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儋耳夜书》,完成下列小题。

儋耳夜书

    己卯上元,余在儋耳,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_____(欣然  怅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 , 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

(选自苏轼《东坡志林》)

【注】①[儋耳夜书] 儋耳,今海南省儋州,为1097年苏轼人生中最后一次被贬之所,时为荒蛮之地。本文写于作者贬官的第三年。②[民夷]汉族和少数民族。③[屠酤]这里泛指各种店铺商贩。④[舍中]仆人。 ⑤[再鼾]一觉醒来又睡去,形容睡过一段时间。⑥[亦笑韩退之]韩愈曾写诗述其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佳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1)、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文中横线处应该填写的词语是
(2)、根据选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谈谈你对苏轼的评价。

【链接材料】苏东坡被贬儋州期间,开辟儋州学府,以诗书礼乐教化民众,使得儋州成为当时海南文化的中心。此外,苏轼还倡导各民族平等,发展农业生产,积极传播医药知识,受到海南人民的敬仰与怀念。

举一反三
对比阅读,回答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缦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选自《九方皋相马》,有删改)

【注释】①子姓:指子孙。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③牝(pìn):母马。④牡:公马。⑤骊(1í):纯黑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醉翁亭记》)

【乙】

六一居士传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居士曰:“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选自《六一居士传》,有删改)

【注释】①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