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写作题 题类: 难易度:困难

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小区里锻炼身体的爷爷奶奶,学校里的老师、同学还有上学时遇到的公交车司机,维持秩序的交通警察……

ㅤㅤ选择一个你印象最深刻的人写下来,要具体地表现出人物的特点。题目自拟。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父亲的收藏

    作家茨威格喜欢收藏名人的手稿。他的墙上挂着布莱克的一幅素描和歌德一首诗的手迹,他的柜中放着巴赫、海顿、肖邦的乐谱。这些东西如果留到现在,几乎是价值连城。

    我是在一本杂志上读到这则逸事的。读完后我唏嘘不已。太可惜了,我说。然后突然又想起什么似的回过头去,问已退了休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的父亲,这么多年,您收藏了什么?

    父亲一愣。过了片刻,父亲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没有没有,父亲说,我没收藏什么。我听后,顿时狐疑起来,我知道父亲有一只木箱子,平时总是锁着的,里面到底装着什么?这么一想,我忍不住一阵窃喜,莫非父亲真的收藏着什么值钱的好东西?

    “您别逗了,”我笑了起来,“您那木箱子里是不是有几件是明清时代的官瓷?”父亲没有说话,只是摇头。“要不,就是徐悲鸿的《奔马图》、郑板桥的《难得糊涂》?”父亲仍然摇头。我急了,“再不济,也有几块黄金白银或者祖传的玉镯什么的吧?”

    父亲依然不慌不忙地看他的报纸,脸上露出温和的笑。

    过了一会儿,父亲放下手头的报纸,问,“你真要看么?”我一个劲地点头。父亲走到自己的卧室,搬出了那只箱子,把它打开,然后开始一件件地拿出来。

父亲的藏品大致如下:

    三个儿女从小学时代开始的成绩报告书,三好学生奖状,参加各种竞赛的获奖证书;一本破旧的《新华字典》,扉页上有某某学校三等奖字样,由于年代久远了,字迹模糊看不清楚;好几份我和小弟的检查书;一大扎一大扎我们姐弟三个写给父母的信件;然后就是几本剪贴薄,翻开来一看,是姐姐和我发在报刊上的涂鸦之作。

    父亲颇吃力地弯着腰,一边收拾着,一边说,“你看么,没有什么值钱的呀。”我没有回答父亲的话,有那么一会儿,我愣在那里。的确,和茨威格的藏品比较起来,父亲的收藏没有一件是珍品,但我知道,在父亲眼里,它们却是无价之宝。就在那一刻,突然地,我忍不住想流泪,人们常说父爱如山,今天我才真正感觉到它的沉重的分量。

阅读短文,按要求完成练习。

改变世界的那颗神子

    ①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袁隆平成了“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但他念念不忘的还是这句——“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在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座谈会上,袁隆平也曾笑着说:“我现在是‘90后’,脑瓜子还没糊,数学心算没问题,还要继续做研究,目标是实现每公项产量20吨。”

    ②袁隆平离不开农田,尽管已经90 岁,仍然坚持“每天要到田里看看”。这次出发来北京之前,他一大早还先到田里待了半个小时,跟心心念念的稻子短暂地道个别。而带着“共和国勋章”回去后,袁隆平说,明天第一件事,就是下地看看。

    ③“一颗种子改变世界”是对他所作贡献最好的诠释。他的励志故事充满了奋斗和坚持的色彩,不畏艰难,知难而进是他做科研一贯的原则。在西南农学院学习期间,他对学术孜孜以求,阅读了许多中外农业科技杂志。他对权威学者并不盲从,常把搜罗到的各国学术书籍仔细研究,感悟分析后得出自己的结论,他始终坚信吸收科学知识要靠理性来判断其价值。1953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到处于穷乡僻壤的安江农业学校当教师,就是在这个落后的湖南乡下,他度过了人生中最难忘的18年岁月——这些日子里,他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做农业科研,积累了大量经验。1960 年,严重的大饥荒掠过中华大地。袁隆平内心的壮志被激发起来了,他发誓:一定要研究出一种高产的水稻,让自己的同胞吃饱。从此,“杂交水稻”这四个字伴随了袁隆平的一生,成为他毕生不懈的追求。

    ④为了找到理想的稻株,他吃了早饭就下田,带着水壶与馒头,一直到下午4 点左右才回。六七月份的天气,他每天都手拿放大镜,一些些、一行行、一穗穗,大海捞针般在几千几万的稻穗中寻找不育株,汗水在他背上结成盐霜,皮肤被晒得黑里透亮,连常年扎在水田里的农民都自叹不如。狂风暴雨后,他身披蓑衣,屹立田头,睿智的目光扫过稻田,寻找能抗风雨的优质稻株。正是凭着这种坚韧不拔、勇敢顽强的意志,他在勘察了14 余万株稻穗后,终于检查到6株不育株,经过两年的探索、试脸和研究,共有4株成功繁殖了1-2代。其研究彻底推翻了传统经典理论来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并推论水稻亦有杂交优势,通过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

    ⑤在袁隆平89岁的生日时,有人问及生日愿望,他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禾下乘凉”是他真实的梦境。他曾梦见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梁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稻穗下乘凉。这一梦想正随着不断高产的超级稻逐渐成为现实。

    ⑥如今,在他的心里也许种下了一亩田,那里不受世俗纷扰,透着恬静,安逸,他可以全力为“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而不懈努力……

(作者席德强,选用时有删改)

一个特别的孩子
桑桑

    ①桑桑就是桑桑,桑桑与别的孩子不大一样。

    ②桑桑的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的行为,是一贯的。桑桑想到了自己有个好住处,而他的鸽子却没有,他心里就起了怜悯,决心要改善鸽子们的住处。当那天父亲与母亲都不在家时,他叫来了阿恕与朱小鼓他们几个,将家中的碗柜里的碗碟之类的东西统统收拾出来扔在墙角,然后将这个碗柜抬了出来,根据他想象中的一个高级鸽笼的样子进行改造。四条腿没有必要,锯了。玻璃门没有必要,敲了。那碗柜本有四层,但每一层都大而无当。桑桑就让阿恕从家里偷来几块板子,将每一层分成了三档。桑桑算了一下,一层三户“人家”,四层共能安排十二户“人家”,觉得自己为鸽子们做了一件大好事,心里觉得很高尚,自己被自己感动了。当太阳落下,霞光染红草房子时,这个大鸽笼已在他和阿恕他们的数次努力之后,稳稳地挂在了墙上。

    ③晚上,母亲望着一个残废的碗柜,高高地挂在西墙上成了鸽子们的新家时,将桑桑拖到家中,关起门来一顿结结实实揍。

    ④那天,他在河边玩耍,见有渔船在河上用网打鱼,就在心里希望自己也有一张网。但家里没有一张网。桑桑心里痒痒的,觉得自己非有一张网不可。他在屋里屋外转来转去,一眼看到了支在父母大床上的蚊帐。这明明是蚊帐,但在桑桑的眼中,它却分明是一很不错的网。他三下两下就将蚊帐扯了下来,然后找来一把剪子,三下五除二将蚊帐改制成了一张网,然后又叫来阿恕他们,用竹竿做成网架,撑了一条放鸭的小船,到河上打鱼去了。

    ⑤晚上,母亲并没有打他。母亲对他的惩罚是:将他的蚊帐摘了。而摘掉蚊帐的结果是:他被蚊子叮得浑身上下到处是红包,左眼红肿得发亮。

(节选自《草房子》,有改动)

请认真阅读选文,然后完成下面的题。

张富清的英雄事迹

ㅤㅤ    ①“天亮之前,不拿下碉堡,大部队总攻就会受阻,解放全中国就受到影响。”入夜时分,上级指挥员的动员,让张富清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潜进永丰城炸掉敌人的碉堡。
ㅤㅤ    ②他主动请缨,和两名战士组成突击队。天还没亮,他们就背上炸药包和手榴弹,一路匍匐前进,来到城墙下。张富清背着几十公斤的装备,率先徒手扒着墙砖缝隙,攀上四米多高的城墙,率先跳进城里。
    ㅤㅤ③张富清刚落地,还没站稳,几个敌人就围了上来,他端起冲锋枪一阵扫射,一下子打倒七八个。突然,他感觉自己的头被猛砸了一下,手一摸,满脸是血。他不顾头上的伤,依然冲向碉堡,用刺刀在碉堡旁边的地上迅速刨出一个坑,把随身背来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一个侧滚翻的同时,拉掉了手榴弹的拉环。一声巨响,敌人的一座碉堡被炸飞了,张富清忍着疼痛,趁着腾起的黑烟,顽强地爬近另一座碉堡,并把它炸毁,大部队顺利解放了永丰城。
    ㅤㅤ④在解放战争后,张富清主动前往条件艰苦的鄂西山区。这里有个高洞村,海拔一千多米,村民深居悬崖之上、峰岭之间,进进出出就只有一条不宽的小路。小路一侧的山岩笔直陡峭,如刀削斧砍;另一侧的山谷深不见底,怪石嶙峋。路面狭窄,人一不小心就会失足落崖。张富清二话不说,带上妻子儿女一头扎进大山,在高洞村住下来。他亲自披挂上阵,领着村民,炸山修路。
    ㅤㅤ⑤谁也忘不了入冬前的那个夜晚:男女老少齐上阵,拾的拾,搬的搬,铁锤钢钎和各种工具撞击石头的声音响成一片。张富清手持铁钎,弯着腰憋足了劲儿,将大块石头往悬崖边上撬,头上热汗涔涔;一个身体强壮的小伙子,用力抡着大镐,猛砸坚硬的石块;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弯着身子将堆积在悬崖边的石块推下悬崖……寒来暑往,村民们在张富清的带领下,硬是用简陋的工具,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了一条路。
    ㅤㅤ⑥张富清完成的任务各种各样,但突击队员的精神从未改变:永远向前,突击!突击!突击!

绿山墙的安妮

梗概

 ①绿山墙的马修和玛丽拉兄妹想从孤儿院领养一个男孩,以便他长大了帮助马修干农活,但阴错阳差,当穿着正装衬衫、打着白色领结的马修兴高采烈地赶到火车站去接小男孩时,发现那里只有一个红头发、满脸雀斑、又瘦又小的小姑娘——安妮,原来是斯潘塞夫人弄错了。从看到前来接她的马修那一刻开始,从小父母双亡的孤儿安妮就对即将拥有一个家表现出无比热烈的兴奋,她一路上不停地跟马修说话,路边的樱花、红色的路、美丽的湖,甚至她自己……所有的一切都能成为她的话题。这个爱说话的小姑娘一下子就让马修喜欢上了。可是马修的妹妹玛丽拉却对这个满头红发、又瘦又小的小姑娘表现出极大的失望,她一心要把安妮退回去。在去见斯潘塞夫人的路上,安妮很伤心,可即使在这种时候,她仍然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幻想。在听了安妮的身世之后,最终玛丽拉还是带着孤儿安妮回到了绿山墙,这一次他们打算把安妮留下,给安妮一个真正的家。

 ②在绿山墙农舍这个淳朴的环境中,安妮得到了收养她的这对善良的兄妹和周围人们的关心、爱护。安妮的个性极其鲜明。她纯洁正直,性格倔强,感情充沛,喜欢说话,对于大自然的美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她自尊自强、勤奋刻苦,因此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敬重和友谊;尤其突出的是,她的想象力极为丰富,从而使她生活的天地五光十色,多姿多彩。有时候她由于耽于想象,在生活中酿成若干无伤大雅的差错,闹出一些喜剧,使绿山墙农舍的生活妙趣横生。

 ③转眼四年过去,安妮在闯祸和幻想中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漂亮女孩子。她以十分优异的成绩从专科学校毕业,并获得了进入大学深造的奖学金。然而,正在这时,马修不幸去世,玛丽拉几近失明。安妮觉得到了自己报答玛丽拉的时候。为了陪伴和照顾孤独的老人,她毅然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决心留在当地教书。人生路上的这一抉择,充分显示了她的美好心灵和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

节选

 ①安妮醒来,从床上坐起,天已大亮了。她内心慌乱地凝视着窗外,一束活泼的阳光正泻进窗来,窗外蓝色的天空,因有某种轻软的、洁白的东西飘过而时隐时现。

 ②有一会儿,她记不起自己是在什么地方。她首先感到的是一种令人欢乐的震颤,好像是由于遇到某种惬意的事情而产生的。接着她回忆起了一件可怕的事实;这里是绿山墙农舍,他们并不要她,因为她不是个男孩!

    ③不过现在是早晨,况且她的窗外还有一棵缓满花朵的樱桃树。她从床上蹦下来,奔到房间的另一头。她把窗框推上去——木头滞涩,发出吱吱嘎嘎的声音,好像很久没有打开似的,事实上也是如此:它嵌得很紧,不必用什么东西支撑。

 ④安妮跪在地上,凝视着窗外六月的早晨,她的眼睛闪耀着喜悦的光芒。啊,这不是很美吗?这不是个令人留恋的地方嗎?假如她并不会真正待在这里,她可以想象自己是待在这个环境里的。这里大有让她的想象任意驰骋的天地。

 ⑤外面长了一棵大樱桃树,同房屋贴得很近,树枝轻轻地拍打着屋檐,枝上繁花似锦,几乎看不到一片叶子。房屋的两旁是个大果园,一边栽着苹果树,另一边栽着樱桃树,也都是盖满了花朵;他们的草地上全点缀着蒲公英,在下面的花园里,丁香树开着紫色的花儿,早晨的风将它们的清香醉入空气送到窗口。

 ⑥花园的地上长满了青葱茂密的三叶草,顺着斜坡蔓延到山谷。山谷里小溪潺潺,许多修长的白杨树拔地而起,树下的低矮丛林里是一些羊齿草、苔藓和木质植物,使人联想起可能发生的愉快事儿。山谷那边是个山丘,上面长着云杉和冷杉,树叶碧绿轻柔;透过树林中的一道隙缝,可以瞧见她在闪光的小湖彼岸看到过的那所小房子灰色山墙的一角。

 ⑦左边远处是几座宽敞的谷仓,越过那边山坡低处翠绿的田地,隐约可见发出闪光的蔚蓝的大海。

 ⑧安妮那双爱美的眼睛在所有这些景物上停留很久,贪婪地摄取一切;可怜的孩子,她一生中见到许许多多不堪入目的地方,而眼前的一切正像她梦想过的那么美好。

 ⑨她跪在那儿,浑然忘记了一切,脑子里只留下她四周的美好景物,直到一只手调在她的肩膀上,她才猛然惊醒。小小的梦想家竟没有听见玛丽拉已经走进了屋子。

(有删改)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当代军中花木兰

①1933年,马旭出生在木兰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4岁那年,她便奔赴炮火纷飞的战场,承担起为伤员包扎伤口的工作。经过战火的洗礼和多年的深造,她从毫无从医经验的“军中小丫”成长为-名医术精湛的外科军医。20岁刚出头,她就被同事们称为“军中一把刀”。

②1961年,中央军委决定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马旭被指派参与医疗保障工作。接到任务之后,她想:作为空降兵的军医,如果战士们跳伞遇到危险,我不能第一时间出现在救援现场,那我就是个无用之人,我一定要学会跳伞!于是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首长。首长听后却摇头反对:“跳伞是一项高难度功作,而且中国还没有女兵跳伞的先例。更何况,你个于这么小,体重不足70斤,在空中遇到大风,可能会被吹走。”

③马旭觉得一件事没有去做,怎么能轻易放弃呢?于是,她-一有空就到训练场上偷学跳伞动作要领。回到宿舍,她就在宿舍后面一个空旷的角落,挖了一个近两米深的大坑,填满沙子,用桌椅搭起跳伞训练台。有了训练台,她每天坚持练习。一天要跳数百次,她不觉枯燥:浑身摔得青一块架一块,她毫不在乎:不知失败了多少次,她从不气馁。随着训练的深入,她开始给自已增加负重,背上行李跳,背上医药包,跳背上医疗器械跳…

④半年后,部队举行跳伞落地动作大考核,马旭坚持要求参加。在数百名官兵的注视下,她从训练场的高台上一跃而下,像燕子般轻盈地落在沙坑上,动作标准而利落。首长惊讶地问:“你是不是的?”马旭笑着回答:“那就让我再‘’两次吧!”说罢,马旭又跳了两次,一次比一次轻盈,让在场的官兵无不惊叹。

⑤1962年秋,马旭随部队进行了首次登机跳伞。天空澄澈无垠,云朵也仿佛触手可及,似乎在召唤着即将跃出机舱的勇者,来一场与蓝天的亲密拥抱。随即,在那片蓝天中,数百朵伞花绽放,她是唯一的女兵。

⑥在接下来的20多年里,马旭跳伞140多次,还被选入了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试风跳”尖兵分队。她凭借高超的跳伞技术,总能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救援现场,使无数的伤员得到了及时的医治。

⑦古有花木兰代父从军,今有马旭高空跃梦。马旭用她的实际行动生动地诠释了新时代的木兰精神,被誉为“军中花木兰”。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