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潜江市十校联考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继父

    听母亲说,他进门时我只有五个月大。对“父亲”的记忆,别说我,就连比我大两岁的三哥、大五岁的二哥,都说记忆里只有他。

    他在离我家不远的钢厂上班。外乡人,矮小,黑瘦,长得倒很筋骨。

    记忆里,他一下班,随便吃点,就到街口摆摊――修自行车捎带配钥匙。我呢,一直在旁边玩。没活干时,他就笑眯眯地瞅着我,那目光就柔柔软软地撒了我一身。有时,他会喊,妮儿,甜一下去。我就欢快地跑向他,从那油腻腻的大手掌里捏起五分钱,买几颗水果糖。一剥开糖纸,我会举到他的嘴边,让他先舔一口,也甜甜。他会用干净点的手背噌一下我的小脸蛋,说,爸不吃,妮儿吃。妮儿嘴里甜了,爸就心里甜了。

    天黑了,准备回家了。不用他说,我就爬上小推车,不歇气地连声喊着“回家喽”,“回家喽”。

    直到去世前,他还在街口摆摊修自行车。

    他还能修理各种电器,巷子里的人经常跑到家里麻烦他。我有时就纳闷,问他,我真想不出,你还有啥不会的?他就笑了,说,爸是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

    他对自己啥都不讲究,啥都是凑合。

    母亲常常说起他每月工资一个子不留地交给自己的事,说时总是撩起衣襟抹眼泪。母亲说,人家男人都吸烟喝酒,他咋能不眼馋?还不是咱娘五个拖累大,得攒钱。母亲也常在我们面前唠叨,说你们呀,要是对他不好,就是造孽。妈一个妇道人家,咋能养活得了四个娃娃?早都饿成皮包骨头了!

    在家里,母亲很敬重他。他蹲在哪儿,饭桌就放到哪儿。我会以最快的速度给他的屁股下面塞个小凳子,哥哥们立马就围了过去。母亲边给他夹菜边说,你是当家的,得吃好。他又笑着夹给我们,“叫娃们吃,娃们长身体,要吃好”。

    他几乎一年四季都是那蓝色厂服。母亲要给他做身新衣服时,他总说,都老皮老脸了,还讲究啥?给娃们做。

    “百能百巧,破裤子烂袄。”街坊嘲笑他,只知道挣钱舍不得花钱。

    “再能顶个屁,还不是在人家地里不下种光流汗?不就是不掏钱的长工么?”熟识的人讥讽他,没有自己的孩子还那么撅着屁股卖命地干。

    流言风语咋能传不进他的耳朵?更有甚者给他说话直接带味儿。好几次,母亲没话找话硬拉扯到那事上想宽慰他,他只是笑笑,说没事,手底下的活都做不完,哪有闲功夫生气?

    他不是脾气好,是压根就没脾气。

    邻里街坊说话不饶他倒也罢了,欺生。可爷爷奶奶大伯叔叔们从一开始就不同意他上门的,在本家的大小事上都不给他好脸色看,这就没道理了。可他,见谁都是乐呵呵的,才不理会别人紧绷着的脸。母亲为此很生气,说这一摊孤儿寡母不是你,日子能过前去?给他们姓李的养活娃娃,凭啥还要看他们的脸色?断了,断了,不来往了!

    他倒给母亲和起脾气来。说忍一忍就过去了,都是一家人,计较啥?

    他是在我出嫁后的第二年走的,前一周还给我说自己身子骨硬朗着哩,孙子抱完了,就等着抱外孙哩。那天,他正补着车带,一头栽下去,就再也没有醒来。

    我难过得无法原谅自己,因为我的记忆里竟然没有他衰老的过程,只有他不断劳作的身影!

    爸,皱纹何时如蛛网般吞没了他?

    爸,牙床何时开始松动以至于嚼不动他特喜欢吃的茴香味儿的干馍片?

    爸,您胃疼得整晚整晚睡不着觉时想到过叫醒我们唠唠嗑来打发疼痛吗

    ……

    倘若他病在床上,

    我们服侍了些日子,心里或许会好受些。可是,可是爱一直是单向流淌啊,我们究竟关心过他多少?!

    我没有生父的丝毫记忆,听母亲说,连大我七岁的大哥,在他进门后不久,也再也没说过生父。我记忆里的父亲就是他,也只有他。

(选自张亚凌《时光深处的柔软》有删改)

(1)、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我们兄妹”对父亲的记忆“只有他”,有什么作用?
(2)、阅读全文,简析下列句子反映的人物心理。

①没活干时,他就笑眯眯地瞅着我,那目光就柔柔软软地撒了我一身。

②母亲常常说起他每月工资一个子不留地交给自己的事,说时总是撩起衣襟抹眼泪。

(3)、文章以“继父”为题,为什么全文却不出现“继父”一词,只以“他”“爸”“您”来指称?
(4)、“继父”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答题。

                                                                                                                                掌声

        ①在教室门外,我听到,像往日一样,上课铃一响,教室里一下子静了下来。

        ②走进教室,就感到安静里好像潜伏着一种与平日不同的气氛。但我还是平静地走上讲台,还没开口讲课,就发现全班五十多个同学都直勾勾地盯着我身后的黑板。

        ③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我的讲课中,我立即以平静的语调导入新课:

        ④“同学们,今天,我们上——”

        ⑤我一边说一边转身准备往黑板上板书。

        ⑥班上的女学生王娜娜边站边喊道:“老师,你看黑板上——”

        ⑦我一下子惊呆了 , 原来黑板有一行清楚的粉笔字:“高老师是个——”后边有一个不太清晰的"坏"字。

        ⑧这是我教学十年来从未出现过的情况,过去每次上语文课时,黑板总是擦得干干净净。这几个字,显然是我有什么得罪学生的地方,他们是在公开向我挑战。

        ⑨我仔细一看,这字体像是我昨天批评过的李晓写的。

        ⑩我心里的火一下子蹿得老高,感到头皮都“啪啪”炸响。但是瞬间我就控制住了自己,并决定改变教学内容。

        ⑪我面带笑容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说话课,题目有些同学已经知道,并替我写在黑板上,谢谢这位同学。”

        ⑫尽管我的话里透着真诚,很多同学还是一脸的不安。

        ⑬我用粉笔把不太清晰的“坏”字重描了一下,并添上了“老师吗?”。

        ⑭许多同学这才发出了善意的笑声,课堂气氛已转入正常。

        ⑮我立即一口气说了下去:“我,就是你们的高老师,是个坏老师吗?今天,我愿意把一个真实的我向同学们介绍一下。”

        ⑯接着我详细地介绍我的生活和工作的情况,也坦诚地承认了自己的一些弱点和缺点。

        ⑰由于是说自己,我说得非常流畅,一句多余的话也没有,口才比平常显得更好。我说完了,教室里一片沉静。我感到,同学们被我的真诚感动了。果然,一阵热烈的掌声响了起来,全班同学都在热烈地鼓掌。连李晓眼中也有点晶莹,他的手也拍得非常起劲。

        ⑱——主课是从来不兴鼓掌的,这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是第一次。

        ⑲我心中为自己即兴设计的教学方案陶醉了。

        ⑳我潇洒地将“高老师”三个字底下画上了一道横线,擦掉了“高老师”三个字,将题目改成“        是个       吗?”要求道:“请各位同学考虑一下,完善题目,并以这个题目说一段话。”

        李晓第一个举起了手,我让他站了起来。

        他说:“我的题目是——李晓是那个写‘高老师是坏’这几个字的学生吗?”

        我心中一惊 , 学生的眼光是多么犀利啊!尽管我自认为表现得很潇洒,但还是被学生一眼看穿了

        李晓讲得也非常流畅,否定了黑板上的字是他写的。尽管我心中不相信他的话,但对他的说话艺术还是赞许的。学生们又鼓起掌来,这掌声似乎比给我的更热烈。

        掌声一落,女学生王娜娜举起了手,她说:“我说话的题目是‘王娜娜是个坏学生吗’。”王娜娜承认那行字是她写的,主要是想看一下老师是否有雅量,到底有多大的雅量。她说她不是个坏学生,高老师也不是个坏老师。今天,她感到老师的形象更加高大了。

        我非常惊喜,为她的大胆活泼而高兴,更为她的说话水平而高兴。全班同学的掌声又一次热烈地响了起来。

        此事过去又快十年了。如今,李晓已成为一个著名作家;王娜娜在法国留学,已获得博士学位,正在读博士后。这个班的学生见到我或者来信时,说最佩服的是我处理这节课的方式,这节课是他们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语文课。

        其实,近十年来,这三次掌声也仍然时时回响在我的耳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食品添加剂中的“白富美”

    ①很多人觉得食品添加剂不是“好东西”,希望食品都能“零添加”;也有很多人觉得“天然成分”比“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更安全,所以要选择“纯天然”。但人们或许不知道,有些食品添加剂并不会危害健康,甚至加了比不加更有益;也有些食品添加剂本来就是“天然成分”,可谓食品添加剂中的“白富美”。

    ②在这些有益健康的食品添加剂中,首先要说一说营养强化剂,它们是食品添加剂中的一大类,包括了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钙、铁、锌、硒等)和其他营养物质(深海鱼油、乳铁蛋白等)。

    ③对于某些特殊人群,营养强化剂是必需的,比如一些婴儿的母亲没有母乳,孩子需要吃婴幼儿配方乳粉,这些乳粉就必须加入多种营养强化剂,配合乳清蛋白等其他成分就可以最大程度满足婴儿的全部营养需求,使宝宝健康成长。

    ④近年来,粗粮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粗粮富含对人体有益的膳食纤维。食品添加剂中有一大类叫增稠剂,一般是胶类、多糖类、糖醇类和改良淀粉类物质,其中有很多品种都是来自于天然食材的膳食纤维。比如,提取自豆类植物的刺云豆胶、槐豆胶、瓜尔胶、葫芦巴胶、决明胶、皂荚糖胶、田菁胶、大豆多糖;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黄原胶,可得然胶;提取自海藻的卡拉胶、海藻酸钠、海萝胶;提取自其他植物的黄蜀葵胶、亚麻籽胶、沙蒿胶、阿拉伯胶、果胶;提取自动物皮、骨和结缔组织的明胶;还有近些年保健品中较为常见的甲壳素、葡聚糖、壳聚糖也都是膳食纤维。

    ⑤另外,安全高效的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也是对健康有益的一种食品添加剂,因为抗氧化剂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当然,对于那些听到化学名词就心里不舒服的“自然爱好者”,另一些抗氧化剂可能更适合他们的胃口,比如维生素C和维生素E。还有一些抗氧化剂是直接从植物中提取的,比如茶多酚、甘草抗氧化物、迷迭香提取物、竹叶抗氧化物等,它们也包含多种抗氧化成分,不过在食品中添加的量也比较少。

    ⑥食品添加剂里面还有些品种听起来十分“高端”“洋气”,比如番茄红素、蜂蜡、石榴果汁浓缩物、薰衣草油、紫苏油等。甚至有些百姓厨房里的常见调料也算食品添加剂,比如八角、茴香、丁香、肉桂等。另外,目前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中90%是来自鲜活农产品,仅有10%左右来自加工食品,食品添加剂的威胁其实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可怕,而且适当吃一些具有营养强化作用的加工食品,是有益无害的。

(文段来源于2015年湖南邵阳市中考语文试题)

阅读车前子的《水墨梅花》,完成下题

       ①楼下的平房,像一捆又一捆扎得瓷实的旧报纸,房顶上,紫的扁豆花,黄的南瓜。南瓜黄得不一般,我想尽可以称“南瓜黄”吧。扁豆的紫自然也就是“扁豆紫”了。一个人有一个人样,一种紫有一种紫相。扁豆紫稀稀落落的时候,正是“南瓜黄”黄得得天独厚之际。我回忆着扁豆花,我想把它画出来。扁豆紫﹣﹣这种紫色像位小个子,但一点也不委琐,相反还很自负,还很高贵,不由人想起言三爷言菊朋了。尤其此刻又听着他的磁带。

       ②言菊朋的唱腔,像一只陶瓶,里面插着枝梅花。这枝梅花是墨梅。水墨的梅花,在一干二净的宣纸上渗出故国山河的泪痕。他是自负的,但这自负中透着股凄清。真是天凉好个秋呵。

       ③言菊朋早年是学老谭派的,不但唱腔上学,行为上也学。谭鑫培卸装后穿便服,人老了,系扣子的时候,手就哆哆嗦嗦。言菊朋系扣子,手也学着哆嗦。据说余叔岩曾给他取过一个绰号,叫“言五子”﹣﹣即小胡子(髯口稀薄),小袖子(水袖窄短),小鞭子(马鞭细小),洗鼻子(谭鑫培喜欢闻鼻烟,鼻孔两边抹得黄黄的,上台前就要洗洗干净。言菊朋不闻鼻烟,但他在扮戏之前,也要像谭鑫培一样洗洗鼻子),还有一个就是,装孙子。言菊朋听余叔岩说他装孙子,起先很恼火,但随即哈哈大笑 , 对在一旁的奚啸伯说:

       ④“余叔岩真怕我。”

       ⑤奚啸伯不解,言菊朋解释道:

       ⑥“余叔岩这样骂过谁?谁都不在他眼里。他这样骂我,是觉得不及我,就只能骂了。”

       ⑦言菊朋的自负从中也可略窥一斑了。言菊朋与余叔岩的恩恩怨怨,对我们而言,则是赏心乐事﹣﹣酒足饭饱之后谈谈,很提神。老生常谈。老生中我最喜欢的是言菊朋、余叔岩、奚啸伯。早先还有周信芳,后来还有杨宝森。

       ⑧言菊朋早先是个票友,他的下海,与梅兰芳有瓜葛。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梅兰芳去上海演出,正缺个老生,就把言菊朋邀上了。言菊朋那时在蒙藏院正要被提升为科长,他前程也不要了,跟着梅兰芳去了上海。一炮打响。有戏迷给言菊朋送对:

       ⑨上海即下海

       ⑩无君更有君

       ⑪据说过去票友上台,要在姓后加个“君”字。下海了,去掉姓后君,君之大名更能在戏剧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⑫梅兰芳对言菊朋说:“你红了。”

       ⑬言菊朋很纳闷:“这就红了吗?”

        ⑭命呵!下海后的言菊朋嗓子坏了。运呵!嗓子坏了的言菊朋化短为长,自创新腔。只是在当时保守的北京城里,言菊朋就被视为洪水猛兽了。其实还不仅仅是保守。或者说文化枯竭了,就变得保守。

       ⑮从此,言菊朋走在一条深秋的凄清的路上。他的两边,白杨树萧萧。

       ⑯秋深了。邻居家的秋深了。

       ⑰白杨树上的叶子,已落得差不多了。我的这篇文章,也该结束了。因为我想实实足足地写一篇有关言菊朋的文章﹣﹣他的唱腔,他的生平,像是追忆,在追忆一个时代,美,年华的成长,流传,衰败,消失,最后是消失﹣﹣我才开了个头。

(选自《散文》2016)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寻找薄荷的小孩

简媜(中国台湾)

    ①我不知道她到哪里去了,至少,我确定在茫茫人海之中,我和当初的那一群小孩,都像被撒入海中的一把粗糠,随着潮汐而漂浮。如今,我停泊在狭小的港湾,而她,是否仍在海上的风暴里沉浮,抑或早被鱼群吞食?我真的不知道,也无从知道了。

    ②她是我的启蒙师,其实只比我大一岁,留着西瓜皮头发,同样又干又瘦又小。但她对于树木花草的常识却比我丰富,在平原的农村里,第一个教我辨识海边林投果与凤梨的差别的就是她,至于防风的木麻黄与高山松针也是她告诉我的。可笑的是,我用她教我的常识在野外辨认植物的比赛得了奖状,而她却遥遥挂尾,因为许多生字不会写,在“木麻黄”那题格里,她说她只会写一个“木”字。

    ③她与我坐在一起——小学老师为了提高整体学习成绩,刻意把功课好与功课差的编在一块儿。我们一起写字,一起打扫户外,一起种菜,一起上厕所。但她的成绩并没有进步,每天早上我盯:“生字写了没?”她溜着大眼睛盯着百褶裙,随即又高兴地问我:“你今天便当带的什么菜?”就这样养成每天早上交换看便当菜的习惯,而且非常神秘,掀一道小缝快速瞄一下,马上盖紧交回对方,这些动作都在桌底下进行,好像两个匪谍交换情报。其实都是萝卜干主题,但我因为父亲卖鱼,天天塞鱼,她家卖菜,天天塞菜。我们偷看之后,总是下一致的结论:“又是鱼!”“哼!又是菜!”她老是不能控制口腹之欲,顺道把便当吃完。我们原本说好中午吃便当时交换菜,一直没换成。

    ④中午吃便当的时间,她就溜到操场荡秋千,百褶裙张得像伞,快碰到大榕树的头顶了。我坐在教室里可以看到她荡来荡去,偌大的操场就她一个人。我吃饭一向慢,别的同学开始往操场跑,她就改坐在秋千板上闲晃,一手抓着另一台秋千绳,不给别人玩,待我解决掉便当,跑去找她,没荡两下,又得进教室午睡了。

    ⑤她还教我怎么逃过男生们的欺负,通常玩躲避球时,敌国的男生都十分默契,一定先打死其他人,把场子空出来,最后才全力攻击我。她虽为敌军,却很护我,大叫往左、往右、趴下,但我仍然被球砸到,衣服上一团大球印。她看我这么不成材,打定主意叫我下回跑出场外“自动求死”。有时,被欺负得心头很酸,不免吸鼻子掉眼泪,她就说:“我替你报仇!”她的报仇方式很简单,回头狠狠地瞪男生一眼。

    ⑥不过,我也替她得了一面奖状。我教她这次月考交白卷,下次月考再答题,终于得了“进步奖”,赏铅笔一支。严格说,不能算我的功劳,因为交白卷那回,她的手心被打得发红。

    ⑦我与她只合坐一学期,编班之后少有来往。但我永远记得,编班前有天中午,她不知道从哪里摘来几片茸茸的叶子,告诉我那是薄荷。那天的中午,我完全睡不着,嘴里含的薄荷叶凉得让我拼命吞口水。现在的我对薄荷茶特别喜欢,应该是拜她所赐。

    ⑧“我替你报仇!”曾经有位寻找薄荷的小女孩这样对我说,也是唯一对我说这话的人。但我不知道她漂浮在哪一处海面,如果她像我当初一般哭泣,我希望换我对她说:“我替你报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深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料,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绝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⑪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⑫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细雨如丝锦城春

    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公元761年,诗人杜甫在成都与一场春雨不期而遇,挥笔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春夜喜雨》。当时,杜甫定居成都已两年,他与当地的农民一同劳作,种菜养花,闲适惬意。全诗虽没有一个喜字,但工笔细描,曲折有致,诗人爱雨的满心欢喜,跃然纸上。

    ②成都的春雨,多在夜里开始。清晨起来,隔着窗户听见在枝叶间发出春蚕咀嚼般“沙沙沙”的声音,就能感知春雨的节奏。成都的春雨,是极柔的,柔得像蘸饱了墨的毛笔在宣纸上轻轻晕出来一般,没有冬雨的寒冷,夏雨的急骤,秋雨的惆怅,更多的是温暖、柔和、甜蜜。

    ③春日的雨,笼盖住湖边的花花草草,用温情的方式催促它们成长,让这些绿意在雨中更加青翠欲滴。树树海棠,枝枝红梅,在雨中绽开或红或粉的笑颜,细雨滋润后的锦城,穿越千年光阴而来,将春的信息写在枝头、湖畔、人们心里。

    ④邀上三五好友,在湖畔寻一茶楼坐下,梨花枝头白,树下盖碗绿,真乃人生一大惬意之事。春雨悠悠远处鹭雁飞掠鸳鸯戏水一壶清甜的暖茶入胃。即便不懂诗的人,也会一不留神滑入那些脍炙人口的唐诗意境中去。

    ⑤感受成都的雨,还有一种方式,是闻。

    ⑥推窗观春雨,移步闻花香。沿着成都温江的江安河滨,是蜿蜒的林子和草坪铺开的画卷,你会遇见海棠、红梅、翠柳,也会遇见薄雾中成群的白鹭和三两的黄鹂,有时还会遇见戴着斗笠垂钓的老人。古人反复吟唱的一幕幕情景,此刻就在眼前舒展开来。

    ⑦几场春雨过后,春阳便灿烂起来。无须远行,沿锦江溯河而上,一个接一个的花木园子早已蓄满了春色。无须进到园中,在花影横斜的绿道,便可看到招展过墙的花枝。这时你会发现,浩浩荡荡的春天早已将成都这座美丽的城市包裹得严严实实。行走其间,衣袂带香,惬意无比。

    ⑧无论是垂丝海棠、樱花、红叶李、玉兰,还是黄花风铃木,全都大大方方地绽放开来。不仅是主题赏花基地、公园、小区,就连街头路旁也将变成花海。一朵朵、一丛丛带露的花,与镌刻在记忆中的诗句遥相呼应,带你穿过绵延的时光。她们娇羞、妩媚、奔放,因这春雨,添了无限情趣,说她们姹紫嫣红也好,说她们千姿百态也罢,终归是“千朵万朵压枝低”“二十里中香不断”。

    ⑨时空越千年,春雨催好诗。成都的春雨滋养了万物,也滋养了心田,叫人心里萌动着无限喜悦、生机和活力。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