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小碧中学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质量监测试卷

现代文阅读

    首个贵州通史展来了!3503件套文物为您讲述“贵州故事”

    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当一个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固定节目”基本陈列展改造提升,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一次,我们将用博物馆语言讲好贵州30万年的故事,由此告诉你,“我们”从何而来!

    2024年2月3日,贵州省博物馆以“人文山水时光峰峦”为主题的“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正式向公众开放。这是首次系统展示贵州30万年历史文化的通史展览。

“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是贵州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重点项目之一,是贵州省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

    2021年6月,贵州省博物馆正式启动基本陈列改造提升工作。其间,多次邀请省内外知名历史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领域专家召开专家咨询会、论证会,大纲经多次修改完善,明确展览定位、展览结构和叙事方式,不断创新展览叙事,提炼文化内涵。

    据悉,“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分三个展厅,面积近6000平方米,展出文物共计3503件/套,其中80%的文物为首次展出。

    展览共分“洞天岁月星光闪耀一史前时期”“青铜之光华夏一脉—先秦时期”“郡国并治多族共融——秦汉至魏晋南北朝”“兼容并包因俗而-隋唐至宋元”“国之战略设省而治——·明代贵州”“黔境定格社会开清代贵州”六个部分,讲述贵州从旧石器时代直至辛亥革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历史。

    其中,重点突出汉代设置郡县、明代贵州建省、清代大规模改土归流等大事件,提炼展示夜郎文化、土司文化、屯堡文化、阳明文化、民族文化等独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彰显贵州在历史长河中融入华夏核心的发展进程。在藏品文物展示上,“镇馆之宝”东汉铜车马、饰虎铜釜、永元十六年青釉硬陶罐、播州杨氏金凤冠、鹭鸟纹蜡染衣裙等珍贵文物将继续与观众见面。此外,贵博馆藏清水江流域征集东周青铜器、南宋杨粲墓石刻、清咸同苗族铁甲衣、清贴贝片坎肩战甲、张守宗墓出土服饰等重要文物也将首次公开亮相。值得一提的是,开展期间,观众还能看到贵州“最贵的两辆车”—-兴义万屯8号墓出土铜车马与兴仁交乐6号墓出土铜车马原件的首次联袂展出。观众可一睹汉代贵州地域造型不同、功能各异的铜车马风采,了解汉代贵州车马交通的繁盛景象。

    在展现形式上,展览将场景还原、雕塑、沙盘、多媒体互动、图文展板、3D 打印等多种展示手段与展品实物相结合,给观众极大的历史代入感及沉浸式体验。展览系统呈现贵州最新的考古成果,包括各遗址出土文物、遗迹、考古研究等内容。如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古人生活场景、毕节青场瓦窑遗址、遵义杨粲墓、遵义海龙囤、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等,增强了展览的生动性与可感性。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实践,“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紧扣时代主题,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以时间为线索,以文物为载体,全景式展现30万年间的贵州通史,生动呈现30万年来在贵州土地上发生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用博物馆语言讲好了“贵州是中华文化主藤结的一个瓜”的故事,全面展现了一幅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贵州历史文化长卷。

(选自2024年2月4日”多彩贵州网“,有删改)

(1)、下面有关“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是贵州省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它首次系统展示贵州30万年的历史文化。 B、展览共分六个部分,讲述贵州从旧石器时代直至辛亥革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历史。 C、展览将多样的展示手段与展品实物相结合,使观众能够沉浸式体验贵州历史文化的魅力。 D、展览重点突出了夜郎文化、土司文化、屯堡文化、阳明文化、沙滩文化等独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
(2)、小语同学阅读了这则新闻后,根据“新闻要素”做了下表,请你帮忙将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要素

内容

何时

2024年2月3日

何地

贵州省博物馆

何事

何故

如何

(3)、小语认为文中画线句子改为“‘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分三个展厅,面积近6000平方米,展出文物共计3000多件/套,大多数文物为首次展出”更简洁。你同意这种改法吗?请结合新闻特点简要说说理由。
(4)、假如你是记者,准备对参与展览策划与筹备的专家和参展观众进行采访,你会设计怎样的采访问题?请选择其中一个作为采访对象,提出至少两个采访问题并谈谈设计理由。
举一反三
央视《新闻联播》聚焦浙江千万工程建设项目。这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浙江的重大成果。请你作为一名家乡建设宣传员,与小组同学一起里讲建设 , 并借助后面的资料完成相关
任务!
【新闻资料】
腾笼换鸟:                            
    “小而美的城市综合体建设,把人们的衣食住行的生活蓝图勾画得明明白白,彰显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在位于杭州富阳的富春湾新城,有一所获得过2022年世界设计奖的小学未来小学。这所学校厉害在哪里?
首先,在建筑风格上,该校从《富春山居图》中汲取创意灵感,采用双坡顶、弧坡顶等屋顶元素,颇显山水之美和当地文化底蕴。第二,未来小学不仅引入人车分流概念,还设计了18491平方米的地下空间,可容纳418辆车出入。同时,地面还设有214个非机动车停车位。在这所学校的门口,你不会看到放学时间拥堵的路况。同时,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也被纳入校园,可以做到小雨不湿鞋,大雨不积水
(选自中新网,有删改)
那时浙江浙江速度如今浙江
2004年3月下旬,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嘉兴坐上了101路城乡公交车,实地感受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对弥合城乡差距的作用。20年过去了,101路公交车两头连接的城市和乡村,全域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城乡居民都纳入了20分钟医疗卫生圈如今,浙江的城乡有了新的风景城乡基础设施加快同规同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市域城乡同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全国领先。
(选自澎湃网,有删改)
【课文资料】
    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能把石料切成整块大石碑,又能把石块雕刻成各种形象。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800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200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再其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选自《中国石拱桥》,有删改)
【纪实资料】
    徐玲玲是浙江省2021年度十大最美建设人。她一改大多数人印象中建设人灰头土脸、风吹日晒的形象,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既抓好建筑工程,又修好树人工程,在平凡岗位写下了不凡华章。
    时光追溯到20多年前,徐玲玲女承父业,成为了建设行业里万绿丛中一点红。如今回头看来她依旧唏嘘不已,父亲三个儿女中唯有她继承了父亲的基业,尽管当初的抉择夹着些许复杂的情感,但徐玲玲毅然踏上了建设之路。
    事业之初,徐玲玲的团队仅有3个人,站在租来的2间小平房前,一位泥工和一位石工就组成了新华建筑公司的建筑队。但她坚信在建设行业没有捷径,保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才是坦道正途。
    有了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有了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徐玲玲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选自《浙江民盟[人物]》,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重返月球——打造“地月经济圈”

①在航天科技发展史中,科学技术与科幻小说相向而行,世界现代科幻作家亚瑟·克拉克创作的科幻小说《2001年:太空漫游》,对航天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研究员周武曾担任科幻电影《独行月球》的科学顾问,她个人的感受是:“未来”已来——自上个世纪“阿波罗17号”飞船登月以后,载人月球探测已经停滞了50年。近年来,全世界掀起了重返月球的竞赛:美国是想建设大本营,俄罗斯想建设月球基地,欧洲则提出“月球村”的概念。

③如今,中国已经开启了“航天强国”的新征程。在2049年前,我国要打造“地月经济圈”。2021年中国航天日期间,中俄两国联合发布了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的概念图,并向全世界宣布: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通过联合论证与建设、航天员选拔培训、载荷搭载等多种途径参与项目合作,推动人类航天科技发展。

④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首次月背探测。未来的“月宫之家”可能会是穹顶状建筑结构,内部是封闭循环环境,室内空气主要是将人呼出的CO2供给植物,植物再释放O2 , 成为一个大型密闭自循环生命生态系统。

⑤星际移民在月球上吃什么?其实“月宫种植”已经在进行中了。2018年,我国“月宫365”实验获得成功,这是迄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验。未来,蘑菇和其他叶菜可能是最早在月球上种植的食物。

(节选自《北京科技报》2023年2月20日,有删改)

【材料二】

①6月16日消息,中国和俄罗斯在2021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GLEX—2021)期间公布了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路线图。

②2021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6月14日至18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办。中俄双方介绍了国际月球科研站的三个建设阶段。

③第一阶段应于2026年至2030年开展,双方将在这一阶段开始联合行动,从月球采样返回,并检验月球科研站指挥中心的有关技术。

④第二阶段应于2031年至2035年开展。其间双方计划在月球轨道和月球表面部署用于保障能源、通信和设备运输的系统。

⑤国际月球科研站应在第三阶段全面投入运行。

【材料三】

本次文化节为了扩大容量拓宽视野,将宁波市城市展览馆的相关内容也收纳进来,以下是展板介绍。

材料一

游览导语:宁波市城市展览馆,是一座展示宁波城市的发展历史、建设成就以及未来愿景,集政民互动、学术交流、城市论坛、爱国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客厅。

温馨提示:

1工作人员建议:坐升降电梯至4层,由上而下参观。

2千年港城影片播放时间分别是10:00、12:30、15:00.

3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材料二

A

B

展馆位于市行政中心西南侧,总占地面积达2.5万平方米。由传统的单一的规划展示馆转变为多功能市民中心,展陈方式从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体验,叙事逻辑由单向线性发展为多维模块,设计理念由建筑、布展独立设计发展为策划、建筑、布展互动协调推进,展馆更新由长期固定发展为实时更新。

宁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始发港。展馆在历史与现实、经济与文化、中国与世界的宽广视野中阐述宁波城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引领观众走进国际港城,寻访甬城足迹,让参观者充分感受到宁波城市历史的悠久,发展的理念、思路与举措以及取得的成就。

C

D

整体造型灵感源自中国汉代逐渐兴起的彩带舞,赋予了建筑自由流动的造型。建筑表皮采用陶片正是对宁波青瓷文化的延续和发扬,形成了独特的立面质感和肌理。中庭的顶面设有采光天窗,采用引光入馆的方式,通过中庭公共空间将各个展区联系在一起,呈现连续、流动的空间状态。

一层是临展厅、文创书店、多功能报告厅、办公区等基础配套区域;二层包含展厅、中庭、迷你宁波展厅和城市探索区域;三层包含品质生活、绿色家园、智创城市和数字沙盘四个展区;四层含独特宁波、未来宁波、未来影院三个展厅和咖啡吧。通过大模型和3D影片展示宁波城市发展战略和未来愿景。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小题。

新闻写作,如何做到“读者视角”?

①在新媒体时代,大多数作者都有着强烈的表达欲,都擅长写自己的情绪,让更多的人通过文章了解自己,达到与人沟通的目的。但是他们的文章阅读量很低,你可能需要把自己当作一名读者,思考读者喜欢什么样的文章,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关注。

②谈到新闻写作,有些新闻工作者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怎样表达更优美,如何修饰等上面,他们却会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了解读者需要什么,并用最简单直接的语言来影响和满足读者的感受

③比如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则新闻报道的标题:

2019年河南高考分数线发布:一本文536一本理502

——河南教育考试院网站

④这则标题用词方面是不是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如果你是2019年河南高考的考生,你会不会关注这个新闻?如果你是2019年河南高考生家长、亲戚朋友,读者对于新闻的关注,首先看中的并不是他的词句是否优美,要想写好新闻,有一个根本的原则就是:充分了解读者的需求和感受是什么,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赢得读者的关注。

⑤互联网时代下,当今媒体愈发激烈竞争,其归根到底就是对读者群的竞争。如何抓住读者心理,成为了媒体及新闻工作者报道工作的重点。就拿2020年重庆吊水洞煤矿“12•4”重大火灾事故为例,消息发出后,但是,从当今老百姓对社会的参与意识来讲,反思这种事故为什么频发。通过对死难者善后情况的报道,人们还会联想到赔偿、保险问题,读者对新闻事件的了解从过去被动的“告诉我“变为主动的“我要知道”。从简单的知晓事情真相发展过程变为思考事件的前因后果。这就是读者阅读需求的变化,从而引发媒体报道的变化,转变思维,站在读者的视角,找出其中与读者的兴趣点相契合的部分,进行报道。

⑥那么,如何摸准读者的需求,做到以读者的视角介入新闻,也是一个系统。在采写新闻时,一方面运用系统思维,弄清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另一方面,放在与其他系统的联系中去判断读者更关心的点是什么、更想知道的是什么,从而做出自己正确的判断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各题。

5 月 10 日晚上,我国北方许多地区都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极光。科学爱好者欢欢查阅了以下资料。

材料一:

在地球南北高纬度附近地区的夜晚,偶尔可以看到几条光带横跨天空,把黑暗的夜空照得一片光亮。它忽暗忽明,发出红、蓝、紫、绿等各种颜色的光芒,这种壮丽动人的景象就是极光。“极光”,这一名称来自古罗马神话中的女神“奥罗拉”,代表旭日东升前的黎明。《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了一种名曰“烛阴”的神兽,称其“身长千里……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如今这被证实是古人对极光的描写。诗人屈原在《天问》中形象地将极光称为“烛龙”,并发问:“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太阳喷发出的物质裹挟着磁场到达地球,使得地球磁场发生剧烈扰动,导致更多的高能粒子沿磁力线进入两极地区的大气,通过碰撞激发大气分子和原子发光,这就是极光。

(整理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

5 月 10 日晚至 11 日凌晨,地球出现了 3 小时超大地磁暴、6 小时特大地磁暴。这次超大地磁暴影响了短波通信和导航定位,但也使得全球中高纬度地区出现了 20 年来最绚丽的极光现象。5 月 11 日 9 时,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发布地磁暴红色预警:北京时间 2024 年 5 月 10 日23 时起发生地磁暴,最大级别达到超大地磁暴水平,预计未来 24 小时,磁暴过程仍将持续,后续仍可能发生大地磁暴。地磁暴是一种典型空间天气事件。当太阳爆发时,会发生日冕物质抛射,一次抛射能将数以亿吨计的太阳物质以数百到数千米每秒的高速抛离太阳表面。这些物质中不光包括巨大质量与速度汇聚成的动能,还携带着太阳强大的磁场能。它们一旦命中地球,就会引发地磁场方向与大小的变化,即地磁暴。地磁暴对空间站、卫星的电气元件工作、飞行姿态等产生影响。对普通人而言,地磁暴对人体健康不会产生影响。较强地磁暴的最直观体验,则是可能在我国北部看到极光,如漠河、内蒙古北部、新疆北部等高纬度区域可能出现极光。极光很美,但背后的磁暴事件却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巨大威胁。清朝咸丰年间的《栾城县志》上,有着“赤气起于西北”的记载,这对应的是 1859 年 9 月造成长达 8 天恶劣天气的“卡灵顿事件”。所幸那时的人类社会主要依靠蒸汽机和人力,还没有无线电通信和电力传输网络,“卡灵顿事件”并未给地球带来过于严重的灾难。1989 年 3 月的一天晚上,伴随着强烈的极光活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供电网络全部瘫痪,全省陷入长达 9 个小时的黑暗和寒冷之中。与此同时,美国、日本的通信卫星出现异常,全球无线电通信信号受到极大干扰。而上一次发生如此规模的地磁暴,还是 2003 年 10 月的“万圣节事件”,当时正处于第 23 太阳活动周极大期,一系列爆发事件给地球的空间环境带来了灾害性的影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部上空都可以看到罕见的极光,瑞典 5 万人的电力供应中断,珠峰探险队通信中断,全球卫星通信受到干扰……

(整理自《现代快报》)

材料三:

近期,《自然·通讯》上发表的一篇天文学论文称,太空探测器“贝皮科伦布号”首次飞越水星的数据显示,水星上发现了类似极光的过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尧中华向记者介绍,极光是一种大气的发光现象,其形成源自星球磁层中的高能粒子扰动,只要行星有大气和磁场,遇到太阳风就会产生极光。水星没有大气,所以不可能出现极光。事实上,木星和土星有着比地球更强大的磁场,因此人们最早在这两颗气态巨行星上观测到了极光的存在。此外,人们在天王星、海王星、金星和火星上也都观测到了极光或疑似极光的现象。不光是行星,人类还在彗星和行星的卫星,甚至在太阳系外其他恒星系的行星上探测到了极光的踪迹。

人类在太阳系其他行星上观测到的极光状态与地球上的并不完全一样,主要区别在极光的强度、波段和颜色上。太阳系中极光最强的是木星,其次是土星。由于各行星大气的组成成分不同,极光的颜色也有差异。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氮,氧原子与太阳抛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发生相互作用会发出绿色的光,因此在地球上能看到绿色的极光;而木星、土星的大气中都是氢和氦,因此在这两颗星球上大多数极光由紫外线组成,属于不可见光。

在尧中华看来,研究极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极光,科学家可以倒推星球大气的变化过程、高能物质在这个空间中的变化特征、行星内部的演化等关键信息,甚至还能借此理解太阳的活动状态。观测极光给了科学家一种低成本研究空间环境变化的方式,这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意义重大。

通过观察极光,科学家还可以了解、总结外部空间变化规律,进而更加深入地研究极端空间天气事件,为设计设备仪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整理自《科技日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