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六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天宫梦工场——梦天实验舱”主题阅读

【材料一】新闻回放

11月1日4时27分,中国空间站主体三舱中的最后一个舱段——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顺利实现交会对接。由梦天实验舱、问天实验舱、天和核心舱组成的中国空间站三舱主体结构就此组装完成。随后,梦天实验舱将择机开展平面转位,届时,中国空间站将形成“T”字基本构型组合体,这对完成空间站全面建造具有标志性意义。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我们将继续踔厉奋发,致力于和平探索和利用外空,并促进和平利用外空活动惠及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

(选自《环球时报》2022年11月2日)

【材料二】专题报道

一文全览梦天实验舱不容错过的四大亮点

梦天实验舱由工作舱、货物气闸舱、载荷舱、资源舱四个舱段组成,舱体全长 17.88米,直径4.2米,发射质量约23吨。工作舱在最前端,是航天员舱内工作与锻炼的地方,也是舱内科学试验机柜安装的地方。载荷舱与货物气闸舱则是以“双舱嵌套”的形式与工作舱相连。也就是说,在载荷舱的内部,隐藏着一个货物气闸舱,是货物出舱专用通道。最前端的是资源舱,也是对日定向装置和柔性太阳翼等安装的地方。

梦天实验舱作为“工作室”,是三舱中支持载荷能力最强的舱段,其配置了13个标准载荷机柜,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可支持流体物理、材料科学、超冷原子物理等前沿试验项目,堪称天宫“梦工场”。 同时,为了最大化实现舱外试验支持能力,梦天舱舱外配置有37个载荷安装工位,可为各类科学实验载荷提供机、电、信息方面的能力支持,确保它们在太空环境下开展各类实验。特别是载荷舱上配置有两块可在轨展开的暴露载荷实验平台,进一步增强了空间站的载荷支持能力。

如果将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比作“国际机场”的话,那么梦天实验舱的货物气闸舱就是空间站的“国际货运港口”。梦天实验舱独具的载荷自动进出舱功能将进一步提高空间站进行舱外载荷实(试)验的能力和效率。梦天实验舱内配置了一台载荷转移机构,可以稳定地执行将货物从舱内送出舱外,或将舱外货物运至舱内的任务。据了解,载荷转移机构的运送能力能达到400公斤、单次运送货物包络可以达到1.15 米×1.2米×0.9米。与航天员“带货出舱”的方式相比,货物出舱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还为在轨工作生活的航天员“减负”,以便他们将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开展舱内各项科学实验活动。

梦天实验舱具备微小飞行器在轨释放的能力,梦天实验舱将化身“太空驿站”提供最前沿的出发地,并作为开放合作平台进一步增强空间站的综合应用效益。航天员只需在舱内把立方星或微卫星填装到释放机构的“肚子内”,释放机构即可搭乘载荷转移机构将小卫星运送至舱外。出舱后,机械臂抓取释放机构,运动到指定的释放方向,释放机构就会像弹弓一样,把小卫星弹射出去,实现在轨“放卫星”。

随着更多科学实验任务的开展,空间站载荷供电需求也成倍增加。因此,梦天实验舱与问天实验舱同配置、同发力,也拥有单侧长达27米、可展开面积近138平方米的“巨型翅膀”——柔性太阳翼。我国空间站基本构型组装完成后,两个实验舱配置的四副太阳翼,将为我国空间站打造最强劲的能量源泉,让空间站日发电量可达近1000度,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近半年的用电量,真正实现“用电无忧”。

(选自《新京报》2022年10月31日,有删改)

【材料三】背后故事

2012年5月,国家在空间站系统相关分工定点的批复中明确,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承担实验舱II的总体研制任务。也就是从那时起,作为责任总指挥,甘克力与其他科研人员一起,从无到有,投入紧张而有序的研制工作中。

历经两年攻关,2014年,实验舱II的方案设计基本完成。然而,此时空间站的总体方案进行了调整,为了获取更好的观测效果,原本搭载在实验舱里的光学系统,也就是后来的巡天空间望远镜改为独立飞行器,与空间站共轨飞行。这样一来,实验舱II的主任务、设计方案都需要进行大调整。

但是,中国空间站研制的时间表并没有改变,对于甘克力和科研团队来说,原本就不宽裕的时间变得更加紧张。在接下来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的科研人员需要重新论证并完成实验舱II的方案设计。

2015年,科研团队完成了实验舱II的方案设计,通过征名,它拥有了一个浪漫的名字——“梦天”。历经6年初样研制,2年正样研制,梦天实验舱在上海完成总装和测试后,被转运至天津进行整舱力学与热试验。

(选自《澎湃新闻》2022年11月7日)

(1)、【新闻采访】

班级组织模拟采访活动,以下哪个问题无法在材料中找到答案?(      )

A、梦天实验舱作为“工作室”,它可支持哪些科学实验项目? B、梦天实验舱的货物气闸舱为什么被称为空间站的“国际货运港口”? C、梦天实验舱在轨释放小型飞行器时,若遇到故障,应如何解决? D、最后能否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梦天实验舱从无到有的大致过程?
(2)、【新闻标题】

请为【材料一】选择一个合适的新闻标题,并说明理由。

A三舱主体结构组装完成,载人航天目标稳步推进

B “梦天”圆梦,中国空间站迎里程碑时刻

(3)、【新闻立场】

新闻中往往蕴含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即新闻立场,你觉得以上三则新闻报道是如何体现新闻立场的?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

【材料一】

什么是心理韧性?清华大学的彭凯平教授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心理韧性就是从逆境、矛 盾、失败甚至是积极事件中恢复常态的能力。人生,其实就是一场马拉松,有时候你并不知 道终点在哪里。唯一能够让自己走得更远,走得更久,并且走到最后的,靠的是你的心力,也就是“心理韧性”。心理韧性赋予我们三种能力:

第一种是抗挫力,也就是逆商。所谓逆商,是人们面对逆境和挫折时的心理状态和应变 能力。往往面对逆境,一个人的掌控感、担当力、影响度和持续性决定了一个人逆商的高低。 逆商高的人,面对困境时,能保持冷静、就事论事,不会因为别人的一个批评而否定自己,更不会因为一次挫折就放弃努力。

第二种能力是坚韧不拔的能力。这就是心理学家安吉拉·达克沃斯所说的像“小沙粒 ”一样,无论你怎么碾压,它都不变形,“向着长期的目标,坚持自己的激情,即便经历失败,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这种品质就叫做坚毅。”

第三种能力是创伤后的成长力,即反脆弱力,反脆弱是一种生存能力。很多东西看似风 平浪静,实则那是风起云涌的前奏。接受无常,提高反脆弱能力,才是人一生最大的稳定。 任何时候,机遇和挑战都是并行的。一个人面临危机,越是沉着应对、迎难而上,越能收获 丰厚的成长。

(根据“北极星心理”公众号、《三联生活周刊》中的选文编写)

【材料二】

国内研究发现,疫情期间公众心理呈现出“短期紧张、长期平稳”的态势。“那些没有 将我们击垮的,终将使我们更强大”,疫情之后,其实我们的心理韧性提升了。

从生物学意义来说,心理韧性是一种人们出于生存需要,在环境变化中进行自我保护、 自我调节的本能。心理韧性不是少数幸运儿才有机会获得的天赋,而是人们普遍具有的一种基本反应能力。它会在逆境中展现出来,推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促进人们追求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丁香医生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1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74%的人因疫情改变了生命观,他们更多地将“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心理健康”排到“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的前列。这些观念的改变也意味着人们对自我价值、生命意义等的内涵得以深化,外延得以拓展。人们没有被疫情的惊涛骇浪淹没,而是主动走出舒适区,内外兼修,直面挑战。国内外研究均发现,伤病、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创伤性事件除了给人们的身心带来消极影响,也可以使人们发展出强大的内心力量,实现积极的个人成长,这种成长不仅可以恢复原有的心理功能,甚至能激发出超越创伤前水平的表现。

(摘自《中国青年报》<2022年4月22日>)

【材料三】

3月 29日,丁香医生发布一年一度的《2022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对 2021年国民健

康状态做出回望与总结。在“被疫情偷走的第二年”里,相比起疫情刚刚到来时的手足无措,人们从心态上开始变得平稳,看待健康的方式也愈加成熟。当被问及“你认为什么是健康?”时,大多数人给出的回答是:身心健康,相比前两年大众将健康单一地理解为“心理健康”和“木生病”不同,2021年,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对于人们而言变得同等重要。

(摘自“澎湃新闻”<2022年3月29日>)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一个国家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大体可以表明这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大致以长江流域北界为界,南方水资源占全国80%以上,北方不足20%。北方平原辽阔,耕地面积大,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量少,更加剧了缺水的状况,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为了缓解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我国正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长江,属太平洋水系,是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全长6300余千米。

长江发源于青海省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曲折东流,干流先后流经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最后注入东海。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5,年入海水量9513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总入海水量的1/3以上。流经中国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流域绝大部分处于湿润地区。

长江干流自江源至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长约4500千米,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千米。宜昌至江西湖口为中游,长950多千米,流域面积68万平方千米。湖口至出海口为下游,长930多千米,流域面积约12万平方千米。

长江可供开发的水能总量达2亿千瓦时,是中国水能最富集的河流,与黄河相比,长江的发电量远远高于黄河。长江干流通航里程2800多千米,素有“黄金水道”之称。

(整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网、中国政府网相关介绍)

【材料三】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属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黄河之“黄”,实为泥沙。古籍有载:“黄河斗水,泥居其七。”黄河泥沙九成来自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易蚀易散,每逢暴雨冲刷,则流失大量水土,奔入黄河。流域冬长夏短,冬夏温差悬殊,季节气温变化分明。流域降水量小,以旱地农业为主,冬干春旱,降水集中在夏秋七八月份。

(摘编自百度百科)

现代文阅读

“飞絮季”将至,治理需坚持标本兼顾

①梨花淡白柳深青,____。

②春季是杨柳、悬铃木等树木繁殖的时节,随之而来的果毛飘絮给一些公众的生活带来影响, 这些树絮会飘到人的眼睛或鼻腔里,让身体产生不适。

③媒体调查显示,多地明显的果毛飘絮一般会持续约1个月,受天气等因素影响,今年南方地区“飞絮季”可能比去年提早10天左右。

④“飞絮季”将至,但是北京的市民今年应该会明显感到杨柳飞絮减少。北京的飞絮主要来自杨树、柳树的雌株。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获悉,北京市因地施策,有的放矢地开展杨柳飞絮精准治理,到“十三五”末杨柳飞絮将明显改善。

⑤“杨柳飞絮虽然对市民生活有一定影响,但杨柳树作为北京的乡土树种,在生态作用上有诸多优点,不能因为飞絮就否认它们巨大的生态贡献。”针对有些市民提出把产生飞絮的杨柳雌株砍掉的建议,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志翔认为,一砍了之要不得。

⑥“杨柳树是增加北京城市绿量、改善生态环境的大功臣。”张志翔说。

⑦研究表明,一株胸径20厘米的杨树,一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172千克,释放氧气125千克,滞尘16千克:一株胸径20厘米的柳树,一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281千克,释放氧气204千克,滞尘36千克。

⑧“毛白杨是我国的乡土树种,适应性强。树体高大、遮阳作用明显,同时还起到降尘、降噪等作用。”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康向阳说。

⑨北京市园林绿化部门相关人士表示,飞絮治理是个长期过程,不要因为一时的飞絮问题,就对默默为北京生态做贡献的杨柳树产生偏见。

⑩不能“一砍了之”,那应该如何治理飞絮?

⑪“去年,飞絮治理的主要方式:一是疏枝,控制花絮数量:二是用高压水枪冲洗树冠,及时清理地面积絮:三是对老、残、病的杨柳树雌株逐步进行更换。”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副巡视员王小平说。其中,疏枝、冲洗树冠、清理地面,是“治标”;更换老化杨柳树是“治本”。

⑫北京飞絮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市的高度硬化。“在自然环境下很多飞絮会被树下植被粘住,但水泥地、裸露地不会有这个效果,飞絮会翻滚成团,形成恼人的“二次飞絮”。王小平说。

⑬为了拖拽住飞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从2019年起启动裸露地专项治理,即在林下种植二月兰、板蓝根、苔草等乡土地被植物,覆盖住裸露的土壤,在美化环境、丰富林地生态系统的同时,预计会滞留两成到三成的飞絮。

(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9月23日20时,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盛大开幕。别样的绚烂“数字烟花”盛景震撼了世界,尽显文化科技交融之美,也成为中国展现后疫情时代风貌的窗口。

杭州亚运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文化盛宴。采集于良渚古城遗址的火种,历经一路传递,最终点燃主火炬,恰似中华五千年文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艺演出上篇《国风雅韵》尽展钱塘繁华、江南风韵,又巧妙与“亚运”谐音,透出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妙;会徽“潮涌”展示杭州亚运会理念和中国文化,寓意“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也象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潮的涌动和发展。一个个文化符号,用“诗画江南”之笔不断为杭州亚运会“上色”,在“浙”里汇集世界的焦点,展现“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独特魅力,这是杭州人的浪漫,更是今日中国的自信与从容。

这次盛会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盛会,更是亚洲人民的盛会,45个国家的健儿来到中国,打破以往的隔阂,消弭长久的矛盾。开幕式上,各代表团依次入场,或热情招手,或欢呼雀跃。在名为《携手同行》的演出篇章中,亚洲各国和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出现在网幕上,构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亚洲画卷。杭州亚运会“心心相融,爱达未来”的口号与“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高度契合,寄托着面向未来,共建亚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望。以体育促和平,以体育促团结,以体育促包容,杭州亚运会尽显中国开放包容之姿,也必将成为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助力。

杭州亚运会将“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理念深入应用到场馆的每一处,成为展示大国文明和海纳百川的大舞台。杭州地铁“亚运号”专列的乘风而生,复兴号亚运智能动车组串联起6个办赛城市,赛事场馆内3DGIS、BIM、IoT和5G等技术的巧妙应用,一系列的令人直呼“硬核”的基建,现代化科技让我们看得见、摸得着城市“颜值”的持续攀升,基础设施的愈发完善。面向亚运,科技力量赋能助力;借助数字,杭州亚运会尽显“数”智。以文化为底色,融科技之力与艺术之美,开幕式绘出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韵的动人画卷。

此次亚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的盛会、健儿的盛会,更是一场文化的盛会、交流的盛会。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未来之途,大国之光将恒久闪耀,中国力量将持久绽放。

材料二:

杭州亚运会开幕至今,赛场内外出现许多感人的精彩瞬间,有全力以赴的较量比拼,也有温暖彼此的美好祝福。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绽放体育的光彩,凝聚友谊的力量。

在女子1500米自由泳决赛中,当其他选手都已抵达终点,泳池内只剩下一名越南体育代表团选手还在孤独地冲刺。此时,观众用一次又一次呐喊为她加油,向她这种不放弃的精神致敬。就算落到最后也要奋力向前,竞技场不只有胜利,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同样熠熠生辉。

在网球女子单打赛场,巴基斯坦体育代表团选手乌什娜·苏海勒尽管输掉了比赛,脸上仍挂着灿烂笑容。走出赛场,她热情地拿出一兜徽章,与中国体育代表团选手朱琳交换。来自亚洲各地的运动员因亚运会相聚,竞技成绩或有高低,但促进交流、增进友谊的心愿相同。

在三人篮球男子比赛中,马尔代夫队球员的平均身高比对手低一头。身材差距让他们几乎无法在内线得分。但球员们没有放弃努力,不停在外线跑动,寻找投篮的机会。一名马尔代夫队球员赛后表示:“对手实力高出很多,但我们仍要去拼争,一点点地进步。”为取得点滴进步而拼搏,他们用执着写下自己的亚运故事。

材料三: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前所未有。无论是应对眼下的危机,还是共创美好的未来,人类都需要同舟共济、团结合作。亚运会因和平而生、因和平而兴。杭州亚运会通过体育铺路架桥,为不同地域、不同肤色的人们搭建起和平与友谊的交流平台,奏响了“同爱同在同分享”的时代强音,凝聚着亚洲人民的团结合作之心。本届亚运会报名规模、项目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彰显了亚洲人民对杭州亚运会的热切期盼和坚定支持。本届亚运会还设置了诸多富有亚洲特色的比赛项目,为体育和文化交相辉映提供了舞台,是亚洲文化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充满活力的生动写照。杭州亚运会的圆满成功充分表明,只有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才能共创亚洲和平、团结、包容的美好未来。

综合实践活动

成长之路,有得有失。小语从国乒的发展之路得到了启示,并整理了相关阅读材料。

【材料一】2019-2024年四届亚锦赛国乒战绩

【材料二】

近日,巴黎奥运会后的第一个国际赛事——第27届乒乓球亚锦赛落下帷幕。“女单全   部无缘四强”“国乒一天之内输了十场”等词条纷纷登上了热搜。网上不少发声一针见血——

“近几年来,国乒后备力量不足。本次亚锦赛,失去了老将压阵,小将们的表现不尽完美,暴露出女队后继无人的窘迫。”

“频繁的商业赛事占用了大量训练和休息时间,导致一些主力队员东奔西走连轴转,影响比赛状态和技战术水平。”

“一些狂热粉丝在网络上激烈对战,互相辱骂、诋毁、诽谤,乃至殃及他们的教练、队友,最终影响的一定是运动员本人和整个团队的状态。”

【材料三】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乒的受关注度在持续飙升,这与近年来的一些变化密不可分。

以前是“稳稳地赢”,现在成了“心跳游戏”。大约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中国乒乓之崛起就引人瞩目,并且在此后的几十年中不断书写传奇。然而,近些年来,国乒的绝对统治力似乎在逐渐丧失。曾经常见的大比分领先的“碾压式”胜利,已经较少再看到,不少观众直呼“看比赛必须常备氧气瓶”。

以前是“圈地自萌”,现在成了“热搜常客”。大部分体育项目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往往只是在一部分爱好者中间引发关注和讨论。但战绩辉煌的国乒自带流量,特别是每逢大赛来临,“全民乒乓”的氛围都会被推向一个高潮。一方面,更高的知名度能够助推一项运动的普及和推广;另一方面运动员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过度解读、冲上热搜。这反过来也会成为教练组决策时的掣肘,甚而影响到运动员的身体和心理状态。

以前是“一枝独秀”,现在成了“群雄逐鹿”。科技的发展让人类对运动项目本身、对明星运动员技战术的研究越来越透彻,各国之间的经验交流和人才流动,也有助于缩小水平间的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国乒还是外协,老将还是小将,大家都挺拼的,世界范围内再出现“史上最佳运动员”也越来越难。当然,这并不是乒乓球项目独有的境遇。就像我们在其他运动项目上取得的每一次突破,也必然伴随着其他国家传统优势项目的“危机”,而这,正是竞技体育走向“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必经之路。

(节选自《浙江宣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