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勤建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手机依赖症”相关材料,完成下题

【事件回放】

今年高考前,南京考生小李跟家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原来父母担心影响考试,5月就没收了他的手机,可是已用惯手机的小李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和焦躁不安,甚至动辄跟家人吵架,并声称没有手机就不参加高考。

【调查统计】

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表示,小李这种状况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现在患上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有这样的“患者”来寻求帮助。

(摘自互联网)

【调查统计】

某调查机构对我国某市上班族和学生族使用手机情况调查表

每天使用手机时间

比例

依赖手机的原因

比例 

1小时以下

19.23%

通信需要

21.15% 

1到2小时

21.15%

放松需要

42.31% 

3到5小时

44.23%

上网查资料

19.23%

5小时以上

15.38%

生活无聊空虚

17.31%

【网友声音】

①安娜:饭菜上桌前,捧着手机边娱乐边等待;上桌后,不是拿起筷子一尝美味,而是先拿起手机拍照传微博;吃饭时,一只手动筷子一只手按着手机键盘。一桌人都对着手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现在的饭桌已经被手机“绑架”了。

②木棉:没手机时,我还能记住重要的人的电话号码、生日等,现在,完全记不住了,全靠手机来记,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淘宝、游戏?没事儿的时候就想掏出来看看,不知不觉中时间就过去了,而原本计划在现实中要做的事却一件也没干。

③向日葵:我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模手机,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上班也没啥心思,一有空就会拿起手机看看时间,而且还时不时着下有没有短信、未接来电什么的?

④野百合: 最近手机玩得太多了,感觉视力、记忆力大不如前,有些时候甚至感觉头晕、头痛。

⑤北方的狼:回家后,我一般都在网上,时尚、QQ、论坛、游戏?整天都与电脑面对面,工作是如此,娱乐更是如此。电脑逐渐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我不再迷恋外面的世界,也无心与朋友聚会了。不能想象,没有电脑的日子将会怎样度过?

(摘自互联网)

【专家观点】

①中国人平均每天要花158分钟在手机上,远超全球平均值的117分钟,中国人每天模手机150次,除睡觉的八个多小时,平均每小时摸手机10次。这太可怕了。

—王忠武

②手机上瘾的人要学习如何“数字节食”,合理使用手机,把视线转移到大自然和现实社会中,适当地强迫自己远离手机。

—都加凡

③“手机依赖症”涉及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消除并根治“手机依赖症”带来的弊病,需要来自包括媒体报道、社区宣传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

—鲁春晓

④智能手机厂商要尽到社会责任,比如在手机说明书的醒目位置,指出过度使用手机可能造成的危害。

—毕爱红

⑤现代的人压力大,人际交往频繁,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长期下去,不利于健康。

—孔屏

(摘自互联网)

(1)、结合材料,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患上手机依赖症的人越来越多,每天都有这样的“患者”去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寻求帮助。 B、由调查统计表可知,该市上班族和学生族将近有一半的人每天使用手机3到5小时。 C、如今,手机已经严重影响了许多人的日常生活,智能手机厂商应负完全责任。 D、现代人压力大,人际交往频繁,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这不利于健康。
(2)、从文中的(调查统计)表中,你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3)、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哪些办法可预防“手机依赖症”?
举一反三
阅读新闻,回答问题

新华社北京4月13日电    又到高考报名时。面对各地客观存在的高考“分数差”和不同的录取率,教育发达地区的考生纷纷采用转学、迁移户口等方法到教育欠发达地区应考。

    这一大约始自20世纪80年代的“高考移民”现象,在我国屡禁不演愈烈,已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社会问题。

新疆长期以来都是高考移民的“重灾区”。据不全统计,今年新疆共有8.7万名考生报名,报名阶段就已初步查处不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890名,其中大部分是“高考移民”。

“一多一高二低”(招生计划多,录取比例高,录取分数低、报考条件要求低)的现状,使海南成为“高考移民”向往之地。数据显示,省外考生将户口迁入海南报名的人数在逐年增加,2000年293人,2001年586人,2002年增至1875人,来自24个省份,占全省考生总数的9.5%。

    高考移民出现了“两头流”的趋势:一方面是大量流向新疆、宁夏、青海、内蒙古、山西等教育欠发达地区;一方面是少量流向北京、上海等录取比率较高的教育发达地区。

    “高考移民”的大量增加,打破了各省高考原有的平衡状态。尤其是在教育欠发达地区,当地学生与“高考移民”的矛盾冲突日益激化,甚至引发罢课、上访等群体性事件,危及社会稳定。

    今年3月7日,新疆霍城县三中100多名高三学生集体罢课、静坐,打出“公平竞争,反对高考移民”的横标,并选出学生代表与校方交涉。3月18日上午,玛纳斯县一中299名高三学生罢课。近年来,为遏制“高考移民”现象,新疆、宁夏、内蒙古等地纷纷出台禁令,但效果并不理想。有关专家指出,“只堵不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考移民”问题。我国必须从教育公平入手,一方面进一步提高“门槛”,严把报名关,杜绝腐败;一方面应着手解决一些根本问题,如降低过大的高考分数线差异;改革现有全国统一高考模式,增加高校自主考试招生的权力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各小题。

材料一

苦练本领,厚植责任感,才能立身立业、担当重任。国产大飞机 C919在万米高空舒展双翼,离不开李青和他所在的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C919事业部的努力。李青从事大飞机事业13年,从一名基层工艺人员成长为型号线上的技术和管理带头人,始终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提升工艺技术和管理能力;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实训教师赵海龙,不仅在金属谐振陀螺加工工艺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还帮助学生在技能大赛、科技创新中不断创造佳绩……各行各业像他们这样的人还有很多。锻造过硬本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才能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勉励青年、寄语青年:“要做刻苦学习、锐意创新的模范,带头立足岗位、苦练本领、创先争优,努力成为行业骨干、青年先锋”。无论什么岗位、什么行业、什么角色,最重要的是继承和发扬永久奋斗好传统,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顽强拼搏、创新创造、砥砺前行。把青春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用奋斗绘就亮丽的画卷,“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终将化作“强国圆梦、功成有我”的精彩篇章。

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青年要听从党和人民召唤,胸怀“国之大者”,立足岗位、苦练本领、努力奋斗,到新时代新天地中施展抱负、建功立业,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唱响奋斗之歌。回首中国这十年,取得了一系列非凡成就:2013年至2021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6.6%,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奋斗者号”“深海一号”挑战极限海深,中国高铁、中国大坝、中国桥梁、中国港口成为亮丽的中国名片;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00元达到35100……这些非凡成就不仅振奋人心,更惊艳世界。而这一切都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青年当唱响奋斗之歌,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情继续努力拼搏,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砥砺奋进,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添砖加瓦。 (选自《荆楚网》)

材料三:

拼搏奋斗,成为堪当大用的“栋梁之才”。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告诉我们,正是无数平凡英雄的拼搏奋斗,才汇聚成了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生逢伟大时代,当代青年拥有更优越的发展环境、更广阔的成长空间,面临着建功立业的难得人生际遇。因此,作为时代“弄潮儿”的中国青年,要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姿态、“快马加鞭未下鞍’的状态,到乡村振兴、生态保护、重大项目攻关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去,勇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时代先锋。同时,还要以“人民至上”理念为前进方向,立志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大事,特别是要聚焦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用有温度的服务给人民群众带去“暖暖的幸福”,让青春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路上绽放时代光彩!

(选自《大江网》)

现代文阅读

    学校公众号要制作一组关于“二氧化碳如何人工合成淀粉”的科普推送,从而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请你阅读以下材料,参与制作,完成问题。

(阅读提示:建议先浏览全文,再读文后题目,根据答题需要,选择重点内容阅读)

材料一:

二氧化碳能合成淀粉?这两个表面上看好像没有关联的东西还能进行转化?

中国科学家历时6年多的科研攻关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北京时间9月24日凌晨,由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主导完成的人工合成淀粉重大科技突破进展成果论文,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从而为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生产的工业车间制造“打开了一扇窗”。

材料二:

【甲】人工合成淀粉样品具体的合成路线:科研团队采用一种类似“搭积木”的方式,联合大化所利用化学催化剂将高浓度二氧化碳在高密度氢能作用下,还原成碳一(C1)化合物,然后通过设计构建碳一聚合新酶;依据化学聚糖反应原理将碳一化合物聚合成碳三(C3)化合物,最后通过生物途径优化,将碳三化合物又聚合成碳六(C6)化合物,再进一步合成直链和支链淀粉(Cn化合物)……最终通过核磁检测,该人工合成淀粉分子与天然淀粉分子的结构组成一致,也就是说,两者没有区别。

【乙】传统的淀粉主要是通过农业种植和自然的光合作用形成淀粉,需要60步生化反应,看这个:6CO2+6H2O(光照、叶绿体)→C2H2O6【(CH2O)n】+6O2。如今二氧化碳只需要11步就能人工合成淀粉了。大家的DNA动了没?二氧化碳能合成淀粉一直是理论可行,而动手操作是第一次,“妥妥的”梦想照进现实,“空手套白面粉”。在此之前,科学家已成功把二氧化碳合成为葡萄糖,但在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面前还是too young too simple。这么复杂的合成可以用一个最简单的公式理解,水+二氧化碳+电=淀粉。光伏电水解产生氢气,再利用催化剂将氢气还原成甲醇,接下来将这样的碳一化合物聚合成多肽化合物,就能拿捏住淀粉了。涉及的化学本质就是最简单的还原、缩合、重排、聚合。这酿酒一样的过程,让科学家们坐了6年的冷板凳。他们从重新设计自然代谢途径开始,让自然淀粉复杂的合成过程简约至只有11步,其中有一个难题,就是自然界根本不存在甲醇合成淀粉的生命过程,也就是说不存在C1—Ca这三个过程的催化酶。没有怎么办?自己改造啊。科学家们挖掘改造了动物、植物、微生物等31个物种的62个生物酶催化剂,最后使用10个酶催化剂将甲醇转化为淀粉,甚至可以造出易消化的支链淀粉和消化慢、升糖慢的直链淀粉。这样,人工合成的淀粉不仅转化效率高,而且营养品成分和自然生产的淀粉一模一样。

材料三:

采 访 提 纲

采访对象

论文作者、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

采访目的

了解成功背后研究人员潜心科研攻关的故事

采访方式

电话采访

采访问题

问题1:马所长,恭喜你们取得了这样伟大的成就,请问你们第一次成功合成淀粉是什么时候?首次看到“淀粉蓝”,您有什么感受?

问题2:马所长,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请问您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当时有没有想过放弃?

问题3:马所长,在您看来,这项研究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有什么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筷子趣谈

李贤武

①筷子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种用餐工具。筷子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那时,中国的劳动人民吃饭时偶尔用两根树枝夹着吃,发现树枝比用手方便了许多,于是,这种夹食物的工具——筷子就在中华大地上广为流传起来,上自君王,下至农夫,无一不会使用筷子。筷子的种类很多,有金筷、银筷、铜筷、象牙筷、竹筷等,其装潢之多样,更是不胜枚举。

②古时筷子称“箸”,闽南话至今仍用此音。后来,吴人为了避忌“箸”与“住”同音,使行船搁浅,便改“箸”为“筷儿”。也就是船行得快,一帆风顺。汉代筷子又称为“夹提”,意思是夹住再提起。这倒十分形象地道出筷子的使用功能。

③据一位筷子收藏家的资料得知,迄今为止筷子已有600多种,有商朝时的铜筷,春秋时的铁筷、玉制犀牛筷等。到唐朝,筷子还曾被用来象征人的刚直不阿。唐玄宗有一回就曾赐过宰相宋境一双“金箸”,说: “非赐汝金,盖赐卿以箸,表卿之直耳。”这也就是“赐箸表直”的典故。其实最为普遍的还是竹制筷子和木制筷子,还有现代的塑料筷子。它们既不像金属筷子笨重,也不及金属筷子名贵,做工简便,易于就地取材。相传,有一种叫做“箸竹”的竹子,产于广西平乐府一带, “其小如箸,坚结如象牙,作箸甚佳”。可见国人对筷子还有一定的讲究。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宴,使用的是江安竹筷。明知尼克松总统惯于使用刀叉,而总理却安排了筷子,这确实令人纳闷。其实这正是我们总理的良苦用心。他根据筷子的寓意招待客人,寓意两国和平相处,不动干戈。难怪一位加拿大记者把这双筷子收起珍藏。

④中国人做事一向是很讲究的,就拿筷子来说。一头圆一头方,代表天圆地方。长七寸六分,代表人的七情六欲。使用时一般是两根,代表好事成双。所有的这些设计都很人性化。开宴前,筷子总是被整齐地摆放桌面上,显得温馨而从容。无论长的面,圆的丸子,大到腿骨,小到蚕豆,凉拌黄瓜,精细发菜,还有入口即化的藕粉,甚至连羊脚巴里的骨髓,它都可以手到擒来。

⑤筷子简单易制,温润柔美,体现了东方人的性情。它发明于中国,流行于东南亚,逐渐向全世界传播开来。现在使用筷子的人占全球一半以上,这就是它简易好用的最有力证明。

⑥现在有的人聚餐时,“公款”改成了“公筷”,既环保又卫生。但这只限于小宴。婚丧嫁娶的大宴,一般均在午餐时进行。宾客满座,菜品满桌。繁文缛节之后,大家早已腹鸣如鼓,一双公筷便显得力不从心了,须给每位配备“双枪”方可满足。

(选自《河西文艺》2020年第233期, 有删改)

【材料二】

最近,市疾控中心的11位专家,专门去餐厅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就近选择了一家餐馆,一共点了6道菜,他们把每道菜都分成两份。一盘使用公筷,一盘不使用公筷;另外,还特意点了一道菜,作为空白对照。吃前,采集了饭菜样本。饭后,又进行了一次取样。餐前餐后一共取了19份食物样本。经过48小时的培育,实验结果显示如下:

餐前

结果(cfu/g)

餐后结果(cfu/g)

公筷

非公筷

未食用

凉拌黄瓜

14000

16000

45000

-

盐水虾

160

150

220

干锅茶树菇

1100

4600

79000

炒芦笋

30

30

530

咸菜八爪鱼

60

20

5000

-

香辣牛蛙

60

150

560

130

注:cfu/g表示每公克样品中含有的细菌菌落总数。

【材料三】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特定的节奏,都有其处理和思考事物的特定方式。因此,学习或遗忘一种语言,并非仅仅是掌握或丧失一种交流方式,而是直面一整个世界的出现或逝去。

与母语的疏离影响到我们所有人。因为语言多样性是一种共有财产,对其加以保护是一种责任。

在这方面,科技可以提供新的工具,例如让我们得以记录并保存有时仅以口头形式存在的语言,促进其传播和对其进行分析,简言之,使方言成为我们共同的遗产。

然而,面对互联网带来的语言单一化的危险,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只有我们保持警惕并为之作出努力,技术进步才能为多语主义服务。设计多种语言的数字工具以及支持媒体发展和连通性,这些工作都有待我们去完成,从而使每个人都能在不放弃母语的前提下去发现其他语言。

值此国际母语日之际,我谨呼吁所有人尽其所能,捍卫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因为这种多样性构成我们共有人性的普遍基础。

(节选自2022年2月 21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国际母语日致辞)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人口出现经济驱动的多向流动。普通话作为流动大潮中必要的交际工具甚至谋生工具,也作为流动目的地居民所需的交流工具,成为多数人口的普遍需求。传媒的发达和社会的信息化,不但使流动人口需要以普通话获取生存发展所需的信息,也使各处本地居民需要以此获取信息。当普通话在城镇地区的推广取得空前成果的同时,各地方言则在城镇地区以空前的强度和速度在消退,当然因地区而略有差别。

2017年,网上流传一组据说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调查统计图表(见上图),显示若干城市不同年龄段人群熟练使用方言的比例。这一统计虽然出处不详,其所录的比例数可能不太准确,但是它反映的问题则离事实不远。

语言或方言都是一个社会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正常情况下,都能充分表达说话人想要表达的语义内容,达成交际的目的。这样的语言或方言是完整的语码系统,具有足够的语言活力。但是,目前很多人已经将方言主要限定在日常生活领域。不仅是专业词汇,社会上很多新生事物、新现象、新概念,都在看似方言使用的场合以普通话的读音夹杂其中,甚至连带所在句子都改用普通话表达。家庭是方言最后的领地。据调查,苏州本地人家庭三代人之间交流用语,祖辈和中间辈之间交流基本用苏州话,中间辈跟小孩辈用苏州话交流的比例骤降到65.9%,比他们与上辈交流用苏州话的比例下降近30个百分点。

(选自《差别化政策是语言保护工作的迫切要务》,作者刘丹青,有删改)

【材料三】

方言在于交流,方言的根基是普通老百姓的使用。可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和网络传播的迅速发展,方言在年轻人文化圈层中的声音渐淡。比如,保留了中古音韵、软糯抑扬的吴语,更多地出现在昆曲、评弹、闲话等非遗文化形式中,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问题。

2021年底,首支人工智能方言文化公益微电影《姑苏琐记·金缕衣》,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影像创作推动方言回归,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其姊妹篇《姑苏琐记·懒画眉》在 2022年春日上线。该系列短片将人工智能方言技术新颖地加入文艺创作中,发声腔调、语音语气都透着真切,显得自然贴近,仿佛时空穿越,将观众带入历史情境中,深受年轻网民和昆曲爱好者的欢迎。

人工智能通过影像赋能苏州话,不仅希望熟悉的乡音能够激发苏州人的乡情,唤起少时的乡音记忆,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用实际行动参与方言保护,对方言感兴趣,把方言说出来、讲起来,用苏州话讲好更多的苏州故事。

语言从来都是越用越活的。人工智能助力方言保护,不仅仅是让方言走近年轻人,更是通过智能语音创新方言保护形式,讲述方言故事,让语言的鲜活浸润到“网生代”喜闻乐见的视听文艺形式中来,让人工智能的科技温度激活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

(选自2022 年 5 月 14 日《光明日报》,作者刘亭,有删改)

现代文阅读

近日,首款国产3A游戏作品《黑神话:悟空》在全球掀起了现象级热潮。

材料一:好评如潮

8月20日游戏正式上线时,吸引了超过100万玩家同时在线,短短数日后在线人数便飙升至300万,刷新了游戏平台Steam的历史在线人数纪录。据官方账号信息显示,截至北京时间8月23日晚9点,游戏销量已突破1000万套。按官方定价计算,销售额已突破25亿元。在销量猛增的同时,《黑神话:悟空》也收获了极高的口碑,Steam平台上的好评率高达96%,实现了口碑与销量的双赢。

“《黑神话:悟空》令人惊叹,这款游戏堪称艺术品级别的享受。它极有可能赢得年度游戏奖项。”

——Twitch平台的知名主播Shroud

“《黑神话:悟空》投入了大量成本、大量时间和大量资源,3A游戏从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市场影响力等多项指标来看,被视作全球游戏产业中的黄金标杆。”

——某国际知名游戏主播

《黑神话:悟空》不仅仅是一款游戏,它是对当前游戏产业的一次深刻反思和有力回应。这款游戏凭借其高质量的单人游戏体验,在一个充斥着实时在线模式和微交易的市场中脱颖而出。《黑神话:悟空》是一次觉醒的呼唤。

——西方媒体博主Legendary Drops

《黑神话:悟空》之所以能在国内引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首先是因为它成功跻身长期被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所垄断的游戏产业上游,使中国游戏迈入了国际公认的顶尖行列。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走红,也带火了游戏背景中的山西古建筑。据报道,游戏背景是制作团队经实地考察,对古建筑精细还原而成,效果震撼,更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吸引了海内外众多玩家。

——《人民日报》评论

材料二:专家点评

《黑神话:悟空》作为一款游戏产品风靡全球,其背后蕴含着深层次原因。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红玉看来,《黑神话:悟空》之所以备受瞩目,不仅在于其卓越的游戏品质,还在于社会、经济、科技、商业、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该游戏选材独特,在国产游戏题材中独树一帜,其新颖性远胜于市场上充斥的武侠、科幻、魔幻、恋爱等传统题材。加之游戏画面精致、剧情引人入胜,以及悟空等角色技能动作的酷炫表现,令人叹为观止。

陈红玉认为,《黑神话:悟空》深度融合了中国文化元素,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与情怀,既满足了国内玩家对于文化认同的心理需求,也迎合了全球对中华文化的好奇与向往。《西游记》与孙悟空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其创新的表现形式为玩家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这种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对海外玩家来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伴随《黑神话:悟空》的火爆,游戏中的一段融合三弦弹奏与陕北说书的音乐亦广受好评。

材料三:观点争鸣

某中学生家长认为:这个游戏简直就是“电子鸦片”,让孩子们置身于血腥暴力世界之中。孩子们正处于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期,面对这么多激烈打斗的场景,岂不是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指出:评判一款游戏适不适合未成年人玩,是有一系列标准的,不能因为游戏爆火就丢掉了评判标准。电子游戏的宣传推广本质上是一种商业行为,不应该将对游戏的宣传、美化带到严肃的教育领域。为此,他呼吁,广大家长要保持理性与冷静,如果游戏包含了血腥、暴力等内容就要明确限制未成年人进行游玩。

西安网记者指出:任何一款游戏终究是游戏,沉溺网络游戏的行为都不可取。要知道,正视游戏消遣娱乐的本质属性,才是推动游戏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打开方式。因此要理性看待《黑神话:悟空》,毕竟,玩游戏不能当饭吃,必须牢记凡事皆有度,过犹而不及。

游戏主创人冯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黑神话:悟空》大赢特赢,也让中国电子游戏产业,开始摆脱之前“电子赌博”“赛博鸦片”的名声,成为“文化艺术”和“优秀工业产品”。

新华社记者张扬说:游戏不只是游戏,而是和“电影”“电视剧”“戏剧”等文艺作品同等重要的文化产业,优秀的3A大作,应当是和《流浪地球2》同样影响力和社会地位的文化产品。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