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阅读真题60篇】小语六上 52.航天

航 天

材料一:

神舟十三号完美升空:实现多个“首次”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的工位上,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正式点火升空。此次发射的主要任务,是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及其中的三名航天员送至天宫空间站。

此次的飞行乘组由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其中翟志刚担任指令长。三名航天员共同担负空间站阶段的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

在火箭升空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次日清晨6时56分,神舟十三号成功完成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节点舱的径向交会对接,三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天宫空间站。在随后的半年内,他们将肩负验证中国空间站建造相关技术的重任,为我国空间站后续建造及运营任务奠定基础。

本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创下多个“首次”。

在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对接时,其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

任务执行中,首次进入中国空间站并首位出舱的女航天员王亚平将与另外两名男性航天员实现中国航天员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完成中国男女航天员首次出舱。

更为重要的是,三名航天员将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曾表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主要有五大目的,分别为:一是开展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手控遥操作等空间站组装建造关键技术试验;二是进行2~3次出舱活动,安装大小机械臂双臂组合转接件及悬挂装置,为后续空间站建造任务作准备;三是进一步验证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术;四是进行航天医学、微重力物理领域等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开展多样化科普教育活动;五是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统间的匹配性。

材料二: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亲自授课!

2021年12月9日15时40分,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亲自太空授课。

本次授课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在中国科技馆设置了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设置地面分课堂。三名航天员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同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王亚平重操旧业,担任第一位老师。作为中国第一位“太空教师”,2013年神舟十号上她曾在聂海胜、张晓光的协助下,对6000多万中小学生进行过太空授课。

这一次将是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的首次授课,后续将会有更多的航天员来授课,这种太空授课模式能够激发青少年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在一个个祖国的花朵心中撒下科学的种子。

(1)、【整体感知】想知道神舟十三号完成了哪些“首次”,需要阅读材料(选填“一”或“二”);想知道“天宫课堂”有哪些内容,需要阅读材料(选填“一”或“二”);想在电视机前观看神舟十三号升空直播,需要在2021年的日之前,搜索了解关于这方面的消息。
(2)、【形成解释】材料二中的“天宫课堂”开讲,标志着材料一中“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五大目的”中第个目的的实现。
(3)、【形成王亚平作为中国第一位“太空教师”,2013年她曾在神舟十号上,对6000多万中小学生进行太空授课解释】材料二中说航天员王亚平“重操旧业”,是因为
(4)、【形成解释】下图可以作为材料的插图。

(5)、【创意运用】如果你想转发个微信朋友圈,让更多的人知道神舟十三号发射的“与众不同”,你会写怎样的介绍语?填写在图片中。(提示:可以围绕“首次”写排比句)

取消

这一刻的想法……



神舟十三号完美升空:实现多个“首次”

举一反三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张骞出使西域

[材料一]

张骞(?一前114年),西汉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国东)人,曾两次出佼西城,加强了中原和西城的联系,促进了汉朝与中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材料二]

汉武帝听说西迁的大月氏(zhi)与匈奴有仇,为了寻找讨伐匈奴的同盟军,派遗张骞出使西域。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一行100余人从长安出发,但不久就被匈奴捕获,并押送到漠北的单于庭,扣留十多年。后张骞逃离匈奴,继续西行,历尽辛苦,才辗转到大月氏。但大月氏人安居乐业,不再考虑向匈奴复仇之事。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一年多,始终没有说服大月氏。然而,张骞带回的中原汉人闻所未闻而又丰富的西域知识,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河西之战,汉军打通了河西通道。在此形势下,张骞建议汉武帝与乌孙结盟,共同打击匈奴。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奉命西行,企图招引乌孙东归。此时的乌孙国家分裂,国王年老,既对汉朝缺乏了解,又惧怕匈奴,张骞再次未能如愿。但乌孙使者随张骞来到汉朝,“乌孙使既见汉人众富厚,归报其国,其国乃益重汉”,从而两国实现交通往来。而张骞派遣出使大宛、康居、大夏等国的副使,几年后多与出使之国的使臣回到汉朝,“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根据《史记·大宛列传》改编)

[材料三]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电影频道曾播出古装史诗大片《凿空者》。电影以“空西域”第一人张骞破题,再现了那一段艰难跋涉却意义重大的历史。

 凿,开也;空,通也。语出《史记》的“凿空”二字是司马迁对张骞的高度评价,更是张骞精神与张骞文化的形象写照。

 2000多年前,张骞历经千难万险“空西域”、开辟丝路,为中原和西域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在世界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选自《陕西日报》,有删改)

对比阅读下列选文,完成练习。

(一)桂花雨(节选)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①“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二)又是桂花飘香时(节选)

 那时的我,还是个稚嫩的孩子,整天和小伙伴们无忧无虑地在田野里、小路上穿梭,而后山那一片桂花林,便是我们玩耍的乐园。每年秋天刚至,桂花们便会把含苞未放的花骨朵儿绽开,里面的小黄花散发出浓浓的香味,香气袭人。我们在林子里闻着桂花香捉迷藏,过家家,好不快活。一阵秋风吹过,桂花树沙沙作响,许多小小的桂花便被抖落到了地上,如同一个个可爱的精灵,我总会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接住几朵美丽的桂花,仔细地观察着它,它是那样娇小可爱,令我着迷。

 每逢桂花飘香时,我总能品尝到外婆亲手做的桂花糕,淡淡的鹅黄色,浓郁的香气,甜美的味道,令我回味无穷。②我也曾品尝过杭州的特色桂花糕,虽说比外婆做得更细致,但我总觉得味道还是比不上外婆亲手做的桂花糕。如今外婆也已经年近古稀,再没有精力为我亲手做桂花糕了,但我对桂花的特殊情感,却早已扎下了根。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ㅤㅤ母亲节起源于希腊,古希腊人在这一天向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母赫拉致敬。在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儿女们将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

ㅤㅤ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发起人是美国人安娜•贾维斯。1906年5月9日,安娜•贾维斯的母亲不幸去世,她悲痛万分。在次年母亲逝世的周年忌日,贾维斯组织了追思母亲的活动,并鼓励其他人也以类似方式来表达对各自慈母的感激之情。

ㅤㅤ贾维斯写信给西弗吉尼亚州格拉夫顿的安德鲁斯循道圣公会教堂,请求为她的母亲做特别追思礼拜。她母亲生前为这一教堂的星期日学校服务了20多年。1908年,教堂宣布贾维斯母亲忌日——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贾维斯还组织了一个母亲节委员会,开始大规模宣传,呼吁将母亲节定为法定节日。

ㅤㅤ她的呼吁获得热烈响应。1913年5月10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决议案,由威尔逊总统签署公告,决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这一举措引起世界各国纷纷仿效,至1948年贾维斯谢世时,已有43个国家设立了母亲节。

【材料二】

ㅤㅤ小学生和初中生为自己母亲和同学过生日情况的调查表格

项目

小学生

初中生

祝福母亲生日

54%

66%

祝福同学生日

60%

85%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