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海丰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己卯上元 , 予在儋州,有老书生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已三鼓矣。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 , 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日。②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③沽(gǔ):卖酒的人。④过:苏轼的幼子,字叔党。绍圣四年(1097)随侍苏轼于海南。⑤更:又,另。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月色入 

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是(      )
A、有老书生人来过 ( 几个) B、已三鼓矣 ( 房子,屋舍) C、过问先生何笑,自笑也(大概是) D、更欲远(离开 )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舍 中 掩 关 熟 睡 已 再 鼾 矣 放 杖 而 笑 孰 为 得 失

(5)、请结合短文内容,分析苏轼在两篇短文中都流露出怎样的心态。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 ,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子瞻迁于齐安 , 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 , 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 , 往往留宿手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①子瞻:苏轼。②齐安:黄州,今湖北黄冈。③陂陁(pōtuó):倾斜不平貌。④浮图:佛教高塔。⑤乱流:横渡江河水。

阅读选文,完成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声弇弇者,即而视之,则二乌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足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掏 , 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呜乃已。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毂 , 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嗟呼!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选自清·戴名世《鸟说》,有删改)

【注释】①弇弇(guān):拟声词,二鸟相和之声。②掬:捧。③鷇(kòu):初生的小鸟。④奚:为什么。⑤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那人生的道路并不很宽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乂 , 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孜孜矻矻 , 死而后已.故禹过家门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夫天授人以贤圣才能,岂使自有余而已?诚欲以补其不足者也.耳目之于身也,耳司闻而目司见,听其是非,视其险易,然后身得安焉。圣贤者,时人之耳目也;时人者,圣贤之身也。且阳子之不贤,则将役于贤以奉其上矣:若果贤则固畏天命而闵人穷也恶得以自暇逸乎哉?

 (节选自韩愈《争臣论》⑨)

【注释】①闵:同“悯”,忧虑。②乂(yì):治理。③孜孜(zī)矻矻(kū):勤谨不已的样子。④突:烟囱。⑤黔:黑。⑥二圣:指夏禹和孔子。一贤:指墨翟。⑦佚:安乐,安逸。⑧阳子:即阳城,任谏官五年。⑨《争臣论》:争,读zhèng, 后作“诤”。争臣,是指向君主直言进谏的大臣。韩愈写此文对阳子进行讽喻。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