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段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

现代文阅读;阅读《秋天的怀念》节选,完成小题。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养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1)、哪些话体现“我”双腿瘫痪以后,脾气变得暴躁无常?
(2)、“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挡”是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3)、“好好儿活”这句朴素的话语,会引发人深刻的思考。请联系实际谈谈,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好好儿活”呢?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迷人的色彩世界
                                                                                                                                       西平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来点染的,它们不仅带给我们五彩缤纷的视觉享受,而且还带给我们很多科学意义上的启迪和帮助。
       色彩所具有的令人惊讶的特性是它有“重量”。你可以做一个这样的试验:将同样重量的两份东西分装于两只盒子,再将一只盒子用白纸包封,另一只用红纸包封,用手掂量掂量,你一定会觉得用红纸包封的盒子要重一些。戴尔教授在14年前首先发现色彩有“重量”,他经过多种复杂的试验后得出结论,各种颜色在人的大脑中都代表一定的“重量”。他还将颜色按“重量”从大到小排列成如下顺序:红、蓝、绿、橙、黄、白。
        色彩学还告诉我们,颜色不仅具有“重量”,而且还有“味道”。这是因为我们不仅能用眼睛看清颜色,而且还能用其他感官分辨它们。每一种颜色都代表着某一具体波长的能,我们的神经末梢,即感觉器官可以接收到不同颜色所代表着的某一具体波长的能,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许多盲人也能够分辨颜色。
根据这一发现,科学家们认为,人的皮肤吸收其喜爱的颜色,而拒绝其讨厌的颜色。因此,如果只用皮肤喜爱的颜色,身心会健康;相反,如果只用皮肤讨厌的颜色,就易精神紧张或患各种疾病。例如,人们都说内衣穿白色的好,黑色的不好。因为白色能吸收太阳光和人工光学的有效成分,所以在保持健康方面优于其他颜色。
        室内的颜色也左右着身体的状态,如果在一间没有窗户、壁纸及家具都是红色的房间度过两个小时,就会感觉像过了4个小时;而在全是蓝色的房间则会感到仅过了1个小时。而且人的体温也会因室内颜色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从红色的房间移到蓝色的房间,人的体温就会下降。因此,色彩学家建议室内装修以使用米黄色为佳。
        一种划时代的作曲法已经出现,它将色彩的波长按一定的规则改写成五线谱,并用乐器来演奏这种由色彩波长谱写成的旋律。日本作曲家神山纯一认为,“光也好,音乐也罢,都是通过眼和耳感觉到的波。既然都是波,就应该有置换的可能”。他从日本色彩研究所借来色彩分解的资料,以光反射率为纵轴,波长为横轴制成图表。然后把红外线和紫外线之间的可视光线的波型,置换成相应的音符写在五线谱上。由白色和黑色谱成的曲子,由于波型比较单调,给人一种硬邦邦的感觉,而用紫色谱成的曲子显得十分神秘,桃色则富有爱情色彩。心理学家富田隆认为:“就像从橘子中榨出的果汁一样,色彩具有调节功能,它能直接渗透进人的精神中去。”例如红色使人兴奋,蓝色使人沉静,黄色金光闪闪,白色使人醒悟。现在以适合自己的心境为标准挑选服装和室内装潢色彩的人越来越多,以致使人真想把空气也染成自己喜欢的颜色。
        色彩还可以医治某些疾病的有效武器。“在希腊,色彩疗法分两类:医院治疗和业余治疗。它可以治疗胃炎、结肠炎、妇科病、气喘病、过敏反应、植物神经混乱,以及各种精神病。特殊的灯具将带有颜色的光束通过激光器射入人体的不同部位,持续5分钟到25分钟。这个方法尽管看起来很简单,许多人对它的重要作用还不太了解,但它的保健效果确实是很显著的!”
        这是因为颜色可使人的肌肉或松弛或紧张。试验证明,人的肌肉状态最松弛时的正常值是23,蓝色最接近正常值,为24;绿色为28;黄色为30;红色显示人的最兴奋状态,为42。医生们以此为基础制定了颜色医疗法,例如,红色是血之颜色,对治疗人的贫血及血液疾病有效;绿色是让人放松的颜色,对治疗哮喘和心肌疾病有效;橙黄色对治疗支气管炎和风湿病有效;黄色对治疗糖尿病和消化不良有效;蓝色有益于治疗中风、秃头及胆汁异常等;紫色则有益于改善膀胱炎、骨质增生及神经痛等病症。
                                                                                                                                                                                       (选自《科学24小时》2005年7、8月刊)

阅读《哦,漫河》,完成下列小题。

哦,漫河

宋向阳

      ①一九四二年的阜城,正被一场战火蹂躏。

      ②漫河静静地向前流淌着。刘水成老汉坐在岸边,眼里装满焦灼,额上的皱纹越发显得深了。不远处,炎热的阳光晒烤着一大片西瓜地。作为主人,刘水成面对已经到来的丰收,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③(A)漫河西瓜历史悠久,声名远播,薄皮、沙瓤、味甜。刘水成的种瓜技术远近闻名,从来不愁卖。赶上这个世道,大家连命都难保,谁还有心思来吃刘水成的瓜呢?

      ④刘水成叫媳妇在瓜棚守着,装了一小车西瓜去阜城县城,想碰碰运气。路上,刘水成遇到很多逃难的人,个个步履匆匆,没有一个张罗买瓜的。他的心里空落落的。

      ⑤进城门的时候,几个皇协军走过来,其中一人用枪托子朝车里一戳,有个西瓜瞬间四分五裂,红色的内瓤露了出来。他们像疯子似的抓起,一阵狼吞虎咽。刘水成的脖子上暴起一条青筋,却强忍着。过了一会儿,这群狗腿子又留下几个瓜,才放他走了。刘水成的心里淌着血,不声不响地赶着驴车往前走。

      ⑥到了市场,刘水成四下望望,昔日的热闹已不复存在,稀稀拉拉的行人让他的胸腔里一点点变凉。

      ⑦此刻,一个头戴礼帽的先生走了过来。他用手里的扇子指了指西瓜,说:“是本地种的吗?”

      ⑧刘水成说:“这可是纯漫河瓜呀,不甜不要钱。”说完掏出一把短刀,在一个瓜上轻轻地划了几道。西瓜仿佛静了一下,接着便分成了均匀的几瓣,露出诱人的瓤。(B)那个先生捧起一瓣,不紧不慢地吃了几口,使劲点了点头,说:“漫河西瓜,名不虚传哪。”问完价钱,他一扬手说:“这一车瓜我都要了。”刘水成听了,美滋滋地想道:“今儿个运气不赖呀。”

      ⑨可是,当他把驴车赶到一个深宅大院前的时候,竟然傻了。

      ⑩原来,这里是日本宪兵队驻地。

      ⑪刘水成哭丧着脸想把驴车往回赶,已经晚了。有个宪兵夺过缰绳,一脚把他踹倒在地。又过来几个家伙开始卸车。刘水成挣扎着起来,想阻拦他们。一把明晃晃的刺刀突然横了过来,让他呆立在那里。

      ⑫傍晚的时候,刘水成一个人孤零零地回到了漫河边上。夕阳已经滑落下去,残空如血,耳边传来哗哗的流水声,像是一群人在哭。媳妇见他一副落魄的样子,吓得半死,声音颤抖着问他:“你这是咋啦?驴车呢? ”

      ⑬刘水成苦笑了一下,说:“咱的西瓜都有主了。”

      ⑭媳妇道:“你说啥呢?咱的驴车呢?”

      ⑮刘水成把经历说了一遍,叹息着坐在瓜棚边,心一阵阵痛。

      ⑯媳妇悲戚地说:“鬼子咋这狠哪,一个大仔不给,还要咱一地的瓜。”

      ⑰“那有什么办法?他们把驴车扣押着呢,说好了三天后来拉瓜”。刘水成一边说着,一边落下泪来。

      ⑱媳妇说:“这日子没法过了,干脆下关东吧。”

      ⑲刘水成说:“咱俩无牵无挂上哪儿都行,可这口气不好出啊。”他望着不远处的漫河,眼里像燃起了火。

      ⑳晚上,漫河岸边突然来了一队穿粗衣的陌生人,他们手里都拿着武器。刘水成惶恐地望着,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一个人小跑着来到刘水成面前。他心里一紧,以为又要发生什么事了。再一细看,竟是大姐家的亲外甥春来。

      “你干啥来了?”刘水成问。

      “我和队伍路过这里,想跟你打听一下鬼子活动的情况。”春来说。

      刘水成知道外甥偷偷加入了回民支队,听了这话顿时来了兴头,把自己了解的都说了。春来说:“舅啊,别看鬼子兴洋,我们早晚送他们上西天。”刘水成激动地说:“好啊,就盼着这一天早点到呢,你快叫同志们都过来,咱西瓜管够。”

      春来说:“我们有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刘水成说:“你就让他们来吧,这些瓜再过几天都得让鬼子们祸害了。”春来追问一番,然后把队长他们叫了过来。刘水成摘了几个特大的西瓜,切好了分给大家吃。战士们吃着甜甜的漫河西瓜,脸上也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等把鬼子赶走了,我还会回来,把西瓜种遍漫河两岸。”刘水成坚定地说。

      队长握住他的手,充满信心地说:“叔,你就放心吧,(C)咱漫河西瓜的名气一定会传遍四方。”

      三天后,有辆汽车载着一群宪兵来到了漫河边。刘水成笑容满面地把他们迎进瓜地,然后迅速消失了。

      过了一阵,瓜地里响起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宪兵们没等尝到爽甜可口的漫河西瓜,已经死的死,残的残。

      原来,回民支队的人在这儿埋了不少“铁西瓜”,等着鬼子来吃。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荷包蛋

    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来。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

    “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

    “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

    “真不让?”“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给咬了一半。

    “不后悔?”“不后悔!”儿子又一口就把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当然,父亲碗里藏了两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

    儿子显出一脸无奈。

    第二次,那是个星期天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来,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无蛋的那碗。

    “不后悔?”“不后悔!”儿子说得坚决。

    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下藏一个,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育儿子说。

    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

    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手一挥做“绅士”状。

    “那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边卧蛋的那碗,儿子发现了自己碗里面也藏卧着的荷包蛋。

    “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回家的行李箱还空着

①因为工作原因,每年总要出那么几趟差,有时候也能路过那个江南小镇,于是顺道回个家,只不过终究不是归人,只是个过客,少了那么点回家应有的从容,所以,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卸下了一年的风霜 , 回家才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②从到北京上大学开始,每次过年回家前,收拾行李都是一件大事。要带回去什么,从几个月前就开始酝酿 , 而这酝酿本身,就是逐步接近快乐的过程,这种心情就如同《小王子》中,狐狸等待小王子到来时的喜悦—时间越临近,幸福感越强烈。

③上大学后第一次过年,我问清楚了考试安排,提前一个月就订了机票。我是寝室里离家最远的,回家的幸福指数自然比北京的室友高了好几个级别。提前两个星期,我去采购了满满一箱子的北京小吃,什么糖葫芦、驴打滚、豌豆黄……从北京回家,是我活到18岁最神气的事情之一。我要把另一个城市的故事带回家,除了这些小吃食,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更能代表自己激动的心情。到家后一打开行李箱,吃的摊满了一桌子,爸妈瞬间就明白这半年来女儿的10斤肉是怎么长的。

④鉴于我们全家都对食物有执着的爱好,这样一箱一箱的小吃,我陆续运了好几趟,直到后来发现网购其实更方便,不过妈妈仍然念叨,让我过年带点什么东西回去,给外婆尝尝。在老人家眼中,我亲手递上一块糕点,和他们从快递员手里接过一个包衰,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感受。

⑤说到外婆,因为生病,她的脑子已经有些混乱了,记不得日子,有时候着急了连我的名字都会忘掉。不过每到过年前,她都会问:斌斌什么时候回来?妈妈告诉她日子后,她第二天忘了会继续问,一直问到我真的回家,过完春节,外婆又开始问,斌斌什么时候走,妈妈告诉她答案后,她都会接一句,这么早啊。

⑥人年纪大了就会像小孩。外婆自从丧失嗅觉后,就对甜腻的糕点十分钟爱,而且毫不掩饰自己的馋。每次去外婆家,一开门,她就直直地盯着我手里看,于是,给她带北京小吃已成惯例。

⑦那会儿我一直觉得毕业后会回到家乡,这种想法一直到研究生快念完时还是很坚定。因此每次回家,我还会把看完的书、暂时不穿的衣服、不用的生活用品运回去,免得回撤时,辎重过多、来来往往这些年,运的东西不下百斤,时至今日,妈妈大概还是觉得我会随时回来,每天都打扫我的房间,所以房间并没有因为主人长期不在而显得萧条—书架上的书不断更新,衣柜里的衣服也全是应季的。

⑧毕业时,阴错阳差把工作定在了北京,第一年回家,我竟然不知道该带些什么。盯着空荡荡的行李箱快一个星期,最终在里面放了这几样东西:一摞参加各种活动的工作证件,爸妈看到这些花花绿绿的牌子,应该就相信女儿这半年没闲着;一件已经变成米黄色的白色大衣,我实在洗不干净,只能求助妈妈牌洗衣机;最后还是一袋子北京小吃,虽然淘宝有售还包邮,可我愿意亲自带去外婆家。

⑨我研究过“回”和“去”两个字,回的是家里,去的是他乡。只是不如从何时起,我也会说:“回”北京、“去”杭州,尽管心里并不认可这种说法,但一顺口就从嘴里溜了出来,春节又近,行李箱已经早早地躺在客厅地板上了,里面还空空的,其实,如果我能把自己打包进去,买一张单程票回家,这对父母来说,该比里面装什么都开心吧。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到佳木斯看海

①到佳木斯看海?是真的!

②清早,从佳木斯市区出发,前往富锦时,天空还是瓦蓝如洗,一丝浮絮都没有。在车上闭目养神一会儿,睁开眼时,已见一朵朵白云,皱着笑脸,从各个方向,迎着你,引着你去赶一场云的集会。那云彩,千姿百态,或俏皮,或持重。细的,如轻絮,似飘丝,有着翩然散淡的曼妙。大一些的云团,如新弹过的棉花,既饱满,又绵柔,变着姿态,欢快地跟着你走。

③人在地上,心随云飘。

④路两旁,延展着宽阔的湿地。丛生的芦苇,迎风摇曳,水边草地上,几只白色的鸟儿单腿立地,一动不动,突然,“扑哧”着,奔跑几步,然后扯开了翅膀,向着云的方向飞去。速度之快,让人担心它搅乱了云的衣裳。朋友说,那鸟,是东方白鹳,堪称“鸟界国宝”,对栖息地的环境要求很高。这些年,因为生态好了,湿地多了,结伴东方白鹤来栖居的岛类,多达三百种以上。过去,鸟儿翔集时连成线,现在都是成片成片的了。

⑤过湿地,一片海,向我们奔涌而来。

⑥那是稻的海洋啊!千里沃野,无际无恨,遍地金黄,向着远方漫展。为着让我这个南方人见证北大荒稻田的辽阔,朋友领着我们,登上富锦的一处嘹望塔。极目远眺,但见远处的地平线,连着稻海与云海。清风拂过,稻浪荡漾,携着跳跃的音符,迤逦而来。

⑦吃过午饭,我们向建三江方向出发时,天空的云彩,变得浓烈起来。

⑧无论朝着哪个方向望去,都是云的身影。远方天际线低处,云堆积得有些严实,略现出淡灰的色调,往穹顶舒展时,已是层峦叠峰之势。各种形态的云团,都赶着趟儿,各自拉开了阵势,将最美的姿态,布置在蓝色天宇。我在车上搜肠刮肚,想找出合适的词来,描写它们的万千仅态、婀娜多姿。可是,其绚烂,其丰富,其瑰奇,其变幻,哪是我的想象力所能穷极的!

⑨跟着云走。我们来到建三江七星农场。

⑩建三江,地处三江平原腹地,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而成的三江平原,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块黑土平原之一,因为靠近祖国东北部边陲,这里又是“最早迎接太阳的垦区”。有沃土就有粮食。“中国粮仓”,成为这里的美誉,更化为一种使命。一年一度,希望的种子在这里播下,创造出“十八连丰”,让“中国饭碗”盛满“中国粮”成为可能,成为我们美好生活的日常。

⑪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就坐落在七星农场。为我们讲解的,是一个刚出大学校门的小姑娘,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甜甜的笑意。她告诉我们,自己是第三代北大荒人。这里以前荆棘丛生,为了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父辈们把苦吃够了。如今,一切都变了样,生产不但实现了机械化,还实现了智慧化,都可以在家里用手机种地了。

⑫农机中心外,稻海深处,几架无人机在低空盘旋。一阵风吹过,稻海泛起了波浪,送来醉人的香。“好久没有闻到稻花香了!”我忍不住赞叹。“您闻到的,是稻香。稻花香早过啦。不过,比起稻花香的浓,稻香更多了一份醇。”小姑娘笑着说。哦,稻花香浓,稻香醇。“从目前测产情况看,今年粮食产量好于往年,‘十九连丰’有望。”农场负责人高兴地说。

⑬丰收的喜悦,喜悦的味道,诱使我们情不自禁地向稻海的深处奔去。此时,漫天的云彩,不知不觉间,从远处的天际线升腾,似大海边拍岸惊涛卷起的千堆雪,翻滚着,碰撞着,簇拥着,密密匝匝,向天空堆叠,将天幕布满。阳光穿过云层,漫射出一道道金光,将白云染成橙黄,与稻海的金色衔接。

⑭这稻海,真是人间的仙境啊。

⑮远处,新建成的建三江机场,一架飞机掠过万顷沃野,向着云层深处飞去。那一定是一个幸福的航程。

(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小题。

亭,就这么亭亭独立着

小西

①亭,这种开放式的骨架建筑,是中国文人最迷恋的建筑形式。木亭、茅亭、竹亭,貌似不经意地散落在山野、园林,当然还有文人的山水画中,实则都是精心铺排。

②但最初的亭子,怎么都同今人想象中的风花雪月不搭界—那可是事关国土安全的存在。直到王羲之所在的魏晋南北朝,实用功能开始退化后,亭开始担负起美的功能。到了隋唐,园苑中筑亭已经很普遍。隋炀帝杨广在东都洛阳营建西苑,宫苑内聚石为山、凿地为湖海,山上要风亭月观,据说能忽升忽没;唐玄宗的兴庆宫内,最风光旖旎的一幕,莫过于杨贵妃“沉香亭北倚阑干”。

③而“驿亭”的意象,又实在让人浮想联翩:交通干道上,快马疾驰,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传递着帝国的各种消息——于是不单保留了下来,更生出各种离愁别绪。李白那日在鼎州沧水驿楼上留下的“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无限惆怅。甚至还有了这样的传统——长亭送别。一场离别,感情深的,少不得要相送一程。就在那十里长亭中置下筵席,推杯换盏、依依惜别一番。也有那感情至深的,一程接一程地送,于是那“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送行酒,竟能连着喝上十天半个月!

④崇祯五年(1632年)腊月,大雪接连下了三日。张岱心下欢喜,兴冲冲地出了家门,直奔杭州而去。张家在西湖边自然是有别业的。不过这日张岱并不打算住在别业中,他披着毛皮大氅,带着火炉,让船工往湖心亭划去。他要去湖心亭看雪。那湖上光景,后世就连童子都能顺口道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③张岱去的时候,湖沁亭建起不过几十年,是西湖中的点睛一笔,但距亭子成为园林、山水的标配,倒已经千年了。三角的、四角的、五角的、六角的、八角的,还有梅花的、横圭(上圈下方)的、十字的,没有定式,因地制宜。它与房屋的区别,只在有没有墙。因为没有墙,于是通透,无边风月,尽收眼底; 因为有顶,又能遮挡风雨,哪里都宜来上一座。

⑥各种隔绝了烟火气的词,都被加在亭子上:亭亭玉立、亭亭净植、亭亭独立、亭亭如盖。总之,亭亭是高挑的、曼妙的、明亮的,不必依附于他人的。

⑦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欧阳修被贬到滁州,被迫离开政治中心,内心苦闷,只能在滁州的琅琊山水里稍稍释怀。那日一堆人又去琅琊山,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欧阳修一拍手——就叫醉翁亭吧。欧阳修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种标准中国文人式的逃离,绵延了几千年,一直到晚明的“花间隐榭,水际安亭”,越是逃离,越是沉溺于对园林的探索。

⑧所以在山水画中,那个貌似不经意的角落,出现的貌似简淡的亭子,埋藏着各式的高远想象——名士在里面,在一旁,谈笑、弹琴、喝茶、凝神,一副出世的表情。也有性子极冷淡的,比如元代山水大家倪瓒,全然不屑于让什么高士在他的画里出现,天地间只有亭子。几根低矮的柱子,支起一个茅草顶。据说有人忍不住问倪瓚:“画里怎么总是没人? ”他淡淡地说:“天地无人。 ”

⑨在张岱的记忆里,天地间终归是有人的。张公子从来都是性情中人。往湖心亭看雪那个时节,他还在富贵温柔乡里;写下这段经历时,大明已亡,一切皆为前尘泡影。但有回忆总是好的。那日到湖心亭,竟见到亭上已有二人铺毡对坐,边上还有一童子正在煮酒,炉正沸。两路神仙一见,皆大喜过望,二人赶紧拉他入座,共饮三大杯。

⑩张岱在湖心亭看雪的美好日子过去了百余年之后,18世纪,一个法国传教士来到中国。在欧洲园林建筑界,一股“中国风”正在掀起。在随后的一个世纪,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丹麦……欧洲的园林中,小桥流水、假山、亭子都开始出现。我们并不知道这个法国传教士的姓名。但他留下了一本书——《论中国建筑》,一本彩绘图集。这位进过皇家园林、会说中文的法国传教士,试图用绘画,将他眼中的中国建筑讲述给欧洲。他绘制了将近50座款式各异的亭子,并冷静地说,这些不过是冰山一角。他接着说道: “他们喜欢的是曲折蜿蜒的河岸,时而平缓时而陡峭,时而整备时而野趣;但为了对他们所模仿出的自然进行美化,他们用亭子装饰池塘,用小桥点缀水曲,唯一的目的就是视觉审美……”

(摘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李渔的窗子》一书,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