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勤建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事件回放】
今年高考前,南京考生小李跟家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原来父母担心影响考试,5月就没收了他的手机,可是已用惯手机的小李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和焦躁不安,甚至动辄跟家人吵架,并声称没有手机就不参加高考。
【调查统计】
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表示,小李这种状况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现在患上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有这样的“患者”来寻求帮助。
(摘自互联网)
【调查统计】
某调查机构对我国某市上班族和学生族使用手机情况调查表
每天使用手机时间 | 比例 | 依赖手机的原因 | 比例 |
1小时以下 | 19.23% | 通信需要 | 21.15% |
1到2小时 | 21.15% | 放松需要 | 42.31% |
3到5小时 | 44.23% | 上网查资料 | 19.23% |
5小时以上 | 15.38% | 生活无聊空虚 | 17.31% |
【网友声音】
①安娜:饭菜上桌前,捧着手机边娱乐边等待;上桌后,不是拿起筷子一尝美味,而是先拿起手机拍照传微博;吃饭时,一只手动筷子一只手按着手机键盘。一桌人都对着手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现在的饭桌已经被手机“绑架”了。
②木棉:没手机时,我还能记住重要的人的电话号码、生日等,现在,完全记不住了,全靠手机来记,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淘宝、游戏?没事儿的时候就想掏出来看看,不知不觉中时间就过去了,而原本计划在现实中要做的事却一件也没干。
③向日葵:我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模手机,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上班也没啥心思,一有空就会拿起手机看看时间,而且还时不时着下有没有短信、未接来电什么的?
④野百合: 最近手机玩得太多了,感觉视力、记忆力大不如前,有些时候甚至感觉头晕、头痛。
⑤北方的狼:回家后,我一般都在网上,时尚、QQ、论坛、游戏?整天都与电脑面对面,工作是如此,娱乐更是如此。电脑逐渐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我不再迷恋外面的世界,也无心与朋友聚会了。不能想象,没有电脑的日子将会怎样度过?
(摘自互联网)
【专家观点】
①中国人平均每天要花158分钟在手机上,远超全球平均值的117分钟,中国人每天模手机150次,除睡觉的八个多小时,平均每小时摸手机10次。这太可怕了。
—王忠武
②手机上瘾的人要学习如何“数字节食”,合理使用手机,把视线转移到大自然和现实社会中,适当地强迫自己远离手机。
—都加凡
③“手机依赖症”涉及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消除并根治“手机依赖症”带来的弊病,需要来自包括媒体报道、社区宣传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
—鲁春晓
④智能手机厂商要尽到社会责任,比如在手机说明书的醒目位置,指出过度使用手机可能造成的危害。
—毕爱红
⑤现代的人压力大,人际交往频繁,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长期下去,不利于健康。
—孔屏
(摘自互联网)
学校公众号要制作一组关于“二氧化碳如何人工合成淀粉”的科普推送,从而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请你阅读以下材料,参与制作,完成问题。
(阅读提示:建议先浏览全文,再读文后题目,根据答题需要,选择重点内容阅读)
材料一:
二氧化碳能合成淀粉?这两个表面上看好像没有关联的东西还能进行转化?
中国科学家历时6年多的科研攻关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北京时间9月24日凌晨,由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主导完成的人工合成淀粉重大科技突破进展成果论文,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从而为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生产的工业车间制造“打开了一扇窗”。
材料二:
【甲】人工合成淀粉样品具体的合成路线:科研团队采用一种类似“搭积木”的方式,联合大化所利用化学催化剂将高浓度二氧化碳在高密度氢能作用下,还原成碳一(C1)化合物,然后通过设计构建碳一聚合新酶;依据化学聚糖反应原理将碳一化合物聚合成碳三(C3)化合物,最后通过生物途径优化,将碳三化合物又聚合成碳六(C6)化合物,再进一步合成直链和支链淀粉(Cn化合物)……最终通过核磁检测,该人工合成淀粉分子与天然淀粉分子的结构组成一致,也就是说,两者没有区别。
【乙】传统的淀粉主要是通过农业种植和自然的光合作用形成淀粉,需要60步生化反应,看这个:6CO2+6H2O(光照、叶绿体)→C2H2O6【(CH2O)n】+6O2。如今二氧化碳只需要11步就能人工合成淀粉了。大家的DNA动了没?二氧化碳能合成淀粉一直是理论可行,而动手操作是第一次,“妥妥的”梦想照进现实,“空手套白面粉”。在此之前,科学家已成功把二氧化碳合成为葡萄糖,但在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面前还是too young too simple。这么复杂的合成可以用一个最简单的公式理解,水+二氧化碳+电=淀粉。光伏电水解产生氢气,再利用催化剂将氢气还原成甲醇,接下来将这样的碳一化合物聚合成多肽化合物,就能拿捏住淀粉了。涉及的化学本质就是最简单的还原、缩合、重排、聚合。这酿酒一样的过程,让科学家们坐了6年的冷板凳。他们从重新设计自然代谢途径开始,让自然淀粉复杂的合成过程简约至只有11步,其中有一个难题,就是自然界根本不存在甲醇合成淀粉的生命过程,也就是说不存在C1—Ca这三个过程的催化酶。没有怎么办?自己改造啊。科学家们挖掘改造了动物、植物、微生物等31个物种的62个生物酶催化剂,最后使用10个酶催化剂将甲醇转化为淀粉,甚至可以造出易消化的支链淀粉和消化慢、升糖慢的直链淀粉。这样,人工合成的淀粉不仅转化效率高,而且营养品成分和自然生产的淀粉一模一样。
材料三:
采 访 提 纲 | |
采访对象 | 论文作者、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 |
采访目的 | 了解成功背后研究人员潜心科研攻关的故事 |
采访方式 | 电话采访 |
采访问题 | 问题1:马所长,恭喜你们取得了这样伟大的成就,请问你们第一次成功合成淀粉是什么时候?首次看到“淀粉蓝”,您有什么感受? 问题2:马所长,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请问您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当时有没有想过放弃? 问题3:马所长,在您看来,这项研究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有什么意义? |
【材料一】
筷子趣谈
李贤武
①筷子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种用餐工具。筷子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那时,中国的劳动人民吃饭时偶尔用两根树枝夹着吃,发现树枝比用手方便了许多,于是,这种夹食物的工具——筷子就在中华大地上广为流传起来,上自君王,下至农夫,无一不会使用筷子。筷子的种类很多,有金筷、银筷、铜筷、象牙筷、竹筷等,其装潢之多样,更是不胜枚举。
②古时筷子称“箸”,闽南话至今仍用此音。后来,吴人为了避忌“箸”与“住”同音,使行船搁浅,便改“箸”为“筷儿”。也就是船行得快,一帆风顺。汉代筷子又称为“夹提”,意思是夹住再提起。这倒十分形象地道出筷子的使用功能。
③据一位筷子收藏家的资料得知,迄今为止筷子已有600多种,有商朝时的铜筷,春秋时的铁筷、玉制犀牛筷等。到唐朝,筷子还曾被用来象征人的刚直不阿。唐玄宗有一回就曾赐过宰相宋境一双“金箸”,说: “非赐汝金,盖赐卿以箸,表卿之直耳。”这也就是“赐箸表直”的典故。其实最为普遍的还是竹制筷子和木制筷子,还有现代的塑料筷子。它们既不像金属筷子笨重,也不及金属筷子名贵,做工简便,易于就地取材。相传,有一种叫做“箸竹”的竹子,产于广西平乐府一带, “其小如箸,坚结如象牙,作箸甚佳”。可见国人对筷子还有一定的讲究。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宴,使用的是江安竹筷。明知尼克松总统惯于使用刀叉,而总理却安排了筷子,这确实令人纳闷。其实这正是我们总理的良苦用心。他根据筷子的寓意招待客人,寓意两国和平相处,不动干戈。难怪一位加拿大记者把这双筷子收起珍藏。
④中国人做事一向是很讲究的,就拿筷子来说。一头圆一头方,代表天圆地方。长七寸六分,代表人的七情六欲。使用时一般是两根,代表好事成双。所有的这些设计都很人性化。开宴前,筷子总是被整齐地摆放桌面上,显得温馨而从容。无论长的面,圆的丸子,大到腿骨,小到蚕豆,凉拌黄瓜,精细发菜,还有入口即化的藕粉,甚至连羊脚巴里的骨髓,它都可以手到擒来。
⑤筷子简单易制,温润柔美,体现了东方人的性情。它发明于中国,流行于东南亚,逐渐向全世界传播开来。现在使用筷子的人占全球一半以上,这就是它简易好用的最有力证明。
⑥现在有的人聚餐时,“公款”改成了“公筷”,既环保又卫生。但这只限于小宴。婚丧嫁娶的大宴,一般均在午餐时进行。宾客满座,菜品满桌。繁文缛节之后,大家早已腹鸣如鼓,一双公筷便显得力不从心了,须给每位配备“双枪”方可满足。
(选自《河西文艺》2020年第233期, 有删改)
【材料二】
最近,市疾控中心的11位专家,专门去餐厅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就近选择了一家餐馆,一共点了6道菜,他们把每道菜都分成两份。一盘使用公筷,一盘不使用公筷;另外,还特意点了一道菜,作为空白对照。吃前,采集了饭菜样本。饭后,又进行了一次取样。餐前餐后一共取了19份食物样本。经过48小时的培育,实验结果显示如下:
餐前 结果(cfu/g) | 餐后结果(cfu/g) | |||
公筷 | 非公筷 | 未食用 | ||
凉拌黄瓜 | 14000 | 16000 | 45000 | - |
盐水虾 | 160 | 150 | 220 | — |
干锅茶树菇 | 1100 | 4600 | 79000 | — |
炒芦笋 | 30 | 30 | 530 | — |
咸菜八爪鱼 | 60 | 20 | 5000 | - |
香辣牛蛙 | 60 | 150 | 560 | 130 |
注:cfu/g表示每公克样品中含有的细菌菌落总数。
【材料三】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