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瓶盖上的童年

    王新文

    我生在农村,小时候父母也不太会花钱给孩子买玩具。但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有什么玩什么,花样很多,玩得也很开心。

    有一年暑假,永然的叔叔从城里回家小住,带回来一副中国象棋。那光泽圆润的棋子,那调兵遣将的气魄,那铿锵有力的声响……让我们这群孩子十分羡慕和向往。永然的叔叔有时也带我们玩几盘,小孩子学得快,我们很快就知道了“马走日,象飞田,炮打过去一溜烟”等基本走法。那几天,我们几乎天天泡在永然家,瞅准机会就拿出象棋“杀几盘”。可好景不长,永然的叔叔回城了,带走了他那副可爱的象棋。

    自此我们好像“丢了魂”,玩什么都念叨着“没意思,没意思……”,于是我们四处打听谁家有象棋,但是找不着……记不清是谁提出了自己制作象棋的想法。主意一出,全体响应。

    用什么做棋子呢?32颗棋子,不但形状一样,还得分成两种颜色,一下子凑这么多不容易。我们先用硬纸片,太薄,拿着不顺手;用小木块,找不到那么多……最后,想到了瓶盖。当时夏天流行一种麦芽汁发酵饮料,大人干一天活都爱买上两三瓶消暑解渴,所以瓶盖很好找,而且每个瓶盖里都有一个白色的皮垫,上面可以用圆珠笔写字。不到两天的时间,我们找了50多个瓶盖,从中又挑出来32个新瓶盖。永然从他当老师的父亲那里找来蓝色圆珠笔、红色圆珠笔,我们在瓶盖里面的皮垫上写上“将”“车”“马”“炮”等字,就做好了棋子。

    用什么做棋盘呢?我家的草棚里有一个盛石灰的牛皮袋,我从上面剪了一大块牛皮纸,裁成大长方形,用蓝色圆珠笔画出“楚河汉界”。棋盘也做好了。

    从此,整个暑假,我们一有时间就凑到一起,在树底下、在房顶上、在门洞里……尽情地玩着我们的象棋。尽管还不懂“蹩马腿”,尽管还不会“连环炮”,没关系,我们有自己的规则,我们有自己的套路,只要高兴就行;棋子丢了、坏了,不要紧,我们再找个瓶盖就行了……童年的时光就这样在如斯的欢乐中悄然流逝。

    (选自《燕赵晚报》,有删改)

    (1)【思维导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完成思维导图。

    【答案】
    (2)“那几天,我们几乎天天泡在永然家,瞅准机会就拿出象棋‘杀几盘’”是因为( )
    A . “我们”太喜欢玩象棋了。 B . “我们”没有玩具玩,只能玩象棋。 C . “我们”喜欢待在永然家。 D . “我们”怕永然的叔叔带走象棋。
    【答案】
    (3)【阅读要素】关注“我们”的语言、动作与神态,体会心情变化,填空。

    【答案】
    (4)对本文标题《瓶盖上的童年》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新颖的表达方式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 瓶盖贯穿故事的始终,表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C . 表明“我们”童年时期虽贫穷,但生活充满快乐。 D . 表明“我们”童年时期很贫穷,生活缺少快乐。
    【答案】
    【考点】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8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看戏

    叶君健

    ①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落下,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古树是静静的,露天的剧场也是静静的。

    ②但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相反,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过道的石阶上都坐着人,简直像一片人海。

    ③大幕拉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陆续登上了舞台。这片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楼。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忠诚,也有奸谗。但主导这一切的却是一片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热情。这种热情集中地、具体地在穆桂英身上表现了出来。

    ④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掀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颦一笑中,从她优雅的“水袖”中,从她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他们看得入了神。

    ⑤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这片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又忽然翻腾起来。戏就在这时候到达顶点,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起来,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的面前。舞台已经失去了界线,整个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

    ⑥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同志。

    (选自《万象》,有删改)

    阅读理解

    照相师

    ①照相师来了,女孩们奔走相告:“照相师来了!照相啵?”她们一个一个站到了他的镜头前。有单个的,有合影的,也有抱着孩子,也有搀扶着老人的。

    ②照相师也遇到过不喜欢照相的女孩。盐码村的女孩小茴就不喜欢照相。小茴家门前有几株月季,村里的女孩都喜欢以她家的月季为背景照相,人家一来,小茴就悄悄地溜了。

    ③那一天,照相师进村不久就下了雨,他慌乱中躲到了小茴家的瓜架下。小茴和她母亲从地里匆匆回来,赶紧开了门,叫他去屋子里。他发现这个平时冰冷冷的女孩其实热情善良,她给他拿来干净的毛巾擦水,给他倒上热腾腾的茶,冒雨去做豆腐的人家打来了豆腐,让他不要过意不去,就像到自己家一样。

    ④吃饭时,照相师发现,小茴的左眼眉梢间上角隐藏着一个米粒大的疤痕,并不显眼。他想,小茴不爱照相,是不是因为这个细小的疤痕呢?

    ⑤吃了饭,雨也停了,照相师说:“我给你们照张相吧?”

    ⑥母亲笑笑,看着女儿。小茴低头不语

    ⑦照相师拿出一张照片,说:“你看看,知道这是谁吗?”

    ⑧小茴盯着照片上的女子问:“是谁?”

    ⑨照相师说:“我对象,她腿有残疾,但是人很好,头一次见面,她就把我吸引了。”

    ⑩小茴的眼睛里放出了憧憬的光芒。

    ⑪照相师走到月季花跟前,摘了一朵,对她说:“我给你照一张拿着花的照片,保证好看。”小茴站到月季花跟前,几株月季被雨水润得更显明艳,阳光下闪着淡淡一丝光,神秘,梦幻。照相师感到一种别致的美,他轻轻按下了快门。

    ⑫几天之后,照相师送来了照片,他对小茴说:“你是我拍到的最好看的女孩。”

    ⑬小茴的脸红了。“真的很漂亮!”她笑着点头。

    ⑭照相师说:“我明年想开个照相馆,你再去拍照,免费啊!”

    ⑮小茴的脸又红了。

    ⑯照相师笑笑,便走了。他走了几步,回头看了一下,小茴已经不见了,她躲到屋里欣赏自己的照片去了。其实照相师的妻子并无残疾,他为这个临时想出的谎言默默地抱怨了自己一下,算是对妻子的歉意,然后大声吆喝起来:“照相啦,照相啦——”

    文学类文本阅读。

    童年的回忆

    ①童年,我们天真无知,总会做出一些“傻”事。童年中有纯真、活泼、无忧无虑,更有与亲人间那最美好的记忆。

    ②七岁那年春天,院门口那株老槐树又开出了一嘟噜一嘟噜的花朵,清新的香气溢满了整个小巷。中午放学回家,我和二哥看到母亲正在采摘槐花,便赶紧走上去帮忙。当然这样勤快不仅仅是帮母亲的忙,还有我们自己的小心思。采摘完槐花,母亲就回屋去洗了。我和二哥便又溜了出来。二哥太胖自然退后,我当仁不让,爬树可是我的拿手绝活,一蹿便飞身上树。因为生怕被母亲发现,我尽量放慢放轻动作,边爬边往院里瞧,离鸟巢愈来愈近,只见两只成年喜鹊正悠然自得地趴在窝里,突然觉察到了什么,猛然间飞来扑去,叫声又急又躁,我慌了神。此时,母亲正端着刚刚择洗干净的槐花住厨房走。她大概听出了喜鹊的叫声跟往常有些异样,“三儿…”母亲发现了高高在上的我。

    ③母亲这一叫不要紧,我一惊,手被槐刺扎到。“哎呀”手一松便栽了下来。万幸的是恰好从枝干的空当处穿过,不偏不倚刚好跌落到树下的草垛上,除了扎到的那一下,毫发无损。倒是一只正在草垛上下蛋的老母鸡,被惊得“咯咯咯”地尖叫着,“扑棱棱”飞出老远,着实让我出了一身冷汗。

    ④母亲站在那里吓坏了,一抬头,一起身,一撒手,洗净的槐花散了一地,“三儿!三儿!”箭一般飞了出来。听见母亲失声的叫喊,我真的害怕了,顺势一趴,躲进了草垛里。

    ⑤母亲出来见不到我的身影,一把揪过还在一旁发蒙的二哥,照屁股一顿狠,“你弟呢?你弟呢?”二哥一边干一边用手指着草垛喊:“妈,在里面呢,在草垛里呢。”母亲听完,并没有爬上来救我,只是深呼了一口气,冷冷地吼了一句:“出来!”声音还有一些颤抖。

    ⑥我只能乖乖地从垛顶上爬起来,手里还紧紧握着两个鸡蛋,其中一个已流出了蛋清。我伸着双手,装模作样地冲着母亲“嘿嘿”地傻笑:“妈,鸡蛋,鸡蛋!”母亲扭过身径直往屋里走去。“妈,妈…”母亲没有搭理我,看着母亲的背影,似乎双肩还在颤抖,这是我第一次看见母亲着这么大的急,我更慌了神:“妈,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

    ⑦一时间,此事成为了街坊四邻的笑谈,也成为了我童年生活记忆中最鲜活的一幕,母亲的那个背影多年来我从来没有忘记,童年的幸福,每每想起,心中便会涌起丝丝甜蜜,温暖。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端午节的传说

    ①五月五,是端午。人们争相插艾叶、佩香囊、吃粽子、赛龙舟,好不热闹。每逢此时,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端午节的传说故事。
          ②公元前29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可是,得到秦国贿赂的靳尚等人不断撺掇楚怀王去赴会,楚怀王没听屈原的进谏。
          ③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三年后便死在秦国。继任的楚顷襄王同样改变不了楚国迅速败亡的局面,楚国苟延残喘到了公元前278年,最终被秦国攻下了都城。
          ④屈原在流放中接连听到这些坏消息,万念俱灰。五月初五这天,屈原满怀忧思,在写下了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江上的渔夫和岸边的百姓听说屈原投江自尽,纷纷到江中打捞。他们唯恐江中的鱼虾吞食了屈原的尸体,便拿来饭团、鸡蛋投入江中喂鱼。人们又怕饭团被蛟龙所食,就用楝叶将饭团包好,外缠彩丝,投入江中。这就是后来的粽子。
          ⑤从此,每年这一天,人们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ㅤㅤ【资料链接】战国中后期,楚国仍然相当强大,成为秦国一统天下的强大障碍。为了削弱楚国的实力,秦国使用了各种手段。当时屈原很受楚怀王器重,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一生忠于国家,却两次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香甜莫过槐花饼

    艾里香

    ①故乡的槐树极多,一簇一簇的,一片一片的,弥漫了村庄四野。槐花开放的时节,远远地,阵阵香气扑鼻而来,小村就浸在槐花的清香里。

    ②每当这时候,母亲就在长竿一头绑住一个小铁钩,钩住一束槐花,一拧,很清脆的一声响,那束槐花就落在我的篮子里了。很快,小篮子就装不下了。我便从中挑选那开得茂盛的、齐整的几束,盘成辫子,缠在脖子上。哪怕被浓郁的香气熏得头疼,每年我还是乐此不疲。

    母亲先把那些新鲜的槐花小心地捋下来,在清水中洗净,再用笊zhào篱捞出来,平铺在木板上晾干,收到菜板上稍剁几下,然后收到盆里开始加面、鸡蛋和盐,我就围在母亲身边打下手,槐花饼的香味已经忍不住在心里升起来。母亲把这几样搅拌均匀了用力揉,然后分成拳头大的块儿,擀成薄饼。锅里的油已烧至八成熟,母亲把饼放进去,嗞嗞的响声带着香味弥漫到屋子的每个角落,我的口水禁不住流了下来。起锅装盘,咬一口,外酥里嫩,鸡蛋和面的香味,槐花的香味,杂糅在一起,沁人心脾。这时候,母亲经常站在我身旁,笑盈盈地看着我狼吞虎咽。

    ④那时,每天放学后,我回到家里,总是先拿上母亲做好的槐花饼,爬上枝干道劲的老槐树,让美丽素洁的槐花拥抱着我,面对着恬静的故乡原野,一边吃美味的槐花饼,一边浮想联翩。点点洁白的槐花散发着清香,槐花饼的香甜让我不再饥饿,也让我感到无比幸福。

    ⑤如今,只要春天一来,我总会想起故乡的槐花,想起母亲用槐花做的清爽可口的槐花饼。如今栖居于城市一隅的我,对它们的印象随时间的流逝反倒更清晰了。也许,这便是所谓的“情结”吧。就像先民们用来记事的绳疙瘩,它让我时时记取着自己生命的根本。

    (选自《四川政协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