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茂名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略无

②虽乘御风

③属凄异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B、作者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写出了三峡的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C、文章用“寒”“肃”“凄”“哀”等词,写出三峡秋季的清幽秀丽。 D、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渲染了三峡秋季的凄凉氛围。
举一反三
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
【甲】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游白水书付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 , 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 , 观山烧 , 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 , 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时所作。白水:山名。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②佛迹院:寺庙名。③汤池:温泉。④悬水:瀑布。⑤折:转弯。⑥缒(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⑦倒行:顺来路回去。⑧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⑨度:越过。⑩击汰:击水。汰:水波。⑪掬:用双手捧取。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⑫二鼓:二更。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