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珠海市凤凰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试卷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ChatGPT是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l 新推出的一种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使用了 GPT3.5架构。这是一种用于处理序列数据的模型,拥有语言理解和文本生成能力,尤其是它会通过连接大量的语料库来训练模型,这些语料库包含了真实世界中的对话,使得 ChatGPT 具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的能力,做到与真正人类几乎无异地聊天、交流。ChatGPT 不单是聊天机器人,还能完成撰写邮件、制作视频脚本、撰写文案、写代码、翻译、作画等任务。

    材料二:

    据OpenAl 研究团队负责人预测,有30%的机会在2030年借助Al实现50%的人类工作自动化。而据麦肯锡的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至少1.18亿人的岗位被机器人取代,其中700-1200万人需要转换职业,特别是传统行业、传统岗位将被人工智能大规模替代。

    英国剑桥大学分析职业在未来的“被淘汰率”

职业

电话推销员

打字员

保险业务员

艺术家

音乐家

科学家

建筑师

教师

淘汰率

99.0

98.5%

97.19%

3.8%

4.5%

6.2%

1.89

0.4%

材料三:

    面对 ChatGPT,人类不需要恐慌,但需要警惕,在ChatGPT触及以及未触及的领域,人类需要更多发挥自身优势。那么人类的优势是什么?第一是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人类能够提出新的想法、创新、发明新技术和解决问题,这是人工智能和 ChatGPT所无法取代的。例如,人类通过创新发动了四次工业革命。第二是____。虽然 ChatGPT 可以处理自然语言并与人类进行交互,但它无法像人类一样理解和表达情感。例如在教育领域,学生需要学会与人交往,需要学习处理情绪,而这恰恰是ChatGPT 无法实现的。第三是____。社会中每个岗位不仅有工作内容,还有与之相匹配的责任感。而 ChatGPT 无法对其所完成的工作负责,相反,它的工作责任会落在人的身上。第四是____。ChatGPT基于训练和数据做出决策和预测,但人类有时会依赖经验和直觉做出决策,或者考虑道德和伦理原则,这是 ChatGPT 无法实现的。在纠纷案件中,道德与法律常是两难问题,有经验的法官通常会做出既符合人性,又不违反法律的判决。ChatGPT本身是依托于一定规则与算法训练而来,导致其回答缺乏直觉和道德判断这些超脱于规则与算法之外的元素。

    材料四:

    在高阶认知层级上,如在语言、思维和文化等方面,人工智能相比人类智能还相差很远。人工智能本身不具有道德意识与伦理责任,也不能进行价值判断与创新创造,人类教师的“育人”职能不能被 Al教师所替代。教师的主要责任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伦理道德素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主要的是唤醒学生的心,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健康成长。教育教学活动中蕴含着人的价值观、道德情感和人文精神,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心理互动和情感交流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力量。

    教育的目的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对于一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教师的帮助进行自主学习。未来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能够学习一般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在人类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深度学习。人工智能使教师从繁重而纷杂的理论、实践教学任务中解脱出来,进而有时间和精力去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1)、下列表述对上述材料的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ChatGPT 作为一种新型自然语言处理工具,聊天能力与真人相比不相上下。 B、2030年中国传统行业、传统岗位将不再需要人类工作,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C、在 ChatGPT触及以及未触及的领域,人类能发挥自身优势,所以不必恐慌。 D、在高阶认知层级上,如在语言、思维和文化方面,人类远比人工智能强大。
(2)、人类具有哪些优势不会被 ChatGPT所替代?请将材料三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3)、小语同学梦想将来成为一名教师,她担心自己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帮她分析,打消她的疑虑。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小题。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①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这是在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②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③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④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⑤“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⑥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⑦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⑧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谢瑞琦针对某地区456名13~20岁青少年的常见情绪类型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如下结论:

当前青少年情绪类型总体呈正常分布,大多处于平和、喜悦的积极情绪中,但焦虑、无聊、烦躁等负面情绪也较为普遍。女生的积极情绪类型明显多于男生。在积极情绪类型中,平和、喜悦的比率,女生分别占61.85%和52.63%,而男生则为56.56%和38.18%。此外,男生的焦虑、愤怒、空虚、无聊等奔放的负面情绪要多于女生;而女生的内敛的负面情绪,如悲伤、冷漠、孤独等要多于男生。

(数据来源:谢瑞琦《青少年情绪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材料二】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负面情绪,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也不例外。考场失利、友谊翻船、同学嘲笑、父母唠叨……都有可能使你陷入挫败、沮丧、愤怒、厌烦等负面情绪中。这些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就有可能爆发,不同程度地影响人际关系。如果长期郁积于心,还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下面介绍几种调控情绪的方法,帮助大家调控情绪:

意识到自己性格的不足。意识不到自己性格不足的人,在与人产生矛盾时,总是认为对方性格有缺陷,所以,要反思自己性格的不足,这样才容易摆脱负面情绪。

肯定现在的自己。当自己与别人发生矛盾,说错话或做错事,学习或工作陷入瓶颈时,如果过于苛责自己,只会让情绪更加低落,加剧内心的痛苦。此时,恰当地肯定自己,意识到自己虽然现在不完美或身处困境,但还是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情绪就会趋于稳定。

记下自己的情绪。无法或者不方便向别人倾诉时,可以把自己的烦恼点记录下来,记录情绪,梳理让自己感到快乐和难过的事情,这也是缓解负面情绪的一种好方法。

多建立几根支柱。在遭受负面情绪时,如果只有一根支柱,一旦这唯一的支柱倒塌,整个人就会随之崩溃。如果建立的支柱多几根,就可以通过其它支柱来转移注意力和化解负面情绪。这些支柱可以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是自己与家人、朋友间的亲密感情,可以是某种健康的活动等。

向正能量靠拢。多关注充满正能量的人或事,常和积极向上的人一起进步,自己也会不知不觉充满正能量。因此,要主动接近积极向上的人,多观察他们的行为,多向他们学习。

远离悲观情绪的人。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总会有一些人经常怨天怨地,充斥着悲观情绪。要远离消极悲观的人,不要成为他们负面情绪的垃圾桶。

(选自和田秀树《别让坏情绪赶走好运气》,有删改)

【材料三】

千百年来,古代文人墨客在逆境中以豁达的态度谱写作品,受到人们喜爱。他们面对逆境时豁达超脱的态度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认同。

苏轼一生多次遭受排挤和贬谪,却不曾被负面情绪击倒。他被排挤出京,做杭州通判时,与豁达开阔的佛印结为好友。后被贬黄州,写了不少诗文来排遣心中的苦闷。被贬惠州后,苏轼亲自尝试酿酒。被贬儋州后,他采草药,兴学堂,造福乡民,把儋州当做第二故乡。

李白因权贵的谗毁,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在此期间,他登高饮宴,借酒放歌,他吟诵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狂傲不羁源自强烈的自信,而这种自信乃是大唐帝国的文化心理,是华夏子孙的民族性格。

非连续文本阅读

材料一:

我国古代用农历计时,用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把五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

材料二:厉害了!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于2016年11月30日下午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也是大自然的语言,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如“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再如民间有“霜降吃柿子防感冒”的谚语,日久天长,这些经验被沉淀、总结下来后,就形成了纷繁多样的月令、农谚、民俗、民谚,世代相传,规范、指导着中国人的生活。

材料三: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材料四: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二十四节气还带有明显的区域性色彩。如“霜降”一般在阳历10月23日左右,意指这一节气的来临,大地将产生初次结霜的现象。但在我国南方的福建省南部、海南省等地区,全年无霜。而在东北的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北方地区的初霜,则常早于这个时间。

非文学作品阅读,下面是三则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AI)时代,人们能够获取几乎无限的数据、廉价的知识、技能和软件工具,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快捷又迅速。社会结构在改变,新时代的人才要提升理解与综合能力,才能在海量信息面前保持理性的思辨。

因此,在智能时代充分利用好网络智能工具,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需要聚焦四个维度:第一,沟通与勇气。要创造语言表达的机会,提升表达能力,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第二,想象与创造。要加强艺术类教育,提高艺术涵养,艺术是产生想象力的根源;第三,情商与领导力。在团队中要充分沟通,提升群处能力、思辨能力,培养领导力。第四,视野与胸襟。要加强自学能力,广泛地了解世界,开拓视野,增进文化交流。这些维度对于孩子们在多元化信息中保持理性,不迷失自我,不丧失个性,才能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摘自“中国教育创新”公众号,有删改)

【材料二】

目前,未成年人已经以多种方式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交互,这些技术往往被嵌入到玩具、应用程序和视频游戏中,不知不觉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未成年人由于心智、认知能力等尚未发展成熟,极易受到智能化环境的影响。

生成式人工智能会为未成年人带来认知、身心健康、安全等方面的挑战。

首先是虚假信息泛滥问题,通过伪造新闻演播室场景、模仿专业主持人播报、滥用人工智能虚拟主播等手段,伪装权威新闻媒体;或是以剪贴、拼凑等手段,炮制社会事件或热点议题的虚假新闻。面对复杂的信息环境,我们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还要掌握一些实用的策略来对抗虚假信息,如核实信息来源、对比不同观点和独立思考等。

其次是数据泄漏问题。2023年3月20日,ChatGPT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信息安全事故。部分用户国在网上“晒”隐私类信息,他们的聊天纪录片段、用户信用卡信息(包括最后四位数字、到期日期)、姓名、电子邮件地址和付款地址等敏感信息遭到泄露。3月31日,意大利数据保护当局宣布,由于OpenAI未经同意收集、使用和披露个人信息,即刻对ChatGPT施加暂时限制,成为全球范围内第一道针对ChatGPT的政府禁令。因此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目前应该增设系统验证用户年龄的设计,避免对未成年用户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选自《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材料三】

2023年12月23日,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联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发布《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以下是节选内容:

未成年网民对新型网络诈骗手段的认和情况

以发布红包返利、免费游戏装备等理由拉人进群诱骗转账

59.60%

利用人工智能合成虚假的视频、音频进行诈骗

45.10%

以“解除游戏防沉迷限制”为由骗取钱财

40.80%

假冒明星拉人进粉丝群诱导转账或刷单

39%

以“低价转卖演唱会门票”为由进行诈骗

37.10%

以上都没听说过

27.90%

(选自“共青团中央”公众号发布数据)

阅读以下文章,并完成各题。

    “響”字新解:最响亮的声音是鄉(乡)音

材料一

    目前我国共有100多种方言,每种方言都有自己的特点,每种方言的背后都有独特的地域文化。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个性化的时代,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整齐划一的内容是缺乏传播力的,而千姿百态、独树一帜、别出心裁的内容往往更受青睐。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为方言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契机。

    在互联网与数字化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方言,增强方言文化的社会认同感,应该成为我们新的探索方向。比如,将方言引入长短视频,用方言演唱古风歌曲,用创意活动弘扬方言文化,这些新玩法都有助于方言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传播环境,提高人们对方言的熟悉度和亲切度。

(摘编自董雪松《“土味”方言缘何成网红――从“为家乡上分”短视频走红看方言的保护与    传承》)

材料二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虚拟空间和公共空间中勇于并勤于使用方言,背后是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过去的穷乡僻壤或坐拥“金山银山”,或发展特色产业,都成为丰衣足食的所在,家乡话的自信也因此底气十足了。语言态度常常伴随着语言认同,其背后则是文化与归属认同。如果不是人们对祖籍、对人生来源有了更坚定的自信和更强烈的认同,可能会有许多人一时难以转变对方言的态度。亿万人的“小家乡”汇成国人的“大家乡”,这份态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裨益良多。

(摘编自饶高琦《当方言不再“土味”》)

材料三

    交流方言如今已成为Z世代聚会项目不可或缺的有趣一环。模仿、学习对方家乡的常用语,成为年轻人缓和气氛、拉近距离时屡试不爽的新方式。“她扒拉我”“蓝瘦香菇”等带着浓烈地方色彩的流行语,配上影视剧中“鬼畜”的剪辑,更是以其魔性的发音再度翻红,成为热衷于玩“梗”的Z世代心头爱。中青校媒调查显示,84.77%被调查者会使用“方言梗”《浅析网络热词的传播机制》显示,“雨女无瓜”相关台词一经播出,72小时内最高热度值便已达到40.75(2017年6月19日热搜第一,当天的热度值为29.33)。哔哩哔哩网站相关视频的播放量已超过900万。”现今,“雨女无瓜”仍是Z世代表达态度的常用词之一。

(摘编自《“方言梗”走进大众视野近八成Z世代愿为家乡方言代言》)

材料四

    乡音难改成为公共空间中表达乡梓之情的语言载体。乡音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使得人们能够通过方言来维系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方言的使用往往能够唤起人们的共同记忆和情感共鸣,营造出一种亲切、温馨的氛围。

    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在方言梗走红的背后,被娱乐化了的方言也隐藏着危机。方言梗里充斥着“土味”,仿佛可以带来接地气的感觉,但屏蔽了地域文化之美;一些方言梗只顾矮化方言使用者以达到搞笑的目的,却忽视了挖掘并展示其蕴含的文化民俗及悠久历史。我们不能以保护传承方言文化为名,就一窝蜂地刻板复制、让方言被贴上“土”“俗”的标签。面对这种红极一时的网络文化现象,我们应注意避免被流量盲目裹挟着的方言与低级趣味挂钩,要积极探索并鼓励开发应用多样化的方言,塑造高端、典雅、文化气息浓郁的方言形象。

 (摘编自饶高琦王莉宁《“方言梗”流行的背后有怎样的文化认同》)

    佛山市决定举办一次方言文化节,旨在展示和保护城市内多种多样的方言。在这个活动中,各种年龄段和背景的人们可以学习和体验不同的方言,以及它们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现代文阅读

    首个贵州通史展来了!3503件套文物为您讲述“贵州故事”

    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当一个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固定节目”基本陈列展改造提升,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一次,我们将用博物馆语言讲好贵州30万年的故事,由此告诉你,“我们”从何而来!

    2024年2月3日,贵州省博物馆以“人文山水时光峰峦”为主题的“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正式向公众开放。这是首次系统展示贵州30万年历史文化的通史展览。

“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是贵州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重点项目之一,是贵州省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

    2021年6月,贵州省博物馆正式启动基本陈列改造提升工作。其间,多次邀请省内外知名历史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领域专家召开专家咨询会、论证会,大纲经多次修改完善,明确展览定位、展览结构和叙事方式,不断创新展览叙事,提炼文化内涵。

    据悉,“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分三个展厅,面积近6000平方米,展出文物共计3503件/套,其中80%的文物为首次展出。

    展览共分“洞天岁月星光闪耀一史前时期”“青铜之光华夏一脉—先秦时期”“郡国并治多族共融——秦汉至魏晋南北朝”“兼容并包因俗而-隋唐至宋元”“国之战略设省而治——·明代贵州”“黔境定格社会开清代贵州”六个部分,讲述贵州从旧石器时代直至辛亥革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历史。

    其中,重点突出汉代设置郡县、明代贵州建省、清代大规模改土归流等大事件,提炼展示夜郎文化、土司文化、屯堡文化、阳明文化、民族文化等独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彰显贵州在历史长河中融入华夏核心的发展进程。在藏品文物展示上,“镇馆之宝”东汉铜车马、饰虎铜釜、永元十六年青釉硬陶罐、播州杨氏金凤冠、鹭鸟纹蜡染衣裙等珍贵文物将继续与观众见面。此外,贵博馆藏清水江流域征集东周青铜器、南宋杨粲墓石刻、清咸同苗族铁甲衣、清贴贝片坎肩战甲、张守宗墓出土服饰等重要文物也将首次公开亮相。值得一提的是,开展期间,观众还能看到贵州“最贵的两辆车”—-兴义万屯8号墓出土铜车马与兴仁交乐6号墓出土铜车马原件的首次联袂展出。观众可一睹汉代贵州地域造型不同、功能各异的铜车马风采,了解汉代贵州车马交通的繁盛景象。

    在展现形式上,展览将场景还原、雕塑、沙盘、多媒体互动、图文展板、3D 打印等多种展示手段与展品实物相结合,给观众极大的历史代入感及沉浸式体验。展览系统呈现贵州最新的考古成果,包括各遗址出土文物、遗迹、考古研究等内容。如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古人生活场景、毕节青场瓦窑遗址、遵义杨粲墓、遵义海龙囤、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等,增强了展览的生动性与可感性。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实践,“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紧扣时代主题,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以时间为线索,以文物为载体,全景式展现30万年间的贵州通史,生动呈现30万年来在贵州土地上发生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用博物馆语言讲好了“贵州是中华文化主藤结的一个瓜”的故事,全面展现了一幅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贵州历史文化长卷。

(选自2024年2月4日”多彩贵州网“,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