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江西省赣州市赣州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浮桥夜思
作者:龚文瑞
①在一个月光朗朗的午夜,我临近贡水,对贡江作了回近距离的接触。
②浮桥以它沉稳而灵动的姿态迎接我。我如同梦游人晃荡在古典的宋桥上,思绪如梦,心被卧龙似的长桥牵引,走进时间隧道和岁月深处,走进人类心灵共相中。
③东门浮桥建于公元一千一百七十年的南宋时期,建于赣州知州洪迈任上。
④以今人的眼光来看,洪迈也算一介文豪,他的笔记式文集《容斋随笔》就备受毛泽东欣赏,甚至时常携之巡游各方。自然,这本文集中有不少篇章形成于这贡水旁。
⑤响应着我的理解,贡水哗哗作响,像是书页被掀起的声音。贡水会怀念洪迈吧? 会的,不为巨书,也会为这巨桥。
⑥依洪迈正直、刚烈的性情,他必当亲临贡水两岸,或划乘小舟飘荡于贡江的洪涛浊浪中,指挥着官兵如何将三十多条舟船联系起来,扎上缆绳,铺上簇新、巨大的、赣南生长极盛的樟树板,形成长桥,沟通东西、城乡。
⑦从那以后,储潭、水东、梅林方圆数十公里的百姓人家踩着这条飘浮于贡水之上的桥路,走过建春门,走进熙熙攘攘的街市; 从那以后,八百三十五年间,又有多少文人、学生、官宦、富眷、商贾、僧侣、香客,顺着浮桥,踏过贡水,走出城衢,走出市井,走往马祖岩、万松山、虎岗,走往一望无际的旷野; 自那以后,桥那边的圩市有了名字——洪迈圩。
⑧桥的那头是乡村旷野,是所有城市人祖先的徜徉地。人类总是渴望祖先的宽容,离开乡土稍有时日,人便要思乡、望乡、归乡。
⑨鄱阳湖边出生的进士洪迈有无这种想法? 我们不得而知,至少后来在城内筑丰台的清代巡道董榕有这样的想法——他在官衙内筑了丰台来瞻望北方的母亲,任上的第三年慨然返乡探母,却在腾王阁下被滔滔浊浪葬身于赣江。董榕宁愿与江水共眠,也不要痛苦的思念。显然,洪迈聪明些,他将无聊的思念替以读书笔记,少了许多情感的纠缠。
⑩浮桥是城乡之间的纽带。
⑪这个夜晚,我显然属于裹掖着一身城市俗气的人,然而,走上浮桥,甚至还没走完一半桥身,我身上携来的城市的躁动便被溶化殆尽,转而整个身心便被湿湿的江水、泱泱的旷野的气息所氤氲,自觉有些清新了。贡江成了喧哗的过滤液 , 旷野成了宁静的孵化器。
⑫在别人的眼里,贡江里流淌着的水和别处的水并没有什么两样。但在这午夜,在这万籁俱寂的浮桥上 , 无论听水或看水 , 我都觉得贡水别致——一种惊心动魄的别致。
⑬桥的下面是湍急的贡水,这湍急的贡水我感觉是有声有形的。听得久了,仿佛黑暗里存在的搏斗、追杀,又有如古战场上千军万马在嘶喊,这嘶喊声,顺着一个方向,往东,往黑糊糊的古城墙、八境台、龟角尾、白塔、十八滩一路荡去,愈来愈深远,经久不息。
⑭浮桥锁住贡水,锁住一截截历史,历史成为一个个时间的片段在贡水中漂荡、叙述——洪迈营造了浮桥,营造了赣州城东边的祥和与繁华,这种祥和与繁华维系了百年不到,高唱《正气歌》的文天祥抗元的疾疾马蹄踏破了古城与浮桥的宁静; 又一个百年过去,朱元璋手下大将常遇春冰淹赣州城,与守城官熊天瑞在浮桥两岸拉开胶着之战; 明末清初,南明兵部尚书杨廷麟率众与入侵的清兵在浮桥另侧的古城墙上展开殊死搏杀,杨廷麟以身殉国;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红军与白军在浮桥下有过七次较量,浮桥目睹了红军的勇敢与城池的坚固……
⑮古浮桥,因此无数次毁灭于战火中、洪涛中,一次次肢体残废,一次次巨火焚身,却又一次次复生,更显沧桑。
⑯桥下游不过千米便是赣江,桥上游数百里是贡水。贡水长呵,蜿蜒三百一十九公里,从赣州龟角尾上溯到赣县江口镇、于都贡江镇、会昌明山脚下,最后要追溯到石城、瑞金、长汀三县交界的石寮岸,那里是贡水的源头,汩汩的山泉从那里的山涧涌出。
⑰我回望更远的黑夜,石寮紫正在沉睡,这个时辰除了贡水不眠,还有谁不入睡? 2003年的秋天,茅草疯长的季节,我行走在瑞金日东乡黄竹村至石寮崖的古驿道和原始森林,去寻觅贡江源头。神秘的石寮岸,荡漾着一山的翠绿。一股流泉如一条巨龙从绿色中穿行而过,往大山底处直奔去了,中途还形成美丽的瀑布如白练掠空,造出了一山生动意境。我记得自己非常认真地从竹筒中接饮过贡江源头之水,虽然谈不上清甜,却有种神圣感。于浮桥,足踏贡水,我思绪纵横,为石寮岸的贡水之涓涓细流,为十八滩的赣江之波涛汹涌……
⑱一阵午夜的冷风掠过,我打了个激灵,与幽暗中隐着的洪迈老先生作了个揖,我收回思想,返回城里。
(选自龚文瑞散文集《秦淮河上寻浆声》,有删减)
人物 | 事件 |
① | 指挥着官兵修建浮桥 |
董榕 | ② |
文天祥 | 高唱《正气歌》抗元 |
③ | 与常遇春拉开胶着之战 |
杨廷麟 | ④ |
红军 | ⑤ |
②贡江成了喧哗的过滤液,旷野成了宁静的孵化器。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