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茂名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新闻阅读;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小题。

《“悬崖村”的华丽蜕变》

曾经,“悬崖村”因险峻的地势而闻名。它坐落在陡峭的悬崖之上,村民们进出村庄只能攀爬几乎垂直的藤梯。这里交通不便、物资匮乏,孩子们上学要沿着危险的山路艰难前行,生活条件极为艰苦。

然而,“悬崖村”的命运在近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府高度重视“悬崖村”的困境,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为村民们修建了坚固的钢梯。钢梯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也为“悬崖村”带来了新的希望。

不仅如此,政府还积极推动“悬崖村”的旅游开发。凭借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原生态的民族文化,“悬崖村”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村民们纷纷办起了农家乐,售卖特色农产品,收入不断增加。

同时,教育部门也加大了对“悬崖村”的教育投入。新建的学校设施齐全,老师们扎根山村,为孩子们带来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孩子们再也不用为上学路途的艰险而担忧,他们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安心学习。

如今,“悬崖村”已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旅游胜地和教育基地。它的蜕变,是中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2)、“悬崖村”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分点概括。
(3)、新闻中提到政府在“悬崖村”的发展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4)、请结合新闻内容,谈谈你对“悬崖村”蜕变的认识。
举一反三
 阅读以下材料, 完成各题。

班级进行“新质生产力”的主题学习,小越收集了相关资料。

材料一:

新质生产力是202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关键词,政府工作任务第一项就明确“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 可从“新”和“质”两个方面理解。从“新”的角度看,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是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还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从而提供有利于其蓬勃发展的环境。  “质”是一事物成为其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规定性,新质生产力不是传统生产力的局部优化与简单迭代,而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

(整理自《中国教育报》  《光明日报》)

材料二:

一图读懂“新质生产力”:

(整理自央视新闻网)

材料三: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当下各地谋篇布局的高频词,一场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深刻变革正在广州推进,新质生产力不断“上新”,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广州实施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大力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鼓励科学家“自由探索”,近3年已支持4544名青年博士勇闯科技前沿。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州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表示,“广州将进一步优化人才成长生态,深入实施‘广聚英才’人才工程。”不仅如此, 市科技局发布的重点研发计划的申报指南,改变了过去请专家列明详细研发方向的方式,把“指挥棒”交给企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牵引,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今年1月20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国产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在广州发布。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实验室副主任徐涛看来,人才是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早在2016年,徐涛联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孙飞启动透射电镜有关研究,2020年,一支体系完整的透射电镜研制工程技术团队“集结”在广州,既有来自国内外学界的科研人才,也有在产业界深耕扫描电子显微镜多年的领军人物。此次成功,是科学家联手工程师、学界联合业界的“组队攻坚”。

(整理自《广州日报》 《羊城晚报》)

材料四: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广州传统产业覆盖广泛, 门类齐全,积累深厚。2024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开展“四化”(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提升)赋能专项行动,推动100家企业“四化”改造升级,促进纺织服装、皮具箱包、 美妆日化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广州黄埔某日化工厂,AI、GPT等智能管理技术和智能质量管理设备,取代传统的人工抽样检测,成为了生产线上的“守门员”; 美妆产业方面,借助大数据对全球不同地区消费者消费习惯和肤质的精准测算,广州某化妆品公司每年能多吸引近500个新客户……广州传统产业立足本地资源和产业基础,顺应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的趋势, 用新技术、新模式, 为传统产业注入新动能, 推进传统产业华丽转身。

数智浪潮生生不息,在推动实现“双碳” 目标的大背景下,传统产业绿色降碳的趋势同样方兴未艾。

飞下村,塔吊将从工厂车间直接运来的房屋模块构件稳稳地放在农宅地基, 不用模板、不绑钢筋,只需灌浆锚固组装,一栋安全耐久的模块化新型农宅就建成了。 工期节约40%, 人工节省60%, 建筑垃圾排放减少70%。

这种新型农宅项目还融合采用 “光储直柔”新能源系统和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 实现了建筑的超低能耗。一方面,在建筑屋顶铺设光伏,将屋顶变为发电设施,给电动汽车供电; 另一方面,将电动汽车电池作为储能系统, 用电动车的富余电能再向建筑供电。300平方米的新型农宅月均发电可达870千瓦时,光照充足时完全可以实现用电自给自足。

广州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不断探索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之路。

(整理自《广州日报》)

非文学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区别

普通感冒

流感

病原体

多种病毒

流感病毒

流行范围

散发

常发生大流行

流行季节

季节性不明显

晚秋和初冬

传染方式

空气飞沫,但传染性弱

空气飞沫,.但传染性强

感染频率

每年可愚2次以上

最多每年1次

典型症状

呼吸道局部症状较重:鼻塞、流清鼻涕、打喷嚏、咳嗽、轻度发烧、头痛、咽痛、声音嘶哑等

全身症状较重:高烧,伴有全身肌肉、关节疼痛,极度疲乏和虚弱,头痛较重

病程

3~5日即可自愈

病程一般数周

材料二

秋冬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学校应该怎样来预防儿童流感的暴发呢?

学校要创造良好、卫生的环境,每天开窗通风,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一些室内空气消毒措施,同时做好儿童课桌椅和玩具的消毒与清洁工作。学校要积极做好预防流感的健康教育工作,教育小朋友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和正确的洗手方法,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要加强晨检和巡检工作,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发烧、咳嗽或咽痛等表现,应通知家长带孩子及时就医,以免发生学校内传播。学校一旦发现流感样病例的聚集性疫情,要及时向所在区疾控中心报告,并在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开展疫情处置工作。

材料三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孙庭阳)5月20日,由中国疫苗行业协会主办的“后疫情时代下流感防控新挑战与新思考”研讨会在郑州举办。多位与会专家提醒,流感疫苗的有效性已获得充分验证;亟需提高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率。

然而流感疫苗在我国的接种率却一直在个位数排徊。有数据显示,2021-2022年我国流感季流感疫苗接种率仅为2.46%。如何提升接种率成为当下普遍关注的话题。

对接种率低的原因进行调查,结果如图:

“世卫的文件建议所有国家应考虑实施流感免疫规划,这将有助于流感大流行的应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室主任彭质斌表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免疫规划高级顾问兰斯·罗德瓦尔德解释,由于接触流感患者,使得医务人员较其他群体有更大概率患流感,并可能导致医务人员进入流感病毒的传播链中,传染给其他患者。医务人员接种流感疫苗不仅可预防个人因感染流感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或缺勤影响医疗机构运转,又可有效避免传染给同事或患者,保障和维持医疗机构的正常接诊和救治能力。

世界卫生组织流感疫苗立场文件和我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一致将医务人员作为流感疫苗接种优先推荐人群。

此外,医务人员的接种建议也能够直接影响流感疫苗的接种率。一项意大利的观察性研究显示,在医务人员没有推荐的情况下,流感疫苗的接种率仅为11%,而在医务人员推荐接种的情况下,流感疫苗的接种率达到了89%。

(选自《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2023年5月24日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途出行乘坐飞机时,我们偶尔会遭遇飞机颠簸,但这类事件通常出现在雷雨等恶劣天气时。不过,近期全球发生了多起飞机晴天颠簸事件,这不免让人感到担忧。那么,为什么晴天飞机也会发生颠簸?这是小概率事件吗?

都是晴空湍流惹的祸。

②造成飞机颠簸的原因大致有三个。一是受季节及日照的影响。夏季雷雨较多,秋季出现大风天气的概率较大,这两个季节飞机颠簸就会多一些。午后太阳光线强烈,使地面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空气下降补充,形成空气对流也会使飞机颠簸。二是受风切变的影响。雷雨.热雷暴等使空气产生的上下对流运动,被称为风切变。飞机在这些天气下飞行时,常会产生强烈颠簸,严重时可导致飞行事故。飞机仔飞行时最怕的就是出现在机身左右侧的风切变。三是受湍流的影响。湍流是受地球自转及季风的影响,冷热空气相遇,相互摩擦形成的。湍流是肉眼看不到的,它的流动方向变化很快,✈经过它时会产生强烈的颠簸,可能造成人员受伤。

③晴空颠簸是众多颠簸中的一种,是由晴空湍流造成的,一般发生在海拔高度5000米以上的高空。当飞机进入与机体尺度相近的湍流涡旋时,其各部位就会受到不同方向气流的影响,原有的空气动力和力矩的平衡被破坏,从而产生不规则的运动。

难以实现准确预测。

④晴空湍流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如今每8小时的飞行中,就可能10~15分钟的晴空湍流。随机性强.消失速度快是晴空湍流的特点。相关气候模型预测,在未来的30年至60年内,晴空湍流可能会增加100%~200%。据统计,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商业飞机遇到的严重颠簸,每年约5000起。那么,可以准确预测晴空湍流吗?晴空湍流是一种较难准确预测的大气现象。气象雷达是通过探测大气内的散射体,也就是云层中的水滴来分析大气的运动情况,从而实现气象预报。而晴空湍流的空气透度较大.区域水汽较少,气象雷达很难对其进行准确监测。

落座后务必系好安全带

⑤虽然目前我们对晴空湍流还做不到准确预测,但也不必过度紧张。首先,飞行员在遇到这种突发情况时,知道该如何操作。飞机遭遇晴空湍流,当颠簸程度过高或颠簸持续时间较长时,飞行员会通过改变飞行高度.飞行航路等方法,尽快远离晴空湍流出现区域。其次,乘务员会去安抚和保护乘客。如果遭遇突发.不可预知的晴空颠簸,飞行机组会第一时间通过客舱广播等方式对乘客进行提醒。如果因航路天气原因,飞机遭遇长时间的中度及以上颠簸,飞行机组会及时跟塔台沟通,合理调整飞行高度,以避免出现长时间的颠簸。

⑥在飞行过程中,机组成员及旅客均要在落座后系好安全带。如果在客舱内站立时,突然遇到晴空颠簸,旅客要迅速降低重心,就近寻找空座位坐好并系好安全带。此时,机上乘务员也会停止服务。

(选自《科技日报》2023年10月24日第8版,有删改)

【材料二】

①风切变现象具有时间短.尺度小.强度大的特点。从而带来了探测难.预报难.航管难.飞行难等一系列困难,是一个不易解决的航空气象难题。风切变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天气变化比如雷暴等强对流天气发生时就会产生强下沉气流冷暖气团交汇时的锋面附近也会产生风切变。第二种是地理环境比如在高大的山体附近容易产生气流的切变。第三种是人为因素比如前一架飞机起飞后产生的扰动乱流引发的风切变,如果间隔时间过短,可能对后一架飞机造成影响。

②风切变对我们日常生活产生最大的影响就在于对航空的影响。风切变是民航飞行中的“隐形杀手”。飞机之所以能够正常地起飞和降落,主要是依靠机翼在空气中的升力托举机制,而这种机制需要飞机机翼附近的气流持续稳定。然而风切变正是改变风向和风力的强大气流,所以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会严重干扰机翼的正常升力托举,从而干扰飞行。飞机一旦遭遇风切变,严重时可能导致机毁人亡。所以长期以来,对风切变的探测预警也是民航气象预报观测的重点与难点。

【任务二】典籍溯源,定方案

走进“典籍里的中国”陈列馆

◎材料一

     《典籍里的中国》陈列馆坐落于“世界丝绸之源”——钱山漾遗址所在地,总面积约为1800平方米,致力于打造集文化陈列、科普展示、沉浸式体验、创意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典籍文化时空。

茶圣陆羽在湖州著就世上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惊艳于世的凌、闵两家五色套印技术,将中国的雕版印刷术推向了顶峰;湖州高超的印刷技术结合独具特色的“书船业”,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籍贸易与交流的发达盛况;书写典籍的湖笔被誉为笔中之冠;湖州词学大师朱祖谋词学研究成果颇丰……

(选自微信公众号《湖州微宣》)

◎材料二
    湖州与典籍的不解之缘及其深厚的文化积淀,正是《典籍里的中国》陈列馆选择落地湖州的理由。
    一厅(数字化新媒体艺术体验厅)、一阁(研学品读阁)、一廊(文化回廊),以独特视角讲述古籍的前世今生,让古籍里的文字和这座古城一同“活”起来,“火”起来。

一厅:数字沉浸

进入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通天书径”(如图所示), ____。 大门可移动的高清LED屏,配合两侧的实景书架,虚实结合打造中华典籍浩如烟海的视觉效果。

    一阁:研学品读

  品读阁“超沉浸式学堂”将古代学堂场景与多媒体设备相结合,实现“典籍全民共享,文化薪火相传”的愿景。

  一廊:品味经典

“回”字走廊将《典籍里的中国》节目内容串联成长卷“典亮华夏”,既是对节目的回顾,也是对历史的回首。                               

   (选自《浙江晚报》)

【阅读材料学会生活】

【材料一】

分餐制是指由厨师、服务人员或家人,按照等量的原则,把主食和莱肴分配到餐具中,供每一位就餐者独自享用的就餐方式。

中国烹饪协会认为,分餐制主要形式有三种:厨师分餐,厨师在厨房将制作的菜点成品按每客一份分配;服务员分餐,餐厅服务人员在分餐台或台面将菜点成品分配给每位就餐者;就餐者自行分餐,就餐者通过使用公筷、公勺等公用餐具分取菜点成品,再用各自餐具进食。自助餐和套餐均属于分餐制。

【材料二】

“合餐制”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习俗礼仪,然而,合餐制在表达人们亲密温馨气氛的同时,也为疾病的传播埋下了隐患。

合餐制意味着许多熟悉或不熟悉的人同吃一桌饭菜,人员相互接触频率增加,更容易给病菌可乘之机。因此,分餐制就成为防范用餐者传染病菌的可行方式。

我国早在商周时期就有分餐的记载,但其显著的特征是对层级地位的彰显,是一种礼制。《周礼》有载:“设席之法,先设者皆言筵,后加者为席。筵长席短,筵铺陈于下,席在上,为人所坐藉。”事实上,饮食习俗的变迁呈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趋势:从人类社会初期,以采摘为主的饮食方式出现了分餐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的丰富,人们聚在一起共享美食,形成了合餐制。如今,面对不断出现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疾病隐患,分餐制需要“再出江湖",

【材料三】

合餐制是中国农业生产模式、伦理道德观念、饮食审美情趣、勤俭持家传统、烹调工艺体系和宴宾待客礼仪等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必然古今一线贯穿,始终是中华民族进餐方式的主流。至于《周礼》《史记》记载的史料,虽然也有一点“分餐“的意味,但那毕竟只是一种宗法礼制下的生活等级待遇,仅局限于社会上层;在生产力水平相当低下的战国时代,科学地实行全民分餐难以想象。

【材料四】

新华睿思·数媒智慧分析平台调查数据:


认可

顾虑

抵触

沉默

其他

分餐制

39.05%

27.92%

12.91%

12.25%

7.87%

公筷公

53.18%

22.34%

8.46%

8.50%

7.52%

【材料五】

行业协会人士:中国人过日子希望团团圆圆,对“分”比较忌讳。喜欢热热闹闹围坐一桌,其乐融融的氛围。此外,中餐有很多整鸡整鱼的莱式菜品,也不好分。

餐饮业经营者:单位食堂、学校食堂是典型的分餐制。但和食堂就餐不一样,上餐厅下馆子重要的是人与人的交流,有社交属性。在重庆,麻辣红汤九宫格是传统,也是主流。本地也有一人一锅的小火锅餐厅。这样很好,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

餐饮业创投人:我认为最大的挑战是投入产出比。分餐制对餐饮企业规章制度和服务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实行之后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分餐制带来的价格提升,消费者能否承担?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