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段, 完成各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正义》)

【乙】

广通见有野猪食其稼, 因举弩射中之。流血而走, 寻血踪,越十余里,入一穴中。行三百许步,豁然明晓 , 忽见数百家居止。有翁呼文通至厅上,见十数书生, 皆冠章甫之冠,服缝掖之衣。有童子酌酒, 呼令设客。观其墟陌人事,不异外间, 觉其清虚独远, 自是胜地,徘徊欲住。翁乃遣小儿送之。 至洞口, 文通自所入处,见所用弩皆已朽断。明日,与村人寻其穴口,唯见巨石塞之,烧凿不可为攻焉。

(选自《太平广记》,有删改)

注释:①广通:人名,指文广通。②居止:住所。③章甫之冠、缝掖之衣:古代读书人的装束。④墟:村庄。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广通见有野猪食其稼/食之不能尽其材 B、未果,寻病终/寻血踪,越十余里 C、天下为公/为宫室、器皿、人物 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翁乃遣小儿送之
(2)、 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划线句子。

①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行三百许步,豁然明晓。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不会有人图谋不轨,也不会有人去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 B、甲文使用对偶和排比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表现出大同社会的特点。 C、乙文写文广通再寻而不得,道出文中的“胜地”并非真实,更多是作者的精神寄托。 D、甲乙两文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说明,乙文侧重描写与记叙。
(4)、 从选文来看,甲、乙两文都展现了作者心目中理想的社会,请结合两篇选文作简要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
(二)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①,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②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毛遂自荐于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③,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耳,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选自《史记》  )
注释:① “赵王”句:赵王指赵孝成王,名丹,在位二十一年。平原君赵胜是赵丹的叔父。当时(前258年),秦将白起兵围赵国国都邯郸,情势危急,赵王让平原君去向南方 大国楚国求救。后来取得楚魏两国的救援,击败了秦军。②文武备具:犹言文武全才。
③称诵:称颂。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宋)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