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

沈杰群

①北京10月6日电当地时间10月6日,瑞典文学院宣布,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AnnieErnaux)获得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的颁奖词称:“她的勇气和敏锐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约束。”“在她的作品中,埃尔诺从不同的角度,始终如一地审视了在性别、语言和阶级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生活。她的创作道路漫长而艰辛。”

②安妮·埃尔诺1940年出生于法国滨海塞纳省的利勒博纳,在诺曼底的小城伊沃托度过童年。她起初在中学任教,后来在法国远程教育中心工作,退休后继续写作。埃尔诺从1974年开始创作,代表作有《空衣橱》《位置》《一个女人》等。自传体小说《位置》和《一个女人》分别创造了50万和45万册的销量,引起法国文学界的关注。其中,《位置》荣获1984年勒诺多文学奖。

③安妮·埃尔诺在接受《卫报》采访时说过:“一名小说家的天职,就是讲述事实。”

④改编自安妮·埃尔诺同名自传体小说的电影《正发生》,获得第7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正发生》这部小说细致入微地描写了安妮在寻求帮助时所受到的身心折磨。

⑤在安妮·埃尔诺的作品中,“我”始终是小说主人公,围绕“我”而展开的家庭、情感叙事是核心主题。陈述和记录自己的真实体验是她写作的重要目的。

⑥安妮·埃尔诺的长篇小说《悠悠岁月》及《一个女人》已有简体中文版出版,《悠悠岁月》获人民文学出版社21世纪2009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奖。

⑦《悠悠岁月》一经出版就获得了法国当年的“杜拉斯文学大奖”。这本书采用“无人称自传”的方式,实际上是在自己回忆的同时也促使别人回忆,以人们共有的经历反映出时代的演变,从而引起人们内心的强烈共鸣。大到国际风云,小到饮食服装,家庭聚会,乃至个人隐私,无不简洁生动。通过个人的经历来反映世界的进程,实际上写出了集体的记忆。小说的时间跨度有60年,因此无论什么年龄段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很熟悉的内容和很清晰的记忆。

⑧《悠悠岁月》这部历经20余年思考和推敲的杰作,使安妮·埃尔诺当之无愧地居于法国当代第一流作家之列。

(1)、请你根据下面的“倒金字塔”结构图,提取本则新闻最重要的事实。

最重要事实:

(2)、阅读这则新闻,下列对这则新闻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则新闻有电头作为外在标志,也可以称其为“消息头”,表明电讯稿的单位和时间。 B、《悠悠岁月》这本书通过个人的经历来反映世界的进程,实际上写出了集体的记忆。 C、新闻第②段介绍了安妮·埃尔诺的出生时间、出生地点、人生履历和创作的主要作品。 D、安妮·埃尔诺写了多部小说,其中《正发生》的销量达到了50万册,引起法国文学界的注意。
(3)、新闻最后一段中“当之无愧”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悠悠岁月》这部历经20余年思考和推敲的杰作,使安妮·埃尔诺当之无愧地居于法国当代第一流作家之列。

举一反三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茱萸青如山,伏起千里妆,庆云随风摇,舒卷泛金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中国传统纹样创演秀《年锦》中,生动绚烂的传统纹样借着歌曲+虚拟合成技术,在有限的舞台空间里蔓延生长,刹那惊艳。

②伴随年锦图徐徐启幕,四位演员身穿汉、唐、宋、明制式的华服款款走来,每套服饰的衣、裙、领边、袖口等都结合了当时的典型纹样。汉代深衣选择了“长乐明光云山瑞兽锦”作为缘边,身上则有菜萸云纹等纹样,云气、山峦、茱萸都是汉代取自自然的典型题材。唐代大袖襦裙袖口为卷草立凤纹锦,上衣来自敦煌藏经洞出土唐代花卉刺绣,裙腰和裙摆则是来自法门寺的瑞兽纹、宝花雁纹,展现大唐盛世之美。宋代背子选用了花叶中有花的牡丹月桂纹,在花叶中还有各式花卉,配置了南宋背子、抹胸、百迭裙的常见套装,色调清新淡雅。明代袄裙上衣纹样是大吉葫芦纹缎,马面裙的底纹采用“五葫四海”纹,五葫芦、四海螺象征“五湖四海”四方和睦。

③厚植传统文化,欣赏中国传统美学,让中国传统服饰形成新的审美表达。《年锦》的网友评论里,“文化自信”成为高频词汇。正如网友所说,文化自信从来不是缥缈虚无,文化传承也从来不在别处,而是时刻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来源:CMG 观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材料二】

①央视龙年春晚节目《年锦》将中国传统纹样之美融入歌舞之中,受到广泛关注,一时间,越来越多的商家把传统服饰进行了创造性转化,设计出满足人民需求的服饰,从而带动新中式服饰消费。广大网友纷纷表示“因为好看,所以买单”。

②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女性用户在抖音电商消费新中式服饰的订单量同比提升195%,其中马面裙的订单量同比增长841%,汉服、宋锦外套、香云纱服饰的订单量增速也相当可观,同比增长分别为336%、225%、112%。

数据来源:《2024抖音电商女性消费趋势数据报告》

【材料三】

①中国服饰文化昭显着社会发展的印记,传达着特定时代的文化内涵。以唐宋为例,唐朝服饰的色彩浓艳,再加上金银杂之。其装饰图案,鸟兽成双,花团锦簇,生趣盎然。“上襦下裙”是唐代女子的主要服饰,颜色以红色居多,常常使用红绿搭配。而到了宋代,程朱理学居于统治地位,人们的美学观念也相应发生变化,服饰开始崇尚俭朴,后来,朴素和理性就成为了宋朝服饰的主要特征。

②中国服饰文化在各种文学体裁中也被反映和表达出来。小说中人物的服饰,是人物生活层面的写照,是人物外观形态的表露,也是人物内心情感世界、性格特征的体现,更是作家感情的曲折反映。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图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席,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节选自语文课本《苏州园林》)

【材料二】

    苏州园林里的楹联,既营造出美的意境,也传达出园林主人的心声和风雅情趣。

    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园林,园中假山上有飞檐翘角的石亭,石柱上的楹联是一副写景抒情的杰作:“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这副集句联,上联出自宋欧阳修的《沧浪亭》长诗,下联来自园主苏舜钦的《过苏州》一诗,两人为好友,而此上下联浑然天成,宛若出自一人之手,真是妙不可言。清风明月、良辰美景,这样的赏心乐事本就可遇而不可求,可以看出园林主人超然物外、纵情山水的淡泊心态。

    素有“假山王国”之称的狮子林,其素雅的小方厅内有一副清代学者桂馥题写的名联:"相赏有松石间意,望之若神仙中人。"上联中,苍秀的松树是坚贞孤做的象征,作者将松石“人化”,寓意观赏者心志高洁。下联取的是辞官归隐的南朝文学家陶弘景独游于泉石间,见者以为仙人的典故。全联情景交融,诗味隽永,体现寄情山林的情趣。

 (摘编自《语言文字报》)

【材料三】

    中国园林文化绵延数千年,形成了自然之趣与人文精神深度融合的民族审美。在笔者看来,中国园林突出价值体现在三方面,即天人之道、营建之法与艺术之美。

    “天人之道"是对“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传统自然观的凝练。中国园林经历了从模山范水到寄情山水,从再现自然到超脱自然的发展历程,传递出“察于天地"的朴素自然观与"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

    中国园林的“营建之法"表现为空间理法与建造技艺的融糅。随着人居模式的不断演替与发展,这种融汇"法”与“技"大成的营造智慧,塑造了以自然雅朴的江南园林为代表的“步移景异,别有洞天"的宅园空间等。

    中国园林的“艺术之美”,融注了建筑、书画、诗词、音乐等,是自然之美、人工之美、意境之美的集大成者,立于空间和造型艺术上的园林美学,彰显了独特的文化意识与审美理想。

    发掘中国园林文化精神和内涵,保护传统造园技术和艺术,传承人居环境营建理念和智慧,是赓续文化薪火的应有之义。如何答好园林遗产的活化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这道题,更值得我们关注和期待。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年11月14日12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可以是传统口头文学、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也可以是礼仪节庆等民间风俗。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到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身份标识和价值追求,有助于维系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

【材料二】

①“由于竹编技术难学、收入又少,很多年轻人对竹编技艺没有兴趣,都不愿学,竹编技艺的传承后继乏人。”

——俞樟根(嵊州竹编非遗传承人)

②“以前农家筛粮用筛子筛,如今都联合收割机了,以前用竹筐收各种果品粮食,如今都用塑料筐了,竹编制品没有市场了。”

——63岁张联芳老人

③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上述现象也说明了“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是有距离的。缩小这一距离,让这些文化遗产不只是一件件静止的作品,而是活在当下、活在人们生活里。近年来,人们进行了一些成功的尝试。

④“竹篾旗袍薄如纸张,做工精细,将竹编艺术与旗袍完美结合。虽然价格是18800元,但展出没几天,就已经有人求购了。”

——吕建亚(“天价”竹篾旗袍创作者)

⑤这样的成功尝试证明,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是激活文化遗产生命力的重要方向,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材料三】

①在当下的“非遗”传承中,出现了一批“95后”“非遗”传承人,他们捕捉潮流元素,让中国“非遗”更有活力,也让中国“非遗”更加自信地走向国际。

②郎佳子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郎派面塑艺术的第三代传承人。他创作了“烟熏妆”“哪吒”“熊猫瘫”、动漫“灌篮高手”等一些造型可爱的面人,将流行元素巧妙融入其中。这些作品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以往的面塑大都注重写实,郎佳子彧却更偏爱表达内心感受。他高中时的面人作品《花季》,生动地表现了高三学子面对高考压力时的心理、学习状态。由于现代人更在意作品传达的意义,于是他不仅创作反思当代人社交生活的作品,也用面塑作品回应社会热点事件,这些作品让人感到,“非遗”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郎佳子彧以影像的方式传播面塑作品,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上的粉丝都等着他更新。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将“非遗”引入潮流,让“非遗”走进大众有了可能。

【材料四】

阅读

【材料一】 

美(拼音:měi)是汉语常用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 

              

(图1) 

美是个会意字。《说文解字》认为“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给膳也。” 段玉裁作注:“羊大则肥美。”羊肉味道鲜美,因而人们常常将“美”字拆成“羊”、 “大”,说“羊大为美”。从图 1的甲骨文来看,“大”上部的构件并不是羊头,而是像羽毛之类的装饰物。一人(大)的头上装饰着高耸弯曲的羽毛或类似的头饰状,自然是美丽的,所以才拿来创造美丽、美好等意义。 

                              (摘自《“美”的字源学探究》,有删改) 

【材料二】 

美,是一个充满魅力和神秘的词汇,它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正因为对于美的定义不同,才造就了这世间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画面。 在艺术家的眼中,美可以是梵高笔下绚烂炽热的向日葵,那明艳的色彩和扭曲的形态,表达着对生命的热爱与激情;对于摄影师来说,美或许是捕捉到的那一个震撼人心的瞬间;在文学家的笔下,美可以是细腻动人的情感描写,让读者的心随之起伏;对于普通人而言,美可能存在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也许是一朵盛开在路边的小花,虽然不起眼,却能给人带来一天的好心情。 

不同的文化背景也赋予了美不同的内涵。东方文化中的含蓄、内敛之美,与西方文化中的奔放、热烈之美形成鲜明对比。在东方,我们能看到古典园林的曲径通幽、诗词歌赋的意境深远;而在西方,则有宏伟的建筑、激昂的音乐等。这些文化差异造就了各具特色的艺术作品和审美观念。然而,无论美的定义如何多样,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美可以是震撼的、惊艳的,也可以是温柔的、细腻的,但它总是能让我们在某个瞬间感受到内心的共鸣,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和体验。 

(摘自《美在不同情景下的多元定义》,有删改)

【材料三】 

最近,一些另类整容项目在网络流传,“精灵耳”“颅顶增高”“小腿神经切除”,这些为了变美不惜付出健康代价的行为引发大众关注。在一项调查中,近六成年轻人有容貌焦虑。当下,一些扁平化、单一化的审美观念正让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人陷入对容貌的焦虑之中。 

 今年,中青校媒调查面向全国 2063名青年学生发起的关于容貌焦虑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如图2:

(图2)

 面对当下来势汹汹的“容貌焦虑”,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念。什么才是真正的美?美的标准是什么?每个人有着不同的美,正如——莱布尼茨说的,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指望用一种固定模式来定义人的美是荒唐的,也是绝对不可行的。人类审美多样性是人类魅力的来源,是社会审美体系丰富多元的保障,千篇一律的“网红脸”,既是审美的病态,也是把人类审美引向单调的误导。其次,人的美有内在与外在,由心灵、品行、外表等多种元素构成,过于关注颜值,是对外貌的商品化,是低俗而肤浅的认知。 

             (节选自《数字会说话:困在“容貌焦虑”里的人们》,有删改) 

【材料四】 

美容整形虽然可以显著改善外貌,但也存在不少风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美容整形风险: 

(一)感染:手术过程中破坏皮肤屏障,术后护理不当容易导致细菌侵入伤口,引发感染,严重时可能引发败血症或器官衰竭。

(二)血肿与淤血:手术过程中血管受损,血液渗出到周围组织,导致手术区域肿胀和瘀伤。 

(三)疤痕:手术切口处容易留下疤痕,疤痕的明显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 

(四)麻醉风险:美容手术通常需要麻醉支持,麻醉过程中存在药物过敏、呼吸抑制、心跳骤停等风险。 

(五)手术失败与并发问题:任何手术都存在失败的风险,美容整形也不例外。手术失败可能表现为效果不理想、手术部位变形或功能障碍等。 

(六)脑血管栓塞:面部注射填充技术可能导致脑血管栓塞。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失明、偏瘫、昏迷甚至死亡。 

(来源:《整形美容存在的六大危害,不要为了追求美丽而忽视风险》,有删减)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中国女排3:2赢巴西  郎平声嘶力竭:从零开始,去冲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9月22日电  经过两天的休整之后,女排世界杯进入了第二阶段的争夺,22日下午,已经取得五连胜的中国女排再次以3:2力克宿敌巴西队。

有惊无险:中国女排豪取六连胜

本届世界杯,虽然巴西队的两大主力坦达拉和娜塔莉亚缺阵,但是作为一支老牌劲旅,巴西女排还是给中国队造成了不小麻烦。

第一局局末,巴西队组织起了有效进攻,将与中国女排的比分差缩小至1分,关键时刻,巴西女排扣球出界,中国女排凭借双人拦网拿下局点,接着袁心玥三号位扣中,中国队25:23有惊无险拿下首局。

第二局,巴西队25:23扳回一城。

第三局,巴西女排依旧保持顽强斗志,局末,双方又陷入了缠斗,关键时刻,中国女排一传出现失误,以22:25再失一局。

比分落后的情况下,中国女排积极调整自己,在第四局第二次技术暂停时,中国队16:11领先,在布置战术间隙,主帅郎平大声提醒队员:①“从零开始,去冲!

面对巴西女排的进攻火力,中国女排以25:19将比赛拖入到决胜局。最后一局,中国队拦网依旧强势,以15:9结束战斗。

五局鏖战:是否让你梦回里约?

鏖战五局中国女排力克巴西,这一场大战不免让人想起三年前里约奥运会上的那次奇迹。

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在“死亡之组”B组中仅以2胜3负,排名第4的成绩出线,挺进8强后她们遇到了获得A组第一的巴西女排。

对手是两届奥运会冠军兼东道主,在2008至2016年期间,中国女排曾有过对阵巴西队18连败的尴尬记录。中国女排自己也认为,这场1/4决赛将是她们的告别之战。

但是,这场角逐并没有向着人们预期的方向发展,当时两队鏖战五局,东道主除了在首局以25:15的绝对优势拿下比赛后,其余四局与中国女排杀得难解难分。

双方战成2平之后,决胜局在数万名巴西球迷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中打响,中国女排顶住压力,以2分优势锁定了最后的胜利。

之后的半决赛,中国女排成功“复仇”荷兰,决赛中又力挫塞尔维亚,时隔12年后再次夺得奥运金牌。

“中美大战”:冠军之争提前上演

本届世界杯,巴西已经接连负于荷兰队和美国队,此番再次2:3不敌中国女排,排在第6的巴西队已经无缘冠军之争。

下一轮,中国女排将迎来本届世界杯最大的考验:美国女排。截至目前,只有中美两支队伍保持不败金身,谁能在23日的这场焦点战中胜出,谁就将大概率上获得冠军。

中巴之战,美国主帅基拉里出现在看台上,提前为明天的大战做准备,看得出来,美国女排对于明日的中美之争相当重视。

今天,中国女排虽说遇到开赛以来最大的挑战,但这也为姑娘们敲响了警钟,郎平也表示:②“这是一次锻炼,我们需要总结。 ”

23日,姑娘们能否战胜美国队?我们拭目以待。

【新闻· 标题】

⑴关于此新闻,另一媒体报道的标题是《女排世界杯:中国队3-2胜巴西队》,与本文相比,你觉得哪个标题更好?谈谈理由。

{#blank#}1{#/blank#}

【新闻· 背景】

⑵这里特地交待里约奥运会的境况,有什么用意?

{#blank#}2{#/blank#}

【新闻·引语】

新闻中两处引用了郎平教练的话,有什么作用?

①“从零开始,去冲!”

②“这是一次锻炼,我们需要总结。”

{#blank#}3{#/blank#}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