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24年秋季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过关检测试卷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1】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材料2】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少年中国说》(节选)

【材料3】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留学,这批学生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当半数孩子开始了他们的大学学业时,大清国却突然提前终止留学计划,召留美幼童回国。这批饱受西方文化熏陶的学子是中国矿业、铁路业、电报业的先驱。

——百度百科《留美幼童》

【材料4】敢于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就是最有自信心和自尊心的表现,这样的民族也一定是能够自强的民族。

——周恩来

(1)、材料较多,要提高阅读速度。综合4个材料,下面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
A、没有必要送这些只有十多岁的孩子赴美留学。 B、当时的中国人丧失了斗志。 C、当时的中国还是很强大的。 D、政府柔弱,但国家和人民正在为中华复兴努力。
(2)、根据上面的材料,我知道了;梁启超认为中国兴亡在于;周恩来认为富强中国还需要
(3)、如今,有人提出旧地重修圆明园,请谈谈你的看法。
(4)、今年是建国74周年,请写出两个赞颂伟大祖国的四字词语:
举一反三
《延安,我把你追寻》一文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延安精神对我们仍至关重要。请你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革命文化:延安精神]

材料一:“延安有宝塔,巍巍高山上。”延安城东南的宝塔山,古称嘉岭山,是延安的标志和象征,山不高,海拔只有1100余米,却为周围群山之冠。 宝塔山上的延安宝塔始建于唐,现为明代建筑,平面八角形,9层,高44米,楼阁式砖塔。在塔旁边有一口明代铸造的铁钟,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曾用它来报时和报警,这座古塔也就成为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

(选文有删改)

材料二: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延安的红色革命遗址,承载了厚重的历史记忆。1961年,延安革命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凰山革命旧址

位于延安城西侧的凤凰山下。中共中央机关于1937年1月迁驻延安,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就是住在这里,领导中国的革命和抗日战争。如今这里有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部、中共中央机要处旧址等。

杨家岭革命旧址

1938年11月,日本飞机轰炸延安,中央机关由城内搬到延安城西北的杨家岭。一直到1947年3月,这里一直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中央书记处、办公厅、组织部等20多个中央机关全都设在这里。现存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旧居。

枣园革命旧址

枣园又名“延园”,地处延安城西北,是一处园林式的革命纪念地。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居住期间,继续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某年我国成年人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

读报时间

看电视时间

20.38分

12分

144分

(摘自网络)

材料二: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三: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的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的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的左脑交流,而电视是与我们的右脑交流,而左脑通常是负责理智的部分,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摘自报刊登载许知远的《电子时代的阅读》选文)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