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醉翁亭记(节选)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山临壑隐蔽松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 , 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有删改)

【注释】①陂陁(pō tuó): 倾斜不平的样子,②浮图: 佛塔。③乱流: 横渡江水。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醉翁之不在酒/目似瞑,暇甚 B、太守与来饮于此/是金陵人, C、山之深/欲其林 D、此居齐安三年/可为师矣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 穷山之深,力极而息。
(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依 山 临 壑 隐 蔽 松 枥 带 然 绝 俗 车 马 之 迹 不 至

(4)、欧阳修把亭命名为“醇翁亭”,原因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甲】文中的“太守之乐”和【乙】文中的“子瞻之乐”有何异同?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身后的眼睛
      ①那是一头野猪。
      ②天高月爽,四周清亮空明,皎洁的月光洒在波澜起伏的苞谷林上,也洒在对熟透的苞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猪身上。
      ③孩子的眼睛睁得圆圆的。野猪的眼睛也睁得圆圆的。孩子和野猪对视着。
      ④孩子的身后是一个临时搭建的窝棚,那是前几天他的父亲忙碌了一个下午的结果。窝棚的四周,是茂密的苞谷林,山风一吹,哗啦哗啦地响个不停。孩  子把手中的木棒攥得水淋淋的,这是他目前惟一的武器和依靠。孩子的牙死死地咬紧,他怕自己一泄气,野猪趁势占了他的便宜。他是向父亲保证了的,他说他会比父亲看护得更好。父亲回家吃晚饭去了。孩子是吃了晚饭之后主动向妈妈提出来换父亲的。
      ⑤野猪的肚子已经多次轰隆隆地响个不停了。野猪眼露凶光,龇开满嘴獠牙,它向前一连迈出了三大步。
      ⑥孩子已经能嗅到野猪扑面而来的臊气。
      ⑦孩子完全可以放开喉咙喊他的父亲母亲。家就在不远的山坡下。但孩子没有,孩子握着木棒,勇敢地向野猪冲上去,尽管只有一小步。这已经让野猪吃惊不已。野猪没有料到孩子居然敢向它反击。野猪嗷嗷地叫个不停。野猪的头猛地一缩,准备拼着全身的力气和重量冲向孩子。
      ⑧在窝棚的一个角落,一个汉子举起了猎枪。正在他准备扣动扳机的时候,一双手拦住了汉子的猎枪。
      ⑨汉子是孩子的父亲。拦住孩子父亲的是孩子的母亲。
      ⑩孩子的母亲一边拦住孩子的父亲,一边悄悄地对孩子的父亲说,我们只需要一双眼睛!
      ⑪汉子只好收回那只蓄势待发的手。
      ⑫孩子的父亲和母亲的目光全盯在孩子和野猪身上。月光洒在孩子父母紧张的脸上,一点也掩饰不住他们的担心。他们已经躲在窝棚的角落里有些时候了。
      ⑬孩子没有退缩,也没有呼喊。他死死地咬紧牙,举起木棒严阵以待。
      ⑭野猪和孩子对视着。
      ⑮野猪恨不得吞了孩子。孩子恨不得将手中的木棒插进野猪龇着獠牙的嘴里。
      ⑯野猪喘着呼噜呼噜的粗气。听得见孩子的心咚咚地跳动。
      ⑰月光照在孩子的脸上,青幽幽的。一粒粒的细汗,从孩子的额头,缓缓地沁出。
      ⑱野猪的身子立了起来。孩子的木棒举过了头顶。
      ⑲他们都在积蓄力量。
      ⑳突然,野猪扭转头,一溜烟地,跑了。
      孩子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一屁股瘫在了地上。
      孩子的父亲母亲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他们走了过来。父亲激动地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父亲的脸上全是得意。
      孩子看见父亲母亲从窝棚里走出来,突然扑向母亲的怀抱,嚎啕大哭。孩子不依不饶,小拳头擂在母亲的胸上,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一点也没有了先前的勇敢和顽强。
      孩子的母亲抱起孩子,重复着父亲的话,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母亲的脸上全是赞扬。
       孩子继续不依不饶,哭着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母亲一本正经地说,我们帮了你啊!我和你父亲用眼睛在帮你!
       孩子似懂非懂。他只好仔细地看了又看父亲母亲的眼睛,父亲母亲的眼睛和平时一模一样,怎么帮的啊?
       那孩子就是我。那年我七岁。

阅读《父爱的高度》,完成后面问题
①好多年都没有看过露天电影了。
②记得小时候,家在农村,那时电视、碟机这类玩意在乡下压根儿就没见过,更别说是享用了。所以要是逢有哪个村子放电影,周围十里八村的人就都赶着去。在那露天地里,黑压压的一片,煞是壮观。
③那时父亲还年轻,也是个电影迷。每遇此等好事,就蹬着他那辆已不可能再永久下去的老“永久”,带着我摸黑去赶热闹。
④到了电影场,父亲把车子在身边一撑,就远远地站在人群后边。我那时还没有别人坐的板凳腿高,父亲就每每把我驾在他的脖子上,直至电影结束才放下。记得有一次,看《白蛇传》,我骑在父亲的脖子上睡着了,竟尿了父亲一身,父亲拍拍我的屁股蛋子,笑着说:“嗨!嗨!醒醒,都‘水漫金山’了!”
⑤一晃好多年就过去了,我已长得比父亲还高,在人多的地方,再也不用靠父亲的肩头撑高了。
⑥春节回家,一天听说邻村有人结婚,晚上放电影,儿时的几个玩伴就邀我一同去凑热闹。我对父亲说:“爸,我去看电影了!”
⑦父亲说:“去就去嘛,还说什么,又不是小孩子了!”
⑧“你不去?”
⑨“你自个去吧,我都六十几的人了,凑什么热闹!”
⑩来到电影场,人不算多,找个位置站定。过了不大一会,身边来了一对父子,小孩直嚷嚷自己看不见。如多年前父亲的动作一样,那位父亲一边说着:“这里谁也没有你的位置好”,一边托着孩子骑在了自己脖子上,孩子在高处格格的笑着。
⑪我不知怎么搞的,眼一下子就湿润了。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准确代表父爱的动作,眼前这一幕不就是我找寻的结果吗?
⑫想起了许多往事,再也无心看电影。独自回家。
⑬敲门。父母已睡了,父亲披着上衣来开门:“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电影不好?”
⑭看着昏黄灯光里父亲花白的头发和那已明显驼下去的脊背,我的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什么也没回答,只是把自己身上那件刚才出门时父亲给披上的大衣又披到了他单薄的身上。
⒂是啊,父亲一生都在为儿子做着基石,把儿子使劲向最理想的高度托,托着托着,不知不觉间自己就累弯了腰,老了。
⒃我知道,这一生,无论我人生的坐标有多高,都高不出那份父爱的高度,虽然它是无形的,可我心中有把尺啊。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