笔迹:“下班回家时,不要忘了顺路买一些香蕉!”我忽然明白梦中的香蕉为什么是重要的东西,因为我妻子最近在减肥,好几次让我买香蕉回家,而我每次都忘了。我想,我今天肯定会把香蕉买回家的。

    在我刚出门时,手机响了。是我母亲的电话。“有一个坏消息,”母亲说。“你还记得你的艾丝尔姨妈吗?”“记得。”我说,“不过,我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见过她了。”“是的,她昨天晚上去世的。她两周前就病得卧床不起,我对你说过的。”奇怪的梦终于得到了解释。

    我匆匆赶路,但是发现我越是想走快,却走得越慢。我看了看手表,又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手表的指针往逆时针方向旋转。“这很有意思。”我想,“如果手表是逆时针旋转,这说明我上班就不会迟到了……”然后,我又醒了。这太奇怪了。我拧了一下自己的胳膊。很疼,确定这一次不是在梦境里,而是真的醒了。时间是五点半,收音机还没有自动开启呢。我不会迟到。

    我看到了妻子。就问她:“你今天还需要买香蕉吗?”“为什么问我这个问题?”她显得很诧异。“我以为你要减肥呢。”“减肥?”她说,“我胖吗?”“哦,不……那么,你听说过大象的事吗?”我问。“大象?”“对,一头大象从马戏团逃出来了。”

    “曼彻斯特没有马戏团,更没有大象。你怎么了?是不是工作压力太大了?也许你需要在家里休息一下。”妻子说。“不过,我先要给母亲打一个电话。”我说。“现在才五点半,你为什么要去打搅母亲呢?”妻子不明白我的意思。“嗯,确实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我说。“好了,放松一点,行吗?”妻子说完就出去了。

    我立即给母亲打了电话。“妈妈。”“哦,亲爱的,这么早打电话有什么事呀?”“你还记得艾丝尔姨妈吗?”“当然,不过,我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见过她了……”“她还好吗?”我打断母亲。“我不知道,你怎么突然关心起她了?”“哦,没什么,再见!”

    放下电话,我想.也许妻子说得对,我需要好好休息一天,于是我拨通了老板的电话。“是这样的。”我说,“我今天身体不舒服,可能是这几天策划剧本过于劳累了。”“你病的真不是时候,”老板说,“我们刚刚有了一个很好的创意,我本想今天和你好好谈论的。这是一个动作片。故事情节也非常有意思。我简单说给你听一听:一头大象从马戏团逃到了一个大城市,它吃了一根被恐怖分子注射了具有放射性物质的香蕉后,变得焦虑暴躁……”“我的艾丝尔姨妈什么时候在这部片中出现?”“姨妈?什么姨妈?”老板很生气。我挂断了电话。希望这一切不过是一个城市人生活压力太大的症状。

(选自《小说中的小说》,译林出版社)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