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试题来源:广西玉林市北流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某班同学针对19世纪的中国历史发展情况整理了一份大事年记,请你参与研讨。

    中国历史大事记(部分)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60~90年

    洋务运动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的高潮,八国联军侵华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根据大事年记,指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事件和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事件。
    【答案】
    (2)根据表格,以世纪、年代的呈现方式,写出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
    【答案】
    (3)根据上述材料,以“侵略与反抗”为主题,选取其中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观点,并运用中国史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答案】
    【考点】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1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日本是我国的重要近邻,中日交往绵延两千多年,既有密切的现实利害关系,又有复杂的 历史恩怨。从甲午战争到二战结束,日本军国主义在历时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野蛮侵略中 国,使中华民族蒙受了深重的灾难。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 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人民日报: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

    材料二:起来!不愿作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义勇军进行曲》

    材料三:为悼念在战争或其它灾难中的死难者,许多国家都设立悼念活动日。2014年2月27日,我国将每年 12 月 13 日定为国家公祭日,纪念 30 多万死难同胞。

    材料四: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 军队脱身出来?那些日本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和纳粹德国的大 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 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这样吗?”

    材料五: 阅读下列表格

    中国

    美国

    英国

    伤亡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死亡

    死亡

    3500 万人

    620 亿美元

    5000 多亿美元

    40.5 万人

    37.5 万人

    人类历史的进程反复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面对社会转型,能否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机遇,事关兴衰命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西方技术惊旧梦】

    材料一   

                                       图一     手工纺织图                                     图二     湖北织布局

    (1)与图一相比,图二开始采用怎样的生产方式?图二中湖北织布局创办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种近代企业的创办客观上有何进步作用?

    【西方制度促觉醒】

    材料二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指出他的强国主张及具体措施。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的“梦想”是什么?为此他进行了哪些探索?(举两例即可)。

    【开天辟地展新篇】

    材料四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中央电视台《信念永恒》朗诵词

    (4)材料四中“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是如何“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的?

    (5)上述四则材料中的人物或事件都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