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拔尖特训】小语六上 第四单元 13.桥

课内外对比阅读。

(一)桥(节选)

谈歌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二)守桥(节选)

葛俊康

学校坐落在山脚下,从学校大门出来走一百多米就有一条小河,小河上的一座石桥年久失修,局部已经开始垮塌,住在石桥旁边的老葛每天都要到石桥上走走,看看,修一修,补一补。这天早晨,天刚亮。老葛一来到桥头,心里咯噔一下,他惊呆了。由于前几天连续的暴雨,山洪暴发了。只见那汹涌的洪水,怒吼着从山上冲下来,挟带着大量的泥沙、石块、树枝,咆哮如雷地奔腾着,冲到桥洞口,顺着桥洞,冲出去,往下游狂奔。

这时,一棵大桃树,如一只下山的猛虎,从上游冲了下来,冲到桥洞口,横在那里,不走了。洪水轰轰隆隆地响着。大树拦在那里,不一会儿上面就挂满了各种漂浮物。老葛站在桥头,感到石桥仿佛在抖动,在呻吟。老葛的心也紧跟着抖动了一下。

老葛赶紧冲到桥洞口,用手不停地拉扯着大桃树。大桃树卡在那里,死死的,动都不动。洪水咆哮着,不停地狂涌着往桥上扑。树上的漂浮物越聚越多,越堆越厚。老葛的心慌了。

洪水越来越大,眼看就要漫到桥面上了。老葛望着汹涌而来的洪水和惊马般横冲直撞的树枝、竹木、乱草,他的心更慌了。再不想方法,这桥肯定是不保了。桥垮了,孩子们上学咋办?老葛扒掉上衣,脱掉长裤,裸着身子站在桥上,用手撕扯着挂在大树上的一些树枝、乱草。

. ....

洪水退后,老葛拿出家中的积蓄帮忙把桥加固好,他的心终于踏实了。当学校的校长过来时,老葛只说了一句:“我想给孩子们再上一堂课。”原来老葛是一位退休教师。

(选自《广西文学》,有删改)

(1)、[阅读要素]阅读选文(一),完成表格,体会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

老汉的动作

老汉的身份

体会老汉的人物形象

党员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吼、推上

(2)、[思维导图]阅读选文(二),提取关键信息,完成思维导图,梳理故事情节。

(3)、赏析句子,体会表达效果。

①学会赏析:选文(一)画横线的句子是对老汉的描写(第一步),写出了老汉的表现;一个“吼”字说明了(第二步),表现了老汉的英雄形象(第三步)。

②我会赏析:请用三步法赏析选文(二)画横线的句子。

(4)、下列关于选文(二)的标题“守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守桥”作为标题有象征意义,联结着老葛这一位退休老师与学生,也联结着老葛与教师这一职业。 B、“守桥”概括了文章中老葛在洪水中奋力守桥的主要情节,这也是小说的高潮。 C、主人公老葛守住了学校门前河上的小桥,守住了孩子们上学的路,同时,也守住了内心“教书育人”的“桥”,表现出他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无限尊重与热爱。 D、“守桥”是主人公老葛退休后义务承担起来的“工作”,没有什么意义。
(5)、[对比阅读]请从主题、人物刻画以及语言风格三个方面,对比阅读选文(一)与选文(二),并简要分析它们的异同。

篇目

相同点

不同点

《桥》(节选)

《守桥》(节选)

举一反三
课内阅读

材料一: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 hǒu hǒnɡ )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 lún lūn )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 bēnɡ běnɡ )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 miáo miāo )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材料二:

《金色的鱼钩》(节选)

    “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无力地抚摸我的头。突然间,他的手垂了下去。“老班长!老班长!”我们失声地叫着。但老班长,还是慢慢地闭上了眼睛。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这个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孙都来瞻仰它。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薄暮下的刀锋

凸凹

酷暑之下,他仍着一件草绿的建设服,前胸是污渍,后背是汗碱,下身是土色的粗布裤子,两只裤腿挽到膝盖。他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后架上绑着一个窄长板凳,车把上挂着一个工具袋。知道我在注视着他,便朝我一笑:“磨剪子磨刀不?”平时并不弄刀切菜的我竟说:“磨!”

到了楼口,我说:“你等一等。”他笑笑:“好,不急。”

我住的是一楼,出门来时。见他已骑在窄凳上,工具整齐地摆在脚下。

一大一小,两把刀,因勤于擦拭,刀面光洁,能映出人影。我心想,其实是无须磨的,不过是照顾一下你的生意而已。接过刀,他顺刀刃斜睨了一下,笑着说:“您这刀,虽光亮唬人,却还没有开刃呢!”“这怎么可能?”“您看,这刀身与刀刃一样厚薄,手指头放在刀刃上用力摁一下,也不过是一道白印。”一试,果然。

他将其中一把抵在窄凳一端的匝柄之上,再用皮环缚住刀尾并蹬在脚下,使其牢靠。然后施以锉刀,一点一点地锉去刀刃上多余的部分。窄凳的一端就安着一盘砂轮,手柄一转,火星一闪,刀刃立现,但他居然舍轻就重,用手。我有些不耐烦:“干吗不用砂轮?不过是把切菜刀。”他说:“您这把是合金做的,一上砂轮,会崩出豁口。”我还是不能信服,便问:“你们磨刀是论件数,还是论工时?”他说:“论件,一把四块。”说完,他似乎明白了我问话背后的含义,脸红了。脸红的应该是我,他却先脸红了,让我心生一丝惭愧。

刃开过之后,他从工具袋里拿出一块中间凹陷的磨刀石,不紧不慢地磨了起来,磨过一个光景,他便斜眼看一看刃口,并用手指在刃上试一试,再接着磨,不断反复。其间,他点燃了长杆烟袋,衔在嘴上,因为太长,烟火竟断了数次。他那个样子,让我惊疑:他这是出来做买卖的吗?

这把刀磨好了,夕照之下,刀锋闪闪发光,竟用了近半个小时。看了一眼另一把刀,我不禁笑着摇了摇头。他也笑着摇了摇头:“还是一把合金做的。”“这一把就不磨了,凑合着用吧。”他却说:“那可不成,刀既然到了我手里,就属于我。”他把刀固定,然后再点燃了烟袋,重复着既有的程序和动作。我不耐烦地进了屋,把刀和人遗弃在那里。

不知为何,我总不时到临街的阳台看一眼那人。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脸色很黄,一如土地。到了后来,余晖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好似剪纸。

料想他快完成工作了,我走出去,掏出十元纸币给他付工钱:“不用找了。”他坚决把两元塞进我兜里,说:“八块钱是我的手艺,十块钱就是贪心了。”他表情严正,我内心欢悦,望着匠人,突然想起一句台词,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句:“磨剪子来戗菜刀——磨剪子来戗菜刀——”真有数人拿刀出户,没想到他推车欲走。“到手的生意都不做?”“天黑,看不清物件了。”“不是有路灯吗?”“眼神不济,灯光下看东西模糊,会磨不好。”见来人近了,他说一声“再见您哪”,便仓皇骑远。

最先来到的是教历史的张老师,他满脸疑惑,听我言说后,他唏嘘不已:“这就是小人物的可爱了——不怕辛苦、只怕欺心,这叫什么?这叫‘轻贱者往往品重,位卑者往往德高’。”

我回味着张老师的感叹,在路灯下不停地踱步。我发现,夜色越昏暗,灯光越明亮,好像能穿透躯壳照进内心,亦如薄暮下的刀锋。

(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