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拔尖测评】小语四上 期中拔尖测评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柑橘家族

【材料一】冬天,柑橘类水果占据了水果摊的半壁江山,青绿的、黄的、橙黄的、橙红的,圆滚滚的,十分讨人喜欢。不过你知道吗?这个家族的历史是一部“杂交史”。橘子和柚子杂交成了橙子,柚子和橙子又杂交成了葡萄柚……

【材料二】柑橘类水果家族图谱(见下图)

【材料三】柑橘不单是指柑和橘两类果树,从广义上来说,凡是结柑果的植物,都可以称为柑橘。柑果由外果皮(油胞层)、中果皮(海绵层)和内果皮(瓤瓣)组成。瓤瓣充满多汁的果肉,是食用的主要部分。甜橙、柠檬、佛手柑等均属于柑橘类植物。 (以上内容均根据相关材料编写)

(1)、哪两种水果能够杂交成另外一种水果?根据材料二,选择两组填一填。

+     +

(2)、根据材料三中的内容,完成思维导图。

(3)、根据材料三,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柑橘单是指柑和橘两类果树。 B、广义上,凡是结柑果的植物,可称柑橘。 C、柑果的瓤瓣是食用的主要部分。 D、甜橙、佛手柑、柠檬属于柑橘类植物。
(4)、材料一从两个方面,写出了柑橘类水果讨人喜欢的原因。
(5)、李叔叔家的柑橘获得了大丰收,请你帮他想一句广告语。
举一反三
健身步道上的科学

[材料一]

正确跑步有讲究(节选)

刘昕彤

跑步作为最受欢迎的运动方式之一,能够为身体带来多种好处,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年龄,只要开始运动,都能够感受到跑步为身体带来的改变。跑步看似是简单易行的运动,但是有些人跑步后会出现髋关节、膝关节和足底疼痛,稍有不慎还可能出现急性运动损伤。想要无伤跑步,需要掌握哪些方法呢?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骨关节康复科副主任医师表示,正确跑步首先要选择正确的装备,尤其是长期跑步爱好者一定要穿专业的跑鞋,可以减少对下肢的损害,还要尽可能选择相对专业的跑道,在硬地跑步会对下肢产生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另外,在跑步的过程中,一个完整的跑步运动并不只是单纯的跑步动作,而是要在跑前做一些热身,例如蹲起、高抬腿、原地跑等,激活下肢关节;在跑后做一些整理放松运动,让身体慢慢放松下来。在跑步时不要大口吸气大口呼气,而是应该根据跑步的节奏有节律地缓缓深呼吸,再缓慢吐气。在跑步过程中别忘了补充水分。

对于中老年朋友,应该从慢跑开始,减小摆臂的幅度和步幅,当出现轻度疲劳、轻微发汗、呼吸变得急促的时候就达到了有氧训练的目的。

(选自“学习强国”平台,有删改)

[材料二]

冬天什么时候跑步对身体最好(节选)

王美丽

在冬天,“起床靠勇气,跑步凭毅力”依旧是不变的难题。那么,寒冷的天气里什么时段跑步才是最合适的呢?

晨跑的优劣:提高神经兴奋与自身状况。

从时间效率的角度来说,晨跑一直为不少跑步者所推崇。当跑步者在清晨做完跑步训练之后,精神会更加清醒,而且不影响白天的工作安排。在冬天里轻度适宜的晨跑确实有很多益处,它可促使交感神经兴奋,不仅令身体灵活、思路敏捷,也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但选择晨跑的跑步者必须要考虑自身的身体状况。清晨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时间,因此一早跑步会给很多老年人的心脏带来损害,而且实验也表明清晨跑步的肾上腺素分泌量要比午后跑和夜跑高出2至4倍。午后跑的优劣:身体最佳状态与时间安排困难。

综合研究表明,如果你的时间允许,下午4点至6点其实是人体最佳跑步时间,因为人体体力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受机体“生物钟”的控制,一般在下午靠近傍晚时达到高峰。比如,身体吸收氧气量的最低点在下午6点,心脏跳动和血压的调节在下午5点至6点间最平衡,此时,绝大多数人精神稳定,体力充盈,技术活动的灵活性、协调性、准确性及适应能力均处于最佳状态。

但最好的时段,对于大部分跑步者而言,却是最不现实的训练时段。毕竟,这个时间段工作忙碌,很难有空跑步锻炼。

(选自“学习强国”平台,有删改)

小玲的爷爷60岁了,为了保持身体健康,这个冬天,他想坚持跑步锻炼。请你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帮助小玲完成给爷爷的一封信,在相应的横线上补充内容,温馨提示爷爷如何科学跑步。

亲爱的爷爷:

您好!

听说您要坚持跑步,这样能够强身健体,我非常支持您的决定。但您知道吗?跑步也有很多注意事项,我读了两篇文章,帮您梳理了一些要点。

航 天

材料一:

神舟十三号完美升空:实现多个“首次”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的工位上,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正式点火升空。此次发射的主要任务,是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及其中的三名航天员送至天宫空间站。

此次的飞行乘组由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其中翟志刚担任指令长。三名航天员共同担负空间站阶段的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

在火箭升空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次日清晨6时56分,神舟十三号成功完成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节点舱的径向交会对接,三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天宫空间站。在随后的半年内,他们将肩负验证中国空间站建造相关技术的重任,为我国空间站后续建造及运营任务奠定基础。

本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创下多个“首次”。

在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对接时,其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

任务执行中,首次进入中国空间站并首位出舱的女航天员王亚平将与另外两名男性航天员实现中国航天员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完成中国男女航天员首次出舱。

更为重要的是,三名航天员将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曾表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主要有五大目的,分别为:一是开展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手控遥操作等空间站组装建造关键技术试验;二是进行2~3次出舱活动,安装大小机械臂双臂组合转接件及悬挂装置,为后续空间站建造任务作准备;三是进一步验证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术;四是进行航天医学、微重力物理领域等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开展多样化科普教育活动;五是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统间的匹配性。

材料二: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亲自授课!

2021年12月9日15时40分,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亲自太空授课。

本次授课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在中国科技馆设置了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设置地面分课堂。三名航天员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同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王亚平重操旧业,担任第一位老师。作为中国第一位“太空教师”,2013年神舟十号上她曾在聂海胜、张晓光的协助下,对6000多万中小学生进行过太空授课。

这一次将是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的首次授课,后续将会有更多的航天员来授课,这种太空授课模式能够激发青少年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在一个个祖国的花朵心中撒下科学的种子。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