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秋瑾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请你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银发知播

ㅤㅤ在“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一个平均年龄77岁的短视频博主群体荣获集体奖。这个群体由13位老院士、老教授,中小学老教师组成,他们退休后转战互联网,把短视频变成科普课堂,将拼音、天文、物理、文学等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大众,大家称他们为“银发知播”。

“银发知播”部分人物

人物

身份

年龄

事迹

汪品先

同济大学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86岁

“马里亚纳海沟底下有什么?”“地球转那么快,你会晕地球吗?”汪品先院士在网上发布科普视频,用深入浅出的讲解为年轻人传授海洋知识,至今已经更新了80多期视频,收获了近200万关注者。

戴建业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工作室首席专家、教授

67岁

通过短视频讲解古诗词,以古诗词讲解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风格在网络上走红。如今粉丝已经超过770万。

吴於人

同济大学物理学教授

73岁

退休后,和十多位博士生一起开设短视频账号,给大家科普物理常识、演示趣味物理实验。她会随手从马甲口袋里拿出各种日用品,用简陋的实验,让一个个晦涩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成为“科学姥姥”。

热评

ㅤㅤ“银发知播”感动我们的是那旺盛的生命力。虽已高龄,却玩转网络;白发飘飘,却依然很潮。

(选自2023年3月7日“中工网”,有改动)

ㅤㅤ“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一个“老”字,凝缩着不容小觑的时间价值。虽然体力和精力日渐衰退,但他们经过岁月洗礼的实践智慧却不曾改变。

(选自2023年3月7日《南方日报》,有改动)

ㅤㅤ这些积累和丰富知识的老人与时俱进,走在了时代潮流的前面。让自己的账号成为移动的课堂。

(选自2023年3月6日“光明网”,有改动)

【材料二】

摇滚奶奶

ㅤㅤ近日,在短视频平台上,一位79岁的“摇滚奶奶”吸引了万千网友的目光。她花白的头发、带有皱纹的皮肤,都显露出古稀之年的痕迹。然而,在她拨动吉他琴弦、开口唱歌的一瞬间,她仿佛又回到了青春年华。

这位老奶奶名叫董云蓉,退休后才开始学习吉他,68岁时因一个翻唱流行歌曲的视频火爆全网。除了在电视与网络上亮相,董云蓉和乐队成员们还经常到各地社区、福利院中表演,把热情和欢乐带给更多人。

(选自2023年7月25日“杭州网”,有改动)

同学们认为以上材料很有时代性,决定编辑成公众号推文,请你协助完成下列任务。

(1)、下列四副对联中,适合表现本次推文主题的一副是( )
A、童颜鹤发寿星体;松姿百态古稀年 B、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C、老骥伏枥,迟暮续谱夕阳曲:苍松傲雪,余生再唱春牛歌 D、乐以忘忧,行现在可行之乐;书能益智,读平生未读之书
(2)、推文要展现的人物应该具备哪些闪光点?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相关内容加以说明。
(3)、请你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80字左右。

A以下三位同学阅读了推文后,对几位“银发知播”的短视频很感兴趣。你会推荐他看谁的短视频?请你任选一位同学,结合其自身特点和材料一中的人物说说推荐理由。

①小语:爱好传统文学

②小文:科学比较薄弱

③小宁:关注自然奥秘

B.小波的爷爷已经退休了,他想去老年大学学绘画,还想去旅游,但又担心家人不理解。小波把推文转发给爷爷并打算劝说爷爷放下负担,享受晚年生活。请你把劝说的内容写在下面。

我选第           题,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那天早上,米妮望着窗外,想看看去工作的小矮人,她在一扇玻璃上看到了自己从未见过的美丽的景象。
       图画里有美丽的宫殿,银色的塔,塔尖上装了花花绿绿的玻璃,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和漂亮。她津津有味地看着,连要干的的活都忘了,直到壁炉架上的布谷鸟的自鸣钟敲了十二下。
       她急急忙忙地跑过去整理床,洗盘子。时间过得太快了,她再也无法干得更快了,当她拿着扫把准备去扫地的时候,已快到了小矮人们回家的时间了。
     “我想,”米妮大声说,“今天我就不打扫地毯下面的地了。再者,地毯下面没人看得见,有点灰尘也没关系的。”于是她匆匆地跑过去做晚饭,没有去动地毯。
       不久,小矮人们回家来了。房子里看起来跟平时没什么两样,他们什么也没说。米妮也没有再想毯子下面的灰尘这回事。直到她上了床,看到星星透过窗户,向她眨着眼,她这才想起了地毯下的尘土,因为她好像听到星星们在说:
      “那位小姑娘,诚实而善良。”
        米妮把脸转向墙,她听到一个微弱的声音,就在她的心里,说:
        “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
        “那位小姑娘,”星星们叫道,“把房子整理得像星光一样敞亮。”
       “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米妮心里的那个小小的声音在说。
       “我们看到她了!我们看到她了!”所有星星都快乐地叫着。
        “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米妮心里的那个小小的声音在说。她再也忍不住了,便拿起扫帚,开始扫地毯下的尘土。可是,哦,地毯下躺着十二块闪闪发光的金币,就像月亮一样圆润、闪亮!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爱的颜色

方益松

    刚搬到这个小区,常常见一个5岁左右的男孩,剃阿福头,走路外八字,目光呆滞,说话也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时间久了,我也渐渐地知道:听说男孩刚生下米时很健康,两岁岁时不幸生了一场大病,从此成了痴呆儿,父亲嫌弃他,离开了家。从此男孩只好和妈妈相依为命。

    孩子的妈妈我见过,30岁不到,鱼尾纹却过早地爬上了眼角,头上的白发也依稀可见。白天,她要去清扫马路,就把儿子托给好心的邻居,小男孩不哭不闹。常常见小男孩一个人,在妈妈回家的路口一直等着,无论严寒酷暑。小区里,每个人都很同情他。爷爷奶奶们常常给他一些吃的,或者给他披件衣服。有事没事地,大家总要问他几句:“妈妈好吗?想不想爸爸?”男孩不言语,只是一个劲傻笑,或者回答:“妈妈是绿色的!”也只有在这个时候,男孩的语气,才铿锵有力,充满自豪与满足。

    听的次数多了才知道,这不是小男孩的随口乱答。可是,他为什么会说妈妈是绿色的?妈妈又怎么会是绿色的呢?这句话从此就烙入我的记忆。

    真到有一天,区里发放救济品,我和街道的领导一起到男孩家探视。一进门,我惊奇地发现:室内好多地方,以及家中的每一种电器开关.都被涂上了红绿两种颜色。红色是危险或不可触及的,而绿色则代表安全。比如,饮水机和浴室里的热水器调节阀,开水的那一端被涂成红色,而温水的一端则涂成绿色;冰箱里,熟食那一格涂成绿色;家中的接线板和低矮的线路,甚至连电源总闸、菜刀柄、墙角,以及家中一切不可触碰的尖锐物体也涂成了红色。

    看到我们不解的神色,孩子的妈妈对我们说,儿子比较顽皮,分辨能力又不强,所以,不是被开水烫伤手臂,就是被刀具割伤手指。后来,自己就试着让儿子远离红色,接受绿色为保护色。正因为如此,家里从来不敢买绿颜色的保温瓶。“可是,为什么一定要选择绿色呢?”我们继续问。“我在想,即使将来有一天,儿子走失了,再也回不来,他也不会因为闯红灯而被汽车撞伤。最起码,我会知道,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我的儿子还在,还好好地活着。”说这句话的时候,孩子妈妈声音哽咽,眼眶里噙满了泪花。

    好好活着,不期待儿子长成参天大树,但最起码让儿子的生命之树充满绿色,不会枯萎。这就是一个妈妈最虔诚的心愿。那一刻,我们一行人,都有了一种深深的震撼。我也终于知道,小男孩为什么总是说妈妈是绿色的了:在他的心目中,绿色就是安全和畅通无阻,同时,也代表着妈妈的无限关爱。而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妈妈更是煞费苦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赋予儿子所能接触到的物体以颜色,以便让他简单的思维能够懂得远离伤害。

    母爱,本无所谓颜色。所谓颜色,就是天下每一个母亲盼望儿女健康成长的拳拳爱心,以及她们用自己柔弱的肩膀,为孩子撑起的那一片广阔的蓝天。

 文学类文本阅读, 完成 各 题 。

擦星星的人

王伟锋

那是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 晚自习放学后 ,我孤单一人坐在空荡荡的教 室里, 抬眼望去, 窗外满天的星星都在冲着我眨眼睛。

我好想出去看星星 ,只是潘老师交给我的任务还没有动笔呢—— 写一份 不少 于 500 字的书面检查。

个头瘦小、身子单薄而面孔严肃的班主任潘老师是教数学的,偏偏我感 到最 难学的便是数学应用题 。我越学越差,越差越怕, 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 。 我逃课跑 去山上挖蝎子,不幸被潘老师抓住,狠批一通 。最后,他脸一沉,说: “检查写完 送到我办公室!我一会儿通知你爸, 晚上在我这里补课 。”可是检 查怎么都凑不够 字数 ,我磨磨蹭蹭地来到潘老师的办公室, 准备挨批 。潘老师 不在 ,我松了 口 气, 拿出作业本开始做作业 ,解那些可恨的应用题。

一会儿, 潘老师回来 ,看到我老老实实在解题目 ,就什么都没说 ,坐下 来批 改作业,批累了 ,他也会抬头凝神看一会窗外的星空。

等他忙完,我的作业也写完了,他看过后,脸上竟然难得地浮现出笑容, 说: “做得不错嘛!很聪明的孩子,不过有一道题搞错了 。”然后,仔细地给我  讲解, 一遍不行就两遍,直讲到我听懂为止。潘老师的办公室里放着一张小床, 有时候批 作业、备课晚了 ,他就直接睡在办公室 。或许是忘记了 ,他竟没有再 提要我交检查 的事情。

天色更暗了, 潘老师泡了一碗方便面给我 ,说:“ 饿了吧 ,赶紧吃! ” 回想 起来 ,那碗泡面味道实在不错 。那年头, 泡面在乡下也不易得 ,我狼吞虎  咽 ,还没 品出味道就见了底儿。

从那之后,不知道为什么我不再怕潘老师,也不再逃课了。潘老师总是  在放 学后给我补课,看我狼吞虎咽地吃泡面,我则看着他聚精会神地批改作业。 渐渐地, 我从那些应用题中体会到了乐趣,期末考试成绩也大有起色。

潘老师他从不缺课 。记得深秋时节的一天, 大雨如注 ,上午第三 节课, 踏着 铃声 ,他匆匆赶来 ,裤腿挽得老高 ,裤子上溅满了黑黝黝的泥巴 ,黄胶鞋 里不时“ 吧 唧吧唧 ”朝外冒泥浆,或许是刚从田里赶来。他在讲台上边走边讲, 不时哈气搓手 。 我发现 ,他的衣服甚是单薄,    又湿湿地贴在身上     , 手指冻得甚  至难以握住细小的粉笔头    

那堂课 ,我无心听讲 ,一直盼望着下课铃快些响起 ,这样, 潘老师就能 去办 公室换换湿衣服和鞋子 。我都能感觉到他身上的冷 。要知道, 潘老师已是 五十多岁 的人了 。他坚持把那节课上完了 ,下课铃响 ,布置完作业, 才踩着泥 泞的黄胶鞋, 匆匆而去 … …

多年后 ,我大学毕业 ,在外辗转漂泊 ,也做了老师 。课堂上 ,我始终不 敢忘 记潘老师对这方讲台的郑重,从不缺课,从不迟到 ,也从不放弃任何一个 很淘气的 孩子 。在我心里 ,他是永远的恩师。

某天,有老同学打来电话告诉我,潘老师去世了,走时被病痛折磨得全 身只 剩下一把骨头 。我走进阳台 ,默默地遥望星空 。 窗外的星星, 时隐时现 , 让我想起 来多年前在潘老师办公室的那一晚, 想起那好吃的泡面 … …

那夜 ,我梦到了星空 ,上面繁星点点 ,也梦到了潘老师 ,他还是那么瘦 削单 薄 ,满身粉笔尘 ,他使劲擦着什么。

 “ 潘老师, 您干什么呀? ”我问 。 ⒁ “擦星星啊! ”潘老师停下来, 回身说,“ 瞧 ,那颗星星 ,还有那颗 ,灰扑 扑的 ,我得去把它们擦亮! ”

(摘自(教师博览》2020 年第 3 期,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国庆假期,深圳铁路即迎来出行高峰,返乡流、探亲流、旅游流、商务流等客流重叠,持续保持高位运行。9月30日,深圳铁路旅客发送量突破45万人次大关。

据了解,为满足旅客出行需求,深圳铁路加大运力供给,根据客票预售和候补购票数据情况,持续调整运输方案,国庆当天加开旅客列车232列,其中动车组列车163列,广深城际43列,普速列车26列车。深圳北站9月30日夜间通宵营业,开行夜间高铁41列,国庆节当天更是开行动车组列车1087列。

为了应对客流高峰,让旅客出行安全畅通,深圳北站设置了“急客”通道,为15分钟内开车的旅客提供快速进站服务,在客流高峰期,增加进出站安检、验票通道,畅通进出站渠道,让旅客快进快出。迎春花服务队也是24小时持续在岗,为特殊重点和需要帮助的旅客提供服务。同时,还在各大火车站的服务台、进站口、换乘区等重点岗位和重点区域组织了青年志愿者,为有需要的旅客朋友提供乘车指引和爱心帮助。

材料二:

10月3日上午,深圳舰结束了此次访问深圳的旅程,满载着深圳人民厚谊和军民鱼水深情,起锚鸣笛,驶离蛇口邮轮母港码头,返航驶向远海大洋。

深圳舰是我国第一艘自主研发、满载排水量超过6000吨的战舰,船体全长153米,船宽17米,最大航速31节,续航力达每15节4000海里,先后完成了亚丁湾护航、联演联训等重大任务,创造了海军史上首次穿越三大洋、访问多国等纪录,被誉为“神州第一舰”。

回望深圳舰刚抵达深圳的场景,一切还历历在目。9月28日,深圳舰缓缓驶入蛇口邮轮母港,稳稳停靠在码头。这是继2008年、2012年、2018年后,深圳舰第四次“回家”。当天,来自深圳多所学校的学生代表,在深圳舰官兵的带领下登上军舰,了解中国海军装备现代化进程,近距离感受“神州第一舰”的风采。

短短数日,深圳舰与深圳市开展了舰艇开放日、海洋海权与海防知识讲座、同心林植树、灯光秀、无人机表演等系列双拥共建活动,让深圳市民领略了这艘现代化战舰的风采,了解到了深圳舰的光辉历程和英勇事迹,许多市民带着家人孩子参观,可以说“这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国教育”。市民参观热情高涨,在碧海蓝天之下,与巍峨的深圳舰合影,共叙军民鱼水情,成为假期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来源:深视新闻,有删改)

材料三:

国庆假期,作为“科技之都”的深圳将在5处区域连续7天接力进行“天空之城大有可能”全城万架无人机表演,预计每天共有1万架无人机为广大市民游客奉上精彩演出,掀起了一股科技与艺术文化的视觉狂潮。宣传海报如下: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