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深圳龙岗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份学情诊断试卷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恰逢中秋佳节,新闻社社员回到自己的家乡采风,探寻最美家乡味。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各题。

月儿暖 饼儿甜周永兰

    ①秋风起,桂花香。

    ②洗净的月饼模子闪着银光,桂花蜂蜜香甜的味道飘满厨房。
    ③“核桃、芝麻、花生、瓜子……”母亲看着白瓷碗里的各色果仁轻声喃喃道,语气亲昵,像呼唤晚辈的小名。
    ④父亲在世的时候,每年中秋节,母亲买的都是父亲最喜欢的红绿丝月饼;父亲不在了,母亲又全心想着我们,中秋节前几天,便开始准备桂花五仁月饼所需的食材了。

    ⑤桂花五仁月饼第一次“光临”我家,是三十多年前的一个中秋节。
    ⑥那时我上初中,秋季开学不久,母亲说要去襄樊进些秋装,往返最多四天,回来后赶在八月十五前去赶场集,赚了钱好好过节。母亲走后,我们一天天盼着,可直到中秋节下午放学回家,母亲还没回来。她以前出去进货,都是按时返回,从没出现这种状况。那个年代家里没有电话,尽管一家人担忧焦虑,也无能为力,只能祈盼母亲平安归来。

    ⑦那天傍晚,父亲拿出一包我们姐妹几个最喜欢的酥皮冰糖月饼,每人分了一块,剩下的重新包

好,说要等母亲回来再吃。听了这话,我把手里的月饼递给父亲说,等我妈回来再过节。父亲不作声,转身去院子里劈柴。我默默跟过去,把劈开的柴堆放在屋檐下。
    ⑧月亮渐渐升上天空。涩涩的月光下,父亲用力劈着柴,似乎要把心中的愁郁用斧子劈开赶走。我抱起几根木柴,抬眼间突然发现,月亮挂在他身后石榴树的上方。枝头的几个红石榴,被月光蒙上了一层银纱,那么温婉可亲,多像母亲的脸庞!妈,你怎么还不回来呢?
    ⑨院外传来脚步声。父亲站起来,我跑过去,一把拉开门,是母亲!肩上硕大的编织袋挡住了她的脸,凌乱的头发在风中飘飞。我鼻子一酸,还没开口,父亲早接过袋子,扶着母亲进了门。

    ⑩那晚,我们尝到了母亲带回来的桂花五仁月饼。月光下的小院里,我们围坐在母亲身边,嗅着金黄的月饼散发出的香味,望着母亲慈祥的脸,那一刻,我恍然觉得,天上的明月化作了母亲的笑脸,化作了我手里的月饼,都是那么温暖、香甜。

    ⑪月儿圆,饼儿甜。
    ⑫盈盈的月光下,听母亲讲述她这几天的见闻和奇遇,我们时而开心大笑,时而心疼不已。可怜的母亲!进完货为省钱买了站票,因为太过疲乏,坐在编织袋上睡过了站,在候车室熬了一夜,第二天好不容易才转车赶回来。可怜的母亲!在车上整整一天没吃东西,也舍不得打开给家人买的月饼吃一块充饥。
    ⑬“不是我舍不得吃,我知道你爸给我留着更好吃的。”母亲一边笑着,一边拿起一块酥皮冰糖月饼品尝起来。眼角的笑纹里,全是幸福和满足。

    ⑭ 月儿暖,饼儿甜。
    ⑮桂花五仁月饼成了我心头最温暖的记忆。几年前,我无意中跟母亲提起,我在网上和实体店里买的桂花五仁月饼,都比不上那个中秋节的味道好。母亲说,家里有桂花树,有烤箱,可以自己做。从那年开始,母亲把收的桂花全部制成桂花蜂蜜,平时偶尔泡水喝,主要用来做我心心念念的桂花五仁月饼。
    ⑯母亲精心准备着食材 , 一丝不苟地按照视频里的方法炒果仁儿,制饼馅儿,揉饼皮儿,做饼胚儿。饼胚儿进烤箱后,过一会儿就看看时间。整个过程,就像做科学实验般严谨认真。
    ⑰月儿圆,月儿暖,饼儿香,饼儿甜。桂花香里,母亲慈爱的笑脸化作中秋的明月,伴我走过风雨,走过冬夏。中秋将至,我又嗅到了那温暖甜蜜的香气……

(选自《陕西农村报》2024 年 9 月 14 日)

(1)、【理文章之脉】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

事件

三十年前母亲进货未归

母亲讲述见闻和奇遇

母亲为我做月饼

内心感受

担忧焦虑

温暖、香甜

温暖、甜蜜

(2)、【品语言之味】请结合上下文,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  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母亲精心准备着食材,一丝不苟地按照视频里的方法炒果仁儿,制饼馅儿,揉饼皮儿,做饼胚儿。

(3)、【析人物之形】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的人物形象。
(4)、【明段落之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文章第  段的作用。
(5)、【悟文章之意】作者多年后仍如此怀念桂花五仁月饼,你怀念的家乡风味是什么呢?请分享一下你的专属味道及其背后的故事。
举一反三
                                                                                                      蚂蚁的文明
       据统计,全世界有7,000多种蚂蚁,它们的个体数远远超过所有其他陆生动物。(A)蚂蚁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很强,(B)无论是高山洞穴,还是冰天雪地,或者戈壁沙漠,到处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
        昆虫学家发现,蚂蚁是一种高级社团性昆虫。(C)
        刚出生的幼蚁,它们在专门的“托儿所”里度过自己的童年。在“托儿所”里有职业“保育员”,这些“保育员”经常带领“婴儿”在“托儿所”附近散步。蚂蚁一旦生病,有“医生”给以精心治疗。“医生”每天实行预防性检查。当蚂蚁受伤时,“医生”就会小心翼翼地舔它的患处,分泌一种胶质来为“伤员”治病。
  在南美洲有一种会种庄稼的蚂蚁,它们先在树木裂缝中装满泥土,然后在这些独特的土地上栽种各式各样的作物。一到收获季节,所有成员全力以赴,一起参加收割庄稼的劳动。有些蚂蚁家族利用自己的前院后宅来种植庄稼。它们把收得的果实作为粮食,而把又短又软的禾秸作为建筑材料。
  在墨西哥南部森林中,有一种会放牧的蚂蚁。它们能“豢养”和“放牧”一种罕见的蝶形幼虫,以获取它们身上的分泌物。每晚,它们把幼虫驱赶到寄生植物的顶叶上去“放牧”。拂晓,蚂蚁又把幼虫赶回地面洞口,留下一些蚂蚁守卫。
  蚂蚁还具有一种类似人的灵敏性和感情的本能。当同伴或幼蚁死亡时,蚂蚁明显地表现出闷闷不乐。它们还有送葬仪式哩!“掘坟穴工人”把已故者抬到坟地,坟地通常位于自己的家园附近,掩埋深度为2—2.5厘米。
罗马尼亚昆虫学家认为,蚂蚁的某种先天性本能对其生命活动具有极大的意义。(D)至于说到与人类的关系,某些专家认为,蚂蚁是害虫。这是因为,它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例如有些红蚁专门鲸吞植物的根和茎,使农作物生长不良,甚至枯萎死亡。然而,有不少蚂蚁却是十分有益的。据有关昆虫学家称,有一种竹筒蚁可食害虫60种以上。在我国的台湾和福建,利用竹筒蚁防治甘蔗螟虫已有相当长的历史。苏联科学家发现,有些蚂蚁是森林的天然保护者,因而他们正在对蚂蚁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和对植林效果的影响等进行研究。                             (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母亲的快递

    ①在老家待了几天,返回时因为匆忙,将我的一条紫色丝巾放在浴室的袋子里,忘了取出来。我给母亲打电话,让她帮我寄来。母亲说我又不是只有一条丝巾,没必要寄来寄去,再说过三个月我就要回家了,她会帮我好好收藏起来,到时绝对会原封不动地还给我。说了半天,就是两个字:不寄。

    ②我只好跟她解释:那丝巾是真丝的,质量好,颜色也好搭配衣服。我把那条丝巾吹得像巴啦啦的魔法棒一样,充满神奇的魔力。母亲听着虽有些不信,但毕竟还是动摇了,答应帮忙寄。

    ③我隔三岔五就问丝巾寄了没,母亲总是回复快了,快了。我真不明白,寄一条丝巾,有这么麻烦吗?

    ④过了一个多星期,我终于接到母亲电话,她喜滋滋地告诉我,说今天把丝巾寄出了,还告诉我快递单号。她神神秘秘地告诉我:“你要小心地拆包装,可别用剪刀拆哦。”

    ⑤三天后,快递员递给我一个特大的包裹,让我签收。我有些不信,这些天没在网上淘宝,唯一需要收的件就是母亲寄来的丝巾,但一条薄薄的丝巾,能装这么大一箱吗?看快递单,的确写着老家的地址,母亲的姓名。

    ⑥我抱着包裹爬三楼,累得气喘吁吁。我也好奇,马上遵从母亲的教诲,用手一点一点撕开包装盒,便见到里面露出各式各样的袋子来。取出,一袋干豆角、一袋炒熟的南瓜子、一袋葛粉、一小包花椒、一袋玉米粉、一大袋黄豆、一小袋绿豆……还有两个没有剥皮的大柚子。我心爱的丝巾,用一个厚厚的干发帽裹着,夹在这堆食品中。干发帽的标签,还没有拆。

    ⑦从包裹里取出来的东西,足有十三样,大大小小的袋子堆成了一座小山。我很感动,打电话向母亲报告快递收到,问她怎么寄了那么多东西。她轻描淡写地说:“反正都是寄,不如多寄点,收着收着就停不住手了,对了,还有两大包花生装不下,等你下次回来拿。干发帽特意为你买的 , 你洗了头发后就套头上吧,简单,你老是洗了头发懒得吹干,现在天气冷了,容易感冒……”

    ⑧我哽咽着,说不出谢谢,只一个劲“嗯、嗯”地应答着。

    ⑨我终于明白:母亲的快递有多沉,爱就有多重。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的快乐

丁立梅

    ①入秋,街上第一缕烤红薯的香味飘起来的时候,我就给母亲打电话,让她给我准备一袋子红薯带过来。

    ②母亲每年都会在地里种些红著。从前红著是当口粮的,现在不同了。家家都有大米吃。不吃这东西了。但母亲还是会种一些。

    ③母亲接到我这类的电话,照例欢天喜地的,仿佛得了什么奖赏,一迭声说有有有语调是欢欣的,雀跃的。

    ④隔一日,一袋红著已托人捎到城里来。不用倒出来查看,我便知道,那里面个个红薯,都经过母亲的手,细细挑选过。稍稍破点皮地,母亲肯定挑出来。个儿不大的,母亲肯定挑出来。长得不齐整的,母亲肯定挑出来。母亲认为不甜不粉的,也肯定挑出来。

    ⑤母亲的电话随后而至,母亲问我,红薯收到了?我答,收到了。母亲便又问,好吃吗?我笑,你种的红薯,当然好吃。【甲】。母亲说,吃掉还有,吃掉还有,家里多着呢。我说,哦,吃掉我一定回去拿。

    ⑥事实上,我还未曾来得及吃,也吃不下那么多。但过一段日子,我肯定会再问母亲索要一次红著。不止红薯,我还索要菠菜、青菜、萝卜、香菜、大葱、疏菜头等蔬菜,母亲的地里有多丰富,【乙】。

    ⑦最喜欢听母亲在电话里这么跟我说,梅啊,地里的黄瓜也能吃了,地里的香瓜也能吃了。这个时候,我总是十分惊喜地说,啊,是吗,是吗!我的惊喜也总能激起母亲的兴奋,隔天,我准会收到母亲给我准备的一大袋子的瓜果菜蔬。

    ⑧母亲为我准备这些东西时,【丙】。父亲曾笑话地,说她嘴里还唱着歌的。我能想象出那样的情景:屋檐下,母亲半蹲着,用手一一梳理着要带给我的东西;阳光碎碎的,落在母亲灰白的短发上,母亲的心中,漾着甜蜜,哼着她才懂的歌,她在想,这一颗青菜是我女儿要的呢,这一只红薯是我女儿爱吃的呢。母亲因此而幸福。

    ⑨我单元楼里,也住着这样一位老母亲。老母亲的儿子女儿都在外地工作。平日里,就她一个人住,几乎无声无息。但一到秋天,她就变得忙碌起来,每日里楼上楼下跑,人仿佛变年轻了。也听到她跟楼里的人打招呼了,声音亮亮的。有人笑问地,奶奶,又准备腌成莱啦。老母亲遂响亮地答,是哩是哩,我儿子女儿都打电话回来,说就是喜欢吃我脆的雪里蕻。改天,必看到楼前空地上,晒着许多洗净的雪里蕻。老母亲在一边守望着,像守望着她的孩子,眼睛半眯着,极快乐的样子。

    ⑩女孩琳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她的母亲一直结实得像堵厚实的墙,为琳挡风遮雨。但等琳工作了,去了外地,她母亲突然患了病,又是失眠又是头疼的。琳很着急,买了许多药寄回来,有些药还是国外进口的,但都无济于事。后来,有高人点拨琳,说她母亲或许是因为不适应她的突然离开,内心空落才害的病。琳恍然大悟,再打电话回家,她就跟母亲要东要西,今天要母亲帮她缝件内衣,明天又要母亲帮她做双棉拖鞋,还要在鞋头上绣花。她在电话里对母亲撒娇,妈,商场里卖的那些,都不如你做得好,我喜欢穿你缝的内衣,喜欢穿你做的棉拖鞋。她母亲一边责怪琳什么时候才能长大,一边欢天喜地去买了布来,一针一线地为琳缝着内衣,做着棉拖鞋。失眠和头疼,竟不治而愈。

    ⑪想来,要让一个母亲高兴,不但要记得买些东西给她,更要时不时地向她“索要”,告诉她,你就是喜欢吃她做的糖糙把,你就是喜欢穿她纳的棉拖鞋。这比买什么补品给她都管用,她会因此而快乐而健康而延缓衰老。因为,她要好好活着,她的儿女还需要她。

现代文阅读

一件毛衣的温度

    19 岁那年,我第一次去北京,为了挽救濒临死亡的爱情。事情终究还是发展到了那一步。任 我在他校门口一直等着,他始终没有出现。深秋的夜静得出奇,寂寞的路灯把我的影子拉得老长。我 流着泪,无奈地准备打道回府。
    等我到火车站,去南京的火车已走了。幸运的是,去上海的还有一班,半夜的时候,我坐上 了去上海的列车。车厢里人很少也很冷。心急来寻男友的我,竟忘记带件外套,只穿了件薄薄的长袖。 一会儿的工夫,身上的鸡皮疙瘩像好斗的士兵一样整整齐齐地站出来。我把长袖拉得紧紧的,希望能 将自己尽可能多地装进去。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鼻子开始发痒了,喷嚏一个接着一个地喷涌而出,还 带着黏黏的液体。
    我四下寻看着,抱着一丝希望看看能否找到什么东西来御寒。当头转到左前方的时候,我发 现 45 度角处一个二十三四岁的男生在看着我。当我俩眼神交汇的时候,他赶忙将头低下,我没再理 会,继续寻找着。再看到他的时候,发现他还在看着我,眉目微蹙着,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我觉得 奇怪,便仔细打量起他来。这是个长相不错的男孩儿,挺拔的身材,眉宇间透出一股英气,因为瘦, 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外套显得空荡荡的。
    可能感觉到我一直看着他,他微微抬起头盯着我,嘴微微蠕动了一下,又没了声响。随即, 又低下头去。顺着他的眼睛看下去,我发现他一直盯着手中的袋子看,从我的位置处,可以辨别出袋 子里装的是衣服。是衣服又怎么样呢?难道我要向别人借衣服吗?可是,寒冷一阵阵袭来,我越来越觉 得冷,身上的温度越发的低了。心里的两个念头在不停地打架,“借”还是“不借”,抗争越来越激 烈。最后,还是“不借”败了!
    打定主意后,我借着去厕所的名义,回来的途中,经过他的位置前,小心地问他一句:“袋 子里的衣服可以借我穿下吗?等下车我就还你。”他猛然抬起头,瞪大了眼睛,又有些欣喜地看着我, 拿出袋子里的毛衣。他红着脸说:“毛衣上有个小洞,你不介意的话,就穿上吧!”道了声谢谢,我 拿着毛衣疾步回到位置上,立刻就将它套在身上。
    有了大大的毛衣,身子顿时暖了起来,一个个鸡皮疙瘩也像败军一样急急撤退了。等身子暖 和起来,我才注意到毛衣的袖口处的确有个小洞,不大,但在一整片灰色中还是显得很扎眼,像个自 卑的小孩子一声不响地躲在角落里。我看着那个手指般粗细的洞,幡然醒悟过来为什么他一直看着我 又欲言又止的样子了。他一定早就觉察出我的处境,想借衣服给我,却又碍于衣服的不完美不好意思 将衣服递上。瞬间,一股热热的东西在我心里来回翻滚起来……
    到南京的时候,他将毛衣留给了我,我没有拒绝,因为有毛衣的相伴,我不再感觉到寒意。
    至今,我还留着那件毛衣。虽然它旧了,还有一个小洞。
    人生就是如此奇妙。一个陌生人与你相遇,只占你生命中短短的一寸光阴,有时却又显得如 此珍贵。不知道,远方的他是否还记得自己的一件带着破洞的毛衣,给当时失恋的女孩儿带来多大的 宽慰与温暖。

(选自《读者丛书》,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