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六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传记阅读

小组打算研究竺可桢人物传记纪录片的文字稿后,在全班播放纪录片并进行讲解,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任务。

百年巨匠·竺可桢

都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透过竺可桢留下的诸多文字,人们又能看出怎样一个竺可桢?

____

竺可桢的远见是为许多领域内学者称道的。

近几年雾霜天气多发,人们知道了PM10、PM2.5的存在,在竺可桢1936年的日记里虽没有这样精确的专用名词,却有关于空气中尘埃数增加造成污染的记录:“作近三年来南京之微尘数,知各月均有增加,1935年倍于1934年,而1934年又倍于1933年。但此项增加只限于空气最下一层。”

让王作跃佩服的是竺可桢的国际视野。“竺可桢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要研究南北极,他早就意识到全球气候是一个整体,中国的气候会受到全球气候,尤其是两极气候的影响,这种观点在当时即使放在全球范围内也是比较新的。”王作跃说,当时大部分科学家都专注于自己的领域,或者更注重国内的发展,竺可桢的眼光则非常开阔。“这也是为什么1952年周恩来总理刚开始考虑原子弹研制问题,就派人去问他的意见,这很有代表性。竺可桢当时就讲得非常有道理,他的建议后来也被原子弹工程印证是很有远见的。”

许多人初识竺可桢的学术思想,是从初中课本的那篇《向沙漠进军》开始。“这篇文章就是着眼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他是大师,就是有这种视野、这种气派。也有这个能耐。”何亚平说。留美回国后,竺可桢就非常重视搞清楚中国的“家底”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有些什么资源,各地的气象气候条件如何,动植物在哪些地方适合种养……解放前这些资料基本上是空白的。“建国后,竺老就倡导建立了自然资源考察委员会,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摸底普查。他的目标很清楚,搞清资源更重要的是为了可持续地发展,竺老实际上是中国关于可持续发展最早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这些为学者们频频竖起拇指的专业眼光,都源于竺可桢的一生勤学。何亚平说,看竺老的日记就能发现,只要有空闲,他多数时间都是在看书。“我印象里,他的读书笔记在日记里占了近三分之一的比重,他读书读得非常细,会做摘录,甚至发议论,同意也好,值得商榷也罢,他会表达他的独立思考。还有一点,因为与他研究气象、物候的专业兴趣有关,他无论到哪都会去找当地的地方志,对各地的历史人文风俗都有比较好的了解,积累了非常丰厚的知识蕴藏。”

一位有意思的老先生

学术里的竺可桢严谨勤勉,生活里的竺可桢却不是呆板无趣的。

他的生活丰富多彩,有着他自己的规律——每天起床后,观测天气,记录气温、风向、阴晴云雨,然后做早操或打太极拳。“他爱读书,包括小说名著;喜欢观看电影、戏剧及参加音乐演唱会,又每每在日记中予以评论,有时又从一个地理学家的角度挑剔其中有违科学规律之处。他喜欢从事体育运动,喜欢观赏体育比赛,对比赛情形及优胜者都记入日记。爱游公园,喜爱养花、摄影,也爱看相关的摄影展览。”说起竺可桢的喜好,李玉海可以列举无数,与这些爱好相关的记录见缝插针地出现在竺可桢的日记里。

看起来特别清瘦的竺可桢实则非常重视体育运动,“他希望体育运动能普遍还鼓励浙大的教师、学生也多运动,养成习惯。”体育运动对于竺可桢的意义不仅在于强身健体,对他来说,自制力、自信力、忍耐心、同情心、互助心这些品质都可以在运动中得到加强。他又非常重视体育道德。“他曾在日记里写过他心目中一个运动会的成功‘更尤视乎参加人数之多寡,秩序之良否’”,李玉海说。

____

“求是”是竺可桢为浙江大学订立的校训,源自他的母校哈佛大学的校训“求真”。而竺可桢的一生,几乎是把这两个字做到了极致。王作跃的老师许良英先生非常具有批判性思维,爱挑刺,很少对任何人有溢美之词。“但是他评价竺可桢‘很难得’。”王作跃说,“难得”是许先生评价他人的最高级别,20世纪80年代许先生曾与人合作写了一个竺可桢的小传,专门推崇竺可桢“求是”的精神。

“‘只问是非,不计利害’就是他对‘求是’最精辟的一种解读。”何亚平说,竺可桢认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人情社会,是非是让位于利害的,甚至有些人只计利害,不管是非。“他坚持了他理解的‘求是’,这对塑造中华民族新时代的品格很有参考价值。”

为了完成这种品格砥砺,竺可桢常常在日记里自省,因此他的日记给许多人的感觉都是没有傲气,只有谦卑。

(选自纪录片《百年巨匠·科技篇》文字稿,有删节)

【注释】①文章中提到的王作跃、何亚平、李玉海均为纪录片拍摄受访者。

(1)、文字稿缺少部分小标题,请仿照第二部分的标题,为第一、第三部分各起一个小标题。

    一位有意思的老先生  

(2)、文章在画线处引用了竺可桢的日记,小组同学发现这种引用情况在《美丽的颜色》中也有,请你参考下面的示例,结合上文内容分析画线句的作用。

引句摘录

引句分析

总结作用

后来她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没有钱,没有实验室,而且几乎没有人帮助我们把这件既重要而又困难的工作做好。……我可以毫不夸大地说,现在这个时期是我丈夫和我的共同生活中的英勇时期。”

——《美丽的颜色》

示例:这段对居里夫人原话的引用,使我们清晰地了解到居里夫妇进行实验的环境艰苦简陋,同时也表现出居里夫人克服困难的自豪与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在传记中引用传主原话,可以使传记更加

“作近三年来南京之微尘数,知各月均有增加,1935年倍于1934年,而1934年又倍于1933年。此项增加只限于空气最下层。”

——《百年巨匠·竺可桢》

(3)、有组员指出,在第二部分中,有关竺可桢喜欢读书、看电影的内容比较简略,喜欢体育运动的内容比较详细。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和本学期学过的传记知识,代制片组解释原因。
(4)、小组打算在全班看完纪录片后,发放资料加深大家感悟,你认为资料一和二哪个更合适?结合文章和资料内容,说明理由。

资料一:3月14日星期日遵义晨雨,下午阴。

下午约同事眷属在寓茶点,到二十余(人),……余来此已四载余,自廿八年春迄今度过五个春天,但始终未见院中樱桃、梨等开花,今年樱已开花,而桃与梨则尚早。又结婚已三载,亦未有一次周年纪念在家,今年是第一次。

选自《竺可桢日记》

资料二:1937年8月,日寇进攻上海,逼近杭州,浙大被迫举校搬迁。迁校途中,竺可桢提出了“大学教育与内地开发相结合”的办学思想,沿途不忘造福乡里。在湄潭时,看到当地气候土壤很适合茶树,竺可桢就请浙大的茶叶专家教老百姓种茶和炒茶的技术,大大提高了茶叶质量。他又让土木系师生考察并设计解决方案,由县政府组织施工,在赖江边建造长堤,制服了水患。

选自《浙江日报·最美奋斗者|竺可桢:老校长的求是一生》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师是一只“青蛙”

孙娟

       ①那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同往常一样,我们又该学习新课了。不同的是,有许多老师来听课。

       ②这次学习的课文是《坐井观天》,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以前,每学完一课,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我都要让他们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效果非常好。这次,我要以《青蛙跳出井口了》为题进行说话写话训练,我让同学们想象青蛙要是跳出井口了,将会怎样。果然,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一次被激发出来了,有的和同桌互说,有的前后位凑在一起争论,还有的仰起小脸在思考。

       ③待平静下来,我开始点名。李梦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声吓得它忙向小鸟求救。王佳说,青蛙看到了高高的山峰和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田野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儿,上面飞舞着蝴蝶和蜜蜂,青蛙陶醉了,它觉得以前的日子都白过了。孙艳蔷同学竟然让青蛙坐上了飞机去环球旅行,青蛙一下飞机就对小鸟说:“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大啊!”听课老师都被他的话逗笑了,我也没想到她会把正大综艺的广告词“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改用得这么恰当。

       ④张雨是新转来我班的学生,我看到她把手举得高高的,便点了她的名。她站起来说:“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它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它又跳回了井里。”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我也笑了。我打断了她的话,问大家:“是井里好,还是井外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井外好。我示意张雨坐下,随口说道:“我看你是一只青蛙,坐井观天。”之后,我又让大家把自己想的和说的写下来。

       ⑤在批阅同学们交上来的作业时,我看到了张雨续写的故事:青蛙跳出井口,它来到一条小河边,它累了想去喝口水。突然,它听到一声大吼:“不要喝,水里有毒!”果然,水上漂着不少死鱼。它抬头一看,原来不远处有一只老青蛙在对它说话。它刚要说声谢谢,就听到一声惨叫,一柄钢叉已刺穿了那只老青蛙的身子,那只老青蛙正在痛苦地挣扎。青蛙吓呆了,这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它急忙赶回去,又跳到了井里。还是井里好,井里安全啊!

       ⑥我的心被震撼了。河水里常漂有死鱼,菜市上也常有卖青蛙的,这都是有目共睹的,让青蛙跳回井里又有什么不好?可我却没有给她一个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倘若让她把话说完,不仅同学们不会再笑她,而且也将给我的课堂教学增添一抹亮色。我不是要培养他们创造性的思维吗?可我竟然说她是一只坐井观天的青蛙!孩子的心灵就像井外那多彩的世界,需要跳出来的恰恰是自以为是的我自己!

       ⑦提起笔,我在张雨作业下的空格里工工整整地写下一句话:“对不起,老师是一只青蛙。”

(选自《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屋门前的荷塘

赵丰

    ①老屋前的荷塘,被一些弯腰的柳树围着。

    ②早春,我喜欢睡懒觉。母亲喊着我的小名,说太阳出来了,莲叶出来了,你还睡得什么觉?听见莲叶两个字,我一骨碌起身,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奔到荷塘边。伸长目光探望,却不见莲叶的影子,便抱怨起母亲来。母亲是从不说谎的人,怎么会骗我?谁知又睡了一觉起来,鲜绿、圆润、光洁的荷叶便静静地伏在了水面上,仿佛打开的莲花宝座。母亲在做早饭,说我没哄你吧,昨天就出来了,你没看见就是了。多年以后,我才悟出,这片荷塘,陪着母亲几十年了。母亲是能感觉到它的生长过程的。换句话说,荷尖、荷叶、荷花是绽放在母亲心里的。

    ③ 夏季,风吹荷塘,很有趣味。我常在荷塘边傻坐。风的手掌轻轻拂过,荷叶如一片片绸缎抖动,又似一道道绿色的电波。奇怪的是,荷叶在风里不发声,我就质疑起自己的听力来。不过,我倒是清晰地听见了雨打荷叶的声音,沙沙的响,像蚕食桑叶的那种声。人过中年,忽然悟出仿佛心灵里曾经闪现过的声音。岂止风吹荷叶声有种禅意,雨水滴落在荷叶上的那种颤抖,也摇曳着我的心。

    ④ 秋风来了,秋雨飘落在残荷上,给荷带去一缕湿漉漉的忧伤,感受着“红藕香残玉簟秋”般的清冷,“菡萏香消翠叶残”般的苍凉。要说风景如画,荷在风中的摇曳,水中的倒影,莲与莲的交叠,叶面与叶面的互相抚慰,更是神来之美了。

    ⑤ 荷叶萧疏了,我也该加衣服了。母亲捧着一件棉衣从老屋出来,喊着我的小名,说荷叶都快落水了,你还不冷?说着,她就脱了鞋子,卷起裤腿,下到塘里打捞落在水面上的荷叶。荷叶晒干搁在楼上,准备明年端午节包粽子。

    ⑥冬天到了,该出莲藕了。父亲赤着膀子,裤腿卷到大腿根,在塘水里摸莲藕。家乡人把这叫起莲藕。父亲舍不得用铁锨或者铁耙子,生怕弄断了藕条。记得我高中毕业那年,想帮着父亲起莲藕。父亲挥挥手说:走开,这塘水冷得很。你骨头嫩,小心得了风湿。到了中年,我忽然悟出,老屋门前的那片荷塘,是父亲生命的背景啊。

    ⑦刚上大学那年,荷塘还在,放了暑假回到老屋,面对着门前的荷塘,心里就有了充实的感觉。我常常蹲下身子,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一片荷叶,仿佛和它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我的思绪,随着水的荡漾,恍惚中自己也幻化为一片荷叶,一朵荷花。

    ⑧上大学的第二年,老屋前的那片荷塘也就干涸了。再放暑假回到家,父亲就对我叹息着:这水,怎么说走就走了?

    ⑨我知道,他在惦念那片荷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讨分数的人

徐慧芬

    一阵小跑声过后,学校走廊里,一个男生小声而急促地叫我,我立定问他:“有什么事吗?”

    他期期艾艾地说:“我——我能到你的办公室去说吗?”我点点头。他进来后,小心翼翼关上门后,将手上卷着的画纸摊开在我面前说:“老师你看,我觉得自己画得挺好的,为什么只有65分呢?我看他这张还没我的好呢,他都70分呢。”他把同桌的那张画也摊了开来。

    啊,原来是来讨说法的。这是一张美术作业,临摹书上的一幅写意国画《梅花麻雀图》。这算是期中考试了。

    两张画摊在桌上,我给他分析:“你这张,梅花点得还蛮像样,麻雀的形体姿态也不错,可偏偏是‘点睛之笔’不准确,眼睛画偏了,这不是犯了常识性的错吗?他这张也有缺点,梅花浓淡深浅缺少变化,但作为画面主体的麻雀画得还是到位的……”

    他听明白了,似乎也服气,但还不走,磨磨蹭蹭,抓了一会儿头皮,终于说出了要说的话:“老师,你这次能不能开开恩,送我5分,下次还你,行不行?”

    我笑了起来,教书好些年了,还没碰到过这样的学生。

    “你说说看,为什么一定要送你5分呢?”

    “你表扬过我的,说过我画画蛮好的。”

    “啊,我表扬过你?”

    “是的,你表扬过我两次,一次画素描头像,你说我暗部画得蛮透气,没有闷掉。还有一次画水彩,你说我天空染得蛮透明,没有弄脏。”

    “可是这次你只能得65分呀,再说这是考试,老师应该公正,是不是?”

    “可是我这次已经向我爸说过我美术考得不错的,否则老爸要说我吹牛,又要打我的……”

    “65分已经超过及格线了,以后再努力一下就是了。”

    “不不不,老师,我只好实话告诉你,这次期中考,几门主课我都没考好,语文65分,英语刚及格,数学只得了55分。我爸气死了,用皮带抽我,用脚踢我,说我没有一门考得像样,我说我副科蛮好的,美术至少能考70分……老师,你看——”

    他撩起一条裤腿,露出了几条青紫的伤痕。

    我不再多说,拿出一张宣纸,让他重画一幅。

    半小时后,我用朱笔在他的画上写了个“70”,很醒目。出门时,他向我鞠躬,又轻轻问一句:“老师不会告诉其他同学的,对吗?”我含笑。

    多年以后……

    我在地铁月台上等车,一旁座椅上一个男子向我微笑行注目礼,而后站起来说:“您不是教我们美术课的老师吗?”

    “你是?”我记不得他是哪位了。

    他说:“我就是那个向你讨分数的学生呀!”于是我想起了20多年前的那一幕。月台上,我俩相互把上述故事一点点补充完整。

    我问他现在在哪里工作,他说了一家公司的名称。

    “那么,你现在是否经常向你的老板要求加薪?”我和他开起了玩笑。

    他笑了,有些腼腆地说:“我们公司人不多,我当家。”

    “啊,那你就是老板了,你后来学的什么专业?”

    “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搞软件设计。”

    “你过去数学好像不怎么好的,怎么选了这一行?”

    “老师,你还记不记得,那次在你办公室里你对我说的一句话,你说,像你这么聪明,想得出讨分数的人,怎么可以数学不及格?”

    我说过吗?记不清了。可是他却一直记着,并为此改变了自己。

(选自《青年博览》2016年第9期)

【追光·前行】阅读《太阳和蜉蝣》,完成小题。

太阳和蜉蝣

汤汤

一只蜉蝣从水里一点一点钻出来,远远的天边,一个红红的家伙一点一点冒上来。蜉蝣高兴地和他打招呼:“你好,你很神奇呀,你一来,这里就亮了。”

“你好,小蜉蝣。”“你认识我?你是谁呀?”“我是太阳。”“太阳,我好快乐呀,我有一天生命,你和我一样吗?”

太阳没有回答,往上走了走。一个太阳和一只蜉蝣没法说那么多。

蜉蝣扇着细小的翅膀飞呀飞,这里瞅瞅,那里瞧瞧。一切都这么新鲜,一切都这么好看。

“我是蜉蝣,你是谁呀?”“我是蜻蜓。”“我是蜉蝣,你是谁呀?”“我是狗尾巴草。”

“我是蜉蝣,你是谁呀?”“我是蜘蛛。”“我是蜉蝣,你是谁呀?”“我是蒲公英。”……

蜉蝣好快乐。她一抬头,看见太阳比原来高了许多。“你要去哪里呀?”“走到天那边,这样一天就过完了。”太阳说。“我们都有一天生命,我们多么幸运!”蜉蝣说。

太阳不再说话,和一只小蜉蝣能说清楚什么呢。

这时,一只蝌蚪叫住蜉蝣,说:“你可以当我的见证者吗?见证我脱掉尾巴,长出四肢,变成青蛙。”“我很愿意,我有一天生命呢。”“一天?我变成青蛙需要两个月,从小青蛙变成大青蛙需要一两年。”“那是多久?”“一个月有很多很多天,一年有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天。”

“哦……这样啊……我等不到你变成青蛙了。”

蜉蝣遇见一只野鸭,她正在孵蛋。野鸭说:“我有十颗蛋,每颗蛋里藏着一个孩子,孩子们会从蛋里钻出来,非常非常可爱哦。”“太有趣了,我要在这里等他们出来,我有一天生命呢。”“一天?可等他们钻出来至少还要十天呢。”

“哦……这样啊……我等不到……你可爱的孩子们了。”

蜉蝣停在一个花蕾上歇息。“我是一朵非常美丽的花哟,等我开了,你就知道了。”“好呀,我在这里等你开,我有一天的生命呢。”“一天?可我明天才开呀。”“明天是什么?”“今天过去就是明天。你只有今天,没有明天吗?”

“哦……这样啊……我等不到……你最美丽的样子了。”

蜉蝣好半天不再飞……

太阳走到了她头顶上。“你难过了?”太阳问。“有一点。”蜉蝣说,“如果只有一天生命,你不难过吗?”太阳说:“哦,我活了很久很久,还能活很久很久。”

蜉蝣没有说话,在阳光里飞呀飞,小小的身体那么美。

“太阳,一天之外是怎样的?”虽然和一只蜉蝣很难讲清楚,太阳还是很认真地和她说:“白天过去是黑夜,黑夜过去是白天。”“哦,是这样啊。”

ㅤ“春天过去是夏天,夏天过去是秋天,秋天过去是冬天,冬天过去是春天,春天过去是夏天……”

“现在是夏天。”“哦,是这样啊。”

“有晴天,有雨天,有刮风天,有下雪天……今天是晴天。”

“是这样啊,如果……我有很多天就好了。”

蜉蝣发了一会儿呆,又说:“可我有整整一天的生命啊。”太阳想,一天有什么用呢?

小小的蜉蝣从一株草飞到另一株草,从一朵花飞到另一朵花。她发现飞得越高,看见的世界就越大。

“世界有多大?”蜉蝣问太阳。虽然和一只蜉蝣很难讲清楚,太阳还是很认真地和她说:“世界很大,这片洼地以外,有村庄,有城市,有田野,有草原,有森林,有沙漠,有戈壁,有大海,有大河,有高山,有冰川……”

小小的蜉蝣从草尖飞到树梢,从低的树飞到高的树。

“太阳,你在往下走呢。”“是的,走到你看不见我,一天就过去了。”

“哦,我的一天快过去了。”

太阳以为蜉蝣会伤心,正要说几句安慰的话,可她又飞起来了。

“谢谢你告诉我这么多,现在我要飞向你。”

“我很远。”“我不怕远。”

“你飞不到的。”“我想试试。”

“我真的很远。”“飞一点,就会近一点。”

“那么,我等你。”

蜉蝣透明的小翅膀多么闪亮,她一闪一闪,一闪一闪,朝着太阳飞去。太阳为她停住脚步。

飞着飞着,飞着飞着,蜉蝣飞不动了。她收拢翅膀,任小小的身体一点一点飘落。她落向水面的时候,太阳也落了下去。

天黑了。

天又亮了。

太阳照在这片洼地上,

照着一切微小而珍贵的生命。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